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高校学生社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成因与动力分析

时间:2022-08-27 10:40:00

导语:独家原创:高校学生社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成因与动力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高校学生社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成因与动力分析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原有管理体制弊端日渐显露,那么,如何对其进行改革,以巩固其地位呢?本文通过对当今高校社团的地位、发展困境进行剖析,对社团的发展出路和应有理念进行思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符合青年学生特点,正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对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任务越来越紧迫。

关键字:社团;管理;初探

1.高校学生社团的产生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共青团组织领导下,由志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固定名称和活动范围的学生群体组织。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能力锻炼、学习提高”为目的,以“活动”为纽带,可以打破专业学科和年级的界限,正日益成为学生课堂、寝室之外的重要活动空间。其宗旨是把学生组织起来,有领导、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以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广泛的爱好与志趣,锻炼组织活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005年1月13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1]。《意见》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高校的发展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在志趣相投的基础上自愿组成的,能代表和反映广大会员意愿和利益的社会团体。它既是同学们发现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为丰富大学生活,为将来走进社会打好基础的前沿阵地。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第二课堂的拓展,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理应受到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

2.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团体,是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培养的广阔舞台。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速,除了自发性、群众性、广泛性等传统特点外,在新时期又呈现出新的特点:

学生社团组织呈多样性和规模化发展

目前,学生社团多样性发展,社团种类越来越丰富。理论研究类、文体活动类、科技创新类、志愿服务类、心理健康类、语言学习类等等,可谓种类繁多,分类精细,活动形式多样纷呈,活动内容空前丰富多彩。学生社团规模化发展,会员人数众多的大规模社团比例提高。从以往二十几人的小社团成长为超过五百人的大型社团,社团规模的发展壮大,为社团活动品质的提高,社团管理制度的更新,社团影响力的扩大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学生社团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参与活动的指导和各大高校对社团建设加大了投入,每个社团至少有一名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与社团活动,对社团的活动进行专业上的指导,且校团委在活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1)学生社团管理的规范化有所提高

当今学生社团种类多、人数多、活动多,为了加强社团管理和规范运行机制,每个社团都制定了自己独立的社团章程,学校团委也成立了专门的社团联合会,对社团进行宏观的管理和协调,基本保证了社团活动顺利开展。

2)学生社团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社团不断走出校园,不仅在社会上开展公益性活动,而且与企业加强联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专业优势支持企业发展,同时得到企业的经济资助,扩大社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社团的社会地位。

3.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分析

1)学生社团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学生社团拓展了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社会化的进程,高校中原有的班级和年级界限被逐渐淡化,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据相同的兴趣和爱好融合在一起,这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学生管理教育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提高广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科学文化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质,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高校学生社团增强了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第一课堂教学,以“两课”教师为核心、以教室为主阵地、以说教灌输为主要方式,形成了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乏味的缺憾。而高校学生社团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生主动性,灵活的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把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学生社团使学生管理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随着大学生的个性张扬的变化,呈现出需求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如果单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是无法满足学生多种需求的。高校学生社团利用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大量的灵活的、多方面的活动,使社团成员在活动中思维活跃,发挥特长,能够把真实的自我表现出来,成为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而真实的途径,有利于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脉搏,调整工作思路,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高校学生社团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社团作为广大学生中以共同的兴趣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开展的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载体。学生社团拓宽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途径。在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的背景下,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范围选择自己的去向,或做自己喜欢的事,学生社团大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尤其是在年级、专业、班级等方面在不断弱化的过程中,最直接的、最经常的组织者就是学生社团。通过一系列的社团活动,社团成员们不但使自己的专长或能力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团活动的开展融为一体,变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寓教于乐。

学生社团丰富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动领域。高校学生社团一般以讲座、沙龙、竞赛、参观访问、表演、社区服务、理论探讨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吸引广大同学的参与,广大同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及专业特点等选择参加。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专业性的学术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等,积极影响和激发学生科研学术兴趣。这些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影响,其重要意义超过了活动本身,而是扩展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不同领域。学生社团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践证明,众多种类繁多的学生社团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社团成员的众多和自发、自愿的参与原则也体现了广大同学的利益需求,几乎每位同学都能在他喜欢的社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这个宽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锻炼自己。这就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由过去的被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当前,学生社团已逐步成为校园学生管理工作的独特载体,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

以上是对高校社团各方面的分析,试图找到有利于社团建设的方法,但仍对一些影响因素有所忽视,比如,社团中性别因素对社团管理的影响,等等。本文便是通过一个崭新的视角,即社会性别视角对高校学生社团进行分析,以更全面了解社团,促进社团建设。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组织,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展示自我的平台,并随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的社团管理必将给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带来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殷来宾.努力构建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环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5).[2]穆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3).[3]余惠琼,游敏惠.关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几个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8).[4]江德平.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路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5]游敏惠,余惠琼.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6]柏贞尧,王培.以第一课堂机制创新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模式[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03).[7]焦安琴.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1).[8]游敏惠.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12).[9]冯进.从学生事务管理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党史文苑,2009,(02).[10]游敏惠,朱方彬.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法律基础及其衍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