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电价管理机制分析
时间:2022-03-02 03:25:37
导语:电力市场电价管理机制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电价管理是电力市场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行业和下游产业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基于对电力产品特性的分析,通过梳理现行的电价管理机制,分析了各定价制度的特点,并提出政策建议,为建立合理完善的电价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电力市场电价定价机制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作为最优质的二次能源,无论轻重工业,甚至大部分从事手工业生产的行业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电力工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可从以下两方面阐述:一方面,各种工业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电力这种动力能源。另一方面,用电成本已经成为多种商品生产成本的最大来源。这种现象在钢铁、石油、煤炭、水泥等高能耗行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这些行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电能价格不仅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更进一步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
1电力产品及其特性
研究电力价格的形成机制,就必须把电力产品和电力产业的特性作为首要研究对象。电力作为一种交易产品,和其他的产品比较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它的存储方式、运输方式、销售方式等都不一样[1]。电力的基本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电力的不可存储性。它并不像水资源、煤炭资源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有色有味儿、以实物存在的。电力的生产,供应和销售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基本同时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若没有协调好就会立刻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瘫痪,影响产业效率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了防止电力的产销失衡,需要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电价管理机制;(2)人类对电力的必需性。处于新时代,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领域,哪一个行业,电力对于人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且无可替代的,甚至可以说电力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但是在特定的生产方式下其边际成本为零,无法以边际成本定价法衡量其价值;(3)电力销售对配送系统的依赖性。电力不像水资源,煤炭资源等用容器都可以运输,电力从生产一直到达末端客户使用都必须依赖于特定的配输系统,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正是由于电力对配送系统的这一依赖性,导致了电网企业对供电环节以及末端用的客户的物理垄断。综上所述,电能的技术特点、需求特征、输送特性决定了电价管理机制的独特性。
2电价管理制度的研
2.1电力定价的原则。如前所述,电价的高低会影响到各类商品的生产、交易,更会进一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会影响产业生产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制约国民生产水平,因此制定合理的电力价格显得尤为重要[2]。制定电力价格管理机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效的电价机制能够引导电力投资者在电力组织结构中的分配,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2)收益合理的原则。电力供应产业耗资巨大,从投资到看到收益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若电力领域的投资和收益不能成正比,就很难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向电力领域汇聚,站在电力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合理的收益,就很难保证电力领域长期有效的发展。(3)成本补偿。这一原则是电力企业进行再生产的首要前提,投资成本也是制定电价首要考虑的环节。因此成本计量是否合理关系到电力定价的合理程度;(4)防止收入重复分配。原因在于,倘若电力生产方自行制定电价,就会加大消费者的负担,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资源利用率,我们必须从电力生产环节开始制止电力垄断行为;(5)依法纳税原则。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国家对企业法人的基本要求。2.2电力定价的方法。2.2.1最大利润定价法。在政府不进行强制干预的前提下,任由电力生产企业自行定价,他们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这将给电力使用的终端用户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影响资源配置。最大利润定价法,是电力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定价方法,但是在国家电力管理制度的干预下,以及在市场竞争的压力面前,这种定价方法实施的可能性并不大。2.2.2边际成本定价法。上述最大利润定价法的缺点是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边际成本定价法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边际成本定价法从时间上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种,即短期边际成本定价法和长期边际成本定价法。就目前来看,长期边际成本定价法较之于短期边际成本定价法更受欢迎,已被许多国家(地区)和企业熟知并认同。利用边际成本计价法的国家有很多,其中法国是首个应用此计价法的国家,目前已实践了30余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2.3平均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是以实现电力企业收支平衡为目的的定价方法。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面来看,边际成本定价法效果较好,再是平均成本定价法。这一定价法是根据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平均成本来计算的,以此确保电力投资者的收支平衡,更加合理地确立电力市场的电价。
3电价形成机制
从市场经济的特征来看,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从生产运输到销售一直到终端用户等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电力市场电价的形成过程。参考国内外电力定价的方法来看,电价管理的最终形成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3.1政府审批制度。政府审批制度,即电力市场电价的制定由政府来决定。实际上很多国家在制定电力价格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政府定价的模式,这也是由传统电力市场的特点决定的。政府定价的好处在于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大范围调控;不利的方面在于不能很直观地表现出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电力作为商品的真实价值。政府定价又包含直接定价和间接定价两种。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前,我国的生产电力和销售电力的电价主要是由政府制定的。通过政府审批定价,可以很好地实现对电价的宏观调控。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要求。当年不仅完成了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10%任务目标,而且全国平均降低8分钱以上,降幅超过10%,属于超额完成。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指出“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随后,各省纷纷进一步下调电价,由此可预见,2019年全国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仍可实现大幅降低,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普通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3.2双方及多方协商制度。双方定价是指合约双方在公平、平等、自愿的情况下,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而制定的电价,因其是通过书面形式确定的定价,所以我们也把它称之为合同定价。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通常通过协商制度自由定价[3]。因为协议定价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电力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关系以及电力作为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双方的沟通可以随时对市场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控性,便于公平竞争和维护市场电价的稳定。协议定价的方法不是确定当前电力市场的电价,而是确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交易电价,从而避免了突发状况的影响,小的方面减少了投资者的损失,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大的方面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多方协议,一般采用招投标的方式,买卖双方可以在官网上电力电价等信息,当然,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委托经济人代为办理。步骤概括为以下几点:公布买卖电价信息;供应商在特定时间内投标;确认标书;结算。3.3竞争定价制度。竞争定价制度是指买卖双方在电力市场的交易中,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确立电价的方式。这种方法有利也有弊。它的缺点是风险很大,缺乏稳定性,价格变化幅度大。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地反映出电力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关系。政府审批制度、协议定价制度和竞争定价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电价制定体系。综合国内外电力改革的实践经验,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电力改革任重而道远,要经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政府部门有力地干预和监管,在我国电力改革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电力改革的成功与否。政府监管一般从市场、定价、竞争和服务等方面入手,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对电价进行管制,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4结语
关于一般工商业电价再降10%的电价政策是继2018年降电价政策之后又一电价管理红利,给直供到户的电力用户带来了切实的优惠,但是我国存在大量转供电用户,由于转供电服务商存在截留降价红利,甚至存在不合法、不合规的转供电加价行为,违背电价管理的初衷,不利于进一步扩大一般工商业电力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规模,不利于降低用电成本。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从转供电电价管理专项行动和电力市场化交易等手段加以解决。电网企业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加价行为,将国家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政策红利全面传导至小微企业,分别从管理和技术层面双管齐下,改善目前电价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另外,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市场化交易,扩大一般工商业市场化交易规模,探索转供电模式进化为增量配电网或者售电公司的可行性,研究市场化电价管理机制,要确保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水平只降不升。
5结语
自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价管理机制得到持续改进与完善。尤其是2015年党中央与国务院联合下发“9号文”,开展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市场化定价机制在各省区得到推广与普及。现行电价管理机制处于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并存的特殊时期。通过对现行电价制定机制的梳理,分析各个方法的特点与利弊,有利于促进发电、输配电、用电企业协同发展,有助于推动本地区电力体制改革持续向好,助力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宏.新形势背景下的电力市场拓展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39).
[2]崔洪宇,王无畏,李莉.电力营销管理中电费电价分析方法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9(16).
[3]牛峰,季玉华,郑丹.我国电力产业海外输出投资风险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9(09).
作者:王颖畅 雅迪 陈文福 王权 单位:1.天津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2.东北电力大学
- 上一篇:高校实验设备利用率信息管理研究
- 下一篇:电力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