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宪法知识普及调查

时间:2022-03-19 10:13:36

导语:中学生宪法知识普及调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学生宪法知识普及调查

摘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石。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当今的中学生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但在当下的生活中,由于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校园欺凌等一系列中学生违法行为发生频率依然较高。增强中学生法律意识,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为了了解学生的法律知识的水平,本次调查以临沂某中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当前中学生宪法知识普及情况。根据得到的相关数据,认真思考和探讨中学生的宪法知识的普及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对策。同时,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宪法知识缺乏的情况本文对中学生宪法知识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宪法知识;法律意识

由于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而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甚至有人提出,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谁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普及宪法知识,思考和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对策,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序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通过实地调查得到。问卷总共三份,分为学校层面,面对的是学生和老师;家庭层面,主要是学生家长;社会层面,主要是借助于网络调查。调查样本中,发放学生调查问卷为1000份,收回965份,发放教师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0份,发放家长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0份。借助网络调查工具,有600余人参与相关问题的回答。

一、中学生宪法知识普及情况调查

(一)学校层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学校对于宪法知识重视性不够,成为学校难以普及宪法知识的最重要原因。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进行相关宪法知识培养的占被调查总数的60%。许多老师认为宪法知识等法律知识,在当下的考试中作为不明显,所以根本没当做一门主课来认识,从而使得学生的宪法知识匮乏,进而导致了宪法知识的普及率很低。尤其对于高中生而言,升学压力大,家长们都认为自己的子女应该考上重点大学,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也着重抓好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这使宪法知识的培养难以提到学校课程当中。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宪法知识的培养与中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不够密切,成为宪法知识在学校普及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在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或者政治教材中,只有少量法律常识,没有将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的内容系统贯穿到教材之中。在目前已有教材中,学生只能了解一个法律名词而已,而对自身的行为辨别力较为薄弱。根据查阅相关资料,目前的研究表明:当前中学生犯罪违法行为产生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好奇的想法;第二,邪念的产生;第三,行为的实施;第四,伤害结果的出现。这一系列过程的发生,源于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宪法知识的培养不到位所造成。宪法知识的普及不到位,加之当前的中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社会知识、道德知识和相关的人际关系知识,在处于青少年特殊的年龄阶段,很多行为的实施就没有考虑到后果。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缺少甚至没有专业化的法律课教师,成为宪法知识难以在学校层面普及的第三大原因所在。在调查中发现,有80%左右的教师对宪法知识知道一点,有近10%教师就没有相关的宪法知识,对宪法知识比较熟悉的教师占不到教师总数的三成(不足30%),教师宪法知识的相对匮乏,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存在问题,成为制约宪法知识普及的原因。有时出于上级的要求或者课程的需要,有些教师只好硬着头皮“现学现教”。可见,学校的重视性不够,当前的法律教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以及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存在问题,是当前宪法知识在学校层面难以普及的原因。(二)家庭层面。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法律教育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调查中发现,只有20%左右的家庭会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宪法知识等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有70%左右的家庭会有法律教育内容的涉及。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近二成的家庭,在家庭教育中几乎不涉及到法律相关的内容。之所以出现这样现象,主要是由于家长个人知识背景的不同。从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有相关法律背景的家长或者有一定法律知识储备的家长占所有调查家长的比例不足五成。在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受到重伦理,轻法治的影响,在原生家庭对学生产生日益重要作用的今天,宪法知识等法律知识在家庭的普及情况不容乐观。基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家庭教育中存在法律教育意识淡薄的情况由来已久。但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今天,进一步强化孩子原生家庭的法律氛围的营造,从短期看,是学生宪法等知识普及的需要,从长期来,是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培养青少年宪法知识的方法调查

(一)加强校园宣传是当务之急。通过对《宪法》的学习,促进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树立宪法至高无上,宪法是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这一基本的观念。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宪法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内容方面,宪法规定了这个国家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在校园中,要通过校园宣传栏、教室内黑板报以及校园广播等传播方式,让宪法知识变的众所周知。比如说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宪法的形成过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依据。从法律的制定过程中,明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进而明确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宪法知识的普及对每一个公民而言都意义重大。(二)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中学生宪法知识的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单位或者部门可以做到,必须形成有效的合力。具体而言,就要做到法律教育与德育工作两手都要抓,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中学生宪法知识普及这一工作中来。面对当前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应采取严肃的态度,通知家长来学校了解相关的情况,共同教育学生,要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现场处理,从快解决,既有利于问题的处理,也避免了隐患的保留。情节较为严重的,特别是构成犯罪的,一定要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树正气、净风气。(三)强化学生的体验生活,密切与学生的联系。除了要编订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法律知识的培养外,还要开展社会实践为主的自我教育活动。比如说,可以以假期实践活动的形式,进社区,进“青少年法律教育基地”,开设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学生法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宪法知识的培养,要从学生身边入手,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明确什么是符合个人身份的,是可以做的;什么行为不符合个人的学生身份的,是不可以做甚至是禁止做的。要明确自由的相对性,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在日常生活行为中,要采取正确的策略面对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要善于联系周围的人群,要充分利用好110报警电话。

三、结语

当前,中学生宪法知识的普及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在学校和家庭等层面,宪法知识的普及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青少年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但可喜的是,当前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到,中学生宪法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宪法知识,提高中学生宪法知识的普及率,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时代条件下,公民宪法知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国家的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希望在广大的中学生身上,这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希望所在。为推进中学生的宪法知识的全面普及,全社会的力量应该充分调动起来,全员参与。

作者:刘潇蔓 单位:山东省临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