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5 06:01: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标准化管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标准化管理论文

税收标准化管理论文

关键词:税收标准化;ISO质量管理体系;能级管理

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引入了规范化管理、流程再造、ISO质量管理、系统科学等先进理念,建立或实施岗位责任制、规范化管理制度、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税收执法责任制、能级管理等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学习各地税收管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2004年初以来我们组织人员先后到国内二十多家基层税务机关学习考察。深受启发、受益匪浅的同时,结合自身实践,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基层税务机关如何将总局提出的“科学化、精细化”的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内容作一深入探讨。

一、当前基层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剖析

1.科学理念支撑缺乏,理论基础薄弱。其一,理论没有落脚点。基层税务机关负责一线税收管理工作,往往在工作中关注税收实务多,对理论研究少;而专家学者或上级税务机关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和设想往往又没有和实务相对接、验证,其管理理念和方法要在一线的税收实践中运用并接受检验,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必须将管理科学的先进理念紧密结合一线税收管理工作实际,才能推进税收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其二,理解运用有偏差。基层税务机关科研人才相对短缺,在工作中往往不能全面了解管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只是根据专家学者的某一观点或仅仅是这一观点的片断解释作为“法宝”,以此指导工作实践。比如只关注“流程再造”、“ISO质量管理体系”等,认为只要搞好这一项工作,税收管理工作就会“一劳永逸”或“高枕无忧”了。其三,理念更新无延续。税收工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往往将新开展的一项工作认为是对以前工作的否定,比如一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就要完全放弃以前管理方式。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和观点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仅仅依靠一种理论观点就想把基层繁杂多变的税收管理工作指导好,显然是不可能的。

2.相互有机整合缺少,质效提升缓慢。各地税务机关大胆创新,相继推行了税收执法责任制、ISO质量管理体系、岗责体系、能级管理、规范化管理制度等大工程,但是在多数单位未能将这些工作有机整合,而是形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体系,工作中就出现了重复、交叉和矛盾的地方,让一线税务干部重复操作,疲于应付,影响了工作质效的提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其一,上级布置或推行工作,牵头组织部门不一样,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许多工作推行时,往往都是对本部门业务内容规定和要求制定得很细致,涉及到其他部门的工作,虽然也会写进文件中,但主办部门终究不能将不属于自己管理的业务整合起来进行详细的规定,不能从全局工作考虑妥善安排处理。其二,部门布置工作的时候为了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往往每一次都要形成一个具体的工作规程或体系,如纳税评估工作有纳税评估体系、税收管理员要健全一套制度、纳税服务要健全一套体系、货运发票管理也要有自己的一套规程等等,这些工作落实到基层只能是一线的同志去完成,如果基层税务机关不能将这些规程或体系有机融合,就会有“夹生饭”,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工作忙乱、效率低下。其三,少数税务机关盲目跟风,哪个名词好、哪个名词新,就采取“拿来主义”。别人搞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也搞;别人推行能级管理,我也推,其结果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而半途而废或者草草收场的现象。

3.管理手段缺位,软件开发低效。1994年国地税分设以来,以国家“金税工程”为核心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地税务机关纷纷开发了大大小小很多业务软件,有征管综合信息系统,有其他的小型单项业务软件,有些单位仅各种类型的税源管理软件就有多个。软件推广使用为税收工作提供了方便,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一是软件开发缺乏统一规划,软件开发平台、使用语言不一致,数据不能共享,信息资料利用效能低下。其二是部分软件不能根据基层税收管理实际开发,由上级税务机关牵头组织开发的业务软件更多的是便于上级机关的汇总、考核等,不能反映基层税收管理工作和基层税干开展工作的需求。其三,软件界面各异,有些不便于基层人员操作,同样的业务需要在不同的软件重复操作等。另外,更有一些单位以软件开发为工作创新,成了“政绩工程”,不论是否切合实际或具有推广价值,就盲目投资组织开发,甚至有些地方的工作评比就是看各单位开发的软件数量,其结果只能是经费宽松、有资金投入软件开发的单位更能在评比中获得更好的名次,但是没什么推广价值,造成了很大的重复投资和浪费。

查看全文

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论文

1技术标准化

要实现计量的标准化首先要从技术上提供支持,在技术管理上形成制度、方法和体系,以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高计量精度,促进计量仪表的标准化、规范化

(1)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品:更换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电能表,加大计量技术改造力度,逐步实现远程抄表和计量数字化,提高计量自动化管理水平。电能计量装置必须满足计量规程要求,选择高精度、稳定性好的多功能电能表,采用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专用二次回路,不与保护、测量回路共用。根据计量规程要求,开展计量点的改造工作,完善计量装置

