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典化经济法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2-11-07 10:07:01
导语:法典化经济法体系构建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对于部门法体系化而言,法典可以说是最高形式,构建经济法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帮助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为不同主体提供相应的权利义务清单。不过从目前来看,因为立法及司法实践经验严重欠缺,加上概念化不足以及法典本身存在自闭性缺陷,导致经济法尚没有具备法典化条件,应该从推动体系构建及完善方面着眼。本文结合法典化背景分析了经济法体系的研究意义及构建条件,并就构造经济法体系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法典化;经济法体系;构建
早在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后,世界各国就开始将法典化作为部门法研究的主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宣告了以往立法任务的结束,也标志着新的法律时代开启,依照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新的法律,从外在形式及实质内容两方面,做好现有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法学界的主要任务。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其对于编纂民法典不仅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实现法典化的第一步。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能够实现经济法的法典化引起了法学界的热议,结合法典化形式,研究经济法体系的构建,能够为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未来编纂经济法法典提供参考。
1经济法体系研究意义
经济法体系确立的方式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于经济法的认知,理论上,通过研究经济法体系,能够完善当前我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内涵。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我国在经济法体系的研究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学说,虽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经济法的研究必然能够更加深入,但是实际上如果争论无休无止,则必然会对其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结合我国民法与刑法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之所以能够发展成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包括在法律体系内的基础理论达成了共识,因此,对于经济法体系的研究,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夯实基本理论基础。而从实践意义谈论,对经济法体系进行研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经济法内部数量多且分类难的问题。新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经济基础处于不断变化中,而现有的经济法立法时间较早,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经济法中有关市场主体权利义务以及政府权力被分散在60余部法律以及更多的行政法规中,引发了前后立法不一致的问题。通过构建科学经济法体系的方式,能够明确经济法分类,有效减少重复立法的问题,也可以避免经济法内部的各种矛盾冲突。从长远角度分析,如果想要在今后编撰经济法典,做好经济法体系的构建及合理布局工作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构建经济法体系的条件
一是应该保证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相比较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以自由价格机制为引导,完全自由化的经济体系,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法,其产生的背景就是市场经济发展,基本任务则是通过政府部门的适度干预,解决市场机制的失灵问题,简单来讲,可以概括为:市场经济缺陷→政府部门干预→优化干预手段→产生经济法。构建经济法体系,主要是为了探讨经济法应该包含哪些层次、哪些门类的经济法部门,而这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实现。二是应该注重经济法基本理论研究。这也是构建经济法体系的基础,构建经济法体系与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存在直接的关联,从目前来看,我国法学界多数学者都将经济法看作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对于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始终未曾中断。不过,虽然在长期的研究中,对经济法历史发展、相关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以及体系架构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依然没有形成高度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法基础理论发展的速度。如何构建经济法体系,是针对经济法所进行的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化的研究,同样也更需要基础理论的支撑。三是应该做好经济法立法工作。良好的立法工作是经济法体系一种非常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构建经济法体系可以看作国家经济立法结果的体系化表现,立足法典化背景,想要构建经济法体系,就是依照相关标准,针对现行经济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分类和总结,确保其能够形成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统一协调的规范体系。从这个角度分析,需要对经济立法的“质”与“量”进行强化,“质”的强化指在经济立法环节,必须将经济法理念以及基础理论作为指导,保证立法内容合理,各种法律法规内部关系协调,彼此之间不存在冲突;“量”的强化则是指经济立法必须能够达到一定数量,覆盖全部经济法部门,并且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变化。
