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的设备管理信息化研究
时间:2022-04-06 05:38:00
导语:电力企业的设备管理信息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力企业实物管理复杂,设备种类多、分类杂,并且由于改造、维修引起设备的变化频繁。由于电力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特点,电力企业较早就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工作,而对于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最早是从MI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SIS(监控信息系统)、可靠性系统、检修系统等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主线基本为两条:一是管理主线,即最先的MIS/SIS,这些系统以管理和控制为主要应用对象,主要注重设备的静态管理,包括设备台账和档案等的设备基础属性数据的管理;二是以设备的运维检修为着眼点,侧重于设备的运维管理,属于动态管理的范畴,包括记录设备运行、检查和故障的详细情况等。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开始向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发展,建立了专门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既有设备基础台账数据、设备运行技术参数,也有其运行状态、故障、缺陷、检修数据和可靠性数据,同时还有备品配件的管理。随着电力设备在线监控和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具备了图形化管理(如GIS)和状态监控预警等的功能。20世纪末,电力企业进入了新一轮的信息化发展,相关单位进行了ERP的探索和试点工作。21世纪初,ERP获得了广泛应用,在ERP中的主要模块,包括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等,将设备资产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别纳入管理范畴,并通过信息集成,完成“账、卡、物”的联动和一致,同时在已有ERP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开始向其他信息系统扩展集成,如电网规划系统、生产GIS可视化系统、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等,真正向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发展。
一、设备资产管理流程(图1)
电力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是以设备台账、设备图形和资产数据为基础,从设备采购、询价、定价、购买、入固定资产到设备的维修、退役和资产报废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强化设备管理的业务模型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模型数据体系,实现业务从事务型处理向分析型处理转变,实现数据由流程中来,为决策服务;建立完善的设备评估分析体系。从设备入库到设备台账的建立,可为资产多维度统计分析提供数据;从人力成本、物资成本、其他费用成本对设备维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二、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部实施”的原则。多套系统进行集成,充分发挥各自系统的优势。集成的系统既能实现数据共享,又避免重复工作。
1.设备招投标与采购管理:通过公开招标或邀标的方式,由不同供应商进行竞争性投标,确定最终中标供应商。设备招标管理包括项目申报、网上招投标、电子化评标、专家库等功能;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招投标效率,节约了招投标工作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力企业设备采购有集中采购、自行采购等方式。设备采购管理包括采购申请维护及审批、采购申请分配及处理、询报价管理、框架协议管理、采购订单维护及审批。
2.设备台账管理:电力企业设备台账管理是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数据基础。通过PMS系统(电力生产管理系统)、GIS系统以及与ERP系统的集成,实现设备台账信息全面管理。对于新增设备,能够根据基建、技改项目建设过程和结果,联动产生设备台账;对于设备更新,能够根据技改、大修、检修和资产退役报废工作联动更新设备台账;设备台账集成设备缺陷信息、检修记录、财务信息、GIS地理图形信息等内容,并实现集成信息的同步更新。
3.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维护管理是整个电力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设备维护以人力资源、设备台账、备件/工具,以作业指导书为各项工作的规范,以工单为中心载体来实现设备维护。设备维护主要分为纠正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两种:纠正性维护是被动维护,如缺陷报告、紧急抢修等直接生成工单或通过生产计划确认后生成工单;预防性维护是主动维护,如设备巡检、计划检修等通过生产计划生成工单,再通过工单安排物料、审批、执行、验收、结算分析等,完成设备的维护。设备维护管理可方便显示各种维护计划、设备缺陷及故障部位分析、更换备件情况,统计维护的各种费用以及维护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和工时情况。
4.设备运行管理:电力企业根据运行计划,建立设备运行日历,管理设备投运、设备正常运行、设备运行高峰、设备停役、设备复役、设备退役;通过对运行生产实时及历史数据的定期抽取、加工和分析,实现设备的优化运行。设备运行管理包括运行记录、值班管理等。
