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园档案数字化建设
时间:2022-08-01 03:05:11
导语:试论校园档案数字化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高校档案内容的信息化。首先高校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体现于实物保管。这种实物管理有极大的人为弊端。譬如管理员的疏忽与遗漏。过于繁重的工作量,对于管理员来说一直是个难题。档案多而乱,缺失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管理员常常是深陷案海之中却毫无头绪,伤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实导致档案记录与整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但是现代化与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就可以规避以上问题。因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促使高校档案信息收集的自动化与网络化,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信息收集条件,而且依靠计算机网络的庞大数据库还可轻松完成信息储存。一切档案信息都将在同一时间归整。同时这些档案信息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自动编目与自动检索完成储存立卷和自行转档等管理工作。其次,纸质和实物保存方法的占地面积大,不如将档案储存在硬盘中保险与轻便。这种数字化形式的转换不仅可以节省人力成本,而且还可优化工作效率。作为网络技术平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令人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进行信息上传和档案查阅。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在最大限度上开放了个人档案的查阅、收集、编撰、搜索等网络通道,更有利于档案查阅工作的高效运作。(二)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校行政事务的主体,在学校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档案管理的高效与否直接决定着学校管理秩序的正常运行。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促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不仅可令档案管理员及时将档案信息进行归处理,还能将各类基础文档进行及时上传与归档。通过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实现文档管理的权限设置,建立领导处理意见的通知与下达以及个人的权限查阅。至年终归档中可在数据库中下载档案信息的清单,然后在系统中完成整个档案信息的盘查工作。上传档案管理数据到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直接就可完成档案信息的录入。分档处理与编号整理等信息化管理程序也都是数字信息化的高效运用。如此一来不仅实现管理管理的高效运行,也能够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得到沟通和协调,促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缺乏。高校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根深蒂固。如今建设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平台可能会遇到标准缺失等技术问题。虽然档案管理软件五花八门,但是具有实用性的软件却十分鲜有。我国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网络建设中缺乏实用型与应用型的软件开发和自主创新。档案管理软件往往漏洞百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譬如档案管理软件的型号与质量具有很大差异,可见我国高校不重视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不仅未引进科学的硬件设施,而且未建立档案管理系统中规范的编码与标准。(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手段落后。高校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体现于纸质与实物管理,这样的模式存在诸多弊端。纸质容易混乱和丢损,而且还需要留置空间。分档与查阅起来非常不便。而其他档案的载体形式,譬如声像档案最终也会被无形态无空间无人工的电子档案所代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其实是多载体与全方位的信息资源转换。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只限于档案的归档与记录,更要对分档后的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熟悉和掌控。只有时刻跟进收集、下载、查阅、销毁等管理程序的更新,才能促进高校档案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开发。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因为制度缺乏创新或者遭到抵制,不少档案资源开发的技术推广效果欠佳。(三)缺乏复合型人才。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兼顾档案管理与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是现代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应用,更是档案管理中实现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资源整合。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档案培训课程,对自动化与网络化档案管理平台的技术应用进行统一的学习与实践。如果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个人素质偏低,就会影响档案管理平台的正常运作以及绩效达成。高校内也普遍存在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应聘者大多属于知识单一和技能不足的社会人员。由于缺乏信息网络技术与档案管理知识,所以管理员根本达不到发展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要求与发展潜质。特别是当前不少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着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思想保守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档案服务工作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四)存在安全隐患。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表现为应用网络技术和档案管理知识。所以很容易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在管理档案信息的过程中尤为应该重视档案信息安全。针对这种现象我国高校应该设置档案管理平台的安全技术顾问。时刻对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平台进行安全技术的更新与维护。时刻低档外来网络的不法侵害与内部信息调阅的违规操作。信息安全部要组织专业人员防止档案管理系统遭到非法入侵。还要保障档案信息的合法调阅与下载,保持安全网络技术的更新维护,在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维护档案信息的保密性与隐私性。
三、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措施
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立在现代网络技术与档案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即为数字化的档案处理,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由人为化向数字化的系统转变。高校利用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可实现信息载体的革新,还可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优化资源建设,规避物理载体储存信息的弊端。全部以数字形式记录于磁盘等计算机信息存储器中的处理办法,更有利于院校构建数字化校园体系。其中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又可看作是信息化的收集与保管以及现代化的规章制度。(一)加强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摒除传统档案管理中的实物收集。将实物保管转变为数字储存,实现网络技术平台的上传与共享,并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资源建设。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将收集、查阅、上传、下载、权限等管理项目实施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以保证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与完整性。譬如文本图形与数据结构以及运行系统和软件应用等一体化管理方面的规范,还包括元数据和档案处理等对数字化文档的处理。实现脱机保存的信息化管理。基于标准的系统运行建立互通共享的数字化管理制度。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规范化,将档案的收集与整理都确保在电子化中完成。实现信息化管理还要借助信息录入软件与数据库的维护,实施电子化档案管理,严格备份以防丢失现象。(二)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和评估督导机制。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数字化的档案系统。所以需制定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将电子化档案管理的工作准则与操作流程,归入档案一体化管理制度之中。它包括归档制度、保密制度、鉴定制度、备份制度、权限制度、安全制度等。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和评估督导制度。在保密性中实现档案信息的严格管理和有效监控。促使档案管理员掌握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知识,更要学习掌握网络操作、数据录入、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计算机操作技能。在日常管理制度中加入评估制度,考核管理员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达成,借助评估体系提升管理员的档案管理水平。对评估制度进行细化,并将评估结果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晋升等挂钩,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建立和完善档案数据库,实现档案资料资源共享。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建设档案数据库。实现自动化的栏目编制与资源共享,做好后台数据维护和档案归档处理。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实现档案信息储存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的技术创新与资源共享,实现档案信息的互动。高校应在全校各部建立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分离,处理上传程序,确保档案信息的及时沟通,促进高校信息的有效收集。还应利用信息技术发挥档案管理网络平台的稳定性与便利性,促进全校范围的信息集成与共享。设定管理平台的系统开发与维护,保证档案的储存与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的稳定运行。(四)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专门人才队伍建设。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培养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招聘具有档案管理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的综合性人才。高校领导还要建立档案管理员的培训机制,对档案管理员进行专业化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培训课程,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管理员,坚持岗位再教育,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职称评聘与晋升机制。可以采取校内定期培训和校外交流合作的方式。校内的培训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来校授课,或者采取校内档案人员定期交流的方式进行,当然,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取网络授课等形式。校外交流的方式主要是和兄弟院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采取实地考察等形式。
高校档案数字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本,提高服务水平。当数字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档案工作应该顺应时展的趋势,创新工作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建设水平,更好的为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学生服务。
本文作者:钟锋工作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 上一篇:试论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建立
- 下一篇:试析档案文献的转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