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犯罪嫌疑人诉讼资格的告知

时间:2022-04-29 03:21:00

导语:议犯罪嫌疑人诉讼资格的告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议犯罪嫌疑人诉讼资格的告知

所谓诉讼权利告知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在进行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明确告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让其了解在诉讼活动过程中依法享有哪些诉讼权利的一项程序性法律规定。在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通常的做法,许多国家的法律对诉讼权利告知作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如美国著名的“米兰达忠告”,又称米兰达规则,规定警察在讯问犯罪嫌疑人之前,必须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下列忠告:“你有权保持沉默,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对你不利的呈堂供证”。如果警察在讯问犯罪嫌疑人之前没有向其提出米兰达忠告,那由此收集到的证据将不被法院接受。英、美、法各国均是将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出来米兰达忠告作为衡量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的重要标准,从而确保犯罪嫌疑人对自身享有的诉讼权利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这些诉讼权利由公安、司法人员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明确告知,国际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已将这列为一项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如何保障这些权利的实施作出了详细规定。公安、司法机关侦查、审判案件时,大多数能够正确执行诉讼权利告知程序的有关规定,可并非所有执法者都严格执行这项规定,不可否认少数执法机关在执行这一诉讼权利告知程序时存在较大偏差。本文就此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主要就我国目前侦查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对诉讼权利告知的执行情况以及如何去具体实施告知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一、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中享有的诉讼权利种类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及有关立法精神,笔者对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中享有的诉讼权利做了以下归纳。

1、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2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第33条又规定,诉讼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根据以上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辩护权只能由自己行使。自我辩护是犯罪嫌疑人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自己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免除,减轻刑事责任的意见及事实证据材料,以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一种诉讼权利。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居所有诉讼权利的核心地位。侦查讯问是侦查阶段每个案件的必经程序,犯罪嫌疑人的自我辩护权主要是在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中来实现的。

2、有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申诉、控告。

3、有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提出的“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4、有要求侦查人员回避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法律规定回避的情形有:(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5、有辨认物证,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和申请补充鉴定或者申请重新鉴定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121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6、对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侵犯他的诉讼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提出控告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14条第2款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7、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8、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有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52条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9、有核对讯问笔录权。刑事诉讼法第95条规定,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

10、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要求他们的监护人或者法定人到场的权利。

11、有知道讯问他们的侦查人员的姓名的权利。

12、有知道自己行为涉嫌罪名的权利。

二、当前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执行现状:

1、现状

当前侦查机关的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执行诉讼权利告知的现状存在着内容不全面、形式不统一的问题。可概括为:主动性告知少,被动性告知多;完全性告知少,不完全性告知多。

主动性告知少,被动性告知多是指侦查机关的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犯人时,不是积极主动地将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及时准确地告诉犯罪嫌疑人,而是在犯罪嫌疑人或者聘请的律师提出有关请求或咨询后,才告知有关权利并准其行使,例如在实际的司法活动中,有的侦查员自己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既不主动回避,也不告知犯罪嫌疑人有要求侦查人员回避的权利;有的侦查人员在讯问完犯罪嫌疑人后,不但不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核对讯问笔录的权利,而且也不让犯罪嫌疑人阅读记过的笔录,而是立即命令犯罪嫌疑人在讯问笔录上签名、按指印。有些是当犯罪嫌疑人提出来有权阅读笔录时,才不得不将笔录交给犯罪嫌疑人过目。

完全性告知少,不完全性告知多是指侦查人员有选择地将犯罪嫌疑人的部分诉讼权利告知犯罪嫌疑人。实际讯问工作中侦查人员选择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对讯问工作有利的某几项权利,如自我辩护权、要求回避权、核对笔录权告知犯罪嫌疑人。但是对于一些如有权聘请律师为自己提供法律咨询、控告、申诉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等等则讳言不提,即使是犯罪嫌疑人问到这些权利,侦查人员也不愿作过多的解释和说明,甚至讽刺、打骂侮辱犯罪嫌疑人。

