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自助行为章程问题
时间:2022-05-06 10:39:00
导语:民法自助行为章程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导语
我国的《民法典》还没有制定出来,我们正处于民法法典化的过程之中。自助行为制度乃是民事权利保护制度的一种,在民法法典化背景之下,研究自助行为制度,应当是有意义的。关于自助行为,目前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均认为应当在未来的民法典中规定自助行为制度,并且对于实施自助行为的条件也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本文不敢重复学界的这些共识,而只试图研究关于自助行为制度的两个问题,即历史轨迹和外围思路。
第一个问题说的是自助行为的历史发展。这个问题学界虽有提及,但“提及”很少,实有继续发掘之必要,故此,本文将对自助行为的历史发展进行探讨,然后从这种发展中总结出某种规律性,并指明这种规律性对于立法的指引作用。第二个问题说的是在民法典之外自助行为的立法思路,因为系民法典之外的东西,故名之为“外围思路”。目前学界关于民法自助行为制度的探讨,只是就民法而谈自助行为,目光只局限于民法,而无人将目光转向民法之外,比如转向宪法和特别私法。有鉴于这种局限性,本文将在第三部分专辟空间并以“外围思路”冠名而论述之。
二、历史轨迹
自助行为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共同构成了民法上私力救济的内容,而私力救济乃是相对于公力救济而言的,二者均为保障民事权利得以实现的手段。从世界范围来看,自助行为迄今为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将这个过程大致地概括为:被许可———遭禁止———附条件的被许可。在古代,由于社会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备,国家权力还称不上发达,因而,通过国家力量保护私人的民事权利并不如今日这般普遍。于是,权利人为实现其权利,就不得不依赖于私力救济,而自助行为正是私力救济的一种重要形式。一个最为显著的历史事实就是,在世界各国都曾经盛行过债务奴隶制。罗马十二铜表法甚至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债务人杀死或出卖。
但是,到了近代,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随着民事主体人格平等及尊重人格的法律思想观念的日益勃兴,人们普遍认识到:任何个人都没有权力约束他人,个人的权利应该通过国家权力来实现,即通过司法机关对相对人施加压力,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使权利人实现其权利。这就是所谓的“私力救济禁止原则”。当然地,自助行为也遭禁止。与此相适应,债务奴隶制逐渐被取消,债权人的自助行为也被国家公力的制裁所代替。在外国,如英国,出现了“债务监狱”;在中国,则盛行以刑罚制裁不履行债务的债务人。自助行为之所以遭禁止,还有一个因素,自助者往往相信自己的行为属于正当,而对方也往往相信自己有相当的理由。如果基于一方的主张而认可了自助行为,则将模糊是非界限,势必出现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的僵局,结果力量强的往往获胜,从而破坏社会的安定秩序,同时也妨害了权利人实现其权利。尽管如此,如完全否定自助行为则属不可能。
社会经济生活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对自助行为作有条件的承认非常必要。在许多场合,情况紧急,权利受侵而不能及时得到国家权力的保护。这时,如果完全禁止自助行为,就会使得权利不能实现或者虽可能实现但有显著困难。所以,在不违反权利行使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应该允许必要限度内的适当的自助行为。否则,保护权利就成为徒有虚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代各国立法或法律解释均有条件地承认了自助行为,将其看作“私力救济禁止原则”的例外,典型者如德、泰、英、瑞士等国。“被许可———遭禁止———附条件的被许可”,自助行为的发展史正好印证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法则。根据这个发展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助行为既不能完全放任,也不能彻底禁止;而在民法上对其作附严格条件的承认,乃是人类在漫漫历史进程中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避自助行为之短扬自助行为之长、充分发挥自助行为的积极的社会作用的良好手段。
- 上一篇:水利局水网建设工作总结
- 下一篇:发改委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