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20 10:44:36

导语:创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一、创投企业概述

创投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设立的,向创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在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企业组织。创投企业可以有一般企业拥有的企业组织形式,也有其独特的特点。结合创投市场较为发达的美国市场和我国创投市场来看,创投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有:(1)公司制。采用公司制组织形式的创投企业的投资者以其各自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创投企业承担责任。公司制形式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中针对创投企业经营运作的特殊性也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目前我国大多数创投企业采用公司制形式。(2)有限合伙制。目前,国际上的创业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是以有限合伙制为代表。有限合伙制是有限合伙人(LP)与普通合伙人(GP)合资成立的创投企业,其经营决策和收益分配及其他相关制度遵从《合伙企业法》规定。创投企业的典型特征包括:(1)创业投资家通过集中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成立创业投资公司,投资较好的项目,刚好满足被投企业对资金的需求;(2)创投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本增值,属于长期投资;(3)投资对象大多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或者新兴行业。创投企业退出模式主要有:一是公开上市(IPO);二是股权交易;三是企业回购;四是清盘结算。其中,公开上市的收益率是最高的,但是门槛高、费用大、周期长;股权交易比较方便快捷,收益次于公开上市;企业回购或清盘结算是前面两种方案失败之后的选择,收益率较低。在我国,创投偏好于IPO退出,而在国外,则是选择股权交易的方式居多。

二、创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筹资风险控制难度大

(1)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是创投企业投资项目资金的来源,没有资金,项目也就无从谈起。我国创投家的投资基金有很大部分来自于政府,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投资和境外资本,我国资本市场多元主体的潜在资本没有得到聚集,单一的渠道使创投家的筹资能力非常有限。(2)筹资供需失衡。被投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创业资金的筹集应该根据创投企业的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不同来进行。若财务计划与企业发展阶段需求的资金数量失调将导致创投筹资的困境。例如,若被投企业发展比预计的速度缓慢,创投企业筹集的资金将会提前供应从而导致闲置,创投企业将会支付额外的财务利息给投资人;如果创投企业发展速度比预计要快,创投企业将会出现筹资的瓶颈,临时筹资困难,严重的情况将会使项目资金链断裂从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被投企业资金需求与创投筹资供应与筹资能力的不匹配,会造成资本浪费或者是投资项目的夭折。而我国创投在评估预测筹资供需的准确性上还比较缺乏专业的技术和方法,从而导致资金供需失衡状况时有发生。

(二)投资风险复杂难控

投资环节是创投运营的主体,也是周期最长的环节,处于动态的经济环境中,其财务风险与大多数非创投企业相比更为复杂多变且难以评估和控制。(1)项目本身的风险大。项目风险大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评估失误的可能性始终存在。项目的选择是投资活动成功的关键,整个投资过程围绕着项目而展开,如果对项目的评估失误,做出错误决策,导致创投企业投出去的资金无法收回,从而冻结在错误的项目里,将会使企业面临巨额偿债压力,若无法从其他渠道筹集到偿债资金,将会直接导致破产。一般项目回收期越长,风险越大。从2012年ChinaVenture和ThomsonReuters的相关数据综合来看,我国创投在项目评估上失误率仍然偏高。二是项目单一,风险集中度高。我国创投家们在投资领域选择上存在“一窝蜂”式的投资现象,这样在短暂的时间内就会造成某行业的投资过热现象。并且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大家都集中追捧的项目,忽视了投资项目的多样化,使风险高度集中,若项目成功则可大获一笔,若项目失败就全盘皆输,血本无归。(2)管理风险难以控制。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一是来自创投本身;二是来自于被投企业或被投项目。两方面的风险都聚焦于项目管理上,既要求创投企业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又要求对被投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高标准考量。而我国创投企业在管理上比较混乱,存在诸多问题。既涉及被投企业本身管理经验的缺乏,也涉及创投企业自身缺乏优秀的团队和健全的制度安排。例如在种子期或初创期,创投企业在评估项目的可行性时犯下错误;进入扩张期,双方管理者在规划项目规模时预计失误;进入成熟期,管理者没有处理好行业竞争风险等。资金的投放管理不善会导致企业资金沉淀,周转率低,报酬率下降,与预期收益率严重偏离。再加上被投企业管理者过于冒进或者是保守,管理知识缺乏,管理能力不足造成投资浪费或闲置等失误都会给双方带来严重损失。(3)投资监控不足风险。创投企业从投入资金开始,其财务风险和报酬就与被投企业捆绑在了一起,如果不加以严密监控投资执行和财务状况,成本和风险都会增加。目前由于我国创投企业在市场上的“圈钱”现象比较严重,只重视后期的利益分配,而缺乏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财务监控,导致最后分不到蛋糕也只能认赔,投入资本有去无回。很多投资者更是以一种“赌博”的心态在市场上从事投机行为,对企业的经营只赌结果,不重过程,这种现象对于创投企业和被投企业都是有弊无利的,以至于最后双双走向破产。