2、存在上述情况的原因

现实司法活动中,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不良现象,笔者经过认真分析,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们司法队伍中的个别侦查人员认为现在法律知识已经普及,公民的法制观念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犯罪嫌疑人应当知道其在诉讼中享有的权利。即使侦查人员不说,犯罪嫌疑人也会知道并正确行使。

2、有个别侦查人员缺乏法制观念,思想受长期以来职权主义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犯罪嫌疑人就是被追究的对象,甚至划分为敌我矛盾,犯罪嫌疑人只有老老实实认罪伏法的义务,没有什么权利可言。

3、一些侦查人员对诉讼权利告知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觉得告知与不告知没啥大不了的问题,只要司法人员做到公正执法,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就不会受到侵犯。

4、还存在一些司法人员认为现在刑事侦查工本身就很复杂了,犯罪嫌疑人对抗审讯的伎俩已经很多,如果再将一些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却不利于侦查中的诉讼权利告知给犯罪嫌疑人,一定程度上会增长犯罪嫌疑人的嚣张气焰,而且一旦这些权利被犯罪嫌疑人滥用,侦查讯问工作就会更加困难。

5、在司法活动中,对于需要告知犯罪嫌疑人的十多项诉讼权利,如何告知、采用方式、没有统一的规范,也造成了上述两多两少的情况。

6、缺少有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一方面法律规定太原则,明显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法律对侦查人员不执行诉讼权利告知的后果如导致证据失效,犯罪嫌疑人受不到法律的追究,对责任人员是否给予处罚,如何处罚等没有明确的规定。

三、侦查机关正确执行诉讼权利告知的重要意义

(一)、侦查机关正确执行诉讼权利告知对保护人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参与人,在侦查阶段其犯罪嫌疑犯的身份一经确定即处于被追究的地位。由于他们在侦查中没有对等的主体,对其进行的侦查活动一般又是不公开的,他们的权利极易受到侵害,为此,刑事诉讼法规定他们在侦查阶段享有较为广泛的权利。在侦查活动中,犯罪嫌疑人是否享受到这些权利,又以他们对自身的权利是否了解为前提。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绝大多数的犯罪嫌疑人在被指控为涉嫌犯罪后,对自己在侦查阶段享有哪些权利,往往知之甚少或者根本就不清楚,其行使权利的基础也就因此非常的薄弱。如果侦查人员讯问中不告知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就会使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落空或者不能充分的享有。这样法律中关于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的规定也就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二)侦查机关正确执行诉讼权利告知,是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时也符合当代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趋势。大家知道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国外很多国家对此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如“米兰达忠告”是美国刑事诉讼活动中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讯问时的惯例行为,并将其作为讯问的第一句问辞,如果警察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没有向其提出米兰达忠告,那么由此收集到的证据将不会被法院采用。目前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执法活动正日趋与国际接轨,那种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和做法显然应当摒弃。虽然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做法,但也制定了一套适合我国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和规定。如《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申诉、控告并记录在案。这些规定表明告知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是侦查机关讯问中应当履行的一项义务。既然法律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应享有的诉讼权利,相应地作为侦查机关就有义务去保障法律规定的实现。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的实观,是以公安机关承担的保障权利实观的相应义务为基础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安机关能够保证履行义务的程度,就是犯罪嫌疑人实际能够享有权利的限度。

