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理论文10篇
时间:2022-08-03 09:23:54
导语:财务风险管理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企业内控中财务风险管理定位
内部控制通过监督、控制、调节等多种手段的结合将个别的、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使之达到效益最大化。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运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内部控制是为防范风险尤其是防范财务风险而建立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财产安全、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而这也正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这个角度出发,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管理。企业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必然引发财务舞弊、会计丑闻进而导致公司经营失败。因此,应对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就必须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融合,发挥“管理+控制”长效机制。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治理结构不规范。早在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就正式提出了“公司治理”的概念,提出“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近年来我国央企尤其是能源央企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都在加紧公司制改革。很多能源央企设立了董事会,形式上搭建起法人治理框架,但实际运行仍存在制度不规范、决策不科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尚未真正实现董事会运作的独立性和监事会的有效性,内部控制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缺乏严格的约束,凌驾于内部财务控制之上,在投资、采购、销售、基建等经济活动中大搞权钱交易、商业贿赂、侵害公司利益。可以说,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必然无法有效运行。二是财务控制管理模式僵化。一些企业行政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方式依然盛行,企业集团赋予各二级核算单位或子公司的基本都是责任和义务,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造成各二级核算单位或子公司只着眼于当期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甚至于有的国有企业为了保证指标的完成,渗入了许多人为的因素,影响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另一些企业则是过度分权,将“扩大企业自主权”不恰当地引入企业集团的内部改造中,把大部分财务控制权下放到子公司任其自由处置,将“放权让利”的做法推向极端化,从而使企业集团的管理权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出现过度分散的现象,导致企业集团控制、协调能力削弱,统一的财务原则名存实亡。
三、改进建议
2002年美国国会出台《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404条款明确规定了管理层应承担设立和维持一个应有的内部控制结构的职责。董事会要发挥其职责,建立管理层监察系统,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建立健全以财务风险防范为目标的内部控制体系。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企业集团与所属单位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序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预算体制是企业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制度依据,是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对预算实行归口、分级、分类管理,同时以预算作为基础,建立指标考核的体系,使预算执行部门的考核完成情况与绩效挂钩。具体作法如下:一是建立归口管理制度。企业应当设置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制定预算目标、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以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二是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总公司所属分公司、事业部、全资或控股非上市公司(包括其他有实际控制权的公司),应先将各单项预算(如固定资产及资本性支出预算、科研项目预算、网络维护费用预算、资金预算、经营预算等)报经总公司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后,形成整体财务预算方案(或财务预算调整方案)。总公司财务管理部审核、平衡并汇总形成集团的年度财务预算,经总公司管委会批准后,统一下达执行。控股上市公司、参股公司,在将其财务预算方案(或财务预算调整方案)呈报给董事会批准之前,须报经总公司核准;三是建立分级管理制度。预算的编制要以企业的方针、目标、利润为前提,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程序进行编制,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控制重点。同时企业集团与分支机构之间必须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不断调整执行偏差;四是资金支付必须实行预算动用审批与资金支付授权审批的双重管理,实际资金支付情况要遵循审核批准的资金支付计划,大额资金支付必须经过规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决定并审批核准,杜绝越权审批、擅自付款现象。
(二)加强财务集中管理。根据银监会的要求,财务集中管理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管控好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要对集团公司的资金实行统一管理,通过母公司审批制度、资金集中运营和人员统一委派等方法,达到控制和减少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支持主业发展、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财务费用等目的。加强财务集中管理,一是要求企业集团必须建立集权性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对所属企业具有绝对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才能顺利实施财务制度、调度财务人员、调剂使用资金;二是可以通过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集团和成员单位完善的财务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在战略上实行集中监控,整合财务内部资源,防范决策风险;三是成立财务公司,统一调剂、调配资金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节约资金成本。如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是集团内外部结算、集团系统现金管理及集团系统内部融资的主渠道。为落实安全性第一、流动性第二、效益性第三的财务管理原则,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无特殊理由,所属各单位须将资金存放在财务公司;中国海油所属金融性公司须坚持稳健的现金管理及财务投资原则,不得从事投机性金融交易。
(三)强化集团内部监督。一是加强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系统、计划系统、预算系统、付款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必须机构分设、职责分离,必须建立相互制衡机制,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机构未分设的,同一人员不得兼任不相容的职责;二是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集团实施内部监督、事后控制的重要手段:开展财务审计,对下属公司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确保公司财务安全、完整;开展执行法律法规、公司制度审计,预防经济犯罪、堵塞财务漏洞,确保公司经营方针、策略、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开展管理审计,对整个公司组织、控制、职能运转进行检查,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确保财务管理行为有章可循,保证财务管理流程统一、规范、严谨。
(四)强化制度落实,提高执行力。纵观目前我国能源企业都已建立了很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流程,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违纪违规现象和问题依然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在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更要着力提高各个层次的制度执行力,明确财务制度执行主体,强化财务基础工作,严格财务监督措施。真正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最大限度的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堵塞漏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作者:陶平 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审计监察部
第二篇: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财务风险管理
一、内部审计及财务风险管理