(2)计量监督加大检验力度:严格执行计量监督,加大对电能表检验、二次压降及综合误差测试、互感器变比调整考核力度,发挥技术优势,提高计量精度。按负荷的类别选择所需要的准确度等级,并在投产前做好试验调校工作,使计量装置的误差满足要求。

(3)运行管理周检和轮换:加强计量运行管理,根据规程进行周期校验和轮换。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合成误差在要求的二次负荷范围内,均可以用准确度等级来控制。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导线压降所造成的误差,无法直接用准确度来衡量,在计量综合误差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整互感器误差互补或采用电压二次导线电压误差补偿器进行补偿,从而降低计量综合误差。

查看全文

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论文

本文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线索对文档一体化和文件中心进行分析指出了在我国进行文档一体化改革和建立文件中心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同时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二者进行比较进而指出文件中心是文档一体化之下当文件运动到暂时保存阶段时研究其保管方式、存放地址时的一种有益补充它不能也决不是实现文档一体化的一种具体模式、方法。文档一体化是必由之路文件中心应在文档一体化的思路指导下建设。

一、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的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机关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它们的理论依据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文件从其产生形成到最终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由于各阶段有其不同的价值、作用和特点各阶段文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保管地点和存放方式。国内外学者对周期理论阶段划分不一各执一词。笔者认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和比较合理的是国内学者陈兆??的四阶段划分法将文件的生命运动过程划分为制作阶段、现实使用阶段、暂时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文件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生命运动过程。而我国档案工作通过归档口的设置将文件的第一、二阶段作为文件将第三、四阶段作为档案并采取非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管理使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相对独立因此造成文档分离的不正常现象。要解决这一实际工作的难题必须实现文档一体化将文件和档案即将原来分离的二、三阶段揉合起来这种揉合是符合文件运动的特点的这两个阶段的文件都处于现行和半现行阶段都具有不稳定性、中间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都主要是为产生文件的机关、为发挥其原始价值服务的。从本质上四个阶段都是文件只是其价值、特点、存放地址不同因此文档一体化在现实中主要是对二、三阶段文件的一体化管理。

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场所其中暂时保存阶段文件尤为特殊这一阶段的文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有的可能没有价值可以销毁有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然后再销毁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将来还需要进馆保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中间机构来专门对其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于是文件中心这一机构便应运而生了。国内外学者对文件中心的实践范围各说不一但其管理的对象、内容是一致的。

查看全文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建筑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现阶段,建筑难度不断增加,高层和智能建筑几乎成为衡量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这促使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凸现出来。为了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我国建筑业积极实施了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有效应用,促使施工单位日常运行过程中,人员伤亡几率大大降低,对于维护生命安全及建筑单位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日常居住及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业在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需要面临更大的技术和管理调整。为了提升建筑质量,实现建筑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筑业开始广泛使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有效应用,促使建筑单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安全。本文从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特点入手,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一、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特点

1.系统性

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现阶段,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建筑难度越来越高、耗时越来越长,给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尽管我国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定并颁发了相关监督管理条例,然而不同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拥有不同的实际和客观环境[1]。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能够包含多种相关内容,如国家、行业领域内部等的安全标准,同时还包含了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及解决措施,该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拥有多个层次,因此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查看全文

档案基础业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论文

高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提出,为高校档案工作提出了一个近期工作目标。自推行以来,通过对高校的档案工作量化的测试和标准的评定,使其在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列入学校各项管理、档案工作业务建设、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等方面受到了全面地检验、规范地考核,从近几年推广的情况看,对高校档案工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高校档案工作自此有了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各校档案管理水平在此标准尺度的衡量下,优者胜出。而今,通过研究其推行的过程,执行的效果,分析其对高校档案工作的现实作用,探寻其可能产生的中期影响。高校档案“目标管理”的推行状况和实施特点:

1其考核程序基本覆盖了高校近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进程

(1)增强档案意识,建立高校档案领导体制

近年来,凡申报考评的学校基本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工作领导体制以及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机构。一些高校档案馆的建立,表明高校档案工作地位正稳步提高,标志着档案工作迈出了与学校整体建设同步发展的第一步。多数高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领导对档案工作进行决策、监督、执法、调控的力度,如成立校级档案工作委员会等。多数学校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中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为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性发展的环境。

(2)加强队伍建设,档案管理形成网络

随着学校对档案工作认识程度的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得到重视,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员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知识层次及专业素质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多数学校已形成由学校领导分管、校办主任主管,专职档案人员负责,兼职档案人员配合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为学校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与此同时,各校建立了相应了岗位责任制,与考核制度互为制约,将档案工作“目录管理”融入学校的“目标管理”中,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公共环境。因而有效的保证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全过程的实施。

