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阅览室服务传承与扩展
时间:2022-07-09 10:16:56
导语:电子阅览室服务传承与扩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供人阅览是历史上图书馆提供的最早服务之一,阅览室与图书馆相伴而生。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公元前4世纪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书院的藏书之所,只有贵族,哲人和僧侣才有阅览的权力。在几千年的岁月变迁中,图书馆渐渐平民化和大众化,阅览室早已没有了高高的门槛,成为服务整个社会的知识殿堂。信息时代的到来,更让图书馆跨越了地域和时间的障碍,网络图书馆让足不出户便能博览群书成为现实。而在传统的图书馆中,电子阅览室的设立是图书馆衔接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资源服务读者的重要途径。电子阅览室的阅览载体与方式固然已与传统的阅览室不同,但图书馆精神和服务读者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作为图书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电子阅览室在信息时代既传承了阅览室传统的服务功能,又将网络的便利引入图书馆,二者的融合,让传统的阅览室在网络环境下焕发生机。
一、电子阅览室对传统阅览室服务的衔接与延续
电子阅览室与传统的阅览室给人的第一印象反差很大,走进电子阅览室看到的是一排排计算机,既没有一个书架也没有一本书,但正如它的名称所揭示的那样,“电子”描述了它的硬件属性及其与信息时代的密切关联,“阅览室”则描述了它所提供服务的内涵以及它对图书馆传统功能的延续。
(一)阅览内容的相关性和延续性
纸质图书规模化的转化为电子图书,始于1971年MichaelHart先生提出的“古腾堡计划”。我国在1999年出现了第一批电子图书产品,电子出版业自此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国内的主流电子图书产品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收纳电子书籍的网络图书馆,主要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公司开发的“网上数字图书馆”,北京世纪超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超星数字图书馆”,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及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第二部分是收纳电子刊物的期刊数据库,主要有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开发的“中国期刊网”,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由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1]。作为信息资源的不同载体,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相关性不言而喻,电子出版物对纸质出版物的关联与延续也体现在电子阅览室与传统阅览室的关系上。读者在传统阅览室中以纸质出版物形式查阅到的资料,有相当一部分能在电子阅览室中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查阅,正如电子图书的出现让一些年代久远的珍本善本多了一个有效的保存途径,电子阅览室的设立让读者在查阅资料时多了一种选择,这赋予了读者更多的阅读自由。
(二)硬件与环境的一致性
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就能随时随地的进行网上阅读,从单纯技术的角度看,一个嘈杂的网吧与一个安静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没有区别。但人是社会动物,人可以创造环境,改变环境,同时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图书馆为读者营造的适合阅读的环境。传统的阅览室就是以这一点吸引着一代代的读者将他们的时间“泡”在图书馆中,享受着在优良的环境中阅读带来的身心愉悦。作为图书馆有机组成部分的电子阅览室,秉承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一贯宗旨,与传统阅览室一样,是搭载读者畅游知识海洋的一叶宁静而舒适的方舟。
二、电子阅览室对传统阅览室服务的拓展
平等、公开、有效的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精神的核心,阅览室是实践这一原则,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平台,而电子阅览室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使这个平台不断延伸,让阅览室跨越了纸张与墙壁的限制,让知识共享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图书馆,而扩大到不断延伸的整个网络资源。
(一)阅览载体的变革促成了阅览资源无限共享的可能
