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档案的应用

时间:2022-11-21 02:38:42

导语: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档案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档案的应用

1城市建设档案的特点及其信息组织要求

针对城市建设档案的特点,其信息组织要求如下:(1)全面性要求。城市建设档案保存来自城市建筑、用地、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各种档案。内容从地下管网、构筑物到小区、高楼大厦、架空高低压电缆等,范围从过去和现在延伸到对未来的规划。因此,城市建设档案的信息组织要全面涵盖各个建设实体、各个建设阶段、各个业务领域的各种档案类型,包括文本、图片、图形、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数据。(2)综合性要求。城市建设档案来自有关城市建设的各个专业方向,紧密围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施工、文物保护、园林绿化、市政及地下设施构筑等。既有政府对城市建设的管理,还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管理等;既有建筑钉桩、用地验线、设计文件、设计图纸,还有施工图、竣工图等,涉及规划、行政、地质、测量、建筑、结构、电工、园林、绿化、水文等相关学科,档案实体本身形式涉及纸质档案、缩微档案、实物档案、图片声像和电子档案等多种形式。因此,城市建设档案的信息组织要充分考虑到其综合性和复杂性。(3)与地理空间和时间的紧密结合。城市建设档案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鲜明的地理空间特征:任何城市建筑或构筑物,无论是地上的,还是地下的,其档案资料首先必须记录其存在的空间位置,然后才是其他档案信息。从对城市建设档案的综合利用角度看,也离不开基于空间关系上的应用,如,针对特定地点的城市建设档案查找,或站在宏观分析角度研究某类建筑在城市中的分布情况等[7]。因此,城市建设档案的信息组织在完善基于条目计算机索引的同时还应建立基于档案地理信息的空间索引。更为重要的是档案有着强烈的时间色彩:任何档案必须在时间轴上定位,否则不能称之为档案。(4)符合思维习惯要求。传统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组织方式如档案目录组织法是线性结构方式,只有掌握了城市建设档案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严格遵守检索格式,才能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为了提高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现代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组织要克服传统档案信息组织方式的缺点,按照人们的思维习惯,利用非线性的网状结构进行组织,以方便人们及时有效地查询利用。(5)便于管理和利用要求。传统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模式是根据其产生的单位和产生的时间来记录、收集和保管的,造成城市建设档案信息以分散、零碎、庞杂的方式散布在不同载体、不同卷盒之中。城市建设档案存储物理上的离散性造成城市建设档案馆藏丰富与利用不便之间的矛盾。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何在确保传统的城市建设档案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为社会快速地提供正确可靠的城市建设档案信息是档案专业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课题和面临的发展机遇。

2超媒体地理信息技术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实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建设档案的综合性、时间和空间关联性、多媒体的存在形式等信息特征对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各种维度综合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索引机制,才能在多层面高效满足城市建设档案信息数字化需要,并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和web服务等集成技术,来满足业务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的要求。

2.1城市建设档案地理超媒体数据模型

采用多层次网状结构来构建城市建设档案地理超媒体数据模型(见图1)。在该模型中,节点是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存储的基本单元,可以存放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信息等,采用DHTML超文本技术,通过超链接把城市建设档案信息节点链接成web页,即相关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的集合,并通过地图来存储建设工程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然后通过城市建设档案分类目录和工程建设进程两大信息组织视角,链接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档案信息DHTMLweb页,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多视角的网状结构。(1)存储层。将各种形式(如文字、图片、图表、声像等)和载体(如纸质档案、缩微档案、实物档案、图片声像和电子档案等)的案卷级和文件级的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后,存储在多媒体信息库中,形成超媒体信息节点,构成城市建设档案超媒体数据的基本素材。(2)链接层。采用DHTML超文本技术,将各种多媒体信息节点通过超链接的方式,按照一定的逻辑链接成web页,各web页之间也可以通过超链接相互链接和访问,还可以通过多个web页嵌套复合成更复杂、信息更丰富的web页。(3)逻辑层。逻辑层是存储链接层与表现层的中介,通过城市建设档案分类目录和工程建设进程两大信息组织视角,提供更全面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方式。城市建设档案分类目录就是按照《中国档案分类法》和国家建设部《城市建设档案分类大纲》编制形成的16基本大类,94属类的城市建设专业化档案。该分类方法面向档案实体本身特征信息,围绕档案描述对象专业技术领域和服务对象,是针对内容条目的线性分类方式;工程建设进程是以工程项目的建设进程为脉络,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综合展示城市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实施对一个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的记录[8]。(4)表现层。通过地理空间索引将建设工程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在地图上表现出来,用户借助空间检索方式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建设工程,进而通过城市建设档案分类目录和工程建设进程两大信息组织视角来检索超媒体档案信息。

2.2数据处理过程

城市建设档案地理超媒体应用开发是一个软件工程的实施过程,数据处理是应用开发的主要投入部分。数据处理分为7个过程(见图2):档案资料准备;建设工程数据处理(包括基本属性数据录入、工程隶属关系维护、工程位置地理编码、空间和属性数据关联等);案卷目录数据处理(包括选择档案实体类别、项目级目录编辑、工程级目录编辑、案卷级目录编辑和文件级内容编辑等);多媒体数据处理(包括电子文件扫描、图片扫描、声像流媒体处理、地理图件扫描、三维模型制作等);工程和案卷目录的关联;案卷目录和文档实体的挂接;超媒体web页的组织和制作。

2.3功能实现

(1)实现城市建设档案项目级、工程级、案卷级、卷内目录级、文件级以及卷内电子文件全文的六级管理和可视化检索利用。(2)在GIS环境下进行图文双向查询、档案跨类查询,在地图上以建设工程的地理位置分布为线索,以案卷目录为关联,实现电子文件数据、多媒体数据的浏览查询。(3)系统应具有电子原件档案阅读器功能,支持电子文件、照片、录音、录像等的浏览与管理。(4)基于城市建设档案中的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图、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以三维立体模型和动画的形式,展现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和特色。(5)实现对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建设进程的记录,以地理超媒体技术为手段综合展示工程项目各个建设阶段的概况、批文、图纸、照片和声像等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动态跟踪和历史回放。(6)基于建筑物的地理空间要素和图件,分析建筑物的空间关系和分布规律,研究居住建筑的日照关系,地下管网、构筑物空间排放、重力管网或自由管网路径计算机自动搜索等,为建筑群进行虚拟现实、高级空间辅助决策提供依据。(7)基于城市建设档案馆馆藏的历史和现在的城市建设档案资料,以空间和时间为框架和维度,整合、展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空间格局变迁及历史文化发展,建立“城市记忆”历史系列地图,在历史地图上设置城市建设档案检索热点,整合和浏览城市建设档案目录和全文信息、专题编研成果(包括城建项目、楼宇建筑、历史建筑、广场、城市雕塑、古树名木、名人、重大事件活动、老地名等),除了从地图方面展示城市的变迁,还增加了大量的图片、声像等多媒体注解,从各个方面来反映城市的变化,如行政区划变迁、城市道路变迁、城市建设变迁等(见图3和图4)。

3结语

随着web技术和地理超媒体概念、模型、系统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以及城市规划建设对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该文讨论了超媒体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阐述了城市建设档案的特点和信息组织要求,提出了城市建设档案地理超媒体数据模型,并描述了数据处理过程和实现的具体功能。为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对“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文作者:张志敏杜景龙工作单位:苏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