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产业化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14 05:19:00

导语:图书馆信息产业化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图书馆信息产业化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面临着产业化的抉择,图书馆作为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事业,宏观上应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即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微观上则隶属信息产业范畴,信息产业一般可以分为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图书馆就是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产业化;市场经济

一、图书馆企业化概述

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一种公益事业,许多人认为是不具有产业性质的,笔者认为不然。现代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早已突破了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的定论,从满足人类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整体劳动上去研究价值理论,不仅物质财富生产部门的劳动能创造价值,精神财富的生产和服务性劳动也能创造价值。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活动并不像人们原先想像的那样,只消费价值,而不创造价值。它的特征是直接的投入和间接的产出,即经济投入是直接的、显性的,而经济产出、经济效益却是间接的、隐性的、无形的,它所创造的价值并不表现为馆藏文献信息本身价值的增值,文献信息本身作为一种商品,其价值是在图书馆销售流通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认清图书馆产业化的性质对规范和实现图书馆产业化有着重要意义。

“图书馆产业化”作为一种从经济学角度提出的理论主张,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随着图书馆事业的改革,特别是在图书馆有偿服务理论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图书馆作为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事业,宏观上来看应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即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微观上讲它隶属于信息产业的范畴,信息产业一般可以分为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图书馆就是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何谓图书馆产业?它是指以图书馆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收集、整理、存储和流通各种文献信息产品,提供技术服务,以及开展与图书馆有关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非商品化和商品化兼容的产业。图书馆产业一般包括两个部分:(1)图书馆本体产业。既包括那些非商品性的无偿服务,如收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物质形态的信息产品的服务业,也包括商品性的文献信息的生产及其技术的咨询服务和经营业,如二次文献的开发利用、数据库服务、技术设备的开发、维护和系统集成服务、咨询、培训、多媒体阅读等;(2)图书馆相关产业。主要包括以劳务形式出现的图书馆文化服务行业,如电子出版物、复印、印刷等,还有以图书馆文化为依托的咨询服务,如服装业、设计、装潢、旅游业等。图书馆产业化,就是在确保完成那些非商品性无偿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商品性的服务,以满足社会对信息服务的需要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实现图书馆产业化的制约瓶颈

一方面图书馆面临着经费短缺、设施落后,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用户需求不断增加,在该种状态下,图书馆的发展举步维艰,笔者认为,制约图书馆产业化的瓶颈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不以盈利性为目的,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作为只讲服务和奉献的图书馆事业,政府投资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唯一来源。然而,随着出版、发行等各项事业的改制,各项业务及行政费用的上涨,政府对图书馆投资越多,负担越大,投资的能力相对来说越萎缩。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图书馆正向现代化图书馆悄悄发生着转变。建立现代化图书馆,需要大批量引进电子资源及相应的尖端设备,一方面高昂的费用与政府投资严重不足构成了极大的矛盾;另一方面图书馆又无法自给自足,双重压力下,图书馆陷入了困境。这就迫使图书馆寻求合理的经费来源,图书馆实行产业化管理是必然选择。

2.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多年来,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和运转被视为单纯的消费,没有建立图书馆事业自身的投入—产出机制和图书馆整体效益的经济观念,以至无法形成“以图养图”的良好循环。许多人通过图书馆取得大量的知识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成果在投入社会取得经济效益后,却没有使图书馆得到相应的价值实现和补偿,忽视了“谁投资、谁受益”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基本经济原则。人们利用图书馆,作为受益者应该支付相应的代价,然而图书馆的成果却被隐形化了,致使图书馆工作者的劳动得不到其价值的实现,社会地位得不到相应的承认,投资得不到正常的回收和价值,从而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图书馆缺乏造血功能,经常出现供血不足,而一些新兴的信息产业部门,如信息咨询业、信息服务业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收取服务费。因此,作为知识经济基础产业的图书馆事业应当产业化。

3.不以市场为导向。传统经济下,主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进行资源配置,这种经济模式直接影响到今天的图书馆依靠国家投资,忽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办馆思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以市场为导向、不以用户需要为出发点,而是盲目按照上级的指示与规定执行,不从实际出发,造成馆藏资源、服务手段大量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一方面失去了用户市场,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导致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失衡和停滞。因此只有建立图书馆产业化机制,才能提高文献信息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效率,满足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三、实现图书馆产业化的有利条件

辩证唯物主义讲求看问题一分为二,图书馆产业化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我们仍应该看到其自身发展优势,并且其产业化条件正日趋成熟。

1.文献优势。图书馆在文献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几千年沉积的文化遗产,其知识门类齐全、文献资源丰富,并且对馆藏文献信息具有极强的整序、加工、开发能力是短时间内其他信息服务企业无法赶超的。当前我国一般的社会信息咨询机构大都不具备图书馆这样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更不具有独立开发数据库的能力。

2.服务优势。长期以来,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于社会,积极开展无偿的信息服务,在社会中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固定的用户群,这对于产业化的图书馆来说十分重要。图书馆员是信息服务的提供者,而读者既是信息的媒介,又是信息的吸收者。这种交流使图书馆成为信息的集散地,产业化之后这种用户群自然发展为消费者群。

3.经济体制的优势。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为图书馆产业化经营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将企业推向了市场,企业的情报信息需求大大增加,企业购买情报也有较大的经济和心理承受力;另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使情报信息生产者和需求者逐渐形成了情报商品和情报市场观念,为图书机构的产业化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思想基础和体制条件。

