新公共管理视阈下高校管理模式探究
时间:2022-11-11 10:37:38
导语:新公共管理视阈下高校管理模式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新公共管理及其相关理论概述
1.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NewPublicManagement)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型公共行政理念。它明确强调以公民的利益为本,坚持市场化的竞争导向,以期实现多元化主体的管理模式,形成在政府的只能中由被动者向主动者的角色转换,在工作项目具体的运作中形成分权协作、民主参与的管理新模式。公共产品理论是最接近实际也是最贴近新公共管理理念的管理理论,对于很多管理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功能。公共产品理论认为,按照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不同程度,可以讲所有产品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排他性和竞争性都极强的纯私人物品,如棒棒糖和衣物等;排他性强但竞争性弱的自然垄断产品,如公共消防、电视信号等;竞争性强但排他性弱的公共资源,如海里的鱼;排他性和竞争性皆弱的公共设施和物品,如国防等。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模式
新公共管理模式的产生最开始是由政治改革引起,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新公共管理”运动已经持续近三十年了,“新公共管理”改革在各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改革内容与改革精神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其理论也在逐渐扩展到中外各项管理领域的事业中去,在最基本的公共视野中,新公共管理的模式已经占据的主要地位,这些模式主要有以下10种: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凭单制、自由市场、志愿服务以及自我服务等。这些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模式也分别以不同的程度被应用于当前我国的各项管理事业中。
在高校的管理模式选择中,应如何基于新公共事业的管理理论来界定和衡量自身的管理模式所处利弊,应适当地根据具体的情况及问题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分析。这需要兼顾政府与高校两大管理主体的作用。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出发,高校在选择自身的管理模式中应当发挥政府的机制作用,保障高校的自主管理权益。引入市场环境下的竞争机制为原则,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灵活性,并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僵化的管理模式,广泛采取混合式、复合式的管理模式,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寻求自身发展的必要出路。而真正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而言,高校从属于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事业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公益性,而公益性自愿完全由市场自主分配的承担又是不尽合理的,因此,高校在自主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还要兼顾其职责和义务,将公共产品的传统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相结合所形成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三、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高校管理模式分析
1.高校新公共管理模式中的契约机制
所谓的契约机制是所有被管理事业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公共管理中采取的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手段,是所从事项目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际上是指当事人之间在意愿基础上的建立的有必要兑现的承诺和协定。从世界高校范围内来讲,无论是在权力自由化的欧美还是在权力高度集中的东方各国,对于高校的管理都在不同程度地追求契约精神。从整体上来说,高校与政府之间达成着某种“契约”,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而言,高校有着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办学理念,但又不得不与政府之间形成良性的权利制衡,这就需要将契约机制合理引入。高校管理模式中契约机制的形成从政府的层面考虑,要依托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实现。这涉及到整个教育系统范围内的权利与责任的划分,以便健全和完善我国教育体系。而从高校的层面来考虑,契约机制要依托高校本身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目标、财力把控和资源分配等等方面,从细节上明晰高校所要承担的义务与管理职责。并且在必要情况下,政府与高校双方以法律合同或协定的形式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契约,加强对高校契约机制管理模式的普遍认同。
2.高校新公共管理模式中的问责机制
高校新公共管理中的问责机制可以看成是契约机制的延伸,“高校问责是高校向其他利益相关者报告、解释、证明和回答有关高等教育资源使用及其效果的情况,是一个证明高校自身履行职责、实现办学绩效及教育质量的过程。”在高校的管理体制中,对政府与高校实施契约的监控本身就体现了问责机制,关于责任的对象与主体都要逐步建立起宏观和微观上双重的划分和界定。与此同时,政府与高校两者还可以通过引进第三方评价,来真正实现管理模式中管、办、评的分离。
3.高校新公共管理模式中的市场导向机制
新公共管理理论从公共选择领域提取的经验和依据表明,高校在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选择应继续保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利益诉求也应与市场对毕业生的选择和需要为前提,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重要参考标准。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个体,而是与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相同步的利益保障者和理念引导者。政府采取分权的方式对高校进行管理,加之高校的自主式管理更有利于高校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的一线人才,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综上所述,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依据各国领域内的广泛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建立权责分明,利益相关者间互利互信的管理模式,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政校和谐融通,管办评相结合的多样化新型机制。
作者:万哲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 上一篇: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行政管理改革
-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
精品范文
10新公共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