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时间:2022-02-15 02:57:10
导语:营林项目风险管理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林改的不断深入、新型林产业的兴起和营林项目的增多,营林项目各个环节的风险也逐渐显现,我国的营林风险管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落后于林业产业的发展。本文就营林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林;项目风险;风险管理
1营林项目及营林风险管理概念
营林的内涵是科学的造林方法,其外延是通过造林追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行为。营林风险管理是针对营林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识别、量化、评估、控制、监督,实现营林效益最大化的管理过程。营林作为林产业的核心和基础,其风险管理内容应涵盖林木培育过程、林木经营过程以及林产品的贸易过程[1]。
2营林风险管理的内容
从林业产业特点看,营林风险管理从工作程序方面可分为风险预防、风险评估、风险损失量化、损失赔偿等;从经营阶段方面可分为决策期、培育期、管护期、销售期等;从风险的影响类别方面可分为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生态风险;从风险的可控性方面可分为可忽略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可控风险、必然风险;从经济环境方面可分为静态风险和投机风险。营林风险管理就是通过科学评估,综合考虑,有针对性介入、落实,保证产业效益最大化的管理过程。2.1自然风险。如自然火灾、干旱、霜冻、冻拔、冰雹、雪灾、风灾、洪涝、病虫鼠害、地质垮塌、动物啃食等。2.2人为风险。如乱砍滥伐、人为火灾、管护、管理不善、产品污染等。2.3技术风险。品种改良、技术改进、成果推广、新物种的适应性风险(成活率、结实量、对病虫害的抗性)、品种的退化(营养繁殖的榛子、苹果梨等)、变异(组培等)、储运技术等。2.4生态风险。生态破坏、物种入侵、对动物栖息地的干扰、工程建设造成的景观破碎化等。2.5市场风险供求关系失衡、供求信息不对称、林产品市场认可度、地区消费水平、经济形势和政策、深加工企业数量、国际经济形势和政策等。
3风险管理的原则
3.1生态效益优先风险管理各阶段的工作要以营林的生态效益为先,对较易产生生态风险的项目要严格控制和强化监督,对已经产生生态危害的项目,通过终止、改变经营目的、工程恢复或生态补偿等方式降低危害程度。3.2依法管理营林风险管理组织的成立、集资运行、认定、赔偿、权利、履职等要依法、依规。3.3从业者自愿参加的原则在不存在重大生态、社会风险的前提下,风险管理要尊重风险承担人的自主意愿。3.4科学管理的原则营林风险管理要讲科学性,科学评估风险类别和程度,防范措施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方案。风险评估结论以量化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利害关系,避免决策失误或对从业者造成经济损失。
4营林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1对营林项目风险的认识不足。林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主要以获取木材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随着林业经营观念的转变,新型林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尤其是经济果林、林下栽培产业不断涌现。但由于林业产业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培植和产品在时间上是割裂的,很多林产业还处于培植阶段,产业链也不健全,从业者对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没有概念[2]。4.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正处于林业转型的攻坚期,林业发展不同程度出现林业工人搬迁安置、资源培育、生态林管护等压力,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很多涉林产业如人工林的合理择伐制度、退耕还林制度等有待完善,目前无法把风险补偿纳入到生态补偿内,由于自然灾害等引起的损失仍由承包户自己负担。4.3对营林项目风险的研究相对滞后,经验不足。营林项目风险管理是社会经济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有关经济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在全球盛行,我国对经济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营林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1982年[3],但也只是在森林保险方面,有关其他营林风险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营林风险防控实践经验。4.4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目前林产业的发展现状看,各地零星有类似“大榛子”等的行业协会,主要针对行业栽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产品的储运、销售等,但没有从整体上管控营林风险的专门机构,更缺乏风险培训、指导、评估、实施补偿的组织机构。
5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
5.1提高从业者对营林风险的防控意识。通过各级科协,林管局系统的科技部门,农业、林业技术推广站,林学会等平台,对本辖区内的林业产业实体进行普查和调研,确定辖区内林产实体位置、负责人、规模、种类、出现的问题和潜在风险等,积极开展有关营林风险防控的知识宣传。5.2制定有关营林风险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成立专门专家组,通过总结各省营林风险防控的成功经验、派遣学习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等形式,论证、制定和规范营林风险防控的法律、法规,涵盖风险管理主体、组织形式、监督制度、评估制度、赔偿制度等,为建立和完善营林风险管控体系打好基础。5.3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组织。营林风险管理的主体应该包括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国有、私营企业,从业个体,民间组织,保险等行业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在完善和强化现有防控单位(森防站、防火、农业推广站、林业推广站体系)的联动机制基础上,鼓励各类林产业参与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成立各类风险管控组织,并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5.4重视林业保险的作用。林业保险是抵御营林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去我国个别省份也开展了林业保险的试点工作,主要是针对火灾、病虫鼠害等自然风险,后由于各种原因,保险面积不断萎缩,目前基本处于停办状态。政府应通过贴息等形式,积极引导各类保险企业参与林业生产,提倡自帮自扶的会员保险制度,扩大保险的种类、面积。5.5积极开展营林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目前我国有关营林风险管理的理论尚显不足,由于国情不同,国外的一些成熟经验无法大面积推广,因此亟待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林业风险管理研究。开展研究要立足我国资源现状、产业现状、从业者主体属性、林业政策、林业法规等因素,开展有关风险防控的模型研究,建立基于现代遥感技术的预警机制,与其他风险管理学科结合,探索营林风险管理组织高效运行模式,定期组织开展营林风险防控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开展地区间和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程醒予,耿利敏,沈文星.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林业风险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6,(1).
[2]刘全胜.关于我国营林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20).
[3]母梅华,柴正相.曲靖森林火灾保险实施难点与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8,(7).
作者:李 成 陶祥云 杨东海 张 鹏 姜立佳 单位:吉林省龙井市林业局
- 上一篇:实验平台规范化管理实践与探索
- 下一篇:工程机械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