(三)侦查机关正确执行诉讼权利告知有利于侦查人员转变观念,依法办案,文明执法。以前,公安机关办案的老思路是“先抓人,后取证”,不注重案前的调查取证工作,使一些重要的证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取证困难,甚至于流失,这无疑会给案件的诉讼活动带来麻烦,而现在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趋势要求公安机关“先取证,后抓人”,重视案前的调查取证工作,从而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实施权利告知,对犯罪嫌疑人而言是使其得到了一种人身权利的保护,而对侦查人员来说则是打了一次有效的“预防针”。因为侦查人员在实施诉讼权利告知时,对侦查人员自己也是一种法律的再学习和再教育。侦查人员会时刻提醒自己和同事不能采取非法的方法开展讯问,对自身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有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和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对于这一项权利,犯罪嫌疑人知道的甚少,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会认为鉴定结论是公安机关十分保密的东西,不会让知道,如果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不对犯罪嫌疑人告知此项权利,那就剥夺了犯罪嫌疑人的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道理很简单,你就不去告知他有此项权利,他怎么会去申请补充或者重新鉴定呢!另外,当犯罪嫌疑人了解自己的权利后,一旦侦查人员有违法行为发生,犯罪嫌疑人就有可能拿起法律武器进行抵抗,这无疑对侦查人员的行为起到很好的监督、约束作用。

四、侦查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时,如何对其实施权利告知

因为需要向犯罪嫌疑人告知的诉讼权利较多,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诉讼权利告知的时间,方式等并没有做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就造成在实际司法活动中缺少操作性,得不到规范的统一,侦查实践中每个侦查人员都是根据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去具体实施,对这一点本人认为必须尽快加以纠正,因为刑事诉讼活动是一项严肃、要求严格的活动,下边就这一点如何规范、如何实施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告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应该明确,上述对犯罪嫌疑人告知的十二项诉讼权利是在不同的侦查阶段告知的,有些是在讯问开始时告知的,有些是需要在讯问过程中告知的,而另外有一些是需要在讯问结束时告知的,因此为了规范、统一,使侦查人员操作起来方便,我们必须先对需要向犯罪嫌疑人告知的十二项权利进行分类:

第一类,在讯问开始时需要向犯罪嫌疑人告知的诉讼权利。可以归纳为这些:知道讯问他们的侦查人员名字的权利;要求侦查人员回避权;自我辩护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明知犯罪嫌疑人是少数民族公民或者外国人的,侦查人员应告知其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明知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侦查人员应告知其有要求他们的监护人或法定人到场的权利,有核对讯问笔录或请求自己书写供词的权利;

第二类:在讯问过程中,需要向犯罪嫌疑人告知的诉讼权利。可以归纳为:控告权;有辨认物证、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和申请补充鉴定或申请重新鉴定的权利;

第三类:在讯问结束后,需要向犯罪嫌疑人实施告知的权利。有以下几种: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的权利;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知道自己行为涉嫌罪名的权利。

下边谈谈采用何种形式去告知犯罪嫌疑人上述诉讼权利。在观念的侦查工作中,可以就形式多样,缺少统一的规范,有些是在讯问笔录中记载,有些是把所有上述这些权利归纳在一起,制作一份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告知书,有的是口头告知。笔者认为,实施诉讼权利告知,从严格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和公安机关实行警务公开的需要出发,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权利告知应该采用书面形式,这有以下积极作用:可以促使侦查机关全面履行告知义务;可以让犯罪嫌疑人明确了解自己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可以避免起诉和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侦查机关违反法定程序,导致证据无效等情况的发生,为顺利完成侦查工作创造条件。再一点,上述十二项权利是否全部需要向犯罪嫌疑人告知呢?笔者认为不需要,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去具体实施,举个例子,如果犯罪嫌疑犯是成年人,还需要告知其有权要求其监护人或法定人到场的权利吗?再比如,本案件中就没有物证,也没有鉴定结论,你还要告诉其有辨认物证、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权利,我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因此,本人以为,向犯罪嫌疑人告知诉讼权利,可以按照上述的三种分类,根据讯问工作的不同阶段,统一采用书面形势在讯问笔录中记载,从而完成向犯罪嫌疑人实施权利告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主编樊崇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7年7月

2、《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第35号令1998年5月

3、《侦查讯问研究与应用》主编王怀旭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1999年4月

4、《刑警办案须知》公安部刑侦局2000年12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