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措施
时间:2022-03-11 02:45:59
导语: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程的发展,地质灾害已对我国的地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将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管理措施,确保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本文论述了岩土地质灾害的特点、风险及防治措施。
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引入的一种新的土木工程技术系统。随着岩土工程的反应和发展,现代土木工程的建设水平已大大提高。但是,在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和性能,必须对岩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给予应有的重视。结合工程实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岩土工程安全性。根据地质基础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分析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对今后我国岩土灾害防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地质工程学是研究和解决与地质相关的技术问题的科学,从规划到完成再到项目运营。地质机构乃至地球环境治理也是岩土工程系统的一部分,它包括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预防与控制工程,但后者更能反映其特征。岩土工程是指机械工程中对岩石和土壤的开挖和加固。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这是一种严重破坏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资源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旨在预防和预防由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有害地质现象。在我国,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地质灾害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部自然灾害的1/5。因此,人类应该减少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减少损失的最重要方法。
二、中国地质灾害的特点与危害
中国是一个地理位置独特的国家。西部是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东部是太平洋,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构造带与特提斯构造带的交汇点。此外,由于中国经济落后,人口多,可持续性差,灾害十分普遍,强度高,频率高,影响大,损耗大。地质灾害的发生将严重破坏水资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给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质灾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的,第二类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第一个问题涉及环境问题;这是地质自然灾害。由于人类历史的演变,这些灾难是不可避免的。二是人为地质灾害为主。它们被称为第二类环境问题,是人为地质灾害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灾难往往会增加,我国地质灾害所占比例超过50%。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行为,特别是能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一)滑坡。滑坡是指在一定的重力作用下,沿着某一薄弱面地带,受自然侵蚀的自然现象,像河流侵蚀、地下水活动、雨水侵蚀、地震等,斜坡上的土壤或岩石会从斜坡上滑下。滑坡原因如下:1)地震;2)降雨和雪融化;3)地表水侵蚀;4)河流和其他地表水在斜坡处的持续侵蚀;(5)边坡层开挖;(6)蓄水排水。滑坡防治措施:防治滑坡,必须做到早发现,尽早了解情况,综合治理以及力争治标不留后顾之忧。结合边坡失稳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条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滑坡防治措施:(1)滑坡的发生通常与水的影响密切相关,为了消除和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因此,特别重要的是消除和减少斜坡水造成的损害,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流体动压。具体措施如下:为防止周边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处开挖沟渠。在滑坡区域,可以在斜坡表面上形成排水沟。顶层可以用砖石或人工植被覆盖,以防止地表水泄漏。它还可以在岩石表面上悬挂网,以保护斜坡。(2)提高山坡岩土的强度,减少打滑力。常用的措施有:减少吊挂,减轻负荷,减少斜坡高度或斜坡角度以提高斜坡稳定性。常用的方法包括:建造挡土墙,阻挡其他不稳定的岩体;将钢筋桩用作防滑桩支撑;适合破碎岩石边坡的弱表面结构加固;SNS边坡防护技术。(二)崩塌。在陡坡上,由于根本性的低效、破碎或地面湿滑、失去稳定性、地质现象、突然脱离母体、堆积在坡脚(或冲沟)坍塌而形成的崩塌和垂直裂缝。崩塌的原因有:(1)矿产资源开采;(2)公路建设开挖;(3)水库、渠道供水;(3)矿产资源开采;(4)废渣填筑;(5)强烈振动。主要的防治措施如下:(1)遮挡:对滑块的上坡。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预防和控制中小型崩塌,在铁路建设中经常使用。(2)拦截:只有在雨季才有落石、局部剥落和轻微崩塌,可以在坡脚或半边坡结构处进行边坡布置;修建石墙阻止落石,这些措施在铁路工程中也经常采用。(3)挡土墙:在大型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岩石中,修建支护、挡土墙或废钢轨支护。(4)栏杆及护岸:部分边坡易风化剥落,施工栏杆防护及水泥边坡等,可采用一般边坡。(5)裂缝、接缝和孔洞可以用碎屑填充,空隙也可以用碎屑水泥填充,可以防止裂缝和孔洞的进一步发展。(三)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融雪水)发生在山谷或山坡的特殊急流中,在地势陡峭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泥石流可能与岩石碎片混合,造成严重后果。造成泥石流的原因有:(1)不合理的挖掘;(2)不合理的倾倒土壤、矿渣和岩石;(3)森林砍伐和复垦。防止泥石流的措施:根据废物流的发生规律和活动强度,综合规划,结合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严格落实水土流失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植被和水土流失的破坏。(四)地面变形。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裂缝。我国城市中地面沉降的三个原因:一是矿产资源引起的地下开采沉陷量不合理;二是地表岩溶活动引起的地面沉降;三是大量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一种动态地质现象。地面塌陷规律为:(1)岩溶发育强烈的可溶岩分布区或岩溶岩与不溶岩接触区;(2)岩层剧烈震动的断层带;(3)松散。盖层较薄,主要由砂岩组成,底部粘性层缺失或很薄(一般小于1-2m);(4)有潜水和岩溶水两个含水层分布带;(5)在岩石表面起伏频繁的基底区,受排水影响大,岩石下沉到地下水位;(6)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低洼地区。