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师专和谐公共体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08-02 03:34:00
导语:民族师专和谐公共体育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在普通高校已广泛展开,但在民族师专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仍是举步维艰.如何从实际出发,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民族师专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和谐的公共体育课堂的前提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以供参考.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公共体育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民族师专公共体育课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然而,受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基础、民俗习惯以及学生体质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实施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相对困难较大,提出的一些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大多只停留在理论上,完全落实尚有一定距离.在实际教学中仍未摆脱传统模式的影响,表面上“标新立异”,引进“新生事物”,实践中仍是“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说到底是公共体育课堂的不和谐所致.因此,要彻底改观民族师专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而应必须从构建和谐的公共体育课堂做起.
一、构建和谐公共体育课堂的意义和作用
从宏观上讲,贯彻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无论怎样致力于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进,还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变革,都要通过学校体育的主阵地——体育课堂去实施,而和谐的公共体育课堂是同教育教学方法乃至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融为一体的.因此,公共体育课堂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效果.众所周知,教师在体育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设计,过程优化,模式构建,内容选择等“软件”方面做的再好,关键看是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在和谐课堂里,学生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而且精神饱满,积极练习.教师喜教,学生乐练,从而实现高效率的教学和高效率的学习.其次,从微观上讲,和谐的课堂决定着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效果,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否发挥其最佳作用,以及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效.再次,学生的健康不仅是在运动场上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而是身心处于和谐状态.学生因学习、考试、就业等压力而产生持续的焦虑状态,和谐的公共体育课堂进一步可起到缓解作用.此外,构建和谐课堂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交往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尤其在民族院校,各民族学生通过在公共体育课堂上的广泛接触,更能达到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从而达到促进民族团结的积极作用.
二、民族师专公共体育课不和谐现状分析
目前而言,民族师专(以甘肃合作民族师专为例)公共体育课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气氛、场地器材以及学生自身的体育基础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还不能满足构建和谐公共体育课堂的需要.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如今在教学中依然重技术轻理论,重教法轻学法,教学内容的竞技化,教学组织的一体化和教学目标的达标化等现象依然存在,致使我校的公共体育教学,大多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压抑,学生表现的比较紧张、呆板、被动.部分教师满足于规范的制度、相对统一的大纲、严密的结构和整齐的队伍,甚至认为这是严肃认真的表现,殊不知,因为规范不能和校情相结合,统一不能和灵活相结合,整齐划一不能和发展个性相结合,导致我校公共体育教学依然“涛声依旧”,“面”和而“心”不和.
2.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现阶段我校公共体育普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主要以田径、体操为主,好多内容其实与中小学的体育教材内容重复,项目繁多,蜻蜓点水,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无奈教师只能用“考试”两字“威胁”学生练习.教学形式上仍没有跳出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旧格局,教学的基本内容仍然是运动技术的排列组合,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心理.使本来愉悦学生身:的公共体育课堂,由于教材内容的单一和不合理,则呈现出乏味、枯燥、拘谨、呆板等.
3.教学方法单一
每位公共体育课教师在每年的教学计划中几乎都反复提到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这方面的实施效果还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教学中仍运用旧的教学模式,长年累月就只有一个调子.上课时,教师在体育课堂中不考虑学生的想法、情感和需要,只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开展教学,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再现知识的反映器.教师主要关心的是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的运动知识掌握的如何.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学得是否愉快,所学知识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有联系,公共体育教师却很少关心.结果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较为普遍.
4.课堂气氛沉闷
根据调查,在我校80%学生中,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几乎都是“放羊”课和自习课,学生的体育知识、基本的技术技能以及基本的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大量“欠帐”,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有时出现教师不知如何施教,学生不知如何学习,即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局面.课堂上部分教师老是板着面孔,让学生望而生畏;动辄训斥学生,使学生提心吊胆;教学作风专横,学生只有服从.有的教师只喜欢“听话”的学生,而对桀骜不驯,爱“挑刺”的学生表示反感.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泯灭,师生关系变得极其冷淡.师生之间只能是一种教和学、管与被管、发号施令与绝对服从的关系.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使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压抑.