它的核心是风险的度量问题;它的目标是降低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建筑企业的风险损失。因此,在建筑企业中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者要处理好成本和效率的关系,应该从保护建筑企业利益的情况下来处理风险,制定相应的建筑企业管理策略。任何一个企的上市都具有风险,风险与效益同在,因此,风险是随时会变的,是动态的,而财务风险就是管理企业的风险的,它也是可变的动态的。因此,随着建筑企业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实施财务风险管理计划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目前的状态,及时的调整管理方案,对偏离轨道的方案及时进行调节,这体现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灵活的,不能生搬硬套要随机应变。而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一般就包括一下几点:经营资金不足、遭遇工程款拖欠、盈利能力下降等。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系
著名的法国管理理论学家亨利•费尧(HenriFayol)在1949年发表《一般与工业革命》认为风险管理活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一;美国的著名风险管理学家格理森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强调了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而我国的企业界认为企业的管理应该在首先识别,然后度量,最后在进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的手段达到解决的目的。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是属于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它贯穿在建筑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建筑企业的管理经营,建筑企业经营就存在着风险,就需要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一个优秀的内部审计体系不仅要保证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行还要保证建筑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并且还要保证所进行的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建筑企业的会计报表是要符合我国的财经法律法规的,要符合我国的经济制度和财务准则。因此,建筑企业分内部审计是建筑企业的方向盘,而财务风险管理是建筑企业的船桨,只有方向盘和桨相互和谐配合才能保证建筑企业这艘大船顺利前行。
三、解决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建筑企业都不断的在上市。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使得企业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经营的风险也非常的大。因此,为了减少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的风险是壮大建筑企业的关键,也是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就要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改善企业的经营,内部审计人员是建筑企业的建筑管理咨询师,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就应对针对风险所提出的措施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指出错误,使的企业能面对风险快速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建筑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茁壮成长,作为一个上市企业都是有一定风险的,我们的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就是要判断出建筑企业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的风险。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要对风险识别进行充分的评价,如果不及时发现风险,或者发现但不以为意,那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当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了风险就应该针对风险相对应的措施,监督其他部门,审计内部人员应提出自己的建议,降低建筑企业的风险损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任何一个企业无法避免的,风险与效益同在,这就不要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同时进行协调,监督,度量,找出解决风险的方法。充分发挥它的职能,保持它客观独立性不能有任何偏颇,做好它的监督职能。总而言之,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相辅相成,缺了其中任何一个角色,建筑企业都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建筑企业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而财务风险管理要辨别风险,避免风险,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企业在经济大潮中奋勇前进。
作者:朱淑军 单位:延长石油(北京)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财务稽核风险管理
一、建设风险管理导向的财务稽核体系的基本原则
(1)重点突出原则。即供电企业在构建财务稽核体系过程中,要以“重点单位、重要事项、重大风险”为原则,开展财务稽核管理。其中,重点单位是以经营规模、管理现状、监管要求等为标准,明确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稽核排序;重要事项是指涉及重大资金、重大费用、重大项目的业务纳入财务稽核必查范围内;重大风险是指经年度风险评估后,被评为重大风险的财务风险,列入财务稽核重点中。
(2)全面覆盖原则。即供电企业要秉承“主辅兼顾”的方针,不仅针对主业的直属单位、县公司开展财务稽核,同时,也对集体企业开展财务稽核,以发挥财务监督职能,保证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层级的全方位覆盖,确保财务管控的无差异化。
(3)风险导向原则。即要坚持风险管理为导向,将财务稽核工作由事后控制延伸至事前和事中控制,将对财务工作末端的稽核延伸至对业务前端和过程的稽核,将对财务活动、经营管理的稽核扩展至对财务活动、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稽核,实现财务稽核由传统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
(4)协同推进原则。即要坚持“财务业务同步联动”的理念,将财务稽核工作的触角由财务管理延伸至经营管理前端,对于财务稽核中暴露出来的业务问题,反映至相关归口管理部门,促进业务部门进一步规范业务管理;对于财务问题中涉及多个专业的情况,邀请相关部门、相关专家共同参与,组成联合检查小组。通过联合检查小组的建立,共同推进财务稽核工作,保障财务稽核效率效果。
二、建设风险管理导向的财务稽核体系的主要做法
总的来说,基于风险管理的财务稽核体系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组织机构、制度标准、工作流程和管理工具为核心,以日常稽核和专项稽核为手段,以在线稽核和现场稽核为方式,以信息技术、长效机制、队伍建设为保障,辐射发策、运检、建设、人资、营销、物资等专业,覆盖供电企业本部、县公司和集体企业的财务稽核体系。一是修订财务稽核管理制度。2008年开始,某供电企业重点落实“财务基础提高”和“综合素质提升”两大主题,全面梳理了历年关键重要规章制度,细化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废、改、立”工作计划表。通过本次制度梳理、制定,不仅明确了财务内部流程及岗位岗责,还规范了财务流程中延伸至业务部门的流程及职责,在为开展财务工作提供“标尺”的同时,也实现了从业务活动到会计核算的紧密衔接。2011年开始,该企业以全面风险管控为理念,成立了风险、流程与内控小组,开始全方位梳理内部控制制度,并以财务岗位为纲要,分财务类制度和业务类制度集中梳理上级单位和本单位出台的各类制度,形成218项内控制度汇编。二是建立财务稽核工作标准。2008年开始,该供电企业采用专家集中座谈和试点单位验证的工作方式,组织制定了《财务稽核规范指南》,从被查方和检查方两个层次,覆盖了“准备-现场实施-报告-整改-总结”全闭环工作阶段的关键控制点、稽核程序、稽核档案和稽核要求,为公司开展财务稽核提供了指引。三是规范财务稽核工作流程。2009年开始,该供电企业成立专门的稽核小组,深度挖掘会计基础工作内涵,从管理角度、整体框架及业务评价等方面构建了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评价框架及具体内容。深度挖掘了会计基础工作的内涵,引导县公司从源头梳理基础工作的各项关键要素。四是颁布财务稽核管理工具。2010年开始,该供电企业从“重大资金支付、重大项目支出、重大费用列支”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经营风险评价,全面诊断企业经营风险,并总结提炼了《重大资金、重大费用、重大项目内控评价稽核工作重点及主要实施程序》,是查找内控薄弱环节、完善控制措施,切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而采取的关键之举。五是创新财务稽核手段。在深入总结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该供电企业提出阶梯式在线稽核工作理论。阶梯式在线稽核,是指在已有供电企业本部、县公司开展在线稽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阶段工作重点和信息系统应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在线稽核计划,将稽核任务分配到多个子单位,重点关注重大和高发的财务风险领域,不定期运行在线稽核规则。通过对疑点的梳理、核实和询证,下达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情况,从而有重点、分层级的推进在线稽核工作,实现疑点识别、风险控制和整改反馈的稽核功能。六是健全稽核长效机制。随着财务稽核工作的深入开展,与之相配套的“查处、整改、完善、复查”的财务稽核常态机制、“交叉稽核、监审联动”的稽核协同监督机制和财务稽核考评机制等“三项机制”也随之健全。“三项机制”的健全完善,保障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财务稽核体系有效运行。财务稽核逐渐成为对经营管理工作的自我诊断、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实现了财务管理闭环。七是培养财务稽核人才。日常工作中,该供电企业认真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财务风险典型案例,深入分析案例产业原因、造成影响及应对措施,向稽核人员开展稽核案例专题培训,组织稽核人员共计梳理形成财务风险内外部典型案例,为财务稽核人员开展财务稽核工作提供借鉴,也为财务人员遵守财经纪律提供警示。
三、建设风险管理导向的财务稽核体系的主要成效