查看全文

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论文8篇

以人为本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制约条件

1.1缺乏安全的施工技术

从本质上讲,技术工作与安全工作密不可分,工程技术工作的全过程都隐含着安全工作。如安全施工组织的编制,尤其是临时用电方案、脚手架专项方案、模板施工专项方案、深基坑方案、起重机械的安拆方案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方案的编制等等既是技术方案编制的过程,同时也是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关键。另外生产工艺流程本身的不完善及存在的缺陷、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外在的设备、工器具等的缺陷都可能酿成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工程的施工过程及质量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的质量,施工技术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2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

农民工大多涌向建筑行业,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对安全生产意识和相关技能都缺乏清楚的认识,没有最基本的安全意识,更谈不上自我保护意识,对建筑安全施工技术知之甚少,在施工过程中长期养成不良的施工行为和操作习惯,加上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另外施工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安全意识灌输工作做到位。

查看全文

行政管理论文: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

行政管理论文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要素有5个:公开,目标,界定缺陷,测量缺陷,奖励。所谓公开,即每个职工都要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公开做出自己对致力于无缺陷工作的承诺。所谓目标,即公司为每项工作和个人确定现实的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在界定缺陷时,考虑到每个公司情况以及每项定货要求不同,对缺陷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西屋公司界定的缺陷有12个:

(1)没有按照计划工作;(2)在送货之前重复性工作;(3)从事了本来完全可以减少费用的工作;(4)低于用户或公司质量标准的工作;(5)高于用户已经确定为合理实用的质量标准的工作;(6)没有完成规定的具体任务;(7)没有事先具体计划、指导工人实行这些具体计划,并且没有事先采取必要的纠错行动;(8)没有有效管理成本;(9)从事了虽然能被接受但以某种方式导致其他高成本或延误送货结果的工作;(10)设立比实际报价要高的预计成本项目;(11)对预计成本项目的忽略;(12)没有满足预算要求。

测量缺陷也有各种方式。有的通过目标完成情况来确定缺陷数量。西屋公司的无缺陷测量公式为:绩效=100-有缺陷项目数/无缺陷项目数×100。如果有缺陷项目数等于无缺陷项目数,绩效值为零;如果有缺陷项目数多于或小于无缺陷项目数,绩效值就为负或为正。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control,TQC)来自日本企业管理实践,20世纪80年代大力引入我国。日本企业结合科学管理和零缺陷管理的理论,提出过程质量控制的理念,即将产品的质量缺陷消灭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这样最终产品必然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为了做到这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一个质量控制点,每个环节的操作员工都是质量控制人员。为了保障每个质量控制点不出废品,每个质量控制点都设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客观检测手段。按照这种控制要求操作,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用检测都是合格产品。

个别工商组织推行的零缺陷管理或全面质量管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已经显得不够通用和规范,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1988年由国际标准组织推行的ISO9000系列的质量认证体系,融合零缺陷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成为保障质量管理更加规范的国际化标准。ISO9000实施的是已经具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质量国家标准,它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而不是某一具体产品。该体系认证在市场上标志着质量,国际购买者往往会坚持要求其固定供应商获得这种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严格的程序及考核要求,按照系列分为ISO9001、ISO9002、ISO9003和ISO9004等,依照不同行业设立,但制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三个通用文件是其核心。其中ISO9001标准的用途是:当合同要求进行设计,并对产品性能要求有原则规定或有待制定,只有当供货方充分证实了其设计、开发、安装和服务的能力时,才能相信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应要求供货方按ISO9001提供质量保障。该质量体系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与尊重。因而,只要企业通过考核达到ISO9000质量体系并严格按照这一体系的要求去做,其产品质量就是可靠的,其服务就是值得信赖的。

查看全文

探究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在企业中的的特殊地位日益突出,更被誉为企业的“第二利润泉”,因此找出现阶段物流管理论文"target="_blank">成本管理中的缺陷成为企业管理层的新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然后描述了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最后重点分析了我国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CostManagement)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企业安全管理研究论文8篇

第一篇: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论文

2005年,我国因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为12万人左右,随着我国《安全生产法》的颁布与实施,我国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减少,起到了有效的预防作用,到2013年,因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下降为7万人左右,有了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工作跟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密切,企业应重视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提高企业自身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都应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前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在制度、投入、技术等方面,我国企业较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而我国很多企业不重视对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这就导致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安全隐患。

