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对策

时间:2022-03-23 03:45:58

导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对策

摘要:从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营运资产管理3大财务管理支柱入手,分析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小微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问题,提出用好优惠政策、强化内部控制和促进业财融合财务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等建议,以期为小微企业特殊时期有效规避风险、摆脱财务困境提供可能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常态化防疫;小微企业;财务管理

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央行行长易纲曾于2018年指出,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超过6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70%左右的发明专利,吸纳的就业人口更是占到国内总就业人口的8成以上[1]。同时,小微企业也因其较小的体量导致了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肺炎疫情从2020年年初的大流行、大暴发,到如今的整体可控、零星散发,防疫形势已经进入全新阶段,这对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小微企业定义及特征

本文对小微企业的界定参照税法中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即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2]。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提升社会经济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因其固有局限在管理体系、人才配置和资本方面与中大型企业有着较大差距,从而面临高成本、高税负、用工难、融资难等诸多问题。现阶段,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普及度较低,财务管理模式粗放,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生存环境堪忧。近年来,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健康茁壮成长,国家有关部门逐步出台一系列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力争为小微企业从制度建设入手解决实际经营困难,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此次肺炎疫情危机中,小微企业因其较为孱弱的抗风险能力损失严重,根据朱武祥等[3]关于疫情影响的两次全国问卷调查分析,超过40%的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认为疫情将使预计收入下降50%以上,超过80%的员工规模5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现金余额维持不了3个月。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广大小微企业要想步入正轨就必须强化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2常态化防疫期间小微企业主要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大致可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营运资产管理3个部分,本文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特性和常态化防疫时期的特殊风险的分析也从这3个方面展开论述。2􀆰1筹资风险增加。小微企业的筹资难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即筹资渠道少、额度小、期限短、成本高。小微企业受限于政策因素,无法通过股票、债券渠道融资,往往仅剩贷款这个单一融资通道;同时,相较于中大型企业拥有大量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小微企业可供抵押资产数量少,价值量低,这导致企业贷款额度低。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角度看,小微企业无法提供完整的财务相关资料、受疫情影响收入波动大,导致银行对其贷款坏账风险升高,倒逼银行缩短贷款期限,提高贷款利率,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型企业约85%的贷款能执行基准利率,而小微企业不到20%,其余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基准利率,其中一部分通过全国或地方性商业银行筹得资金的利率在5%~7%,有相当部分资金通过民间小型信贷机构筹得,实际贷款利率超过20%。2􀆰2投资风险上升。小微企业的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部分,对内投资主要包括为扩大生产而进行的各类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如厂房搭建和各类专用生产设备投资、特定专门软件购置等,对外投资则主要包括购入股票、债券等。对内投资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所在地偶发肺炎病例导致的暂时性管控政策所引发的阶段性停工停产,由于上游供应链企业受偶发疫情影响导致的企业被动减产所引发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经济性贬值。基于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后全国范围内报复性消费的“前车之鉴”,众多小微企业可能会对肺炎疫情结束后的消费市场持盲目的乐观态度,贸然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然而,从目前已知的统计数据看,2020年5—7月社会消费品同比增长率均为负,到10月才勉强恢复至4􀆰3%的水平。预期中的报复性消费潮并未到来。这使得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进一步上升。对外投资风险则主要来源于证券市场。常态化防疫期间,证券市场受疫情相关信息的影响波动幅度较正常时期更大,有关疫苗研制最新进展的信息往往会激起股市的大范围震荡。且现阶段受益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国际股市特别是美股市场与严峻的防疫形势下的经济基本面存在着严重的背离趋势,未来,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美股市场的波动很可能导致A股市场产生连锁反应,这无疑拉高了证券市场的投资风险。2􀆰3运营风险提升。小微企业的运营风险的提升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阶段严控隔离期间存货积压导致的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下降带来的连锁反应和经营场所租赁费用、人员基本工资,以及“五险一金”等固定成本开支导致的现金流紧张[3]的持续影响;二是复工复产后常态化防疫期间,央行经济刺激政策、物料及流通成本上升、防疫物资支出等导致日常经营成本增加。2020年年初至5月,央行3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元,积极通过实施降准政策满足银行体系特殊时点的流动性需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鉴于货币政策影响的延时性特点,上述货币政策的实施在2020年下半年引起社会物价水平的整体上涨,从而带动小微企业供应链及流通环节的成本上升。常态化防疫期间防疫物资的采购和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费用亦是由当前防疫形势导致的额外开支。

