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分析

时间:2022-09-30 08:48:01

导语:新生儿科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实施传统管理的新生儿科病房设为实施前,将医院2017年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新生儿科病房设为实施后,记录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并且评估实施前后医护人员的管理意识。结果:实施后经规范化管理后新生儿感染例数显著少于实施前,同时实施后医护人员管理意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病房中实施规范化管理,可发挥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可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与发育保驾护航。

关键词:新生儿科;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

由于新生儿各项技能尚处于发育阶段,在加上免疫功能弱、皮肤黏膜薄嫩等原因使新生儿一度成为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群体[1],在医院中时常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从而增添了新生儿的痛苦与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新生儿科病房进行管理现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疗工作者的难题[2]。医院自2017年1月开始在新生儿科病房实施规范化管理,以此规范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预防医院感染的现象发生,现将管理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医院2016年实施传统管理的新生儿科病房设为实施前,其中新生儿共150例,男80例,女70例;年龄范围在5~30d。将医院2017年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新生儿科病房设为实施后,其中新生儿共150例,男75例,女75例,年龄范围在5~28d之间。实施前后新生儿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此外,医院新生儿科病房包括重症儿科病房。医疗组情况:1名主任,3名医生。护理组情况:共有17名护理人员(包括重症病房护理人员)。1.2方法。在实施前实施常规管理,即医护人员每周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等。在实施后实施规范化管理,以下为具体实施内容。(1)组建规范化管理小组:在新生儿科组建规范化管理小组,由新生儿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明确小组职责,主要负责监督新生儿科病房管理情况,并及时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2)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月定期在新生儿科室内针对医院感染进行培训,同时在培训后对新生儿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考核,以提升医护人员对预防感染的重视程度,并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开展医护工作。此外,医护人员在规范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培训中可提出由护士长进行解答,并且护士长积极鼓励护理人员相互分享管理经验,以此提升新生儿科室的整体管理水平与质量。(3)加强病房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小组依据新生儿、病房等特点,对病房进行合理布局,例如在新生儿科内设立接待区、新生儿沐浴区、配奶区等,严格划分各区域。同时,在病房入口处设立洗手间、更衣室,医护人员在进入新生儿病房时,首先更换衣服与洗手,控制新生儿科病房人流量。此外,每日消毒病房,并且擦拭与消毒病房内物品表面。每月在病房中检验空气细菌,若发现其中存在异常,尽快采取措施处理,阻断细菌传播的途径。(4)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发生医院感染事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但这种情况下易导致抗菌药物滥用而加重感染程度。因此,新生儿科室应严格制定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规章制度,在经过药物敏感与细菌培养后,依据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但避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以此预防感染。(5)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培训中向医护人员着重讲解手卫生对开展医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在院内增设洗手洗与消毒液等,方便医护人员清洁手部。医护人员在进行侵入性检查与治疗前需重点清洗手部,在检查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手部为细菌的传播提供机会。(6)感染患儿隔离:针对特殊细菌感染或未明原因感染患儿收入隔离间进行治疗。同时,隔离病区需远离一般病区,并有明显标志,在隔离区门口放置消毒脚垫,每日定时喷洒消毒液,以此维持消毒效果。每日感染患儿所用的医疗与生活用品均专人专用,使用前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在使用结束后集中处理。(7)清洁消毒用具分区使用:新生儿科清洁消毒用具均分区使用,同时经过清洁、消毒与晾干等一系列环节后,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在清洁区标记蓝色,在污染区则标记红色。此外,奶瓶奶嘴在使用结束后采用清水进行冲洗,于24h内进集中送至供应室经过压力蒸汽灭菌后干燥保存;新生儿使用过的衣物、毛巾等一用一换,于清洗晾干后送往供应室经过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新生儿创伤用品,每周均进行更换,在污染时则及时更换。1.3观察指标。记录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实施前后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同时,向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发放感染知识调查问卷表评估医护人员的管理意识,调查问卷表主要包括感染原因、感染类型等内容,满分为100分,医护人员得分越高表示其管理意识越强。此次感染知识调查问卷表由医院院感科及医护组长共同研讨后制定。1.4统计学方法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实施前后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实施后经规范化管理后新生儿感染例数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医护人员管理意识比较。实施后经规范化管理后医护人员管理意识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作为特殊群体,因免疫机制正处于发育阶段,在医院中较成年人更容易发生感染的现象[4]。一般情况下,在发生感染后临床通常予以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不仅可降低细菌的耐药性,而且可导致药物滥用造成二次感染。在新生儿科室病房管理的角度上分析,若是新生儿科室医护人员缺乏预防感染的意识[5],在开展医疗工作中未注重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均会为病原体、细菌的传播创造有力机会,引发医院感染的现象。因此,对新生儿科病房实施规范化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6]。医院新生儿科病房自2017年1月开始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新生儿感染例数(8.00%)显著少于实施前(20.00%),同时实施医护人员管理意识高于实施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说明,在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可通过组建规范化管理小组监管病房管理情况,有助于小组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改进管理方案,确保规范化管理具有针对性。同时,每月定期在新生儿科室中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能够加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并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在今后的医护工作中规范各项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引发感染的现象。据相关研究表明,[7]抗菌药物滥用也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在规范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针对新生儿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可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避免抗菌药物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措施。此外,在严格对新生儿科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医护人员也需高度重视手部卫生,在院内全面增设洗手池与消毒液等,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便利,并且可发挥提醒医护人员清洁手部的作用,促使医护人员长期以来养成不定时清洁手部的习惯,从本质上阻断细菌传播的途径,以此体现出规范化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实施意义。综上所述,应用规范化管理于新生儿科病房中,在增强医护人员管理意识的同时也能够实现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董业丛.医院感染质控小组在新生儿科院感防控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4):130-131.

[2]方玉琦,唐建军,梁凤,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现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3):342-344.

[3]王清清,苏卫东,张微微.某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48-251.

[4]司徒雪飞,阮玲红,陈小燕.等.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病原学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28-4231.

[5]孙晓.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6):12-13.

[6]王鹏,喻玲丽,古力夏提,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新疆医学,2017,47(7):747-749.

[7]陈敏利,江玉凤,吴超英,等.新生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3):674-675.

作者:张利 单位:湖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