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探究
时间:2022-07-12 10:36:35
导语: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提出将物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节点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进行实时跟踪,从而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能力,并对供应链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信用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使供应链金融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1文献综述
杨冬梅将物联网与企业信息系统相集成,在传统的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风险评级模块。董伟将物联网技术用在物流活动的产品质量安全、智能追溯系统、物流过程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和配送中心方面,并帮助商业银行扩大服务范围。张宝佳等认为物联网能对物流金融环节进行创新,并提高物流金融市场信息质量。段欢,胥丽莉研究国内外物联网的动态情况,提出物联网在金融物流活动进行安全监控方案。弓永章,刘逢等将物联网与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技术相结合实现质押物的监管,并将供应链金融物流监管系统与质押物金融借贷系统相互整合为供应链金融物流运作管理平台。本文将物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通过物联网对供应链金融中融资企业的相关业务环节出现的信用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减少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授信的能力,解决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门槛高的问题,并使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更加技术化和精确化,使供应链金融更好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物联网与供应链金融
物联网是信息化时代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物联网是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因此物联网使物与物、人与物的实现互联互通。物联网技术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同时物联网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深圳发展银行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信用风险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指合约一方未履行合约义务而导致债权人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技术的发展使各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中小企业作为特殊的企业群体,在供应链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供应链金融是银行推出的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真实交易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并为供应链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弥补了中小企业8%-20%的融资成本。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7万亿元,供应链金融这种创新融资模式发展前景广阔。但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和信用评级历史短,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审核较为严格,并且放贷过程会出现较大风险,不良贷款金额的增加也会使银行投入较大的风险管理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时会面临受信和贷款难问题,不利于自身的发展。物联网作为新的实用技术,并且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能够应用在金融领域并与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金融科技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相结合,加强银行与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联系,使银行掌握中小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实际情况,并切实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提供融资服务,很大程度上降低供应链融资的不确定性与高风险性,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3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
通过运用物联网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的资金需求,并且物联网能够更好地对供应链金融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3.1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在银行的业务流程上充分利用物联网的思维与技术,使整个产业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相互融合,从而实现业务流程定制化、智能化和普惠化的发展目标。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的动产质押融资方面,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地对质押物进行监控,实现供应链融资业务操作过程的数据化、网络化和透明化管理。对中小企业融资后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由事后追踪改为事前防范,有效降低银行的运营和风险管理成本。在供应链的中间业务方面,尤其在生产、流通、经营等环节,物联网能够主动提供覆盖供应链所有环节全方位和定制化的物联网金融中间服务,并且提供投资咨询、财务顾问、企业信用评价和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等,有助于银行开展高附加值的创新型金融服务。在银行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方面,物联网技术能够全方位的获取客户信息并对客户的不同需求特征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实现对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融资产品服务,基于物联网的银行服务结构如图1所示。3.2有效监控信息,重塑风控体系。物联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传统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风险管理存在的局限性,解决了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资质参差不齐导致银行放贷时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问题,重新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塑造。在信息获取方面,物联网对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库存环节、销售情况等真实信息进行实时追踪和控制,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现状,解决目前银行信用体系缺乏对实体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掌握全面问题。在信息质量方面,物联网有效地整合了真实的“物”和“信息”,交叉验证了供应链的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产生的物联网、互联网和交易数据,并有效剔除了影响中小企业信用资质的“噪声数据”,提高了整个供应链传递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在控制决策方面,物联网将供应链上收集的中小企业大量真实数据进行分析,并构建物联网风险控制模型,精准评估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精确计量中小企业的违约概率和损失率,并帮助银行实现在贷前调查、贷中对中小企业的授信管理、贷后贷款的流向情况进行跟踪预警,实时整体地把握供应链风险,提高银行风险控制水平。
4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控制措施
4.1实行客观化的风控思维。对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环境进行重新把握,实现“物联网+银行”的融合创新,创造客观的供应链金融信用体系。将物联网技术设备广泛链接到融资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信息进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使所获取的客观信息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4.2实行技术化的风控手段。由于抵质押类融资业务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动产流动性强,无法实时监控质押物的情况,造成风险系数较高。通过传感器、RFID、摄像头等物联网技术手段对入库的抵质押品进行感知,建立与抵质押物相关联的感应系统,后台系统根据感应信息生成标签单据锁定质押物品,如果质押物状态变化则会发出警报,能够及时通知库管和银行方面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了贷后的金融风险。对借款企业的生产状况变化信息,如库存产品周转和出入库情况进行线下实时的感知,网络传输和线上监测,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4.3实行数据化的风控流程。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融资中小企业的采购、生产、存储和销售过程产生的信息形成数据集合,并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构建风险模型,对企业融资过程的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从而进行定量化的分析与测量风险。4.4实行精准化的风控决策。在贷前风险控制决策过程,物联网技术对企业存在风险进行精准识别。在贷中风险控制决策过程,构建物联网风控模型,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精准评估,根据计量的违约概率和损失率对风险进行定价,完成银行授信审批。在贷后风险控制决策过程,能对交易数据进行验证,提前感知风险和化解风险,提高风险决策的准确性,减少不必要损失。
5结论
在供应链金融中由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会使银行放贷面临较大风险,而物联网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对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实时监控,降低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能力,扩大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业务范围,帮助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解决融资困境,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的资金运作更加透明高效。
参考文献
[1]杨冬梅.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物流监管风险模型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系统实现[D].南京:南京大学,2011.
[2]董伟.物联网在物流金融行业的应用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张宝佳等.物联网视角下物流金融创新与审计监督研究[J].新经济,2015,(5).
[4]段欢,胥丽莉.基于物联网的金融物流产品安全监控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8).
[5]弓永章,刘逢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物流监管[J].中国科技论坛,2017,(6).
作者:杜竞欣 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 上一篇: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因素及对策
- 下一篇:机械设备使用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