5.设备状态监测管理:设备状态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提高电网隐患的排查能力,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电网稳定与安全生产水平。将设备状态监测与设备维修管理进行连接,依据监测分析结果进行预防维修决策,并为今后监测提供经验。
6.设备及备件的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提供集中储备的物流服务中心运作模式,也支持各直属公司、供电单位自有仓库的分散模式,以及供电单位相关部门小仓库的管理模式。库存管理采用条形码的方式,方便了设备及备件的出库管理。每天针对设备及备件的需求情况、进货情况以及与现有库存情况进行比较检查,能够动态、及时、准确的反映后续设备及备件的需求量。设备及备件的库存管理包括收货管理、发货管理、退料管理、库存盘点管理、废旧物资的库存管理和应急抢修物资的库存管理。
7.设备维护的外包合同管理:电力企业设备维护过程中因资质、实施力量、工期等因素考虑需外委进行维护施工或外包服务;设备维护外包主要包括:包清工和包工包料方式。根据实际签订的设备维护外包合同在ERP系统创建外包服务采购订单,根据合同签订情况在项目的某个阶段或完工时需进行工作量确认时,在系统中进行外包服务收货。
8.设备维护的资源管理:电力企业在进行设备维护时除了物料需求外,还会涉及到与维护相关的工具和人力资源需求,通过PMS系统和ERP系统集成实现每项维护作业的工具、人工安排和最终的人工工时的确认工作,以达到精细化的管理。
9.设备大修项目管理:电力企业设备大修项目管理将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进行统一考虑、统筹安排,从项目的立项、设计、实施、物资、变更、完工等各个过程进行管理;集成项目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和财务管理模块。设备大修项目管理采用项目和细项的管理方式,大修项目是进行预算控制,是结合PMS系统和ERP系统中项目系统模块进行实现;大修细项作为大修项目计划的分解,是固定资产大修理检修计划制定,物资需求计划申报,外包施工合同签订,进度管理,费用报销,财务记账的基础。
10.设备维护的财务与成本管理:电力企业设备维护主要借助PMS系统与ERP系统的工单进行管理,其中工单主要实现维护过程中的估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发生的实际成本,通过每项维护任务与实际的设备进行关联,汇总出每个设备的维护成本,进行实际、估算和计划成本的分析。
11.设备管理的评价与智能分析:设备管理评价以各种监测、检测数据和巡检信息为数据来源,结合设备的历史资料,并考虑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对设备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将用户关心的数据、运行状况参数等,在经过统计、比较或计算后形成指标值,并以各种图形化形式显示给用户,如设备的运行状况、特殊设备容量、工单的处理情况、库存物资的消耗情况等以动态图表的形式表示。
12.EAM与ERP的集成: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各个阶段主要通过资产管理流程将资产管理系统中功能与ERP系统相关模块的功能结合进行管理。其中前期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与ERP中项目系统模块进行管理,而资产采购则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与物料管理模块进行管理。中期、后期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与设备管理模块进行管理,而价值、固定资产卡片则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与固定资产模块进行管理。
三、信息化建设效益
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通过流程的梳理、优化和重组,对于提升电力企业设备维护的水平、维护成本以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帮助。
1.提升企业生产的可靠性。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帮助电力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维护,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保障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降低意外停机导致停电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
2.提升设备的维护效率。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把电力设备的基础数据、维修记录与生产设备相集成,制定设备维修目标和预防性维修计划,对设备的异常状况进行早期诊断,减少非计划性维修和抢修,从而降低维修成本。
3.优化企业的管理。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是从电力企业的实际出发,对企业的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业务流程简单化、实用化。四、结束语实施电力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从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等全面的观点出发,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设备资产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集输入、维护、查询、统计分析和其他各种处理为一体。加强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程度,减少设备的故障率,缩短维修工作时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有利于企业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上一篇: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制
- 下一篇:审计局审计项目部署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