此外,图书馆事业改革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有偿服务的逐步开展,为图书馆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国内一些相似行业,如体育、教育产业化的成功经验为图书馆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莫大的鼓舞;图书馆事业目前面临的许多困难推动着图书馆事业的改革,从另一方面来讲,成为图书馆产业化的一种内在动力。

四、图书馆产业化管理的模式

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其公益性内容应当继承和保留;同时,为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又应该对其进行产业化调整,准确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产业化程序的不同,把其分为三种类型:

1.企业化模式。直接进入市场的图书馆不能再由国家经营,通过把所有权和产权分离,把产权和经营管理权交给图书馆,逐步使图书馆成为产权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单位,而面对企业和市场服务的图书馆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2.“一馆两制”模式。把现有图书馆的一批人才分流出来,从事信息资源开发及其他第三产业,建立各种经营实体。在同一个图书馆中实行企业制和事业制并存的管理体系,一般公共图书馆都可采取这种模式。

3.“有偿服务”模式。国家对公益性图书馆应予以经费保证,但由于文献资料数量和价格在不断上涨,国家对公益性图书馆的资金保证越来越难以兑现,致使图书馆在基本建设上捉襟见肘。在该种情况下,国家减少对图书馆的直接管理,赋予图书馆一定的经营权,加强经济管理,实行馆长负责制和经费拨款制等,鼓励图书馆职工面向市场推出有偿情报服务项目,提高经营效益。

五、图书馆产业化策略

目前,我国图书馆正处于传统事业型向现代产业型过渡时期,许多图书馆在文献信息的生产和流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的基础,但对于如何实现产业化,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笔者认为,图书馆产业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转变旧观念、调整运行机制。鉴于传统图书的公益性和人们的传统习惯,走产业化道路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为图书馆的产业化扫清障碍,积极推进图书馆的体制改革,建立新的管理体系,推进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观念转变。图书馆要改变阵地服务的方式,主动到信息市场去寻找机会,主动将自己的信息资源推销给用户,同时做好宣传。

产业化下的图书馆应打破旧有的图书馆生产、科研及市场分割的封闭格局,形成信息的获取、加工、使用、配置和传播产业链,积极参与知识的生产、消费和收入分配活动,使图书馆的产权得到充分的实现和适度的发展。同时,实行“馆长负责制”,加强对图书馆生产性劳动和图书馆工作价值的合理评估的研究,促进图书馆产业化机制的形成,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速信息资源建设,开发特色数据库。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支撑。网络建设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基础,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网络服务跨越时空的特点使得天涯海角的人共读一本书成为了可能。由于网络资源快捷方便,内容丰富齐全,越来越多的人已通过因特网来获取自己所需信息。在信息市场下,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在价值,可以结合本馆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人力和相关的文献资源,开发特色数据库。这样,一方面满足了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又为图书馆创造了经济效益。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藏有许多古籍文献,一部分“孤本”曾被誉为“镇馆之宝”,对于学术研究及教育教学都有着极大的宝贵价值,目前该馆已经建立了“古籍馆藏数据库”,深受社会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遵循市场规律,建立高效有序的资源共享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在我国推行了很久却没有取得多少经济成效,究其原因在于:在旧有的图书馆体制下,图书馆对资源共享的态度不积极、认识不够,资源富裕的图书馆害怕在共享中吃亏,资源短缺的图书馆也缺乏从共享体系获取资源的强劲动力。产业化条件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就成为图书馆产业的一种生产资源,只有在流通的过程中才会产生经济效益。对于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能盘活其闲置资源,创造经济效益;对于资源比较匮乏的图书馆,通过付出一定的费用,获得它馆资源的使用权,再经过加工和转让也能创造经济效益。这样一来,信息资源共享就成为产业化图书馆的自发行为。

4.开展招商引资,多元化资金渠道。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一直依靠政府拨款来维持和发展,实行产业化应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参与图书馆事业的建设。由于资源稀缺性及不可替代性,图书馆凭着独特的文化积淀、知识宝藏和信息聚散能力介入市场,必将使信息资源市场充满活力,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必将会吸引投资者。届时,图书馆定会摆脱多年靠政府财务给养不足的尴尬局面,深受困扰的资金问题定将得到极大缓解。

5.人力资源建设。人才是发展图书信息产业的决定因素。近些年来,图书馆的人才流失率有呈上升趋势,优秀专业人才因其工资低、工作重复性强总是很难被留住,留下的员工大都是“老弱病残”,缺乏工作热情,这种状况难以适应图书馆产业化的要求。因此,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开展培训进修多种形式提高馆员素质显得尤为紧迫。产业化图书馆对于馆员会有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外语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和数据库技术等等。

六、结语

在图书馆产业化的进程中必须既要抓住机遇借鉴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功能,又要严格遵循图书馆自身发展规律;既要解决好公益事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又要解决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发展信息产业是图书馆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图书馆利用自身条件发挥优势的前景看好的事业。我们坚信通过改革,图书馆会确立市场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观念,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迎来图书馆界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吴慰慈,杨文祥,王秀亮.现代产业观与图书馆产业属性分析[J].图书馆,1996,(5).

[2]李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产业化经营策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1,(8).

[3]张莉,张昭.图书馆产业化的经济学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1,(2).

[4]周洁,包学友,叶诚.图书馆信息产业化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6).

[5]李振龙.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与图书馆信息产业化[J].现代情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