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办学经费管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论文

时间:2022-05-02 09:12:00

导语:强化高校办学经费管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强化高校办学经费管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转型的必要性;实现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的基本思路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高校的办学经费已从单一的财政拨款发展到多元方式筹集资金、经费核算型的财务是源自于计划经济时代、理财观念淡薄、效益观念缺失、财务管理体制僵化,乃至混乱、财务管理重核算、轻管理、缺分析,核算型财务观念挥之不去、财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基于技术手段构建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平台、更新财务管理观念,重组财务业务流程、完善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以“成本—效益”为核心的核算管理体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构建与高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讨论了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在理财观念、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体制、流程、人员以及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形势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具体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管理模式转型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在高校范围内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工作,重点是对高校内部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结算等过程的管理。高校的财务管理是高校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等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校未来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意识已深深地渗透到办学思想之中,高校的办学行为已同经济行为融为一体,高校的办学经费已从单一的财政拨款发展到多元方式筹集资金。在此情况下如何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广开财源、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对于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仅局限于报账、记账、算账等简单地业务核算方面,给人们的印象也就是高校的财务部门是“收钱和付钱”的机器,充其量也就是个“账房先生[1]”这样的一个角色。这种印象不无道理,因为这种经费核算型的财务是源自于计划经济时代,它是源自于经费供给制的产物,其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观念淡薄、效益观念缺失。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高校财务管理普遍变得不适应,其状况是: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理财意识缺失,在资筹集方面“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对于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则显得动力不足。从而相对引致学校自主办学能力不足、资金筹措能力较弱。同时由于高校以“身份管理”为依据的分配制度的原因,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现象以致整体办学效益低下。

2、财务管理体制僵化,乃至混乱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高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各校采取的管理体制也都各有差异。但是财权的集中与分散并不主观随意的,而是要视具体的情况来定。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体制。管理实践中,我们很难脱离某种实际情况来具体界定某种管理体制的优劣,但是依据具体的情况在集权与分权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则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一些高校所面临的具体的管理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管理体制的适应性改革却不能及时到位,乃至出现了许多体制与措施上的矛盾与混乱现象。

3、财务管理重核算、轻管理、缺分析,核算型财务观念挥之不去。

受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侧重点仍在于记账、算账、报账的层面上以及对内、对外提供一些基本的数据。在财务管理的流程上更多地在于事后监督、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则显得不足。财务管理也只是停留在高校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而并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绩效考核等。“重核算、轻管理、缺分析”是这种体制下的基本特征。

4、财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一方面很多高校的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较低,有的也就停留在算好账的水平上;另一方面如今高校财务所面临的经济业务无论是从种类还是从数量上都远非几年前所能比拟的,如果财务管理手段跟不上,或财务人员掌握的管理手段跟不上,就连算好账的目标都很难实现,更谈不上财务管理了。

二、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及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收入项目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学校内部各种经济关系的建立,经济实体、财务独立核算单位的增多,校内各级部门自主权的扩大,形成了学校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财务工作多层次、财务关系日益复杂的局面,这些都是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新情况。

这种情况说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管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高校办学经费收支类别、数量、范围和方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财务已经不再只是报账、算账的“支出性财务”,而已成为合理筹集资金、合理使用和运作资金的“运营性财务”[2]。

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不仅要合理地使用预算经费,更重要的是要自筹资金、自主分配收入和大力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在做好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等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做好资金的预测、控制、分析等各项工作;财务管理工作需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开拓资金来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办学效益上来,以保证和促进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改善学校管理、优化资金利用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促使高校财务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严格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从而促进高校办学上不断上规模、上水平。基于此,高校的财务部门必须依据当前的形势进行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从重核算轻管理的核算型财务转向基于核算的综合管理型财务。

三、实现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的基本思路

1、基于技术手段构建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平台

传统财务管理的低效一方面来自于观念及管理思想的陈旧,另一方面来自于管理手段的落后。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适合高校事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平台。

(1)硬件技术层面。现达的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实现高校财务管理计算机化以及网络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各高校间的重组、合并、建立新校区等等,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多新的内容。现达的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无疑是给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率。可以这样说,没有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支持,要想实现多校区、多部门间的远程、实时财务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

(2)软件技术层面。计算机以其强大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先进的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为实现高效的财务管理只是提供了这种管理的硬件方面的可能性,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离不开软件系统,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最终表现为使用计算机编写出一套功能强大、运行可靠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让使用者熟练地运用。就目前高校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而言,已经有较为成熟、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各高校财务部门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财务管理软件并依据本校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整合。

