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研究

时间:2022-05-27 03:02:28

导语:中外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外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研究

一、前言

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形式作为全日制研究生的有益补充,为广大从事于工程建设的企事业员工搭建了提升学历学位和更新知识技术的平台[1],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外界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存在着诸如“准入门槛低”“毕业要求不高”“文凭廉价”等质疑。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要求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就土木工程而言,如何调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来达到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的培养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几所典型高校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为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规范和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二、学位设置

表1展示了国内外六所高校土木工程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的设置情况,可以发现,除了清华大学,剩余五所高校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学位设置相同,而且清华大学虽然学位设置有所差别,但是非全日制的学位设置在全日制中有对应学位,这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体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招生对象及入学标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帝国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土木工程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入学标准相同,一般要求持有土木工程或相关领域学士学位并满足基本入学英语水平。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标准不同。除单独考试和“青年人才储备计划”外,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就业方式全部为定向就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则要求考生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后三年以上(含三年)工作经验;或者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经验;或者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有两年以上(含两年)工作经验。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对于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国外及香港地区的招生标准与全日制相同,对生源没有限制,应届生、在职人员、无业人员均可报考,而内地高校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硕士往往要求一定的工作年限,不接收应届生,生源结构相对单一。

四、学制

非全日制研究生往往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法达到全日制研究生的日学习量,因此为了保证培养质量,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相较全日制应有所延长,表2是六所高校土木工程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的对比。从表格可以发现国外及香港地区的这四所高校在非全日制学制是全日制学制的2倍及以上,能够保证学生有比较充分的学习时间去完成学业,而内地的两所高校非全日制学制虽有所延长,但延长幅度并不大,容易造成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压力过大,不利于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

五、课程架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专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相同,可以选择“20学分课程学习+毕业论文”或者“24学分课程学习+综合考试”。[2]具体的课程范围可以在学校官网查看。帝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相同,均要求完成12门课程学习和一份小组毕业设计[3],可选课程可以在学校官网查看。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相同,均要求修够至少40学分(相当于10门课程),非全日制硕士每学期修习课程不宜超过3门。[4]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完全相同,毕业前均须修满30学分。学生可以选择完成10门课程,或者完成7门课程,再加一篇专题研究论文,课程范围可在学校官网查看。[5]非全日制学生可以选择在工作日傍晚和周末上课,建议非全日制硕士每学期不宜选修多于3个科目。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非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与全日制基本相同,但除了公共课,大部分课程都针对非全日制硕士的特点调整了课程大纲,单独开课,一些课程的学分比重也有所区别。清华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计划并未向外公开,在此不做分析。

六、总结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发现,我国香港地区及国外高校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在招生对象与入学标准、学位方向、课程架构等方面均相同,只在学制上有所区别,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这种教育模式下,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共享大学资源,在职人员可以将工程实践的经验和思路带入课堂,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发挥高等教育优势,优化教学资源;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一致,保证了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相同的教育质量。但笔者认为这种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界限模糊的教育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内地高校,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内地与香港及国外高校学位设置不同,我国香港地区及多数国外高校设有授课型(teaching)和研究型(re-search)硕士学位,本文所研究的授课型硕士学位,以“课程学习+综合考试/论文”的形式进行,全日制学制多为1年,一般不超过两年,以训练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科研压力较小,适合在职人员利用2~3年的时间以非全日制的形式完成学位。相比之下,我国内地高校设有专业硕士学位和学术型硕士学位,学制为2.5~4年,以“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形式进行,学习任务与科研压力并存。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果完全照搬全日制硕士的培养模式,容易造成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压力过大,学制过长,不利于非全日制硕士在社会的推广。在教育部“统一标准、规范管理”的要求下,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应当达到同等质量。但是同等质量并不意味着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照搬照抄全日制的培养方案,应充分认识两类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和国内外学位设置的不同,完善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发挥非全日制研究生时间安排灵活、职业技能针对性强的优点,使之既具有专业特色又达到较高的培养质量。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非全日制硕士课程体系。目前非全日制硕士专业课程普遍存在缺乏前沿性和实用性的问题。非全日制专业课程主要沿袭全日制硕士的专业课程,学术性较强而实用性不足。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非全日制硕士的课程应该区别于全日制硕士,针对专业特点和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设置能够反映当代工程技术发展前沿、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优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必修课增加生产实践和工程案例,选修课则可考虑增设部分学科交叉以及经管类课程,允许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提升非全日制硕士的综合能力。2.设立授课型学位。内地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与研究并重,适合全日制研究生,但是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一则课程压力与科研压力并存,很难在3~5年的时间里完成学业,二则学术研究也与在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外与香港地区的经验,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设立授课型学位,学位以“课程学习+学位论文”为主,重视课程学习和专业技术的提升,适当降低科研方面的要求,满足非全日制硕士生学习和工作的需要。3.丰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生源构成。内地高校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的大部分考生是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应届生不允许报考,非全日制生源构成较为单一。[6]这种一刀切的报考要求忽视了考生的主观意愿,不利于非全日制硕士培养模式的发展和推广。笔者认为应当消除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身份的限制,设置非全日制定向和非全日制非定向两种类型,使应届本科生可以同时兼顾学业和工作,在工作的同时完成研究生学历教育的深造需求,丰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生源构成,提供多元化发展可能。4.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非全日制研究生工作地域分散,而高校教育地域有所局限,非全日制研究生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需要及时创新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缓解。例如,建立校外教学点,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行课程编排时考虑不同专业的交叉补充,设置替代课程等;录制课程视频,建立非全日制课程资料库,为因故缺勤的学生提供补习渠道;部分比较成熟的课程可以利用MOOC平台线上完成,使在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

作者:陈清军 苏愿 单位: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