1.阅览载体的变革带来阅览容量的拓展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让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印刷书籍。印刷书籍的出现使知识的记录与传播范围迅速扩大,人类文明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巨大飞跃。20世纪中期以来,电脑和网络给知识的记录与传播带来了又一次变革。以光介质和磁介质为载体的多媒体文献、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诞生,突破了纸质出版物的传统局限。传统的书籍,单页纸张能印刷数百字,每一本书能印刷数百万字,而一张光盘能收纳一份期刊几十年的出版总量,一个网络图书馆理论上能收纳人类历史上的所有藏书总量。纸质出版物的出版和传播途径包括:出版社出版———印刷厂印制———书店销售———图书馆(或读者)购买———阅读(借阅);电子图书的出版和传播途径包括:电子出版社出版———图书馆(或读者)购买———网上阅读,从传播环节上看,电子出版物减少了印刷和书店销售两个环节,加快了出版物的传播速度,但更重要的是,读者成为这个变革的最大受益者,网络图书馆产生后,它的主要购买者是各大图书馆,而且通常一个图书馆会购买数个网络图书馆或期刊数据库,读者只要办理借阅证,就能在电子阅览室中享受这个图书馆所拥有的所有电子图书,而这些电子图书的数量,往往大大超过这个图书馆的纸质馆藏总和,读者拥有的阅读自由也因此而数倍于传统阅览室。
2.检索方法的简化与检索效率的提升传统的阅览室的检索方法与图书分类法采用的是同一个体系,读者如果想要熟练、准确、高效的查找资料,必须熟悉图书分类法的分类语言。早期的阅览室采用闭架的阅览模式,读者首先要在图书资料检索目录中查找,然后将资料分类信息抄写下来,再由管理员根据抄写单到书库中提取资料。根据读者对分类法的熟悉程度,查找目录卡的时间往往花费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等待管理员查找资料的时间又与找资料的读者人数密切相关,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由于每次只能查找一种资料,有时会出现查找和等待了几十分钟后,发现拿到手上的资料并非自己所需要的情况;开架阅览室出现和普及后,读者查阅资料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图书分类法依然是想要高效利用阅览室的读者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只有系统的熟知分类语言,熟记排架规则的读者才能在阅览室中真正如鱼得水。电子阅览室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服务媒介,其检索方式是读者能轻松掌握的计算机检索,无论网络图书馆,期刊数据库,还是网上的其他搜索工具,都拥有简单明了的检索界面。只要在检索项中输入所需资料的关键字,便能立即找到该数据库或网络上的所有相关和相近资料。网络图书馆和期刊数据库提供的检索选项中除了关键字,还包括书名、篇名、作者、提要等相关选项,在检索方法上,则提供精确检索、模糊检索、二次检索等多种方法方便读者快速准确的查找资料。检索模式的转变,让使用电子阅览室的读者将检索资料的时间大大缩短而效率成倍提升。计算机检索突破了传统检索中图书分类法设置的专业门槛,让每一个读者都能享受到快速准确查阅资料的便利。正因如此,将传统阅览室的目录数据录入电脑,在传统阅览室中提供计算机检索服务已成为传统阅览室的发展趋势[2]。
3.共享方式的变革使阅览资源无限共享成为可能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的主要手段;书籍,是记录人类经验,传递文明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明财富的一个资源集散地,集,指的是它收藏的关于人类文明方方面面知识的丰富藏书,散,指的是它通过向公众开放,将它所收藏的知识传播开来,以此将藏书所承载的人类文明知识在一代代的读者中传递下去。作为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平台,图书馆将自身的藏书资源通过借阅与阅览的方式在读者中流通,其中外借服务为读者的阅读时间和地点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固定在阅览室中的阅览服务能更高效的循环利用图书馆资源。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尤其是电子阅览室在图书馆设立后,传统阅览室的资源共享方式便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复本数量的限制,每一种书籍或资料在图书馆的收藏数量都是有限的,这也就限制了同时使用一种书籍或资料的读者人数,如果来到阅览室时发现所需资料已被别的读者都占用了,所能做的只有排队或者预约。此外,每一个图书馆的馆藏数量也成为制约阅览范围的因素,随着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化,跨馆借阅和调配图书已在一些图书馆之间实现,但操作上的繁琐限制了这一举措的大范围实施与推广。借助于因特网,电子阅览室的共享方式突破了传统阅览室的这些固有局限。首先,电子图书和网络资源没有复本数量的限制,每一种电子图书资源可以同时提供给电子阅览室的每一个读者;其次,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共享方式使得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若干个图书馆共同出资购买并共享一个网络图书馆,既能节约资金,又使电子图书的共享范围与利用率成倍扩大。电子阅览室提供给读者的阅览资料,还包括网络上大量免费的信息资源。因特网便捷的上传方式,不仅使它成为各类时事新闻的平台,也为那些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知识财富的人创造了机会,比如网上有大量种类繁多、规模不等的免费网络数据库以及针对不同领域集思广益的论坛。网络使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知识的传播者,也使阅览资源无限共享成为可能。
