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发展三个基本阶段论文
时间:2022-07-26 03:41:00
导语:财务管理发展三个基本阶段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财务管理与实践的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财务管理论的确立,我国财务管理观念不断得以更新,财务管理职能与进一步转换和变革,财务管理的体系日趋完善。
[关键词]财务管理;观念更新;职能转换;内容变革
我国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也从只注重物质产品的生产,转向重视市场需求,讲求经济效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优势,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是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管理出效益”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共识,而企业管理中最具综合性和挑战性的当数财务管理,资本的筹集、使用、获利又是贯穿财务管理的主线。与此相对应,财务管理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理财方法,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这种升华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划的深远意义。
第一阶段:与财务合二为一。这一阶段为建国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大约经历了30年左右的时间。期间,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全国除了清一色的“国营企业”和十分有限的一部分“集体企业”之外,几乎再也找不到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而且,“国营企业”完全是国家机器的“附属物”或“零部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整齐划一地严格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企业根本没有自主权,“生产,商业包销”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把市场看做是资本主义特有的怪物。虽然也提倡经济核算,但实质上充其量是内部成本核算而已。反映在会计学中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部成本核算体系和方法,而财务则被视同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顺带述及便是。
第二阶段:会计与财务一分为二。这一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大约经历了10年左右的时间,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定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改革初期的突破口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包括扩大企业财权),接踵而至的是进行“利改税”试点,经济体制改革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然后再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除国营和集体企业外,个体工商户、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相继出现,并呈现增长态势,许多重要商品实行“价格双轨制”(即同一种商品的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同时并存)。国营企业大多由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向参照国家“指导性计划”转变,其他经济性质的企业则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由市场加以调节,市场不再被视为主义制度的洪水猛兽,相反,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至此,企业必须立足于市场,既要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物质产品,又要关心所得与所费之间的量比关系,注重经营效益。这时,如果还是停留在会计核算的记账、算账和报账上,就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理财的要求,于是财务问题便被从会计中提炼出来,上升为一门独立学科——财务管理学。
第三阶段:现代财务管理学的确立。这一阶段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大约10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全会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翻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民营、私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其他经济性质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股份制、公司制、合伙制企业层出不穷,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方兴未艾。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之中。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钢铁等)价格大都业已放开,进入市场调节轨道。“管理重心在经营,经营关键在决策”的理念被人们广为认同,反映在财务管理学上则是整个体系更趋完善,技术方法更趋,理财观念更趋现代气息,既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大趋势,又颇具中国特色。
二、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
1.货币时间价值及投资风险价值观念。这是我国现代财务管理两个基础观念,也是填补了过去空白的观念。货币时间价值是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获得的增值,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其量的规定性是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它是评价投资方案可行性的基本标准。风险价值则是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报酬。当企业作为投资者进行项目投资时,首先必须考虑投资的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以避免投资的盲目冲动,奠定投资的良好心态,这样才有利于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可行性投资项目中选择最佳方案,将那些不可行方案和非最佳方案排除在外,事前确保投资项目的最佳预期经济效益。
2.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观。管理的目标是生存、和获利,它决定了企业的理财目标(即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虽然人们对理财目标的理解还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但所有不同的观点都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聚焦在效益最大化上这就彻底改变了过去重投入,轻产出,忽视经济效益的倾向。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注重市场调查和预测,满足甚至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进供产销的协调平衡,以销定产,实现产出大于投入,所得大于所费。至此,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理财目标已经深入人心,而且这一理财目标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3.讲求现金流量的观念。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增减变动的数量。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觉察到这样的一种经济现象:反映出的经济效益及经营业绩不错,但是现金周转不灵,现金流量拮据,现金资本捉襟肘,结果破坏了理财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就是现金流量不畅,即无法做到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有鉴于此,财务管理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特别讲求现金流量的质量,确保理财目标的真正实现。
4.重视理财环境的观念。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经济效益、现金流量都是企业内因,决定着企业的量变和质变,而理财环境则是企业的外因,是企业量变和质变的条件。企业只有适应理财环境的变化,才能更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实现理财目标,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理财环境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环境、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一方面为企业的合法经营保驾护航,一方面企业也要依法经营,遵守规则,否则会受到法律惩罚。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既为企业提供筹资和投资的场所便于企业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又为企业理财提供有用信息。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状况、政府经济政策、通货膨胀、利率波动、竞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任何企业要长盛不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仔细经济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现在,重视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已逐渐成为。这种观念已植根于理财人的灵魂中。
三、财务管理的变革
在我国,过去把企业财务划定为财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财务收支平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资金管理、成本监控、收入分配以及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而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国家财政之间的资金缴拨关系、与国家税务机关之间的税收征解关系、与国家银行之间的资金存贷关系、与其他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结算关系、与职工之间的货币结算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由此可见,这时的财务管理内容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处理,更主要的是处理好与企业外部的“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
