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筑企业基层管理半制度化研究
时间:2022-07-14 11:39:16
导语:国有建筑企业基层管理半制度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国有建筑企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作为国有建筑企业基层单位的工程项目部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企业内外部管理环境的变化,国有建筑企业的基层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愈发明显的半制度化现象对基层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也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及时认识半制度化现象的成因和危害,并寻找应对措施,对提高基层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高品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管理;半制度化;品质发展
一、半制度化现象的含义
半制度化现象是指在大型组织机构中,管理制度在基层单位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基层单位与企业整体管理脱节,导致出现制度约束力下降、组织涣散、纪律意识薄弱、个人主义和效率低下的现象。工程项目部是国有建筑企业的基层组织单位,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随着市场环境和竞争形势的变化,建筑企业纷纷寻求转型,由以往重规模扩张向重管理质量提升转变,高品质发展成为行业共识。而基层管理正是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基层管理水平直接体现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但因国有建筑企业自身行业性质和管理模式的问题,基层管理中普遍出现了制度执行不到位、效率低下;组织管理落实不严、权责不清;领导个人权利过大、以权谋私;工作标准粗放随意、事故频发等一系列典型的半制度化现象。
二、半制度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依据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的普遍情况,工程项目部一般是根据管理要求临时组建,视工程大小存续时间在两到五年的一线团队,上级机构除了进行指导和监督外,大部分日常工作由项目团队自行处理。其次项目部所承担的一般是难度大、工期紧的大型工程任务,而且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基层管理在长期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一)高速扩张造成的粗放式管理。国有建筑企业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在过去数十年中获得了空前发展,组织规模迅速扩大,基层项目部数量急剧增多,工程任务也越来越复杂。在这个阶段里,各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新领域内站稳脚跟的难题,所以在管理上也经历了一个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国有建筑企业历来有敢于开拓、迎难而上的顽强作风,这样敢打敢拼的精神确保了企业上下在面对挑战时一致的团结与勇敢,但在主观上也给处于一线的基层单位以更大的自主性和冒进的可能。进度和形象是控制工程成本、形成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为了确保核心目标的实现,基层管理者在质量与效率上必然会面临一些取舍,简化管理流程与降低工作标准成为常用手段。这是企业高速扩张阶段不可避免的困境,也造成了粗放式管理在基层的普遍发生。(二)制度设计与基层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为了解决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以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国有建筑企业纷纷加快了制度建设的步伐。有效的制度设计来源于对实施环境真实的信息收集和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这个过程高度依赖于实地调研和基层单位的信息反馈。但受限于国有企业固有的管理缺陷,调研过程往往浮于表面,反馈机制也流于形式,所以决策部门在制度设计过程很难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国内标准不一的建筑市场环境也对企业整体的制度设计带来了难度。而且,在制度与市场要求出现偏差的时候,依然是受限于企业自身缺陷,制度调整工作显得缓慢且滞后,进一步造成管理制度与基层环境的不适应。(三)施工生产与组织管理脱节。管理一个资源调配和团队协作的过程,组织管理是确保团队科学运行的关键。在工程管理中,团队建设是施工生产的前提,施工生产的好坏也促进团队组织管理进行自我评价和修正,两者在管理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大部分情况下,基层管理中领导团队与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共同维护组织的运行。但往往由于部分领导过于注重生产而忽视团队组织管理,对管理流程建设、权责分工和集体协作标准定义不明确,导致一线人员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缺乏工作目标,同时难以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施工生产与组织管理脱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基层管理组织涣散,安全隐患增多。(四)基层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企业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对人才队伍的需求增加,但新形势下国有建筑企业在人才引进上的优势已不如以往。工作条件艰苦,薪资水平没有竞争力,在新兴行业崛起的形势下建筑行业越来越不受年轻群体的青睐,传统校园招聘吸引不来新生力量,同时社会招聘难以找到成熟人才。国有建筑企业一方面在人才引进工作上遭遇困境,基层管理人才得不到补充更新,一方面基层管理人员工作执行力跟不上要求,工作浮于表面,导致管理形式化、效率低下。(五)企业监督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在国有建筑企业管理中受到高度重视,纪检监察部门和监督制度得以建立和完善。但是在管理意识上,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仍然以维护内部稳定为出发点,对基层管理中产生腐败的根本问题停留于表面讨论,不敢做出实际变革。上层决心不足,基层执行和监督也自然流于形式,为了照顾个人情面和团队稳定,对频发的对不良行为选择性忽视,只注重表面宣传和教育,极少批评与惩戒。以致于基层管理中很大一部分人纪律意识薄弱,依然把党风廉政建设看成是政治口号,以权谋私和吃拿卡要行为屡禁不绝,积重难返。