一是财务稽核与风险管理的深度结合。在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财务稽核体系建设中,除遵循了财务稽核理论外,还遵循了风险管理理论。财务稽核与风险管理之间有机结合、相互作用。风险管理为财务稽核指明了稽核检查方向和重点领域;财务稽核又为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具体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监督。因此,基于风险管理的财务稽核体系建设,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稽核,是财务稽核管理的有益探索,也是企业管理的大胆创新。二是财务稽核与内部控制的有机融合。在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财务稽核体系建设中,遵循了内部控制有关要求,进一步揭示了财务稽核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财务稽核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监督要素的重要内容,为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保障;良好的内部控制运行又为财务稽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融入内部控制理论的财务稽核体系建设,更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三是传统在线稽核手段的创新发展。除了基于风险管理的财务稽核体系的整体构建,供电企业也创新财务稽核手段,提出阶梯式在线稽核工作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在线稽核,阶梯式在线稽核更加强调“稽核规则标准统一、稽核项目重点突出、稽核工作系统常态”这些特征,将在线稽核管理目标和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至相关管理层级,开展在线稽核及数据分析,使财务稽核工作变得更为高效、实用。四是做优财务稽核数据共享,保障了企业战略落地。通过对各单位、相关业务部门的经济业务、财务管理等进行“穿透式”稽核,深入挖掘对管理、控制、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分享至相关业务部门,及时为资源有效配置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及时为业务部门提升自身管理提供基本方向,及时为经营决策和公司战略实现提供基本保障,促进了企业经营目标和“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实现。
作者:刘娟 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第四篇:保险财务风险管理
一、保险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保险基金经营不够恰当
保险基金是保险公司进行风险预防与应对的一项特殊基金,在我国的《保险法》中明确的规定,保险基金只能用于进行国债与银行存款等,具有较小风险特征的投资项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保险基金投资的渠道,使得其自身的收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制约。此外,由于我国部分的保险公司并没有对保险基金的经营管理制定一个严格的核保核赔制度,使得其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出现理赔范围的扩大以及你想承保等问题。再加上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不高,管理方法落后而不能满足新的时代环境下保险财务管理的要求,导致保险基金的经营出现明显的漏洞。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保单的数量与标的额,这就使得部分保险公司片面的追求利益收入,将保单的最大限度获取来作为其自身的主要发展重点,而对于财务管理则缺乏足够的理解与重视。就目前我国各大保险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中有很大部分的公司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而又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导致其公司内部的保单审核工作以及对于相关赔付标准的制定、业务流程的监督等都没有做到相应的管理与规范,使得其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旺旺会出现虚假支付与虚假保单的问题与缺陷,造成公司的费用超标等现象,从而使得整个保险企业出现非常明显的经济损失。
二、保险财务风险的主要危害
(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面临亏损、倒闭风险
一些保险公司本身规模小、资金少,相关业务也只是复制其他保险公司的,再加上经营不善,很难和有资质的大保险公司相抗衡。很多保险公司,本身保单较少,资金来源有限,提取的最低保障金也较少,再加上对保险基金管理不善,造成保险对外投资亏损或者保险基金本息难以收回,当发生理赔时,很难支付相关的赔偿金额。此外由于对相关的赔付标准、理赔过程缺乏监督、控制,常常出现业务员非法操作的现象,长此以往,公司的偿付能力越来越不足,资金链的中断使企业面临亏损、倒闭的风险。
(二)影响保险行业声誉,使投保人对保险业丧失信心
保险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经营不善,很可能会出现亏损,特别是对保险保障金的管理不善,造成保障金在关键时刻不能进行理赔。由于保险公司客户众多,并牵扯众多利益主体,具有较强的公众性,一旦保险公司经营不善,不能及时理赔,不仅损害投保人的利益,也使相关利益主体对整个保险业丧失信心,使整个保险业的声誉大跌,在以后的经营中将面临更多的困难。此外,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险责任赔款、客户保金、业务员薪酬、公司基本运营费用等是最基本的运营成本。倘若各项成本的发生、支付,由于财务风险的存在导致相关标准不明确,执行中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各种成本迅速上升,直接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
三、保险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非系统性财务风险
首先,保险总公司要慎重设置保险分支机构。保险分支机构设置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影响保险总体效益,必须经过严格的测算,三思而后行。其次,改革企业的保险业务标准审核制度。需要抛弃过去单一根据保险资金收入衡量业务质量的审核机制,加入多种保险类别收入评测标准,建立起合理的业务审核机制。此外,业务人员在办理保险业务时要把握保险赔付风险,处理好相关的理赔事务,最大限度地降低赔付支付金额。
(二)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保证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控制系统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监督管理体系,在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下,可以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首先要完善公司的风险控制环境,例如,优化经营理念、完善组织机构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定时轮换岗等;其次,进行风险评估,采用相关的风险分析技术对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找出风险点,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最后,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包括财务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评估。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保险公司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业务能力的拓展和提高,财经法规的理解和掌握,还应加强对职业道德的培训,提升财务人的道德素养。同时,可以通过开展业务竞技的形式,刺激财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竞技成绩不仅与薪酬、福利挂钩,而且还委以重任。此外,财务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足。
四、结语
由此可见,一旦保险公司所管理的财务风险超出了实际的控制范围,就不仅会导致保险公司出现财务亏损现象,同时也会使得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等多个方面的利益受到不小的损失。所以说,在我国实际的市场经营过程中,保险行业不仅要对其外部的经营环境进行有效的了解与分析,更要对其自身的管理机制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寻求更好的风险规避手段,在确保企业自身发展安全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推动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莉 单位: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
第五篇:企业内控财务风险管理
一、企业内控管理以及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沟通不畅,信息获取不及时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至上的社会,对于企业来说,有时候一个消息的延迟损失的不仅仅是当时的利益,很有可能对以后的企业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而对于企业内部来说,企业的内控管理就像是一个信息系统。企业内控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就更加需要一个高效率的信息传递、共享、反馈机制来支撑内控管理的正常高效的进行。但在现阶段的很多企业中,他们的财务部门还是采取传统的人工记账的方式进行工作,这就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送缓慢,信息传达不及时,对于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起到了反作用。
2.企业盲目的投资导致财务风险事件居高不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压力逐年加大,不少企业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利润和收益,就不管企业的真实水平,一味地扩大企业的规模。一旦这个扩张的目标超出了企业实际的承载能力,企业就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融资活动。这是一种只知道追求企业利益而忽视将来可能会出现财务危机的行为,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企业的这种盲目的投资融资行为,很容易使企业在遇到资金周转问题上出现问题,会使得企业需要资金时才发现大批资金无法收回或者是发现自己的企业已经有了大笔的外债没有偿还。这种没有系统科学的对自己企业的资金进行规划,不仅使得企业的财政状况一片混乱,而且很容易在没有利益的方面损耗企业的资产。这种没有计划的投资融资,虽然很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企业带来利益,但长久来说,很可能会发展为企业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阻碍。