2、更新财务管理观念,重组财务业务流程。

就是要从传统的“算账、报账”的思维中逐渐解放出来,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远远不是“报账、算账”这样的简单操作,而是要从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就如何充分合理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力提高办学的整体效益进行全局性的审慎思考和战略规划。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的理念,就是要树立以开源为主体,开源与节流并举并充分考虑资金成本与资金使用效益的思想并充分落实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践中。这就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从简单服务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从单纯理财向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度转变,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理财能力,为学校的重大经济活动的提供相关决策信息,切实做好领导的参谋。

基于这样的财务管理理念,必须对高校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设计或重组。高校财务管理业务流程优化重组的目的,旨在通过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进行适应性评价来发现在执行管理者意图的过程中,各项业务处理间存在的潜在和显现的断点、漏洞和矛盾,分析这些断点、漏洞和矛盾形成的客观或主观方面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修正业务流程中的不合适宜的管理点,再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对原有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建立一个集成、敏锐、有效的业务流程模式。

3、完善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预算管理是采用价值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调节、决策和目标控制的管理形式,是财务管理的根本,是财务控制的先导,是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全面预算管理是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于一身的一种现代管理手段。目前,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种类及流量都迅速增加,面对每年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资金流量,如何创新管理理念,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一要吃饭,二要发展,三要有所积累,四要增强调控能力”的管理目标,已成为高校预算管理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道理在今天看来决不是创新。但是真正将此道理落实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却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高校预算管理形同虚设,有些学校虽然也有形式上较为完善的预算,但实际上仍是预算是预算,实际是实际,没有多少的约束作用。能严格做预算并将预算执行到位的公有高校几乎没有,但在一些民办高校中却存在,因为他们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和机制。在高等教育产品逐渐转向社会多元、竞争性提供的情况下,各公有高校必须充分意识到严格的部门预算的真正意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地组织收入,支出预算要分清轻重缓急、要充分考虑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对于费用开支要进行分类管理、预算到位、严格控制,支出预算要有足够的刚性。部门预算的编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超前意识;要充分研究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兼顾学校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保证学校日常开支和前瞻性发展的目标的实现协调一致。

4、逐步建立起以“成本—效益”为核心的核算管理体系。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尚未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对于其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两块尚无培养成本的概念。尤其是那些政府财政拨款比较“充裕”的高校更是如此。他们的财务管理也就是停留在怎么样把政府的拨款和学校预算外收入用完这个层面上,至于产出与使用效益考虑不足或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列。由于目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是国有资产,按规定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结果是一方面会出现经营性项目占用非经营性项目资源的情况,变相地提高了经营性项目的利润率;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导致了另一种形式上的国有资产流失,再一方面就是导致了高校积累积极性不高,最终致使基建投入不足而影响发展(当然基建投入不足也有别的原因,不惟此)。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加之公众对高等教育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公共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将会日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将必须更多地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发展,如果尚未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进行有效地“成本—效益”核算,无疑对很多高校自身来讲并不是件好事情。正因为如此,高校必须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于本校实际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模式以应对高校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和不确定性。

5、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

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最终产生效益都要落实到人的因素上来,最终都必须都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实现。尽管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和一个先进的管理平台,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相应素质的人员来实施依然还是一句空话和一个美好的愿望。因此在如今高校所面临的管理环境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优化财务人员结构,着实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6、构建与高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一方面要依据实际情况建立或选用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具体地对财务收入、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逐步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对高校财务支出项目的收支情况的分析、评价,旨在掌握学校的收入构成,支出结构及各项收支的增减变化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对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评价,检查监督各项资金的使用和落实情况以及产生的效果或经济效益,从而引导和促进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起到监督约束的作用;通过对学校财务状况的分析,有利于学校领导层充分掌握有关信息以科学决策,统筹调度,合理运用资金;通过对办学效益的比较分析和评价,为高校主管部门正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各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候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有助于促进本校事业发展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而一个切合实际的有效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又必将大大地促进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段茂森:“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4月第2期。

2、王梅、冯显义:“对现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思考”,《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6卷第4期。

3、张依群:“试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理念创新”,《教育财会研究》,2004年第1期。

4、张年美:“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对策探析”,《事业财会》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