3针对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应对财务管理风险的措施整体上可分为开源节流两方面,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企业收入和现金流,同时从企业内外两方面提高财务效率,减少非必要和低效财务支出。3􀆰1善用政策优惠。为支持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自2020年年初以来,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主动延长优惠政策执行期限。具体措施包括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执行期限和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政策(《关于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24号)、《关于明确二手车经销等若干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9号))、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所得税延缓缴纳(《关于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2020年所得税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10号))、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税费政策实施期限(《关于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等税费政策实施期限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28号))、延长普惠金融税收优惠政策期限(《关于延续实施普惠金融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22号))[4]等。上述政策的实施为小微企业减轻常态化防疫期间的疫情防护相关支出负担、降低融资成本、减少投资风险、缓解资金链紧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受制于经营者自身信息获取能力和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小微企业往往并不能将相关优惠政策用好、用足。这一方面要求小微企业经营者特别是财务人员时刻关注国家常态化防疫期间出台的各项政策优惠文件;另一方面对也财务人员的税务筹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3􀆰2加强内部控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引用指引》及常态化防疫期间特殊情况,结合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重点、难点,应重点加强的内部控制项目主要包括预算控制、资金活动控制、采购及销售业务风险控制。首先是预算控制。销售预算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常态化防疫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防疫形势,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根据销售人员处获取的市场信息更加谨慎、保守地编制销售预算。在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生产预算时,谨慎估计防疫政策对现有存货和期末存货数量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及时进行调整。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相关预算的编制则要充分考虑防疫期间因确保安全生产导致的生产效率下降、物料消耗增加和物价水平上涨的情况。其次是资金活动控制。关键节点是筹集资金和营运资金的控制,同时也应对投资资金保持应有关注。借款筹资是小微企业的主要筹资途径。对于通过商业银行的借款筹资,企业应积极了解并用好相关普惠金融政策,与相关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着力降低借款成本。同时,对于短期周转中需要通过民间借贷或小额贷款公司类金融企业贷款的资金,应明确借款规模、利率、期限、担保、还款安排、相关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并认真核对贷款合同。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广大小微企业要做好资金的统筹和内部协调工作,平衡好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资金分配,提升营运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积极跟进资金安全常态化检查工作,防范资金冗余与资金链过于紧张及资金链断裂风险。对于投资活动的控制则需要加强投资方案的市场前景分析科学性,搜集尽可能多的政策、市场相关情报信息,对可能的风险保持谨慎态度,不应高估收益。常态化防疫期间应特别关注投资项目与国家产业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的结合。对外投资方面则需要重点关注投资对象财务经营状况的最新动向和股市基本面信息。再次是采购业务风险控制。重点在采购计划制订、供应商选择和采购验收上。常态化防疫期间,小微企业采购计划应根据市场形势及时调整,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应充分关注供应商所在地的防疫政策,商讨合理的付款方式,防范预付账款坏账风险,同时在验收过程中除常规的验收流程外还应做好病毒消杀工作。最后是销售业务风险控制。重点在销售政策的制定和客户信用管理。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生活状态为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新的契机,直播带货、微博营销快速发展。相较于传统营销模式,线上营销低成本、广覆盖、好监控的优势明显。这要求小微企业在销售政策的制订过程中要敏锐洞察新趋势,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创新广告宣传方式。在客户信用管理上,广大小微企业应结合当前形势认真考量结算方式,适当收紧信用政策,加强对销售、发货、收款等业务流程的会计信息监控,强化应收账款的坏账管理。3􀆰3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疫情暴发期间,严格的居家隔离措施使线上办公模式逐步普及,也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条件。相较于以往企业管理制度下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割裂的状态,大数据支撑下的云平台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实现业财融合,实时采集与财务管理活动相关的各种财务和业务数据,基于上述实时海量数据做出的财务决策也将更加科学合理[5]。同时,智能化财务集成系统亦能将财务管理、税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及风险预警系统统筹起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加合理地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及时进行财务预警,降低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当然,现阶段小微企业的财务转型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引入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的成本与收益的考量、大数据本身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局限等。对于系统引入成本较高的问题,小微企业可通过与其他企业联合采购的方式提高议价能力,或者招聘相关信息技术人员自行研发智能化管理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则可通过聘请安全技术人员协助维护系统级数据,降低信息泄露风险;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作为重要支撑可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吸纳双线补充,小微企业在引入智能化财务管理平台后可适当减少基础性财务人员,腾出的薪资空间可用来提升具备相关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业财融合管理人才的薪资水平,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带动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4结语

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经济活力、增加税收、促进就业、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向好运行、维护社会稳定等各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小微企业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受疫情冲击财务问题凸显。常态化防疫阶段,许多小微企业受之前疫情影响依然未能步入正轨。党和国家为支持广大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减轻税收负担,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面对常态化防疫期间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特殊的经营环境,小微企业首先要找准自身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明确问题的前提下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小微企业应保持足够的敏感性,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同时在特殊时期力求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生产销售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力求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有条件的小微企业也应紧跟时代浪潮,力促财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转型,通过大数据支撑下的业财融合分析,利用新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摆脱经营困境,实现长久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武祥,张平,李鹏飞,等􀆰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困境与政策效率提升:基于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36(4):13⁃26􀆰

[2]任姝玮􀆰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精彩观点摘编[J]􀆰浦东开发,2018(7):30⁃33􀆰

[3]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A/OL]􀆰(2019⁃01⁃17)[2020⁃12⁃16]

[4]樊其国􀆰疫情防控优惠政策执行期限延长[J]􀆰税收征纳,2020(9):46⁃48􀆰

[5]程平,陈珊􀆰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16(6):134⁃136􀆰

作者:彭兆辉 裴潇 单位: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