二、加强企业内控管理、规避财务风险的措施
1.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体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管理层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的转变企业的一些老旧的不合时代潮流的管理模式,要充分的意识到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对于提高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在企业内部树立起一种与时俱进的风潮,要加强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方面的宣传,争取让企业员工人人都有这种意识。其次,企业管理者也要加强对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针,要合理安排具有内控管理方面能力以及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专业人才来企业工作。
2.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企业内的办公系统全部都是计算机化。因此,现在企业的财务部门也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争取办公计算机化,强化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送、共享与反馈。这种变化不仅简化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造就更多的利益;而且还使得整个企业的信息传送简快明朗不容易造成信息延迟,对于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和提高风险防范都起到了很及时的传递命令与提醒作用。
3.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对一个企业来说,要想有效的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以及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来达到提高入职人员的入职门槛,同时,优秀的工资待遇也有很大的可能吸引社会上的一些优秀的专业的财务工作者来到企业工作。除此之外,企业也不能放弃对现有人员的再教育工作。企业可以定期的举行一些关于财务方面的专业课程、请一些社会上的在财务方面很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来到企业为企业的在职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以及经验的传授。这种定期开展的授课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现有在职人员的专业素养。最后,企业还可以设立一系列的绩效评估奖励政策,在丰厚的奖励下,可以极大地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企业的内控管理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增设有效的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的评价考核机制
企业应该设立一个用来评价考核的专业部门,来对整个企业的内控管理机制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进行有效成绩的评价。这个新成立的部门应该对企业每一个阶段的内控管理制度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不断地进行评估其价值,企业管理层就应该通过评估得来的结论,不断的调整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以往企业的评估工作都是交由其他部门兼职的,这就不能很好的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因此,企业应该单独的设立一个部门专门用来评估考察,且企业应该聘用专业性的人员来进行工作。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企业内的这项考察评估工作还应交给第三方事业单位来做,只有这样才能最有效的保证评估工作的真实性与公正性,才能在评估出有风险的时刻能够让企业高层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对企业起到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现有的企业石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但企业自身在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方面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迟缓、企业财务部门的员工素质普遍低下、部分企业没有系统规划盲目投资等,这些问题会使得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越加的困难,因此,各级企业应该从自身出发,从自身找缺点,应该积极的寻找措施来弥补缺点,争取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进一步。
作者:柴嘉斌 单位: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第六篇:人民银行财务资金风险管理
一、人民银行财务资金风险的构成
(一)财政拨款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造成财务状况失衡风险
人民银行的日常经费指标连年削减,基层人行保人员稳定、保业务发展的压力很大。特别是2011年核批预算费用与上年相比,人民银行的人员费用预算略有减少,公用经费预算基本持平,项目支出各账户均有所减少,此情况在物价连续上涨,人员不断扩充的情况下,对人民银行的财务资金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导致一些基层人民银行(特别是县支行)在预算指标的安排上难以做到结构合理,有的预算科目明显指标不足,甚至一些正常支出难以得到保证,上述情况的持续发生可能迫使基层人民银行出现挪用公用经费、项目经费以保证人员经费支出,对一些额外收入不按照规定入账形成“小金库”以弥补预算指标的不足等财务资金风险的产生。同时,在实践中,财务预算的编制往往因编制与执行的时滞、不可预期事件等不够准确,加上部门之间沟通、配合不够,如人事部门的人员经费指标与财政指标不匹配,以及各分支机构上报预算数与财政部最终核批预算指标数差距较大等原因加剧了调剂指标弥补资金缺口的压力,容易产生违规支付,对预算做过多的调整以及年末由于个别科目超预算指标而硬性调账的财务状况失衡风险。
(二)财务制度不完善、更新不及时等造成财务制度缺失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预算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等各项财务制度规定对人民银行的各项财务收入、费用进行核算。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由于立法程序的制约以及制度变革的复杂性导致各项法律、财务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例如我国现行《预算法》关于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内容、方法和程序缺乏明确的规定性。部门预算编制时间与内容要求,不能与部门工作计划安排相衔接。同时在部门预算审核内容、审批时间和审批方式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法律对预算的约束不强。由于财务制度制定不完善、更新不及时等原因可能使人民银行财务人员在进行日常财务资金管理时出现因法律制度未规定或规定模糊,产生铤而走险,打政策擦边球的侥幸心理。另外,人民银行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在风险防范方面,主要通过行业内公认的风险计算模型考核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风险的评估与控制,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分析人民银行财务资金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且在风险发生时也没有制定相应财务资金风险管理机制,导致人民银行进行财务资金风险管理时无制度可依,处于混乱状态,从而产生财务制度缺失风险。
(三)财务内控管理执行不力、监管分工不明确等造成财务内控漏洞风险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加大财务管理、开展财务检查与分析是推动财务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人民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设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检查辅导办法》规定定期对下设机构进行层层检查,希望能够降低财务内控漏洞风险。但是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突击性专项检查多、日常监督少;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预算收入检查多,对预算执行监督少;对某一个单项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从而使机构财务资金核算缺乏有效的整体约束合力,可能产生财务内控漏洞风险。在实践中基层人民银行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严密,内部控制执行不力而产生财务资金风险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监管分工不明确;其次,授权制度不明,权力使用缺乏失控,给予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贪污、受贿等不法行为可乘之机;最后,人民银行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较晚,容易出现账外资产、固定资产入账时间不准确等现象,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控制困难。
(四)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知识更新较慢等造成财务人员核算风险
