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中国刑法创新
时间:2022-05-02 05:07:00
导语:谈论中国刑法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前言
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国家基本法律①。刑法由其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保护利益的重要性和制裁措施的严厉性等特征所决定,而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担负着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使命。因此,一个国家的刑法立法是否科学,刑法改革的目标、理念和措施是否适当,对人民和国家都至关重要。刑法改革是笔者过去20多年始终关注的领域,1997年刑法典修改前后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以《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研拟和审议为契机,刑法改革问题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此为背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笔者拟对中国刑法的改革再作一些新的探讨。
二、中国刑法改革的必要性与理念改革的必要性
理念是中国刑法改革问题的缘起,也关系到中国刑法改革的全局和远景,因而十分重要。但是在《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审议、征求意见过程中发现,人们对当前我国刑法改革的必要性还存在争论,对刑法改革的理念也有不同认识,因此有必要予以分析和厘清。
(一)中国刑法改革的必要性新中国刑法的创制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概括来说,大体为四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我国仅有几部单行刑法,零乱而不系统;二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决策之后,1979年我国通过了第一部刑法典,标志着我国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刑法规范;三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法治进步的需要,1997年我国对刑法典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修订,大大促进了我国刑法的现代化和科学化②;四是其后晚近十多年来,国家立法机关又根据实践需要通过1部单行刑法和7个刑法修正案对刑法典进行了局部的修改与完善,目前又正在审议内容极为重要的第八个刑法修正案。
可以说,当今我国刑法的理念比较现代(已经确立了人权保障、刑法谦抑等现代刑法观念)③、结构基本合理(刑法的篇章结构、条文排列比较合理)、内容相对科学(犯罪种类、刑罚结构及相关制度的设置比较科学),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我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相关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相关观念的逐步更新和国家刑事政策的调整,我国刑法规范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概括来说,我国刑法之所以需要改革,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必要性: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也陆续出现了一些需要完善刑法以应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1)出现了一些新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需要刑法加以调整,对其作入罪化处理;
(2)原有一些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断弱化,需要作出罪化或轻罪化处理;
(3)人们的刑法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对刑法中的一些问题(如死刑、老年人、未成年人犯罪等)的认识有了深入或变革,需要刑法作出相应的调整。刑法有必要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这些变化,适当地进行改革。
2·适应刑事政策调整的需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2005年提出并得到不断强调和贯彻的国家新的基本刑事政策。从内涵上看,这一政策显著不同于我国在特定时期制定的“严打”刑事政策,它也是对以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我国刑法根据不同的社会形势、犯罪态势与犯罪的具体情况,对刑事犯罪在区别对待的基础上,科学、灵活地运用从宽和从严两种手段,打击和孤立极少数,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数,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②。为此,我国刑法需要适应这一基本刑事政策的调整和确立而进行相应的改革。
3·弥补刑法缺陷的需要虽然自1997年全面修改之后,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对刑法典作了多次局部修改,但我国刑法依然存在不少缺陷。这主要体现在:
(1)刑罚结构失衡,存在着实际执行中死刑过重、“生刑”过轻的矛盾,死刑惩罚的严厉性与自由刑惩罚的严厉性不相协调③。
(2)刑罚轻重失调,部分犯罪的刑罚设置不合理,存在着重罪轻罚、轻罪重罚的现象,刑法立法的宽严不相协调。
(3)犯罪范围失当,刑法出罪、入罪不及时,犯罪圈的设置不合理,对民生的保护不力。
(4)刑法接轨失位,刑法立法的前瞻性不够、国际性不强,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刑法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际标准顺应不够。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需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应当对刑法作进一步的改革,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刑事政策调整的需要,并通过弥补刑法自身存在的缺陷,最大化地发挥刑法的积极功效。
(二)中国刑法改革的目标与理念任何改革都必须有一定的目标,同时也需要相应的理念做支撑。在当前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刑法也需要合理确立其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1·中国刑法改革的目标任何目标的确立都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在当前背景下,中国刑法改革应当确立“维护社会和谐,贯彻宽严相济,促进刑法科学、进步”的发展目标。所谓维护社会和谐,是指刑法改革既要注重惩罚犯罪,保护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正当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又要注意人权保障,维护犯罪人的合法权益。所谓贯彻宽严相济,是指刑法改革既要注意对严重犯罪的从严惩处,对轻微犯罪的从宽处理;又要注意宽严结合,做到宽严相辅相成。所谓促进刑法科学、进步,是指刑法改革应当致力于促进刑法原则的进步、刑法制度的完善和刑法技术的完备,适应刑法的现代化,不断推动刑法的科学化、国际化发展。
2·中国刑法改革的理念为了实现刑法改革的目标,我国应当注意坚持以下理念:
(1)人权保障。刑法改革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既要强调刑法的谦抑精神,在可以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坚决不采用刑罚手段,又要重视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犯罪人的人93赵秉志中国刑法改革新思考权。
(2)民生保护。我国刑法改革应当注重保护民生,积极保护民众正常的生活秩序和正当、合法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3)宽严相济。我国刑法改革应当注重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刑法内容上合理设置犯罪、刑罚及相关制度,做好对犯罪处罚的从宽、从严和宽严结合,积极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4)面向国际。我国刑法改革应当面向国际,积极顺应刑法发展的国际趋势,合理借鉴、吸收国际社会的先进经验,积极承担我国相应的国际义务,促进刑法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 上一篇:诚信原则行政法意义思索
- 下一篇:教师身体健康状况调研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