(二)管理方式的变革与服务方式的变革
1.硬件的维护与网络秩序的管理在传统的阅览室中,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架上图书资料的排架与整理;电子阅览室的阅览载体与传统阅览室完全不同,管理员的职责也因此有了全新的变化。计算机与网络的维护是电子阅览室管理员日常的主要职责,电子阅览室比传统阅览室提供了更大的阅览空间,但它对计算机的依赖也使它对硬件的要求数倍于传统阅览室。图书分类法、排架法这些传统的图书馆业务知识在这里基本派不上用场,管理员需要熟知的是计算机知识与网络维护技能,排查计算机故障,保障网络畅通,让每一台计算机都能正常的为读者提供服务,这就是管理员每天的工作职责。除了硬件的维护,网络秩序的管理也是电子阅览室管理员的职责所在,网络在提供了阅读便利的同时,也鱼龙混杂的夹带了很多杂质。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阅览环境,不仅要体现在电子阅览室干净舒适的空间环境上,更要体现在维护文明的网络使用秩序,创造文明的网络环境上。通过对每一台计算机的实时监控和巡视,可以尽可能地杜绝不良信息干扰正常阅览秩序。管理员要为读者提供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创造一个享受知识的网络阅览空间,而不是游戏室和娱乐室。
2.更大的服务空间就电子阅览室本身的服务而言,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员为读者提供的咨询服务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咨询服务和网络资源查找的咨询服务。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咨询服务相对来说范围较为固定,一般集中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故障的排除。计算机上已安装软件的使用指导,以及各种网络操作的指导,主要依靠管理员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以及日常工作中解决问题经验的积累;而如何查找利用网络资源方面的咨询服务则相对复杂。在传统阅览室中,熟知排架和图书资料的具体位置,管理员就能为读者提供资料查询的咨询服务,而电子阅览室中不仅电子图书种类繁多,各种网络资源更是瞬息万变,难以用传统方法为读者提供咨询。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员需要掌握的,是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的各种路径和技巧,针对读者的阅览需求提供快捷准确的资料查找路径,比如论文写作所需的资料的查找,制作课件所需资料的来源,管理员还要熟悉各种网络数据库的特点,比如CNKI由于可以分专辑分学科购买,学科针对性较强;万方数据库的刷新速度较快,实效性较强;维普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广,文献量最大。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管理员也必须随时更新自己的咨询技能与服务,这样才能适应读者的各种服务需求,在网络环境下提供高质高效的咨询服务[3]。就图书馆对读者的整体服务而言,在网络时代,图书馆必然要顺应其发展而改进其为读者服务的方式与内容,使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仍然成为读者的知识港湾和良师益友,而不是一个过时的怀旧建筑物。将图书馆已有的资源与电子阅览室这个新的资讯平台进行整合,可以开发出一些新的服务模式。比如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很多大专院校都有由图书馆开设的公共课,但大都是面向新生开设的介绍如果使用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与传统检索系统的课程。结合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图书馆的公开课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如何使用电子阅览室的的内容,当然,不止是简单介绍如何使用电子阅览室的硬件设施以及网络检索,而是在电子阅览室的网络平台上做有图书馆专业特点的检索服务,比如讲授学术期刊的检索与利用,如何利用海量的电子版学术期刊来帮助在校生选择自己的论文方向,如何提升在校生论文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内容看似有些枯燥,但如果能将繁复的检索方法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简单化与程序化,使其可操作性大大提升,如果上这门课能让论文写作事半功倍,那么这门课就会成为学生尤其是大二大三学生的热门选修课[4]。另外,还可以结合电子书的阅读开展服务,比如有针对性的开展电子书的讲座或者其他形式的读者互动活动普及电子书的使用常识。
- 上一篇:电子课教改与体验
- 下一篇:蒋光慈革命文学理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