三、针对半制度化现象的应对措施
国有建筑企业基层管理中半制度化现象的产生虽然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自身在管理上的不足是主要原因。客观认识半制度化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对措施,是提升基层管理质量的关键。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和切实调查分析,总结出以下应对措施:(一)深入调研实际情况,提高制度设计质量。全面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是确保制度设计符合基层管理需求的前提。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决策人员一定要到实际环境中进行深入调研,在调研中把客观情况了解清楚,把具体问题的内外部联系弄明白。同时企业要确保信息反馈机制畅通有效,广泛听取基层意见,上下联动共同保证制度设计与基层需求和形势发展相一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国有建筑企业制度设计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为提升企业管理提供根本保障。(二)转变基层人员思想意识,落实品质发展观念建筑市场现在已经进入品质竞争的时期,各类企业纷纷在高品质发展上积极探索,提升基层管理、改善资产质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国有建筑企业要坚决做好管理人员的思想引导工作,转变基层人员思想理念,树立“做得大不如做得精、做得快不如做得好”的观念,破除基层领导单纯追求数字指标的思想。同时严格执行管理标准,把控工作质量,在过程中深入推进精益建造理念,让高品质发展成为内部共识。(三)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并行,提升基层管理效率。国有建筑企业基层工作繁重,不仅对基层人员业务素质带来考验,也对管理工具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应建立专业化、常态化的人才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在提升人员业务素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学习意识,做好学习型组织建设;同时要加强工作平台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用科技手段降低员工工作负担。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而提升管理质量。(四)重视和发挥基层党建工团组织作用。党建工团组织是国有企业的特色和优势,基层管理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基层党建工团组织的作用,一方面发挥党建工团组织的宣传动员能力,调动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组织团结协作意识和团队凝聚力,为基层管理提供良好的组织氛围;同时发挥党建工团组织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先进典型,培养员工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充分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使个人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利用。(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宣传,改善企业管理环境。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管理的方向,是统一员工思想,引导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思想指引。国有建筑企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拥有光荣、深厚的发展历史和管理经验,更应该发掘企业历史文化价值,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创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宣传。可以利用时兴的各类技术工具深入职工群体,增加职工的企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同时对外积极宣扬企业正面形象和竞争优势,改善企业内外部管理环境,吸引更多资源和人才的加入形成良性循环。(六)落实基层民主管理和纪律监督机制。有效的民主管理是限制基层领导权利过大、防止贪污腐败的重要工具。企业在制度建设上必须要坚持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加强企业规范管理。在重大问题决策上要坚决落实集体讨论、集体负责的机制,落实民主管理;同时,企业必须正视监督机制的惩戒作用,在原则问题的处理上要有坚决彻底、壮士断腕的决心,除了做好教育提醒,也要抓早防小、防微杜渐,在管理中对典型行为坚决打击处理,不讲情面、不留余地,要认识到只有教育提醒而没有惩戒措施的监督制度是没有威慑力和实际作用的。半制度化现象已经严重损害了国有建筑企业基层组织的战斗力,阻碍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是国有建筑企业在现阶段必须正视的问题。提升基层管理质量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上下共同努力,既要在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改革,也要在技术创新、组织动员等具体工作上真抓实干。国有建筑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先锋力量,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正确的措施,就一定能补偏救弊,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鹏飞.新时期加强国有建筑企业项目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
[2]韩玉安.国有建筑企业基层管理应推行“四化管理”[J].企业管理与改革,2017(01).
[3]汪晓芳.建筑施工项目部党建工作初探[J].工作指导,2019(12).
[4]黄孝斌.新形势下加强建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9(17).
[5]韦光智.新形势下加强施工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6(03).
作者:王志校 徐其锟 单位:中铁建设集团中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上一篇:建筑工程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与对策研究
- 下一篇:建筑企业经营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