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习艺劳动研究论文
时间:2022-01-08 03:34:00
导语:犯罪习艺劳动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全面推进习艺劳动“三化”建设是提高未成年犯改造质量和整体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全面推进“三化”建设是新形势下监狱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
监狱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着其中心任务是切实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三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手段,是实现监狱工作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是新世纪、新形势下监狱工作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三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法制化是由监狱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职责,在国家刑事司法体系中处于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最重要的一道环节。因此,监狱的全部工作都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所有执法环节和执法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切实做到依法治监。科学化是提高监狱工作效能和整体水平的根本途径,这是由监狱工作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监狱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靠多样化方式和多类型工作来推动的。如何遵循监狱工作规律和罪犯改造规律,运用科学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提高认知能力,优化系统整合,应用科学的体制、机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整体效能最优,关键在于不断提高监狱工作的科学化程度。社会化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推动监狱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造罪犯的目的是使其回归社会,实现罪犯的再社会化。因此,改造罪犯的过程就是罪犯的再社会化过程,这就要求监狱工作应始终纳入改革开放的大系统之中,冲破自身局限,从封闭走向开放,以纯化职能、强化职能,实现监狱职能的专门化,促进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
(二)习艺劳动的“三化”建设是未成年犯管教所全面推进“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阵地
习艺劳动生产是未成年犯管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组织未成年犯参加劳动的载体曾经也将继续为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安全稳定、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国监狱工作发展的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劳动改造罪犯本身在客观上有其科学性和巨大的社会意义,成为我国刑罚执行的特色和亮点。我国《监狱法》明文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监狱根据罪犯的个人情况合理组织劳动,使其矫正恶习,养成劳动习惯,学会生产技能,并为释放后就业创造条件”。改造劳动罪犯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法律赋予监狱完成监管改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习艺劳动生产也必将作为未成年犯劳动改造基本手段实现的载体而具备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和法定依据。
从时间和空间范围看,置于劳动改造基本制度下的服刑人员,除了管理教育和睡眠休息以外,多数时间都要在生产现场参与改造;从当前监狱管理的现状实际看,监狱管理的主要业务工作基本上是围绕着犯人“早上出工,晚上收工”这个活动轨迹展开的,我国监狱的设计和民警配备也与此相适应。这意味着,在现行法律框架范围内,习艺劳动生产的“三化”建设就成了未成年犯管教所全面推进“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阵地。
二、转变观念理念,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全面推进未成年犯习艺劳动生产的“三化”建设
(一)习艺劳动生产的法制化建设
1.从法制的角度对习艺劳动合理定位。现行《监狱法》及《未成年犯管教所管理规定》中有关劳动改造和习艺劳动的条款都是作为教育改造的一小部分出现的,这与劳动改造作为改造罪犯三大手段之一的地位不相匹配,而且条款内容相对笼统,应通过配套法规的制订,以强化习艺劳动改造罪犯的职能,提高改造质量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进一步确立习艺劳动改造手段的地位和作用,细化对习艺劳动特殊要求的条款,运用法制手段规避习艺生产的一些负面作用,充分发挥其矫治转化的功能。
2.法制化呼唤经费保障的立法加强。经费的保障是习艺劳动组织开展的前提,也是未成年犯管教所集中精力改造罪犯和维护安全的需要。而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的弊病告诉我们,国家必须制订具体的实施条例,使经费保障工作程序化、制度化,不因各省财政差异而不同,保证监狱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在法律上对习艺劳动生产的投资、劳动的设施配备、产品的回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实施不同于社会企业的政策,只有在财政全额保障的体制下才能确保习艺劳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回复其本来面目。
3.生产组织安排要注重未成年犯公民权利的保障。罪犯也是公民,也要全面加强其劳动保护。特别对于未成年犯,要按照其体能、技能、年龄、性别的差异,合理安排劳动时间,组织技术含量和体力脑力消耗各异的劳动项目,不以损害未成年犯权利来实现经济利益;劳作场所要创造条件,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劳动效率;要继续把劳动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量上有依据,质上有标准,并与法律奖惩挂钩,使未成年犯劳动的强制性减弱,习艺性和自觉性增强。