5.场地器械较缺
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械,是实施体育教育的基本物质保证.合作民族师专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体育办学条件方面尽管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近两年,借“迎评”和“升本”之契机,大力改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风雨操场的投人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学校体育教学条件.但是,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场地器材仍然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活动要求.学校有一部分竞技运动方面的器材,学生怕用或不敢用,而健身方面的器材又很紧缺或根本没有,出现学生想吃米饭但有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导致即使教学内容更新,教师教法改进,但场地器械又不能够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教改的步伐,给构建和谐的公共体育课堂带来物质上的困难.
三、构建民族师专和谐公共体育课堂的对策
1.提高教师构建和谐公共体育课堂的能力
构建和谐公共体育课堂,既能化解课堂冲突,又能使课堂保持生机与活力.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有效地构建和谐课堂.
知识是教师宝贵的财富,无知必无能,要构建和谐公共体育课堂,不是简单的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及时了解体育教学任务、目标要求与学生现有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善于发现影响课堂不和谐因素和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并在与学生交流中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能够理解别人,心胸豁达,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的情感,客观、公正地对待人和事,与学生真诚交往同时,教师能够了解自我,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自我调控情感和心境,这样的教师就能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好教师,就能够成为和谐公共体育课堂的促进者、建设者.因此,教师构建和谐课堂能力的提高与否,事关和谐课堂构建的成败,应引起体育教师自身的高度重视.就和谐课堂的构建而言,一方面要强化教师培训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不断掌握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理论,不断学习体育运动理论和健康教育的新知识,不断提高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历水平,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大量新鲜、准确、生动的知识和信息去征服学生.具体而言,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利用“寓教于乐”的原则,通过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教法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问应多边互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在学生出现技术上的错误时,教师应尽量运用“无错原则”,积极创造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帮助学生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充分为构建和谐的公共体育课堂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公务员之家:
2.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当今,国内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是要改革“重物轻人”的问题,强化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思想.当代教育学认为:“不断提升人的地位,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它反映在四个方面:“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这一观点的内涵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一致,即:“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田新体育课程同样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将改变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师生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重视师生间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融人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这样不但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教师的情和爱,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乐于练习、乐于获得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形成交往和合作的意识行为.另外,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乐观的情绪,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精神饱满、上进心强的人.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不迁怒、不感情用事,不严词指责,应实事求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理解老师,老师了解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3.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体育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一交往过程中,教师只有将自己置于教学氛围内与学生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得到发挥.当然这并不是否定那些如“稍息、立正”等指令性口令.
体育课堂氛围是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动机等总是在一定的体育课堂情景和气氛中产生的,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一旦形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催人奋进.因此,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体育课堂氛围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学生只有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才有可能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二是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把握各种稍纵即逝的积极情景,并能够充分利用它们来调节和改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环境质量.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合理地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消极的偶发事件,以防止这些消极因素对正常教学气氛的干扰;三是要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人际情感交流,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产生情感和共鸣.四是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居高临下式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积极创设一种“不唯上,只唯真”的平等、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
4.加强场地器材建设、完善体育教材内容
一定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物质环境,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制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为此,应根据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更新,从学生强身健体的角度出发,确保学校体育经费的投人,设法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条件,满足构建和谐公共体育课堂的物质要求.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教材的选择要本着“一纲多本”的原则;同时教学内容确定也应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充分反映和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内容和要求.也就是说教师要求与教材的和谐,教师选用的教学内容要紧扣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首先,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其次,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还要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并注意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再次,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第四,要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如合作民族师专藏族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藏族学生天性纯朴活泼,能歌善舞,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特有的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喜学乐练,将其广泛引进公共体育课堂,实践证明,无疑会对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师与教材的和谐以及构建和谐的公共体育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烟草产业办半年工作汇报
- 下一篇:学校安全环境整治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