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实施途径分析

时间:2022-08-25 09:10:11

导语: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实施途径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实施途径分析

摘要: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要重要的管理工作,在现今的发展形势下,其管理必须体现出创新性,才能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效果。以绩效管理来改进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首先阐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继而分析财务预算中提升绩效管理的措施,以期为提升高校财务预算整体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绩效管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关系;途径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绩效管理不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终极目标,却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帮扶作用。因此,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充分了解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可行性具有深入浅出的作用。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为绩效管理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从本质上将,绩效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正是因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各种方法应运而生,而强调绩效管理,则是在比较细化的财务预算管理领域找到了合适的方法。缺少了这种管理方法手段,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疏漏,而且使管理过程更加缓慢,显得非常吃力。绩效管理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够敲开财务预算管理的大门,使预算管理的实效性更加明显。因此,高校财务预算为绩效管理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使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得以突显,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具备了有利可行的客观条件。

(二)绩效管理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支撑

开展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应当具备合适的条件,否则,其实效性无法很好的把握。高校其他管理工作需要构建在良好的条件基础上,而财务预算管理同样需要具备有利的条件,绩效管理使预算管理的价值切实体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得以充分发挥,贯穿高校管理的整个过程,从而使高校的领导层、管理层、一线工作者都能够真正认识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可见,绩效管理使得财务预算管理的地位更加稳固,使得预算管理的步伐更加坚定。因此,绩效管理是促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在高校的管理活动中,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实现了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互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各项内在要求呼唤了绩效管理的运用和融入,财务预算管理也为绩效管理提供了展现价值的空间;绩效管理则为全面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供了合理可行的方法手段,创造了有利有效的条件。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发挥作用,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共同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二、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困境

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举措,其积极价值不言而喻。然而,我们在认可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时,不难看出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困境,在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高校领导认识不够,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高校领导往往缺乏财务预算管理的能力,使得其对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没能形成客观系统的认知。如此,通过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往往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高校领导不加重视,绩效管理的的地位就会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不利于绩效管理的推广。

(二)预算控制工作不严格,阻碍了绩效管理步伐

很多时候,高校的预算管理在预算控制环节出现了很多纰漏,致使很多财物、资金的走向不明朗,使绩效管理没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反而是预算管理工作处于忙乱的状态。一旦预算管理比较混乱,绩效管理就缺少了充分应用的机会。如此,预算管理问题频出,引入绩效管理实现自身改进的可能性比较低下。

(三)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影响了绩效管理水平

高校领导的不重视,以及预算控制工作不理想,都使得绩效管理很难迈入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即便意识到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预算管理是一种科学的途径,但是,仍然会因为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使绩效考评水平无法正常的发挥,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绩效管理的成效。

(四)单纯抓起绩效管理,却与预算管理缺少关键性链接

很多高校及时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仍然只是机械的严抓绩效管理,而忽略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其实,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很多环节都可以与绩效管理直接挂钩,使预算管理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但是,现实中这种具有成效的衔接非常少,究其原因,是没有深入认识二者之间关系的结果,无法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自然无法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某些方面实现融合与有效对接。

三、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途径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在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必须充分认可二者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并深刻剖析现存的问题及困境,使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一)制定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一般脱胎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内容,其目标在于实现某种工作目标,以此确保员工执行力的提升,使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工作成果。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同样离不开管理目标的制定,并且需要将管理目标合理融入财务预算管理的各个细节,使绩效管理目标更为细化具体化,以此来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使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一一落实,在执行效率上得以保障。具体而言,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应当根据高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年度目标任务等依据制定目标,并且应当构建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体制,使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更加明确到位。如此,在目标明确,责任能够落实的状态下,才能把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综合考评的内容加以重视。当然,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的展示和提升必然要依靠“高绩效”的管理水平。因此,当绩效管理融入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时,需要对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化绩效目标加以确定描述,使之成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例如,科研经费的预算绩效指标设定为科研报告撰写的频率、内容以及学术价值等;教师的薪酬预算指标设定为教师的出勤率、有效课时数以及学生满意度等。

(二)实施严格的预算控制

当绩效管理的目标确定后,就需要对目标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来说,确保工作的执行质量和效率最为关键,管理工作做得好,才能确保教育投入和经费按照预算的方向充分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而且资金也不会出现过度浪费的现象,资金的管理者违法违纪犯罪行为的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可见,高校应当在扩大资金收入的前提下,对财务预算中的细节加以严格细致的把握,做到定期的检查和管控,确保预算管理的最终成果。首先,高校应当在拓宽资金财源增长点方面做足文章,使资金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不断增加教学资金;其次,要与财务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沟通,确保财务预算资金不能被轻易的支出,一旦支出,应当对支出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把控,将资金的来龙去脉一一记录,确保资金的走向清晰明确,如有报销事项,也应当严格报销标准,依照程序办理,支出超额应当及时与领导沟通汇报,确保预算管理的执行力目标;再次,在财务结算时,应当针对不同项目进行及时的结算,尽量不要捆绑式结算,使结算工作避免重复性,否则,反而会增压预算管理的工作量。

(三)建立财务预算绩效考核体系

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程中落实绩效管理,必须建立相关的工作考核机制来检验管理成果。具体而言,应当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将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作为基本标准,针对不同的预算项目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使考核体系日臻完善合理。同时,还不能缺少有效的评价体系,具备了合理的评价体现,才能真正对绩效管理成果加以评价检验。此外,高校还应当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小组,针对预算计划、决策、管理监督等环节加以开展,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行性、稳定性和严肃性。还有一点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即高校财务部门要对学校预算的各个项目进行收支情况的汇报,主要是向各级负责人及上级财政部门进行汇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一旦出现偏差,应当及时查找原因,接受领导层的监督和意见反馈。

(四)以绩效作为基础构建预算奖惩机制

从本质上分析,以绩效管理作为依托,构建预算方面的奖惩制度是绩效考评机制的深度延伸,是预算管理对绩效考评结果加以充分利用所达到的自然状态。当然,在高校预算管理中借助绩效考核结果构建奖惩机制,还应当以高校自身的特点及发展成果作为构建前提。首先,高校应当设立绩效考核小组,由小组针对高校各部门的年度表现及绩效情况进行评比,分出相应的绩效等级,并以此作为依据对下一年度的预算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当然,谈到奖惩机制,高校还应当拿出一定资金设立专项资金对绩效情况比较好的部门加以奖励;其次,高校职工的收入有一部分是由高校自主定立标准发放,其往往属于校内津贴,高校可以将校内津贴这部分与绩效管理挂钩,绩效优质部门职工的校内津贴可以高于平均数。毕竟,校内津贴涉及高校内部所有教职工,一旦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必然能够激发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带动他们实施绩效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再次,高校还可以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同职称晋升的条件,将此作为选拔任用、晋升晋级、评先选优的主要条件,同样能够形成激励机制,使更多的教职工奋力工作。

四、结语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其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必须将绩效管理融入其中,以绩效管理作为台阶,并积极采取可行性措施,不断探索更为合理的途径,不断的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成果,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实现更加稳固顺利的开展。

作者:周静 单位:辽宁水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盈.探讨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途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1).

[2]杨会芳.加强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的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