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财务管控问题综述

时间:2022-11-24 03:35:00

导语:中小学财务管控问题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学财务管控问题综述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又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中小学财务管理对于正确筹措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促进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随着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与发展,事业单位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中小学校要建立起一个有利于中小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中小学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文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具有更高的战略地位。

2、宏大的事业规模。中小学点多、面广,在我国各类事业单位中最多、整体规模最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中小学40多万所,在校学生2亿多人。

3、事业支出大户。在诸多事业发展投入中,教育是大户,而中小学教育又是教育投入大户中的大户。2008年全国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中,中小学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为9509.62亿元。

4、独立核算的单位。就每一所中小学来看,虽然其办学规模有的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中小学也必须以校为单位进行核算,以反映投资状况和投资效益。

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或是半路出家,或是由学科教师兼职,专职财务人员很少,会计基础知识薄弱,对有关制度不够熟悉,理解不够透彻,特别是对会计科目的运用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对择校费、借读费等预算外资金上缴财政专户,并经财政拨返回的资金没有按类别进行明细核算,而是将所有预算外资金全部作为事业收入进行核算;二是理财意识不强,许多学校领导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争取上级拨款积极,但忽略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计习惯于做好核算等日常工作,财务管理在工作中所占比重小,在讨论学校有关财务管理问题时,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不便;三是长期的上拨下用、多拨多用、少拨少用的财务核算和经费分配管理习惯,仍深深地影响着目前的学校会计和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其职能也仅仅是简单的报账及收费等事务性工作。

2、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一些学校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账账、账卡、账物不符,对购入的教学仪器设备、办公家具、固定资产等管理不严,保管不善,存在资产损失现象,保管员没有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登记实物账,对清理出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办理核销手续,以保证账实相符;有的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多年,但仍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导致固定资产不能按时准确入账;房屋装修、设备购置等求好求新,装修高标准、设备高性能、使用低效率等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学仪器设备尚未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就提前申请报废或捐赠出去,再重新申请购买配置更高档的设备,造成部分国有资产损失。

3、部门预算的编制缺乏计划性和准确性。部门预算已实行多年,但学校在编制时对预算支出项目仍比较粗,尤其是业务费、修缮费、购置费项目,有的没有详细列出支出的时间、内容、金额;有的与实际情况不符,只是为了平衡预算而列支。按规定,没有预算的项目将不予列支。有的对学生学杂费、借读费、择校费、住宿费等预算外收入的估算不准确,从而影响财政部门的返拨,如果实际收入比预算多,超出财政预算部分将延迟返拨给学校。

4、财务透明度较低。中小学的财务透明度低,会影响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赞助、捐赠的热情,降低其对学校的信任度。作为基础教育的赞助者、捐赠人,总是想通过合理、合法、

有效的途径来充分地了解他们所捐助的资金能否被谨慎地、按捐赠意愿使用,总是想确定资金的使用过程是否都有完整的财务记录。他们最关心的是所捐赠的资产能否为学校开展业务活动服务,能否保证按照捐赠意愿发挥资产应有的作用。中小学财务透明度低,严重影响了赞助者、捐赠人的积极性,降低了其对学校的信任度,阻碍了通过接受社会捐助获取学校发展所需资金这一经费筹集方式的顺利进行。

5、学校没有长期发展的规划。很多学校都没有根据政府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来制定学校的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经费管理的短期考虑较多,只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出成果。学校领导一旦调整,新的领导往往就会提出自己的校园文化理念和管理思路,有时还对功能室、外墙装饰、文化雕塑等重新规划设计,大兴土木,而这些项目往往都列入了政府专项资金投资项目,二次装修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改进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1、强化会计人员培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人员从业资格,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进行业务指导,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和拓展。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熟悉法律,正确运用法律,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国家财政法规、财务规章制度的学习。再者,要落实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他们尽心尽职地做好本职工作,杜绝马虎从事和不负责任现象的发生。

2、加强预算管理。中小学预算以独立设置的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一个学校一本预算,预算编制要反映学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做到完整准确,公开透明;应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编制年度预算,收入预算参考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本年度收入增减因素编制,对事业收入、勤工俭学收入、其他收入,既要打足,又要稳健,对没有把握的收入不能编入预算;支出预算首先保证基本支出需要,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本着“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安排事业发展所需的项目支出。年度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确需调整预算,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教育和财政部门审批。

3、加强资产管理。中小学应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校舍和仪器设备等资产,分别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等,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资产处置,中小学校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出售、出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要经过学校领导集体研究,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报教育和财政部门审批,资产处置收入要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执行。

4、完善内控制度。学校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把好审批关校长是关键,学校要建立“一支笔”审批手续,不得多头审批。“一支笔”大多是由校长掌管,校长一定要增强审批的责任感,了解相关的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严格按制度进行审批,凡超过预算限额或计划外用款应拒绝签字,临时性重要开支,应按规定提交有关校务会议研究讨论后再行审批,对不明了的报销款项,要主动向经办人、财务部门了解实情后再作签批,要做到廉洁自律,不得以权谋私,搞人情签批,或将个人的消费用公款报销,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将会计信息反馈给领导,为领导当好参谋。

5、建立监督机制。中小学应实行财务公开,提高财务透明度,定期公示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学校年度预算、决算以及季度财务报表信息,接受教职工监督,对重大项目支出情况要进行“听证”和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