3经济法体系构造问题研究
法典化形势下,构建经济法体系需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确保经济法体系必须能够将所有的经济法部门覆盖其中,如果忽略全面性,经济法体系也就无从谈起。二是前瞻性。经济法的内容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变化,其所调整的经济关系同样是一种处于变化状态的社会关系,在构建经济法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前瞻性,将其与现行性结合在一起。三是统一性。在构建经济法体系构建中,虽然强调“量”,使得经济法律法规数量众多,但是构建体系并不意味着将这些法律法规简单堆砌在一起,而是应该做好统一归纳,在统一的经济法体系内,结合统一理念进行构建,确保体系内的所有法律法规都能够实现相互协调。必须认识到,部门法体系化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种标准都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同样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从保证经济法体系构建效果的角度,不能单纯使用一个标准,而是应该通过组合的方式取长补短,选择一个要素作为核心,兼顾其他要素。结合经济法体系化标准分析,应该强调以行动为主,兼顾主体、实施机构等因素。市场主体包含了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等,经营者是核心,因此以市场行为为标准可以看作是以经营者行为为标准,其行为贯穿了整个经济法。市场经济下的经济法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子部门。3.1竞争法。竞争法是经济法中最为关键的子部门,目前包括了若干单行法,如拍卖法、招标投标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反倾销条例等,适用于各种可能危害公平竞争的行为,其中包含了广泛适用的一般法,也包含了针对特定对象的特别法。不过,我国的竞争法在内容上虽然不断完善,但是形式过于分散,规制机构分布在多个不同部门。如果能够建立相应的子部门法典,则可以形成统一监管机制,提升监管的专业性和执法效率,促进形成健康的市场竞争文化。3.2消费者保护法。建立消费者保护法的初衷是规制经营者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完善,在赋予消费者合法权利的同时,也设定了相应的义务,配合专门的监管机构来确保法律能够贯彻落实。考虑到消费者保护法中单行法数量多且内容繁杂,多部门执法的形式导致监管过于分散,实施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将消费者保护法法典化,能够改善其立法、执法和司法水平,消除立法分散和多头监管引发的问题。3.3劳动法。当前,学术界通常将劳动法看作独立部门法,或者纳入社会法的范畴,但是如果从经济法角度分析,劳动法依然是对经营者行为进行规范,必须从经济和市场视角制定法律规则,从而理解劳动法的内涵。结合规范主体、方法等进行分析,劳动法与竞争法和消费者保护法存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与品质,如果将其从经济法体系中分离,则会破坏经济法思维的完整性及系统性。3.4财税法。财税行为是政府部门为了获得和使用公共资金开展的活动,具有经济性的特征,而其公共性更是显而易见。想要确保充分发挥财税法的作用,应该立足社会公共利益,做好财税行为的规制工作,这也是财税法的应有之义。不过从目前来看,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使得财政行为的调控功能越发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财税法对于财税行为的规制作用,也导致财税法无法对政府财政违法行为信息进行有效监管。将财税法作为经济法的子部门进行法典化,能够有效规范政府财政的收支行为,建立起独立的规制财税行为体系。3.5金融法。金融法包括了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反洗钱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能够对金融行为进行规制,经济性和社会公共性决定了金融法能够被纳入经济法体系中,而且纵观历代经济危机,金融活动并非单纯的司法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存在密切关联,涉及市场安全、不正当竞争等多方面的问题。与竞争法相比,金融法属于特别法,不过由于金融市场的多样性、金融行为的普遍性等,使金融法在经济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4结语
体系化是经济法走向成熟的一条必经之路,法典化则是体系化的最高形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法存在高度分散的特点,体系也并没有完善到一定阶段,需要学术界加强经济法体系化构建研究,通过不断反思推动经济法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建立起相应的经济法法典。
参考文献
[1]薛克鹏.法典化背景下的经济法体系构造——兼论经济法的法典化[J].北方法学,2016(5).
[2]杨建晨.试论法典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法体系的构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
[3]张振.试析法典化背景下的经济法体系构造[J].山西青年,2017(23).
[4]尹亚军.“问题向导式立法”:一个经济法立法趋势[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1).
[5]谭海红.基于经济法视角的工程建设法律规范体系探讨[J].发展与社会,2016(36).
[6]张金艳.我国经济法体系研究现状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3).
[7]陈乃新.论新时期的经济法制建设[J].经济法研究,2016(2).
作者:公韬 单位:吕梁学院
- 上一篇:化工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现象分析与处理
- 下一篇:经济法在依法治国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