随着国际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中国作为直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完成从国家会计制度到人民银行的会计制度包括财务制度不断调整、更新,以达到与国际会计准则不断趋同的目标。这要求相关财务人员及时学习各项制度,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财务知识储备。但是,基层人民银行财务人员在会计财务工作具有日常性、机械性的特点,工作人员每天都从事着繁杂、单调的劳动。加上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基层人民银行财务人员在提高工作质量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动力不够。同时,一些基层人民银行领导对会计财务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会计财务人员培训、管理等方面投入的精力总体不足,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不多,有时把会计部门变成其他部门培养人才的基地。导致少数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高、履职能力不强,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制度更新的步伐,导致在运用新的会计政策及会计处理方法时容易出现偏差,影响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使会计核算质量面临下降的危险。由于财务人员从事工作的特殊性与敏感性,使财务人员有可能因为自身职业道德的缺失产生财务资金风险。在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虽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进行了人员分工,但是也不排除个别人员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违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将共有财产移为私用,或者分支机构自上而下的财务相关人员进行整体经济犯罪等情况的出现,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资金风险管理系统以避免上述情况。
二、人民银行财务资金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了加强对上述人民银行财务资金风险进行管理,最大限度的规避财务资金风险,构建人民银行财务资金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合理性,最大限度争取财政支持
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直属的行政单位,履行央行职责,发挥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能。因其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相比,存在着一些与其职能相关的特殊业务,如货币发行业务、国库业务、反洗钱业务等,在进行预算编制与审批的过程中与财政部门充分沟通,努力争取预算审批指标,使预算审批指标数与预算编制数相符,增加基层人民银行按需据实编制部门预算的积极性。为了加强部门预算在编制与执行过程中的合理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将各部门的需求准确进行汇总,提高预算质量。如人事部门提供人员增减和工资计划,货币信贷管理部门提供贷款计划,发行部门提供金银收售和货币发行计划等。(2)推行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定额标准体系,如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各项公用经费支出定额、设备消耗定额等标准,为预算编制提供合理依据(3)完善预算科目设置。应当根据人民银行的特殊业务职能对现行的预算科目进行改变。如增设直观反映履职成本的科目(“调研信息费”、“征信管理费”“、反洗钱经费”、“金融稳定经费”等项目),专门用于核算人民银行履职过程中的各项支出。(4)加大部门预算的宣传力度。从行领导到业务部门都要转变重预算分配轻预算编制的观念,形成领导重视、财务部门具体实施、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支持、员工参与、全员配合的工作格局,有利于编制合理的部门预算。通过对部门预算编制过程的规范,能够帮助各分支机构编制更加切合实际的部门预算,经过财政部的审批最终下达的预算经费指标一经确定应严格执行,以保证预算资金的合规、有效运用。
(二)加强费用账户集中试点工作,保证基层人民银行经费下拨
在现行人民银行财务制度下,中国人民银行按照“总行—分行—中心支行—支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设置的四级分散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管理形式和管理格局。但是这种重复设置可能导致财务人员资源浪费,特别是县支行的财务资金管理较为混乱,但是中心支行对其进行监管却存在着困难。为了提高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效率,可以尝试在地市中心支行成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取消县支行的各类费用支出账户和财务核算权,只允许其在商业银行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用于日常的零星开支需要。其余商品和劳务支出一律在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直接办理支付。这种管理模式一是可以统筹安排,合理配置资源。从而避免小集团利益的干扰;随着财务集中核算的实施,基层支行的财务费用全部在地市中心支行审核列账,地市中心支行据实列账,有利于完成基层人民银行的经费及时下拨,也有利于中心支行控制预算指标的合理运用。
(三)规范财务核算与账户管理,保证全部收入的合理入账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家财政性事业经费来源之外,还可能拥有其他多种收入来源,包括经营收入、业务收入、罚没收入等。为加强人民银行的各类收入和支出管理,避免出现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未及时入账,或者不入账而出现“小金库”,人民银行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加强各分支机构往来款项管理。对于银行多头开户问题,上级人民银行与相关审计部门应联合有关执法单位,从账户、收据、收费等方面入手,对下级人民银行进行全面检查,该撤并的银行账户坚决撤并,从源头上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另外,人民银行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收取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都是国家财政性资金,按照预算法等财政法规的要求,应足额上缴国库或预算外资金专户,而不应存入任何其他银行账户。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设立账户,保证全部收入的合理入账,坚决杜绝“小金库”的产生,降低财务资金管理风险。
(四)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保障财务资金安全
人民银行应当根据自身制度管理方面的不足,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要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资金核算、资产管理、岗位设置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建设,以保证日常会计业务的有据可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修订《预算法》的步伐。预算法实施于1995年,十多年经济金融管理体制、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变化,对预算编制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国家要尽快出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预算法规制度。(2)研究制定适合人民银行履职特性的部门预算编制操作规程。确定预算编制标准、编制主体和编制原则及方法,减少预算编制及执行中的随意性,降低财务资金管理风险。(3)尽快修订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及相关制度规章。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基层央行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把部门预算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加大内部、外部监督力度,形成合力规避财务资金风险
人民银行为了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最大限度的规避财务资金风险,首先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力度。加强财务检查辅导队伍建设,分行可从各中心支行或县支行选调思想觉悟较高、业务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组成一支专门的财务检查辅导小组,定期组织全辖范围内的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督促改正,对不能履行职责的财务人员要及时调整。人民银行系统按照《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结合人民银行财务支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辖区分支机构的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准确评估,积极落实绩效审计,完善各分支机构内部监督管理。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必须加强外部相关部门的监管作用,发挥出上级监督、管理层监督、监管部门监督、市场监督的综合效用,将各种监督有效统一并且加以运用。努力建立人民银行的内部、外部监督共同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监督机制功效。
(六)加强教育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知识水平与道德水平
人民银行应当提高各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道德水平。通过组织多方面、多形式、多领域的培训不断加强基层财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会计准则环境,完善自身的道德境界以抵御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人民银行还应当不断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深化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增强对财务管理活动中各种潜在风险及其后果的预见性。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与业务素质,降低因为人员因素而产生财务资金风险的可能性。
作者:赵守芹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
第七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以及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意义