(三)退出风险大

我国创投企业退出渠道偏好集中,拥堵现象严重,相较于国外创投企业,退出风险较大。每一轮投资活动都会面临退出风险,例如被投企业成长后无法上市,企业股权转让受限,股权交易滞后,被投企业中途宣告破产,寻租行为毫无结果等,这些都将致使创业资本不能收回。创投企业如果退出失败,资本被套牢在前一个项目里,错过后面的好项目,那么创投企业本身不但没有实现资本增值,反倒额外承担资金的机会成本。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大,这时企业将面临严峻的偿债压力,严重时瞬间就会破产。若企业资产负债率适中或较小,大量股权资本被冻结在前一项目里,股东报酬率降低甚至无法收回成本,这时创投企业将遭受严重的声誉风险,到最后资本就退出了项目,在以后的经营中也很难再次筹到资本,导致创投企业因经营失败而走向灭亡。不论企业的资本结构良好或是不佳,若资本无法退出项目,创投家们都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

三、创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一)优化筹资管理

(1)拓宽渠道增加所有者投资。由于投资项目周期长,长期借款利率高,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大,创投企业应该选择增加所有者投资的方式来增加企业资产,而不是增加债务。而且要多渠道吸引那些规模和实力比较强的机构投资者,富有的个人及其他民间资本,也包括大公司的资金、政府财政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等以保证丰富的资金来源。(2)科学评估筹资供需。企业在筹资活动之前应该运用相关评估技术做好科学准确的财务预测,筹资活动开始之后,企业应该根据被投企业的资金需求对筹资计划做出调整,使资金供需匹配。这样既不会浪费资本,又不会使资金断裂而让被投企业“忍饥挨饿”,既能有效地降低筹资风险,又能确保项目健康顺利地进行,但是达到目标的前提是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评估和预测筹资供需数量。

(二)重点防控投资风险

(1)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一是精选项目,降低失误率。筛选项目过程中要运用专业技术方法对项目的前景以及投资回收期加以准确预测,对项目的适宜性、可行性、可接受性等进行有力论证,确保所选项目正确,降低失误率。二是科学管理项目。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技术是项目的支架,技术失败就预示着项目的夭折,技术转化为产品,产品带来收入,有了收入企业才能继续发展下去。创投企业应该对项目建立针对性较强的识别评估体系对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可行性、盈利能力进行论证。对潜在的市场需求进行精密的分析,供需吻合之后,产品的生产才有必要。而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创投企业要选拔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对项目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对被投企业管理者的个人履历、管理偏好、开拓能力、冒险精神等进行准确的评估。(2)分散投资,控制风险。一是分段投资,降低风险。创投企业应该准确把握创业资金的投入时机、投入数量逐步投入资本,这是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思路。由于在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的风险而且投资周期较长,资本很容易套牢在项目里,所以创投企业切忌在项目初期将资本一次性投入。而且在初期投入巨额资本,其筹资压力和筹资风险也会增加。如果项目进行了一段期间之后,失败的迹象较为明显,这时应该慎重考虑是否还要继续投资还是根据协议退出项目等。二是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组合投资是投资家们经常采用的投资策略。理论上根据资本市场线、证券市场线、CWAP模型、投资组合的标准差和相关性等方法就可以确定投资组合。若创投企业将资本集中放在一个项目上,则非常危险,一般在一个项目上的投放资金不能超过20%,而投资于30个左右的项目则会有效避免非系统风险。三是联合投资,转移风险。若投资项目资金需求量大,风险过高,企业可以联合多个有实力的投资主体共同投资,将部分风险转移至其他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这样不但有利于被投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创投企业本身风险的控制。(3)加强对被投企业的监控力度。创投企业要加强对被投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的监控。尤其是要对被投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动态评估,时时跟踪企业经营绩效,不断调整投资经营决策,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管理成本。切忌奉行一旦投入资金就“三不管”的侥幸投资行为。只有扩大参与程度,加强监控力度,才能有效地将低投资风险。

(三)提高退出的灵活性

(1)灵活选择退出时机。对于中小规模的创投企业来说,一般进入项目较早,若项目成功机率大,会吸引一些大的创投机构加入到项目投资中,从而削减了中小创投的竞争力,此时中小创投企业可以考虑“退位让贤”,转向其他项目。大型的创投企业一般应该在被投企业发展到成熟期,当超额利润下降到行业平均水平时,就可以考虑退出。因为在此阶段,资金继续压制在项目里面已经不能为创业资本带来更多的增值。(2)灵活选择退出渠道。创业资本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处于高风险状态,且市场中投机机会的增多也使得退出成本增加,由于以回收、实现增值为最终目的,因此在实现退出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积极灵活的退出决策,减少退出风险。例如,在缔结项目合约时可以增签条款,股权回购有困难时,则可以考虑结合运用多种退出方式,以增加退出的可能性。近年来,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的相继推出,也拓宽了创业资本的退出渠道,活跃了创投企业投资市场。

作者:张学军 文娟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许华:《浅谈创投企业财务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年第11期。

[2]王利明、王吉林:《国内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