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财务资金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28 12:09:00
导语:环境保护财务资金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与之相应的环境信息披露也成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环保单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单位中环保财政资金使用现状的分析,发现了目前环保资金使用及信息披露中的一些不足,并针对弊端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使用绩效会计控制环保财政资金
我国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高能耗和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环保在这次两会中得到了高度的关注,成了两会讨论的热点之一。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的投入将比“十五”翻番,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十一五”规划中的基本国策。而且环保还将成为第二轮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的主题之一,环保产业未来势必会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公司也将会获得长足的发展机遇。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一大批环保产业将得到建立健全,如污水处理企业、垃圾处理企业、退耕还林、水域治理等。
一、对环保资金进行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环保财政资金的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关系着政府的廉正形象,并进而影响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哈尔滨投资9亿治理马家沟河,但现在马家沟仍然像龙须沟,居民深受其苦;云南省政府经过10多年对滇池的治理,各级政府共投入治理资金47.62亿元,但滇池水质仍未根本好转,治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0多年数以亿计的治污资金竟然打了水漂;从1991年截止2005年,无锡太湖治理一期总投资已高达110亿元,而二期治理的工程预算投资则达1000亿元。然而16年之后,巨额治污费的投入导致的结果却是越治越污。据专家预测,太湖流域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太湖治理模式,在未来10年~20年内,太湖生态系统结构将很难根本好转。环保财政投放资金是否真的投放到位,投放到位了以后是不是只投不管,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了我国现行的环保资金的投放使用和控制存在漏洞,需要及时修补和完善。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绩效会计控制是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有效制度性保障。
1、外部动因: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保值增值压力大
目前,在环保资金的使用中存在着以下的弊端:未专款专用、拨款不及时、资金大量闲置,资金效益难以提高。尽管专项资金的最大特征就是专款专用,但无论资金数额大小,几乎每一项资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现行的预算方式下,很多单位负责人以单位经费超支较大为理由,故意挤占挪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有的单位用于弥补差旅费、办公费、邮电费等公用经费开支,另外也有的单位将这些资金改变性质和用途,挪作它用和做一些表面工程,因此,加强环保财政资金绩效的会计控制是当务之急。
2、内部动因:环保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法制不健全,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体系
现行的管理办法,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和用途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但却缺乏相应的支出标准,对各方面的支出缺乏规模控制,导致预算执行中随意性大,资金监督流于形式。而且,从资金申请到项目确定等一系列环节中,可能会出现行政不当干预等。
二、我国环保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会计控制的评价指标
绩效的会计评价体系是指用于评价投资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合理的、可达到的绩效会计评价标准,各种类型的绩效会计评价标准也就构成了一个绩效会计评价体系。它们反映了针对被评价事项规范化控制模式,代表了良好实务,即理性的了解情况的人士对“事情应该有的标准”的期望。笔者认为,“3E”评价和风险评价可以作为环保专项资金的评价指标,“3E”指标是指环保专项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1、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资金使用成本的节约性。经济性更多地表现为事前控制。环保资金使用的绩效控制应该注重对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作出独立评价。重点审查立项决策程序、设计文件、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投资决策责任的审计等。另外,还需审查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督制的落实情况。
2、效率性
效率性其本质含义是成本效益比较。即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效率性控制应该围绕着资金使用来展开,对于环保项目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金的收集方式是否合法、合规,所需资金是否能及时到位:二是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预算控制是否得当,是否存在浪费问题:三是会计核算是否正确,相关资料与信息是否完整。效率性更加注重支出过程的控制,表现为事中控制。
3、效益性
效益性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内容。效益性更多地表现为事后控制。评价和衡量环保资金投入项目的效果不能只看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应该从宏观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方面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控制过程中主要以预期目标和前期建成的同类项目的先进指标为依据,将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价值量与实物量、宏观与微观等分析结合起来。
实际上,经济、效率和效益三者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很难完全分开,绩效控制人员总是综合起来检查的。各国的绩效控制之所以有些差异,也是因为侧重的内容不同,尤其与会计结合进行的时候,更显出各自的特色。美、英两国的绩效控制强调“3E";澳大利亚在“3E”的解释上有自己的特点,其经济性和效率性控制除了针对机构还针对个人,效益性会计控制侧重更为有效的管理;德国的绩效控制除强调效益性之外,还强调列入预算事项的事前经济分析;瑞典绩效控制侧重业务活动的效益效率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健全合理。这当然也说明,经济、效率和效益,是绩效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
三、我国环保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会计控制的对策研究
1、加强环保财政资金绩效会计控制的相关法规制定
财政专项资金的来源不尽相同,有些是向特定对象筹集的,有些是由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安排的。目前许多专项资金的筹集是不到位的。山东省的环境治理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排污费,但许多市县未按规定开征排污费,大量排污单位未纳入征收范围,同时排污费征收中违规减免、协商收费等情况较普遍,影响了环保资金的筹集。而且,有些地市的财政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因些,要从立法角度出发,做好环保财政资金筹集和使用绩效会计控制的有关立法工作,同时也要确保各项法律和制度得到有力执行,使环保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绩效会计控制作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
2、责任追究制度的强化执行
要防止环保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会计控制流于形式,就需进一步完善对环保财政资金使用后总结的制定内容,完善投资和会计责任追究制度,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同时使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具体和规范化。绩效评价机构在控制的过程中要充分保持独立性,端正工作态度,对发现的问题要一查到底,对单位主要领导人应当负担的责任要坚决追究,同时对项目中所存在的隐性问题要加以披露和建议,尽可能防患于未然。
3、积极推进环保资金管理和控制对外公开制度
我国的环保资金管理往往采取封闭式管理,这种做法存在严重的弊端,它容易掩盖事实,难以发挥监督的作用。要积极推进资金管理对外公开制度,首先财政部门应将环保资金收支及管理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其次,监督部门也要将监督的结果向社会公布,实行开放式监督,以借助社会舆论保证环保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4、改进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的呈报模式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财务报表呈报上的不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
(1)项目实施或承担单位收到环保专项资金后,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尽快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招投标管理规定,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资金,于年终提交环保财政资金的信息呈报。信息呈报必须及时、准确,要定期向相关部门报送本期专项资金的用款状况、资金拨付进度以及资金到位率等。环保专项资金要与其他资金来源统筹安排,并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2)财政主管部门应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按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及时拨付资金,并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及其他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3)各省财政厅和环保局对环保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根据项目进度检查治理技术方案的实施以及污染物总量削减措施的执行情况。各地市财政、环保部门应当在年度终了后的20日内,将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各支持项目实施情况报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
(4)在会计呈报的内容上,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等货币信息以及财务报表附表和财务说明书等物量信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2005,8。
[2]耿建新、刘长翠: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相关问题探讨,审计研究,2003,3。
[3]申书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成研究,财政研究,2003.7。
[4]刘瑞:论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6,5。
[5]中国环保网.
[6]山东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7]张永慧、李天祥: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初探,财会研究,2005,5。
[8]夏文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及其货币信息研究——来自于日本企业环境报告书的启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2005。
[9]2004年河北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暂行办法。
- 上一篇:寿险公司财务控制论文
- 下一篇:物业公司公寓入住仪式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