以往事业单位很少会涉及到营利性的经济活动,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资产管理。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做好资产管理,最大限度的利用资金,为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顺利运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经济主体日益多元化,事业单位的运作资金不再仅仅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同时也会通过社会公益事业吸收市场以及社会资金,虽然丰富了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但是也加大了事业单位的经营风险,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该以实现绩效最大化作为终极管理目标。为此,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内控体制建设可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以及方针,可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可靠性、完整性,有利于维护事业单位资源以及财产的完整、安全。而且内控体制建设可合理、科学预测财务危机和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也可以有效防范事业单位内部各种腐败行为,为事业单位发展营造一种健康、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建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几点措施
(一)划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层次
事业单位建设内控体制一定要划分三个独立的层次,首先应该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事前控制体系。然后,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应该以每一个岗位为基础单位进行日常会计核算,而且应该定期汇报各部门的情况。其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审计工作,单位内部监察部门一定要认真落实群众举报、岗位的离职审计以及日常核查稽算等工作。另外,财务管理内控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同时也涉及到单位内部其他部门,因此一定要注重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内控体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明确自身的责任,自觉、主动配合财务部门共同建设内控体制。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文化建设
文化是事业单位发展的灵魂,也是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任何一个成功的事业单位,都会有自身独特的优秀文化。优秀的事业单位文化可以引导单位职工的精神,影响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而且,优秀的事业单位文化也可为单位职工营造一种融洽的工作环境,同事之间相处会更加融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会更容易,这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也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更有效的发挥出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作用。
(三)优化事业单位组织结构,明确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责任
想要有效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必须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并且明确分配财务管理内控责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统一管理事业单位整体活动,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控制某一个事件,因此必须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应该有机结合事业单位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从整体上确保事业单位的顺利、正常运行。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工作一定要加强对人的控制,因为人是内控体制建设的执行主体,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因此一定要严格监督、管理会计人员、普通管理人员以及不同工种岗位人员的行为,不断加强员工教育,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的个人素养以及业务技能。
(四)建立一套监督评价体系
有效、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职责是监督内控体制的执行情况,实时跟踪内控体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结相关的经验,并且还需要评估事业单位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可能会造成的危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效控制风险发生。
三、有效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内控观念
首先应该加大对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宣传力度,加强事业单位领导者对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的重视度,提高领导层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然后再向各部门员工传达这种内控意识,这样就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全体的内控意识,全面提高对内控体制建设的重视度。这是有效防范各种财务风险的第一步,同时为了加强防范相关的财务管理风险,相关的负责人一定要认真学习《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会计法》的相关内容,丰富关于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相关知识,确保能够在出现各种财务管理风险时能够灵活、冷静、从容的处理。
(二)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中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主要作用是事前识别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风险。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现金是最主要的理财对象。事业单位短期运营并不会关注盈利的情况,而会强调各种开支的现金支配情况,因为只有确保有充足的现金支持才可以确保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才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事业单位能够对现金流量进行准确预算的情况下,可以有效进行风险预警,使单位领导人根据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三)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在内控体制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资金的管理为财务管理核心的思想。假如,事业单位在应收账款很多的情况下,并且有的应收账款已经成为坏账,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内部业务管理,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中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重要内容,对于减少应收账款,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事业单位规定目标编制全面、完整的预算管理计划。财务预算应该是单位预算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在做好财务预算的情况下,将预算总目标进一步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并且督促各部门严格根据预算编制计划执行,这样可有效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四)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多元化经营是事业单位规避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规避风险主要是在确保预期回报不会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将生产经营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或者可能会造成风险的因素转移到好的方向,从而确保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准确性。为此,事业单位首先应该大力发展自身的主营业务,同时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力量以及财务力量,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事业单位的一体化管理。事业单位可以将发展战略转变成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收缩战线,尽可能做到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筹码。
(五)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确保有效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各项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准确、安全的有效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实效性,并且严格督促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为此,事业单位还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有机结合内部审计以及外部监督两个环节,事业单位应该在内部建立一个专门负责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的独立机构,确保内部审计监督质量,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外部监督主要是财政部门,应该加强监督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及管理工作,仔细核查单位资金的来源以及收入情况,审查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合理。