(五)地面沉降。由于地下资源的不断开发,特别是各种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大量地下洞室。此外,地下城市和地铁的建设也导致脆弱土层变得更加脆弱,最终导致地面塌陷。因此,地下水的补给率滞后于利用率,导致地下水出现许多空洞。如果不及时发现,将导致地面沉降。在地面沉降防治中,必须重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下支护。只有支护工作到位,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应用,防止地面沉降的发生。对于原地下洞室的填筑工作,避免地面沉降的发生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的空洞,可在靠近地面的位置进行充填。同时,要高度重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确保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六)为地质灾害风险分析。地质灾害期间人类活动的加剧或加速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一般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土地资源开发和铁路、公路的开挖建设,一般来说,会加剧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岩石破碎、泥石流、荒漠化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可能导致水土流失、滑坡、洪涝灾害,人为的因素也能引起滑坡和岩溶塌陷之类的灾难。诱发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自然地质发展和气候变化过程中,岩体长期稳定直至不稳定。自然演化时间大大加速了岩土岩性的变化,导致重大灾害。其次,地质自然灾害的发生受一般重大事件的影响,并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人为因素的激励下,其危害更为严重。例如,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和大规模发掘,导致区域环境的恶化,导致区域干旱和洪水,甚至是全球荒漠化。地质灾害也影响全球变暖;第三是灾难性损失巨大。此外,地震也是地质灾害对人类破坏的结果。经济发展的发展,每年人为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估计约为500亿元。地质灾害的风险是地质灾害的几百到一百倍。每年,洪灾造成的损失超过2000亿元,死亡1432人。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有效措施
(一)工程措施。依据现行地方灾害防治工程相关规范,我国目前的工程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措施高于主要有排水和拦截,支护和挡土墙技术,加固和护坡技术。工程措施是减少地质灾害可能性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如路堑边坡滑坡、地表排水、前缘支路等方法进行防灾,对于滑坡规模较大的边坡,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治理效果,确保边坡稳定可靠。(二)生物措施。主要生物措施是有效防治造林、退耕还林等预防地质灾害。通过种植,可以大大提高水土的稳定性,即使在强烈的侵蚀和震动下也不会发生滑坡等灾害。此外,该地区的环境还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并持续对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泥石流灾害易发地区,要根据实际地区和国际经济条件,采取植树造林等防灾减灾措施。(三)规避措施。所谓避让措施,就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制定合理的民防预案,解决与地质灾害的冲突,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避雨措施是工作重点。在避让过程中,要注意雨天造成的灾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岩土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害。在采取预防措施的过程中,应尽量采取安全转移,使雨天灾害的防治工作更快、更有效。2)应采取搬迁措施,避免发生一些较大的地质灾害。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将提供资金用于当地居民灾害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避让措施需要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投入,需要拆除原有房屋,修建新的房屋。(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止发生自然条件,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原因引起的岩土灾害。因此,针对生态环境变化的生态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岩土工程灾害的发生。这些措施主要是通过植树来保护斜坡,改善土壤质量是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率的重要途径。生态防治方法不仅作用很大,而且投资少,降低经济成本。地质灾害频发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修复能力差,其他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剧对自然的破坏。因此,加强生态防治是一种长期有效的经济,经济和实用的方法。
四、结束语
岩土工程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施工现场情况、场地地质、地形等信息,能够实时了解的联合技术项目。确定优化设计,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要控制在最低限度。目前,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不断增大,需要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内容和防治措施,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通过多种方式与防护相结合,工程顺利进行。另外,整个过程要求我们了解施工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技术和各种措施将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胡庆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城市地理,2017,000(020):154-154.
[2]修志超,XIU,Zhi-chao,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
[3]范建军.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4]任维民.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中国金属通报,2018,000(012):172,174.
作者:曹际妹 单位:山东泰信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上一篇: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研究
- 下一篇: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及施工安全研究
精品范文
10岩土锚固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