投资是以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有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之分。短期投资是指对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有价证券等营运资产的投资,其特点是投资所产生的经济影响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决策时一般无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长期投资是指购买机器设备、建造厂房等固定资产以及购买长期有价证券的投资,其特点是投资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决策时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
筹资就是为满足投资之需而筹集资金,包括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权益筹资就是筹集自有资金,如通过发行股票和留存利润等形式筹资,其特点是筹资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负债筹资就是筹集债务资金,如发行债券、借款、赊购、租赁等形式筹资,其特点是筹资风险较大,但资金成本低。因此,财务管理就是要寻求最佳资本结构(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合理比例),以便使企业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实现理财目标。同时,还要把握好长、短期资金的有机配合,注意长、短期资金的相互转化,以便处理好筹资速度、筹资成本、筹资风险和筹资限制等一系列重要。
股利分配是将获得的利润发放多少给股东,企业留用多少作为再投资的过程。股利支付率太低,容易引起股东不满,损害企业形象,导致股价下跌;股利支付率过高,必然降低企业再投资能力,未来获利能力,也会导致股价下跌。可见,过低或过高的股利支付率最终都将造成企业价值的降低,有违理财目标。财务管理就是要在这样的两难选择中,确定最适合本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选定最佳的股利分配决策方案,既满足企业筹资需要,又让股东满意,还不违反税法等财经法规的规定。
四、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
财务管理职能是指它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在我国,过去将财务管理职能概括为筹资、分配和监督。筹资职能就是通过合理组织和运用企业与国家间的货币关系来取得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用基金。分配职能是指对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按照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进行分配,具体包括确定国民收入和纯收入的分配比例,弥补生产经营耗费,促进国家利益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完美结合,调动三个方面的积极性。监督职能是指对企业活动进行的货币监督,涉及资金的形成、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渗透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存在于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关系之中。这种货币监督的具体包括对活劳动、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以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总成果进行监督。从上述情况看,财务管理职能是围绕如何确保国家利益为中心而展开的功能,原因在于当时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投资主体“一元化”特征十分明显。
财务管理职能与财务管理内容的变革相适应,主要是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而且以财务决策为核心,财务计划与控制则是财务决策的执行过程。
财务决策是关于资金筹集和使用的决策。现时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故企业筹资渠道也是多元化的,这就涉及到企业应采取哪些筹资方式筹集资金,更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提升企业价值的决策。不仅如此,投资(资金使用)渠道更是多元化的,可供企业投资的领域不胜枚举,众多的投资机会瞬间即逝,这都需要企业善于捕捉良机,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财务计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计划通常包括确定财务目标、制定财务战略和财务政策、规定财务工作程序、设计财务规则、编制财务预算等。狭义的财务计划则是指特定期间的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财务规划通过调整生产经营规模和水平,使企业的资本、可能取得的收益、未来发生的成本费用相互协调和配比,以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也为编制财务预算打下基础。财务预算是以货币表示的预期财务结果,它既是财务计划工作的终点,又是财务控制工作的起点,具有把财务计划与财务控制联系起来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财务控制是通过价值形式进行的综合控制,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约束和调节的过程。其目的在于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的种类很多,有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控制,而财务收支活动发生之前和正在发生过程中的控制是重点,事后财务控制则是反馈控制,为新一轮财务活动的发生提供事前控制的依据,从而形成了前后协调一致、连续性强的财务控制系统。此外,还有预算控制和制度控制,收支控制和现金控制、定额控制和定率控制等类型,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形成纵横交错的财务控制系统。
五、财务管理日趋和完善
财务管理方法可归结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大类。定性分析是利用直观的资料,凭借个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对过去财务状况及其未来变化趋势所作的分析和评价。不同的个人对同一财务活动作出的定性分析结论往往会不同,甚至大相径庭,这是由各人的经验、学识水平、判断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引起的。在计划经济,人们的思维不可能超越“指令性计划”的框框,定性分析只能局限在生产资金、生产成本、纯收入等狭窄的财务问题上找原因,如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完成计划任务、原因何在等等,常常在这些老问题上兜圈子,日积月累便产生了千篇一律的定性分析模式。随着我国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基本目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改善企业经营便摆在突出位置,现代财务管理观念随之更新,加之诸如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机会成本、现金流量、货币时间价值、企业风险、财务杠杆等许多新概念的出现,财务问题的定性分析方法和思路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何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资本结构,优化投资组合、提高投资效果,合理分配股利,既保证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家税费,又保护好投资者的经济利益,还要很好地兼顾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些都成了定性分析的主要内容。而且,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定量是根据大量的、现时的数据资料,运用的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对过去财务状况及其未来变化趋势所作的分析和评价,也就是用数字说话。过去财务管理中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较简单,一般只用到算术中的四则运算和统计学中的因素分析法。财务管理中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更加科学和完善,大量引入高等数学、运筹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多种方法,规范性与灵活性并举,形成了一整套既有区别和侧重、又相互取长补短和相得益彰的定量分析方法体系。概括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短期预测和决策方法。主要运用了变动成本法、边际贡献法、本量利分析等等方法。这些方法科学地解决了许多短期经营决策,比如:保本和保利问题,亏损产品应继续生产还是停产,半成品是直接出售还是深加工,特殊价格的订货是否接受,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等等。
2.长期预测和决策方法。在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现金流量等因素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方法。这些方法科学地解决了许多长期投资决策问题,比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有价证券投资等所有投资方案的评价和抉择。
3.筹资分析法,主要运用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边际资本成本法、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在不同的可行性筹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从而优化资本结构和降低资本成本,提高价值。
4.风险分析方法。主要运用杠杆原理,通过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数的,分别分析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企业风险,为企业加强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强化风险管理提供了保证。
5.财务分析方法。一方面,运用主要财务指标分析体系,针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成长能力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评分法进行企业综合财务分析。这就使整个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置于企业管理层的严密监控之下,以便及时纠正偏差,为财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6.重组与并购分析方法。主要运用资产价值基础法、市盈率模型、拉巴波特模型、风险分析等方法,进行重组与并购的可行性分析,以避免盲目扩张或重组失败。
- 上一篇:禽流感报道管理论文
- 下一篇:政府信息公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