作者:郭晓爱 单位:山西省建设用地事务中心
第八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构成。一是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目标。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保持财务状况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财务环境,并减轻企业领导的管理压力,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更有效的管理、决策工作中去,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二是财务信息的检测与传导机制。信息检测机制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自身发展的相关财务信息,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信息传导机制则是能够将财务风险信息传导给风险管理部门,并对风险预警管理后的评价结果做出反馈;三是财务风险评估与分析机制。分析管理预警系统首先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才能判断是否真的会发生风险,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做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判断准确度;四是预警信号报警与处理机制。当企业的财务状况与其发展目标及标准产生的偏差超出正常范围时,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就要报警,并将警报信息传达给风险管理部门。各部门在接到报警信息后,就要及时地反映,有效应对,减少风险为企业带来的损失;五是组织机制。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效率,就必须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管理组织机制,从而掌握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的财务活动状况,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增强风险预警管理能力。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指标的构建原则。一是遵循简便性原则。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较为繁琐,不利于对财务风险做出准确的预警,因此企业应当采取更为简便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指标,降低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难度,更为准确、及时地反映财务问题;二是遵循灵敏性原则。企业财务一旦发生风险问题,就会为企业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因此风险预警必须要及时,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指标必须灵敏,能够迅速反映财务中的问题,避免风险发现不及时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三是遵循重要性原则。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以企业额运转,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作为重点,才能避免企业因资金短缺而受到限制;四是遵循动态性原则。企业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能力、整体实力等都会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具有动态性,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应调整,才能始终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匹配;五是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一旦其指标体系的构建本身需要投入的成本超出其收益,就应当考虑放弃,选择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更有利的体系指标。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其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指标体系中包含以下结构: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成长能力、财务结构等,而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结构又有所不同,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其二,风险预警指标准确值与预警临界值的确认方法。指标准确值与预警临界值的确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预警指标的类型、各项变量以及企业发展周期等,其确认方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恰当选择,从而保证其能够在风险预警管理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其三,风险预警指标权重的决定。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中,不同的指标所侧重的方面不同,企业应当针对自身发展具体情况,并结合专家的意见,权衡不同指标之间的地位,使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更符合企业的财务管理需求;其四,风险预警方法的选择。为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效率,应尽量选择简便的预警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选择的是建模法和评分法,一般大型企业选择前者,而中小型企业选择后者。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重点内容
一是建立企业内部核查制度,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全面控制,做好风险方法工作;二是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并赋予其相应权利,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三是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流动性,预防出现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选择恰当的风险预警管理策略,避免筹资、投资及资金回收等各项工作中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
作者:许现晖 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
1、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一般来说我国企业都是设立专门的财务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同时资金结算和融资也是需要单独处理的,因此财务人员的工作也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的。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通常都是由多个小企业合并组成,这样企业内部的背景以及文化就会存在很大的不同,由此就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更多的问题,例如财务信息的接收。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在体制的限制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1.2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一个企业想要不断地发展,将必须进行经营活动,由此将不可避免资金的运转,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风险也随之而来。当前我国一些企业为了能够扩大销售量,而选择通过大量赊销,以求得更多的客源,客源一旦增多,就可以把产品销售出去,这样应收账款也随之增多,但是有些应收账款却是坏账,根本就不能收回来,所以这种赊销的方式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1.3财务信息的利用率比较低
在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涉及到财务信息,一般来说财务的信息相对比较多,而越多的财务信息将会给财务工作人员带来更多的困难。为了能够更方便对财务进行管理,绝大多数的企业一般都选择使用会计电算化,虽然利用了该技术,但是财务信息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并没有将其充分融入到财务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同时财务信息的传递并不是很安全,而且也不是很可靠,因此工作人员并不能在会计电算化中对所有财务信息进行查询,这样财务信息的利用率不是很高,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
2、当前我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2.1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
从当前大多数企业的情况来看,企业建立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还存在较多的漏洞,尤其是关于财务的决策权。有一部分企业没有处理好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一般都是母公司拥有绝对的财务管理决策权,而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权利非常少,子公司的大部分决定都需要请示母公司才能执行。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子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拥有较多的决策权,但是这些子公司并没有最终决策权,通常整个企业的最终决策权还是归母公司所拥有,这种形式专业上称为过度分权。其实不论是前一种形式,还是后一种形式,财务管理决策权最终都是以母公司为主的,在这样的制度下,子公司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相对比较差,这样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2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相对比较弱