1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安全生产费用应为企业自筹,用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改善生产环境,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支出。随着《安全生产法》的颁布,我国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但是安全生产事故还是时有发生,这说明我国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在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1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一直是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要来源,我国也明文规定,企业作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有责任按照要求进行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是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但是在2005年进行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调查中,国家安全监管局对我国企业安全投入状况进行了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较20世纪80年代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从当时的GDP总量来看,安全投入的占比还是非常小,更重要的是,我国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在GDP的占比每年都在减少,与我国同期GDP增长的势态形成强烈反差。显然,我国企业严重存在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的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历史、制度等因素都会制约其中,而主要还是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对此投入不积极,国家的扶持力度也不够大。安全投入不足造成的直接后果会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威胁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治理,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稳定向好的状态,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1.2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标准不统一。国家规定,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支出管理有专门的管理办法,这些办法主要用于第一、第二产业,如矿业冶金、机械制造、交通建筑业及武器航空等器械生产行业,而各个行业的提取标准也不同,有的按企业的生产量提取,有的按企业的营业收入为衡量基准进行提取,标准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企业的提取依据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即便同一个类型的企业,各自实行的具体提取标准也不同。我国目前生产经营活动主体中,第三产业占了很重要的比例,但是,我国对这些第三产业的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规定却一直比较模糊,标准不明确,这一原因主要与这些行业的风险辨识、评价和安全效益测算的复杂程度有关,在这些行业中,虽然已经有了安全生产的意识,但是,并没有将这一费用单独列出核算。1.3会计核算方法不足。我国对各行业安全生产费用计提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规定,用于改善生产条件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列入企业生产成本中,有关部门规定安全生产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中,两者表述不完全一致,而《解释第3号》对计提时具体计入成本或当期损益的多少及比例也未给出明确规定,因此企业在实际提取时就会产生疑问,没有统一的执行规范。对于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确认,这些规章制度中也没有严格的范围规定,据现行的费用计入标准规定,在安全支出中用于购买安全产品并形成固定资产的可以进行一次性的计提折旧,此后不再重复计提折旧,但是折旧根据时间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折旧结果,这就说明在使用前进行安全生产费用的一次性折旧不合实际,因此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1.4监管稽核不到位。安全生产费用的执法检查由多个部门负责,正是由于这一特点造成了九龙治水的局面,而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单由某一个部门执法根本不能全面地了解整个情况,从而使政府监督流于形式。按有关部门的要求,安全生产费用要遵守制度,提取和使用流程也必须规范化,预算计划情况需报给财务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也要进行备案,但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如何依法合规地使用这些费用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企业找不到参考标准,这样就容易出现混乱,对政府的监管不利,也不能起到有效的安全预防作用。企业缺乏安全生产费用财务体系也制约了该费用的使用,企业对此的随意性很大,没有相应的规范可以遵循,费用的使用也没有详细备案,且企业在落实安全管理及计入安全费用账户方面不规范,企业自身的账目复杂不明,不利于考察和监管工作的进行。

2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对策

2.1调动企业积极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可以参照工会经费提取方式,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费用按照比例在税前进行扣除,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进行这项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普及法律。还可以减少安全生产费用在企业和税法上的差异,其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纳税工作更加简单。安全生产费用在企业生产运营的支出中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政策的制定与完善非常重要,核算与管理也必须到位。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核算可以与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类似,使安全生产费用形成固定资产,按要求计提折旧,定期检查减值,对其进行计提减值准备,用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来冲减预计负债。2.2统一各行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随着国家和社会在安全投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管理细则不会仅限于财企16号文中规定的行业和领域,这一费用的管理应该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角落。我国九大行业根据国家的规章制度在生产运营中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但是像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不在这九大行业之中,这些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众多,安全隐患数量也多,但是这些行业类别多,风险的不确定性和经济效益难以计量就导致了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方式不明确的情况。但是随着安全经济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的重视,安全生产费用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将逐步引入到所有国民经济行业和城市运行中去。2.3优化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费用核算方法存在不足,改进方法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完善,但是要符合我国会计核算的特殊性,这样才能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二是注重会计核算的重要、真实、全面、有用以及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等原则。国家有关部门应对安全生产费用的计入方式进行明确的规定,通过法律手段确定生产安全费用是成本还是当期损益,只有确定了这项费用的性质才能准确清晰地把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情况正确地反映出来。2.4完善企业内部监管机制。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专业性强这一特点,政府应组建专门的执法队伍,从费用的提取、使用、专款专用角度对其进行监督,这就要求这支执法队伍覆盖财务、技术、监督等多个部门。企业自身也要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对这一费用的内部考察和审核制度进行完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