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治工作的司法角色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07 03:07:00
导语:矫治工作的司法角色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作为全国的首批试点省(市),江苏省于2003年12月开始社区矫治试点工作,截至现在已经进行了将近6年。作为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的直属单位,淳化司法所在社区矫治工作中表现十分突出。目前所内专职社区矫治工作者1人,在册矫正对象共计25人,其中24人缓刑,一人假释,正在接受社区矫治的对象目前状态良好,情绪稳定,再犯风险小。尽管取得的成效喜人,但在我国社区矫治工作作为一项新兴罪犯改造活动,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其在很多方面势必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一、司法所在工作过程中与其他客体互动中的角色困境
社区矫治工作的开展是在党委、政府和政法委的领导下,通过建立领导小组的形式,赋与司法行政机关执行主体的身份去落实,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治试点工作,并且联合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然而这些工作并非司法所单独便能完成的,以下笔者主要对司法所与其他客体间的联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工作主体和执法主体
“公安机关是法律主体,司法机关是工作主体”。司法所作为社区矫治的工作主体,没有执法权,而依法享有执法权的公安机关,却不直接负责矫正工作。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司法机关在行使职权时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措施的保障,而作为执法主体的公安机关却又常因不了解具体情况而无法及时有效行使职权,因此常常导致司法所社区矫治工作主体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例如淳化司法所目前对在册的25名对象的管理中,他们的直接管理者是所在社区的司法所,司法所需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思想检查、工作了解等日常监管,主要包括日常定期的电话汇报、一月一结的思想汇报、日常工作状况汇报和生活状况汇报甚至GPRS对象定点督察等,而面临这样的矫治服刑人员,司法所只能通过公安机关对其进行有效处理,自身的威慑力很小。因此往往延误了有序的执法进程。
(二)司法所与上级主管部门
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次级单位,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监督、管理和考核,然而作为社区矫治工作第一线的司法所却时常面临上级机关给与的过重压力,影响甚至束缚了司法所矫治工作的开展。而在淳化司法所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
1.指标忽略个别差异。上级司法部门对于司法所的工作有一定指标要求,例如,对矫正对象的再次犯罪率指标江宁区司法局有固定的人口比例要求,而对于本身人口就少的淳化社区而言,这种比例下再次犯罪人口几乎为零,一旦有再次犯罪发生即未达标。
2.问责对象单一。在现行的考核制度下主要的问责对象是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而很少考虑到违规服刑人员的因素,矫正人员的素质和服刑情况是不确定的,以这种不确定因素考核司法所的工作能力,难免会有失公平。
(三)司法所与矫治对象
司法所与矫治对象之间应当是合理有序的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矫治对象常对社区矫治工作存在抵触心理。淳化司法所目前在开展矫治工作中时常碰上这样的情况,服刑对象不愿意参加司法所组织的集中学习和义工活动,并且抵触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家访甚至拒绝到司法所进行定期的司法汇报。
二、试谈解决司法所目前困境的对策
(一)明确社区矫治工作的主体地位,创建统一的社区矫治管理机构
政府立法、依法统一为司法行政部门赋予对社区矫治的管辖权。在此前提下,建立从司法部到地方司法所的社区矫治机构体系,赋予司法所法定执行权力,使得司法所能够直接对服刑对象的抗“矫”行为进行处理。独立高效地完成一系列处理工作,提升社区矫治工作效率。
(二)建立合理、透明、高效的管理体制
针对目前社区矫治工作的部署和管理工作中指标高、考核严、问责对象单一的问题,建立健全合理、透明、高效的管理体制是迫在眉睫的。
(三)提高社区矫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深化
目前大部分矫治工作者实际的专业水平程度并不高,因此在开展工作中并不能真正体现矫治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其注重服刑对象将来发展的工作前提。
(四)确立社区矫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加专业工作者队伍数量
淳化司法所目前负责社区矫治工作的专职人员只有一名,在江宁区乃至全国所有的司法所,专职于社区矫治工作的工作者一般为1—3名,大部分都是“一人独挑大梁”,而这对于工作开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扩大社区矫治工作者队伍,注入具备专业能力和知识背景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 上一篇:中国法科学生的司法职业教育
- 下一篇:农场分离办工作问题指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