大多数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在进行决策之前,并没有对市场进行调研,由此将不能对企业的预期收益进行合理的预算,这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同时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赊账方式,应收账款变得越来越多,这样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将极有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
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水平的对策
3.1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3.1.1企业相关人员要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没有防范的意识,非常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失,因此企业应当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增强防范意识,从而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特别是对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加强控制,不仅要对资产损失以及资金筹措环节加强控制,而且还要对营运资金环节加强控制,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债务清偿等环节加强控制,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财务的风险,从而在财务风险来临时,尽量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1.2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
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非常重要,这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可以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只有在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后,会计核算才会变得更加真实和准确,会计报表也才会变得更加的可靠,这样财务人员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信息的不真实性,从而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当然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也非常的重要,这同样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在进行经济业务的时候,企业一方面需要科学地调整或者设置预算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科学地调整或者设置会计核算,除了这两方面,企业还要科学地调整或者设置融资管理等各个方面,在做好这些工作以后,企业需要确定各个组织结构的主要功能。一般来说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把其分为三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内部审计,第二是财务管理,第三是融资管理。
3.2提高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水平的对策
3.2.1企业相关人员要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认识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相关人员没有对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他们没有意识到做好内部会计控制的工作,将会给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这部分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2.2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机制
在拥有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机制的条件下,企业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识别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预测与监控机制。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做好编制现金流量的预算工作,工作人员在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及监控的时候,重点是关注资产净利率这个内容,同时还要重点关注资产负债率,在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之后,不仅可以准确预测企业的企业资产利用率,而且还可以正确的预测企业的投入资本,从而进一步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
4、结束语
企业相关管理人员首先需要不断地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再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认识;最后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水平,最终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冯小荧 单位: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一、风险管理体系
财务风险、商业风险、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当前金融行业常见的四种风险类型。而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组织、财务运营和公司运营的政策、制度与程序以及内部审计系统等构成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每个部分在该体系同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法人治理结构能够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进行,是关系到决策等重大问题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组织负责执行企业做出的风险管理决策,可确保决策的有效落实,同样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运营和公司运营的政策、制度与程序可减少企业内个人错误的发生保;内部审计系统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程序执行、战略贯彻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从而确保风险管理决策的真正落实。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困境预测的经典统计方法应用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困境预测中最常用的经典统计方法之一就是单变量分析,而单变量分析又要用到单变量模型。单变量模型的具体应用如下:对样本进行分组,一般分为构建预测模型的“预测样本”和测试预测模型的“测试样本”;然后找出误判率最小的变量值并对其进行样本测试。虽然单变量模型在预测风险时简单易行,但该模型也存在诸如容易造成同一企业预测结论冲突或者不能很好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缺点。另一个常用的经典统计方法是风险指数模型。Tamari在1966年提出了一种将各种财务比率包含在内的简单直观的点系统,即风险指数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预测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大小的各比率值,用介于0到100之间的点表示企业财务特征,比率值越大,权重越大,企业分配到的点也较多;这样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边有较大的点,反过来点越大则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然经过大量实践证实,使用该方法时存在依据主观分配权重的问题。
三、经典统计方法在运用中的局限性
多数宏观金融时间序列常处于非平稳状态,这是因为汇率等具有长期趋势的变量在受到短时间冲击后其水平就会出现长期变化。但传统范式涉及大多是平稳时间序列,这些序列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实际生活中通货膨胀、利率变化、市场竞争、企业战略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时间序列具有较大的时变性。另外,采用经典模型进行金融预测时需要用到不同年份的混合数据,因而导致时间序列数据非平稳问题成为应用经典统计方法的一大难点。样本随机性不足同样成为影响传统统计方法使用的局限之一。在实际操作中,部分财务困境企业可能会受到过度选样或者选样所持的“数据完整性”标准可能引入非随机样本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困境企业存在时间短于非困境企业以致难以提供完整数据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困境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金融预测的样本随机性不足。
四、结语
金融行业能否稳定发展关系到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不能稳定进步、人民群众能不能维持高水平的正常生活等。由于金融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采取恰当的措施,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对风险进行精准预测。就目前来看,统计方法的使用能够有效地促进财务风险管理和金融预测的正常运营,使得金融行业的发展逐渐走向稳定化、透明化,使投资更有效率,收益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作者:赵艳飞 张燕 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 上一篇:人保局五抓五提升实施方案
- 下一篇:环境保护工作汇报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