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下企业碳履约风险管理研究

时间:2022-07-20 11:45:16

导语:碳交易下企业碳履约风险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碳交易下企业碳履约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必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碳排放约束,由此产生碳履约风险。本文阐述了碳履约标准,提出了碳履约风险的概念并进行风险分析,以未按时完成碳履约义务的控排企业为例,总结出了企业在碳履约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即未将碳管理事务纳入战略规划、缺少统一的碳管理信息平台、缺少碳履约风险预警机制和碳资产管理能力较弱,并针对问题成因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碳交易;碳履约风险;碳资产管理

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碳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交易的产品主要是碳配额和碳排放权,控排企业能否完成履约责任和减排义务受相关政策、配额量、碳价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实现减排的大目标,不仅碳市场本身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而且企业也应该意识到可能面临的履约风险,加强对碳履约风险的管理,按时完成碳履约目标,提高自身的低碳竞争力。

一、控排企业碳履约表现

履约是指参与企业足额清缴或注销自己的碳排放量,各试点地区的重要排放单位,需在当地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按实际年度排放指标完成碳配额清缴,通常以一个自然年为周期。当企业碳配额不足时,可以通过购买市场上流通的碳配额或购买不超过政府规定额度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上缴给政府。如果企业已有配额量与CCER之和低于经审核的实际碳排放量,企业面临不能完成履约任务的风险,即碳履约风险。企业可通过参与市场交易购入碳配额的方式完成履约,但考虑到购碳成本和违约惩罚,企业可能会选择违约交罚金。控排企业能否完成碳履约与企业的碳管理体系、节能减排技术、碳配额、碳价等因素有关。此时,重点查找未完成履约目标的控排企业资料,分析其面临的碳履约风险及碳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可为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碳履约目标提供借鉴。从我国各个试点碳市场的未履约情况看(如表1所示),上海、天津、广东作为最早的碳试点城市,企业违约率很低。特别是广东,曾经连续三年均未发生违约。深圳、北京参加交易的控排企业数量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违约率的降低。资料来源:碳排放权交易蓝皮书: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报告(2017)、碳排放交易网总体来看,各地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控排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力,试点企业主动履约意识在不断增强,各试点违约率表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

二、控排企业碳履约风险分析

若控排企业面临碳履约风险,会产生额外的履约成本,未按时足额完成履约义务会受到行政处罚。监管部门对于未按时履约的企业,制定了一系列惩罚措施,处罚方式主要以罚款为主,罚款数额将以碳排放权的价格为基准,给企业造成财产损失。除此之外还包括不能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不能享受政府资助、不审批企业项目等。各试点对未按时履约企业的惩罚力度有很大差异,北京市的惩罚力度相对比较大。北京市发改委颁布的《关于规范碳排放权交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等对未按期履约企业惩罚措施做出了规定,对未履约企业处以市场均价3~5倍罚款。2014年7月,北京也曾对百盛、世邦魏理仕等单位开出碳排放超标罚单,按照当时碳价3到5倍征收罚款,最严重的一家企业面临上百万罚金。天津的处罚力度最低,根据《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管理暂行办法》,未履约企业的惩罚仅限于三年内不得享受优先融资服务和相关扶持政策,并未对罚金进行规定。此外,企业未按时完成履约的记录,将会计入其社会诚信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还会通过新闻报道等方式向公众公布,使其接受公众的监督。这不仅大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也将对企业的商业信用造成打击,这会对其未来的运营、竞争市场地位以及现金流量产生潜在不利影响。

三、企业碳履约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未将碳管理事务纳入战略规划。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未建立碳管理体系以承担低碳管理工作,在碳排放总量预估、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预估、资金预算以及碳排放检测计划方面都处于未实施过,或有计划暂未实施阶段。建议企业制定碳履约风险应对战略,前瞻性统筹规划管理。在现行潜在的即将实施的限碳政策框架体系之下,研究和制定企业的低碳发展方向和模式,使低碳发展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科学把握碳信用交易、存储的时机和额度,努力实现企业碳交易收益的最大化。(二)缺少统一的碳管理信息平台。调查发现,大型电力集团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控排企业数量众多,各单位的碳排放核算、碳配额管理、年度履约、碳配额交易、低碳解决方案和碳信息披露等环节涉及的信息量巨大,需要运算的数据量过多,缺少统一的碳管理信息平台,不能高效率、最优化处理碳排放相关数据。建议企业建立统一的碳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各环节涉及的信息,方便员工清晰有条理地查阅,也可在平台上设定程序,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三)缺少碳履约风险预警机制。目前大多数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是基于宏观角度,由政府部门将国家碳减排任务进行风险管理,包括对国家、对区域或对项目实施碳风险识别,而企业建立碳履约风险预警机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建议企业建立碳履约风险预警机制,这应体现在企业战略制定及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首先,相关人员要正确评估企业内部的碳履约风险,并结合相关政策调整碳履约风险管理方案。其次,需要实时对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监控,在风险来临前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碳管理人员及时找出应对和改进的措施和方法,提前应对,防风险于未然。(四)碳排放管理能力较弱。查阅资料发现,有多家企业虽然经核查未超额排放,但因不了解履约的要求和操作方法,没有按照规定流程上缴配额,最终未完成履约。调查13年未履约名单中的10家企业发现,其中8家未履约企业均已拥有足量配额,认为配额足够即为完成履约,最终未进行配额清缴步骤而被公示。建议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培训,提升管理意识和能力水平。企业碳排放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碳排放管理工作要求,让企业能独立、准确地完成碳履约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强化碳风险意识,将碳风险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陈亚男.我国碳市场参与企业履约风险与防控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5.

[2]赵黎明,张涵.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风险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0(41):135-138.

作者:刘天舒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