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物品规范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08 03:21:22
导语:急救物品规范化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物品规范化管理对降低护理风险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1—12月急诊物品未实施规范化管理设为管理前,将2017年1—12月急诊物品实施规范化管理设为管理后。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物品管理效果、护理风险事件以及医师对护士抢救配合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规范化管理后,物品检查耗时、取用耗时、整理耗时均短于规范化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管理后,医师在用药准确率、用药速度、抢救物品使用速度方面的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缺陷、潜在隐患的发生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急救物品的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护理缺陷和护理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急救物品管理;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工作效率
急诊是实施紧急救治和抢救的场所,其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负责性和风险性。急救物品在急诊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抢救成功率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目前急诊科对急救物品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摆放合理有序、保证抢救物品的质量、抢救药品无过期、抢救器械性能良好、仪器及物品标识清楚。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急诊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急诊急救物品管理存在标识不清、药品标签模糊、抢救后药品未及时补充等现象[2],对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极为不利,如何使急诊急救物品管理规范化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我院急诊科于2017年1月起成立急救物品管理小组,对急救物品采用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1—12月急诊物品未实施规范化管理设为管理前,将2017年1—12月急诊物品实施规范化管理设为管理后。纳入标准:均有护士资格证;工作年限1~5年;均自愿参与研究;参加完整个管理过程;身体健康;大专及以上学历。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管理者;外院进修者。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35.85±12.24)岁。主管护师3名,护师8名,护士9名。学历:本科14名,大专6名。婚姻状况:已婚11例,未婚9例。以上护士承担着急诊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包括接待、急诊输液、给予急救处理、观察及监护等。管理前后急诊科医护人员未发生明显的人员层次变动。管理前抽取12523例患者,其中男6275例,女6248例;年龄21~78岁,平均(50.24±15.28)岁。管理后抽取13217例患者,其中男6658例,女6559例;年龄20~77岁,平均(49.85±14.52)岁。管理前后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成立急救物品管理小组小组包括组长1名,护理人员4名,其中组长由护士长担任,4名护士中2名负责急救药品的管理,2名负责抢救设备、仪器的管理。小组成立后制定人员职责和急救物品质量考核评分标准以及规范化管理的要求。1.2.2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及培训由急救物品小组对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讲解急救物品质量考核评分标准以及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物品做到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的“五固定”以及及时领取补充、及时检查维修的“二及时”[3]。每月例会时,对急救物品的查对、急救药物的交接等进行重点讲解,避免结果漂移[4],推行最优措施,同时加强自身修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培训,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操作常规。1.2.3统一管理由小组成员牵头统一制作记录本、手册、标识等。(1)制作统一的急救物品交接记录本,内容包括物品的数量、名称、检查时间、班次、护士签字、护士长签字等,做到每班交接并记录,确保抢救患者时能够安全使用。(2)统一制作标识。急救设备的标识:每台设备上都设有标识,包括设备名称、检查时间、操作使用的流程与方法、是否处于备用状态等。有故障的仪器在记录本上采用红笔明显标注。急救药品的标识:标识上有药物的名称、剂量、数量、有效期以及用途,用药遵循“先产先用、近期先用”的原则,对不同有效期的药物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识,如“白底红字”(1个月)、“白底黄字”(3个月)、“白底蓝字”(6个月);其高危、高浓度、精神类、毒麻药物也分别有不同的标识。控速标识:患者输注特殊药物时需挂控速牌(蓝色),如对病情较重且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在输液时可挂红色警示标识,易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3)制作急救物品及特殊药品手册。包括常见急救物品的名称、用途、规格、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等,急诊科人手1份,方便随时查看学习。(4)设立药品、物品目录清单以及放置平面图,合理分层,分区摆放。(5)抢救车设专管员,每周消毒班检查抢救车内药品物品数量、有效期等,每月护士长抽查,如有使用抢救车内物品,需在该框内备注使用情况、日期、护士签名。抢救车内物品一律不外借,抢救后用物及时补齐。1.2.4加强质量控制(1)由小组长按照规定采用抽查与定期检查的方式对急诊科急救药品、抢救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登记在急救药品、物品质量控制本上,对临床出现的问题及时发放整改通知书。(2)每个组员将每日工作情况记录于检查单上,每天3班交接,检查急救物品数量是否齐全、有无过期、包装上的字迹是否清晰、保存方法是否正确、封条是否完好等。同时小组成员在检查中向当班护士提问,如急救车常用药物的注意事项、检测吸引器、呼吸机、除颤仪等,加深护士对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械使用知识的掌握。(3)制定奖惩制度,加大对急救药品、物品检查的质控处罚力度,确保急救药品、器械完好。1.3观察指标。1.3.1物品管理效果于管理前后各抽查25000件物品进行研究,统计物品检查耗时、取用耗时、整理耗时。1.3.2护理风险事件参照郑少红的文献[5],对急诊物品管理中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缺陷、潜在隐患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1.3.3医师对护士抢救配合效果的满意度于管理前后选取急诊科10名医师对护士抢救配合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用药准确率、用药速度、抢救物品使用速度3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满意度评分为0~1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管理前后急救物品的管理效果比较。管理后物品检查耗时、取用耗时、整理耗时均短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管理前后急救物品的护理风险事件比较。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缺陷、潜在隐患的发生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管理前后医师对护士抢救配合效果的满意度比较。管理后医师在用药准确率、用药速度、抢救物品使用速度方面的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属于护理纠纷的高发科室,患者就诊时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需要急诊医护工作者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以挽救其生命。急诊物品是急诊抢救过程中用药的物品、仪器以及设备等,急诊物品管理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6]。准确迅速应用急救物品是成功抢救患者的重要环节,若急救车药品、物品管理不到位会影响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研究显示[7],对急救物品、药品进行标准化管理,可提高急救车药品、物品管理达标率及管理水平。有研究显示[8],规范化急救物品管理能够提高物品管理效率,全面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综合素质。我院急诊科室于2017年1月成立急救物品管理小组,对急救物品采用规范化管理,确定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统一管理,加强质控。结果显示,规范化管理后,急诊急救物品检查耗时、取用耗时、整理耗时明显短于管理前(P<0.05)。提示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急诊急救物品的管理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首先急救物品管理小组成立后,通过对急诊科室急救仪器、设备、药物实施统一的模式管理,对急救物品管理质量起到了动态监控的作用。在急救物品管理小组的带领下,急诊科人人都参与到管理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自律性。有研究显示[9],急救质量控制小组的建立,能够确保危重患者的用药迅速、安全、有效,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在规范化管理中,要求标识清晰,物品按量定点放置,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能够清晰、准确的取用急救物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规范化管理中统一制作标识,包括急救药品、急诊输液以及急救设备等,通过直接的刺激作用,将信息传导给护理人员,使物品的操作方法、用途、有效期直观地呈现在护理人员面前,以便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做出判断,准确地使用药物,避免护理风险[10]。通过设立目标、统一培训、例会讲解的方式,增强护理人员急救物品管理意识,提高工作责任心[11]。急救物品规范化管理的实施,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即按要求完成本职工作,提高急救物品管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管理后医师在用药准确率、用药速度、抢救物品使用速度满意度高于管理前(P<0.05)。说明规范化急救物品管理的实施使急救物品的管理实现了流程化,可提高物品管理质量,且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师抢救。综上所述,实施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急救物品的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护理缺陷和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作者:郁敏芳 徐佳韵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上一篇:行政服务中心档案规范化管理研究
- 下一篇:财务人员绩效考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