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法合理期待原则适用分析
时间:2022-03-23 10:07:04
导语:保险法合理期待原则适用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合理期待原则对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其在适用中存在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降低保险业经济效益,理性外行人范围不确定的问题。通过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尺度,构建保险业有效的运作机制,明确适用理性外行人标准应排除的范围的措施,为司法实践中有效处理保险合同纠纷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理期待原则;格式条款;保险合同
一、合理期待原则概述
合理期待原则针对的是保险合同发生争议时,当缔约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对合同的具体条款的解释之间产生不同意见时,应当按照投保主体对于签订保险合同时所抱有的合理期待为准则来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基顿法官指出:“从投保人及其未来受益人的维度而言,在客观上,他们已经产生了保险合同条款的期待,并且该期待已经获得了满足。但是,经过深入的分析却发现,这种保单条款并未将他们的期望纳入保障范围内。”在该界定中,共分为三个意义:(1)具备清晰的保险合同条款,但是却不包括被保险人的期待;(2)在针对合同条款的解释中,双方极易由于意见不一致而引发冲突;(3)被保险人一方的期待是客观合理的。在英美等国中,其保险合同法里面的合理期待原则,具备独特的内涵意义,即“即便在合同条款中,并不把被保险人的期待纳入保障范围内,但是法院却对被保险人这种合理期待尤为关注和重视,并且给予其法律保障”。
二、合理期待原则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尺度不明确。与传统合同法主张的严格履行命似的合同条款有所不同,合理期待原则强调根据参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的内心期待是否合理来进行判断。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即所谓的“合理”没有确切的标准,法官根据相关原则进行判断时可能拥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法律的一个关键特性就是确定性,尤其是有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更是固定的,在一定条件下不会发生变化。针对此确定性,行为人可以变更自我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或者规避可能违法的相关行为。但是合理期待原则带来的过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改变这种状况。由于法官对相关条款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缔结合同的双方具有的权利义务变得相对不确定。(二)降低了保险业的经济效益。合理期待原则的出现使得保险人订立合同时,总是有很大的限制存在。因此,出于使其商业活动趋向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的心理,保险人要么减少承保数量,压缩承保业务的范围,要么将保险合同条款进行专业的细分细化,以至于被保险人没有办法找漏洞,合理期待原则也无法适用。无论适用两中选择中的哪种都意味着保险业发展的不平衡。保险业一般是通过增加承保数量和扩大承保范围来吸纳资金,反之则不利于保险业的发展壮大。而考虑到目前的保险合同已经足够繁杂了,继续进行专业的细化表面上看是合理的,但是实际上只会增加更多的程序性内容,使得保险业难以进行良性发展。商业活动的进行本来是以安全和效益为主,交易安全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在交易安全的基础上强调经济效益,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保障安全。也正因此,有学者提出,“商法应将效益原则作为其首要的原则”。(三)理性外行人的范围不确定。合理期待原则的适用要求法官在做出判断时,要考虑被保险人缔结合同条款时的实际期望之保障是否客观合理。而法官判断被保险人的实际期望之保障是否客观合理的主要标准是从一个理性外行人的角度来界定。换句话说,合理期待原则的适用,有一个前提是承认理性外行人的存在,没有理性外行人,被保险人的实际期待之是否客观合理无从谈起。但事实上理性外行人是否存在值得深思。在经济学理论中,无论是供求定律还是博弈论,这两个原理的前提都是:即从事商业活动的主体必须是一个经济人或理性人。但这一理论的假设前提仅仅是一个假设,其之所以成为前提是为了分析的便利性。
三、完善合理期待原则适用的建议
(一)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尺度。第一,法官在运用自由裁量权时,前提必须是保险合同条款尚未将当事人的本质目的呈现出来。合理期待原则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并非一定要求在合同上暴露出明显缺陷才能发挥用处,仅仅只需当合同条款未能把当事人的实际意图呈现出来时,即可适用。适用时,有两点要求:其一,在施行合理期待原则时,必先以理性外行人为基准,对合同条款加以审视,从而将双方当事人置于平等的地位上,以此来规避为了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而不顾保险人的权益;其二,应当对被保险人合理期待的原因加以论述,判断其产生期待的原因,是否由于保险人的行为而引发的。如果是因为保险人为了推销保险,而故意使用与保单存在出入的词汇,来诱惑被保险人投保。在这种行为背景下,应当对保险人施以司法处置。第二,法官在运用自由裁量权时,必须仅适用于缔约能力失衡之原保险合同。纵观合理期待原则的诞生背景,可以清晰的发现,当合理期待原则正式诞生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弱势群体——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将其与保险人的地位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同时,合理期待原则的主要针对要点为合同上的附加性,即为消除双方缔约能力差距过大的问题。因而,该原则仅仅只能够保障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被保险人。(二)构建保险业有效的运作机制。在使用合理期待原则对双方当事人加以调解时,其必先建立在双方存在意见冲突上。比如保险人为了牟取私利,而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的情况等。保险资金池是保险金的主要支付来源,其形成机理,主要是依靠对大量投保人的吸引,而引发他们投保。而保险合同的编制原理,即是保险公司按照大量的保险法则加以计算,从而为被保险人设计的一种保险产品。当投保人购置保险后,保障其个人利益的资金来源,便是保险资金池。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保险人与多数被保险人等同视为同一个利益机构,如若在运用合理期待原则时,过度的倾向于个别被保险人,无视保险人的合法利益,则必然会致使保险资金池受损,从而损害其它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保险公司要清楚本公司的各类保险的签订及索赔情况,对本公司的产品进行风险预估和推算,并根据本公司各类保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合理设定各类保险资金池的额度,以保障其公司的保险业务能够正常平稳运行。合理期待原则是为了尽可能的保护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而设立的。在现实中由于一些保险机构和人员对保险合同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夸大来推销保险,同时保险合同往往复杂而且冗长,这使得一般消费者难以对保险合同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充分、清楚的认识,而合理期待原则可以说是在这种现实环境中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相关权利的一个保障。(三)明确适用理性外行人标准应排除的范围。明确理性外行人标准的适用范围,需要针对保险人的知识架构加以评估,判断其对合同条款的理解程度。那些“故意”制造保险合同纠纷的人,则应将其排除在合理期待原则之外,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其一,签署合同的商议性条款在保险合同条款中存在较高占比的被保险人。如若签署的合同条款,大部分以手写条款为主,则可以将该手写条款视为双方当事人经过一番协商后,一致认可的条款。此时发生的有关条款的争议,则不应适用理性外行人的标准,应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处理。其二,个人经济基础较高,以及针对保险行业的认知程度较高的被保险人。合理期待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被保险人,如果被保险人个人经济基础过高,以及针对保险行业的认知程度较高,则该保险人就不应该被“真正”纳入到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内。其三,在交易进行中,身份与保险人身份一样都是保险公司的被保险人。在适用合理期待原则时,所保护的主体,是缺乏对保险知识以及认知程度不足的被保险人。因此,当两家保险公司由于对合同条款认知产生分歧,而引发冲突时,应当以合同条款为基准。
参考文献:
[1]樊启荣.美国保险法上“合理期待原则”评析[J].法商研究,2004(03):117-126.
[2]王林清.保险法中合理期待原则的产生、适用及其局限性[J].保险研究,2009(05):10-15.
[3]何骧.保险法合理期待原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作者:吴倩 吴成枭 单位:1.四川农业大学 2.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 上一篇:工商变更与财税处理不兼容问题研究
- 下一篇:市场经济下经济法理念和价值探讨
精品范文
10保险公司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