(二)习艺劳动生产的科学化建设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参与直接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鼓励和激发未成年犯的劳动热情和改造积极性;注重生产与狱政、教育、生活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保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目标的实现;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习艺劳动与提高未成年犯改造质量,确保监管安全持续稳定的机制和规律,促进未成年犯管教所各项工作的发展进步。
2.要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基础管理要注重理念和方法手段的科学性。要建立规范的习艺劳动管理制度,包括:岗前培训制度、公开竞争上岗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劳动考核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劳动奖罚制度等;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纠正以往习艺劳动管理见物不见人的落后做法,切实以未成年犯劳动管理为中心,形成以罪犯劳动管理为主干的科学文明的管理系统,努力实现监管安全与生产安全、改造质量与产品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武装监所民警,加大对习艺劳动现场的管理力度,提高民警的直接管理水平,建立狱内加工生产运行的长效机制,确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方式;要建立健全各个生产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控制体系,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增强习艺劳动生产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研究习艺生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制订生产定额标准,确定管理民警及罪犯的劳动组织形式。
3.要遵循新时期劳动改造罪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切实保障罪犯人身安全,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科学文明管理,严禁将生产劳动作为惩罚手段的原则;建立公开公正的劳动考核体系的原则;按照劳动技能等级和劳动绩效给予一定劳动报酬的原则;对因工伤亡的罪犯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的原则;结合实际不断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尽可能模拟社会企业先进管理方式的原则等。
(三)习艺劳动生产的社会化建设
1.最大限度地发挥习艺劳动过程的再社会化的作用。劳动改造手段的最大特点,就是直接以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为目标,把罪犯改造为能适应社会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习艺劳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一是在习艺劳动硬件建设方面,包括习艺劳动车间、设备设施、管理手段达到社会水平;二是在习艺劳动管理理念、方法、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与社会接轨,淡化专政色彩,使未成年犯通过习艺劳动,接受与社会企业相类似的现代管理信息,感受回归后可能遇到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加速其再社会化的进程。
2.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技能培训。积极运用社会力量为改造服务是优化社会资源,实现监狱工作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对未成年犯的技能培训是未管所习艺劳动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当前条件下,对未成年犯进行系统化的技能培训单靠未管所力量有限,这就需要有以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机关团体、志愿者等各界社会力量的参予,应形成政策或规章,建立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使大部分未成年犯有一技之长,以增强其适应竞争就业的能力。
3.与市场接轨,改进对未成年犯劳动改造成果的评估方法。建立和运用社会化习艺劳动考核评估体系对于促进罪犯的改造积极性,提高其社会适调能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未成年犯劳动改造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素质的提高,包括劳动技能的提高和劳动观念更新两项内容。劳动观念的更新主要指与市场经济、现代管理相适应的遵纪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意识、维护设备的意识等是否得到增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对罪犯劳动改造的要求主要是“养成劳动习惯、学会一技之长”,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劳动者不仅具有一技之长,而且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劳动观念。这种新的劳动观念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学会一技之长更重要,因为它适用于各行各业,而学会一技之长仅适用于某行业或某工种。另一方面,是劳动绩效的提高,即在规定时间内生产出较之过去更多的合格产品。这就是物化了的改造成果,罪犯生产的产品经过市场营销,最终体现为货币形式的经济效益即劳动报酬。这不仅是罪犯人身价值的体现,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劳动改造制度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破坏力量为建设力量的先进性。
推进未成年犯管教工作“三化”建设,是时代赋予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是未成年犯管教工作永恒的主题。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涉及未成年犯管教全方位工作的整体工程,需要付出大量的艰辛努力。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以未成年犯改造质量提高为特征的执政能力的加强与改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论文摘要〕习艺劳动的“三化”建设是未成年犯管教的全面推进“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阵地。习艺劳动的“三化”建设中,法制化建设是根本保障,科学化是提高监狱工作效能和整体水平的根本途径,社会化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监狱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 上一篇:商事登记现状分析论文
- 下一篇:商贸部门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