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权益冲突平衡性研究

时间:2022-01-03 04:08:30

导语:知识产权法权益冲突平衡性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知识产权法权益冲突平衡性研究

一、知识产权中的权益冲突

(一)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权益冲突。知识产权的所有者、传播媒介、管理者、使用者、社会群体、政府部门等共同参与了知识产权的形成、传播、使用以及保护,但是,由于出发点不同,参与环境各异,因此各参与元素之间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所寻求的权益也有所差异。①知识产权从被创造,到被使用,这其中又有着大量传播环节,在知识产权的整个流通合作中,利益调配失衡所产生的各方冲突并没有消弭,这些冲突体现在多个方面。②例如,从管理者角度来看,其本身在权益均衡中处于管理调配位置,是一个协调者,但是其本身又必须要保障在对知识产权进行调配协调时,必须要为所有权人带来利益。而与此同时,所有者为了保证自身的权益,为了让知识产权来创造更多的利益,也会利用规章和条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并且提高知识产权的价值和生产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所有者站在自身角度维护自身的利益,管理者站在管理和协调角度进行知识产权的协调,这二者就会产生冲突。管理者为了让其利用更加的协调,往往会在知识产权的利用上进行所有者规章的破坏,不可避免地产生权益冲突。当然,以上所提到的冲突只是诸多矛盾中的一个部分,因为知识产权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其涉及的单位众多,人员复杂,环境变动性大,在资源整合中,各方都需要维护己方利益,因此,矛盾和权益冲突自然就会产生。(二)管理内部机构之间的权益冲突。前文提到,由于出发点不同,知识产权的形成、传播、使用以及保护,参与环境各异,因此各参与元素之间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所寻求的权益也有所差异。而其内部各机理之间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有着权益冲突。这是因为,管理者本身处于中介位置,是知识产权进行运作的媒介,同时也起到了协调者和分配者的作用,还承担维护和均衡的职能。③但与此同时,内部组织结构职能的不同,例如中介机构、传播机构、专利申请机构、服务组织机构以及商标机构等职能的不同,职责的差异也会让其在运作中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权益冲突。举例来说,以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政府在知识产权中注重的是管理效率,关注点在于收益、成本,当然这其中也存在政府信誉、政府扶持等因素,但是对于中介机构来说,其关注点在于自身在知识产权中的地位,以及自身竞争力上。中介为了自身权益实现会进行经济操作,但是政府为了保护自身的权益在这一环节不受损害,就必然会对中介机构进行干预,而各组织结构之间为了寻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冲突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三)个体与群体的权益冲突。在《知识产权法》的制定中,最为核心的是要维护知识产权人的权益。因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是专利的研究者、发掘者、创造者和拥有者,是依靠自身的逻辑思维和脑力智慧所进行创造的私有物。纵观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难发现其出发点和立足点正是产权人的权益维护,而这也是立法的原则和标准,是检验法制的重要标杆,如果《知识产权法》不能维护所有者的权益,那么其将与立法原则相违背,知识产权本身便是一个完整的、私有的权益。但是,正是因为知识产权的这一特性,与群体权益产生了冲突。国家对于所有者权益的要求,让大众在这种强制的规定中,无法让其带来更大的生产力,让大众权益收到了影响。而这也是私有权力与群体利益之间的矛。④

二、《知识产权法》对知识产权各方利益的平衡

(一)对利益失衡状态的及时纠正。《知识产权法》建立在以公平对待权力和义务的基础上。若是其中一方违反义务,则会影响双方的平衡,导致态势的骤变,此时应予以及时的纠正。为了保护其权力,在《知识产权法》中制定侵权责任及赔偿,若是哪一方侵害了对方的权力或规则,应相应承担已拟定的对应责任,⑤这样便能够从根本上通过事先拟定的责任来保护权利义务双方的平衡。在《知识产权法》中预设责任,一是需要考量和辨别行为具体是违反了权力还是义务,情节是否严重;二是需要确认违规者是主观意愿还是善意违反;三是需要考量违反规定所涉及的价值高低,从这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其责任。比如,在考量著作权和商标权时,则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评定,因为著作权既涵盖了精神财富又包括单独的财产利益,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考量,确认使用何种法规;而商标权则仅仅是财产利益,在考量时需要区别对待。另外,可从主观意愿和善意侵权加以辅助考量,最终确认适合的赔偿和责任。⑥(二)创建多方的动态平衡体系。在《知识产权法》中,关于公正、利益、效益这些方面都需要综合权衡和考量,最终达到对方的利益平衡。这就需要在《知识产权法》设动态的平衡机制,创设顺畅的秩序,才能保证公平,使法律成为能够信赖的价值保证,并能够公平调配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知识产权法》的设定要在多方利益冲突和认知摩擦的过程中进行权衡,确定价值取向,以公正作为保障,综合调配各方的利益。动态的平衡体系有别于静态的单一平衡,而是凸显出其动态特征,保证个体权益,均衡考量多方利益,注重秩序,以维护知识产权及无形资产为重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产权法也突破了传统的秩序,及时建立动态的平衡体系,为保障知识产权的多方利益作出贡献。⑦(三)完善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体系。为了进行合理的布置,进行各方权益的均衡和协调,需要加强立法工作,将立法与发展现状相结合,做到法律与现实挂钩,建立一套专业系统的立法体系,在对现状进行研究和纵向深入分析之后,将现有的法律进行扩展,将空白进行补充,将落后的部分淘汰,制定完善的系统的法制体系。主体和客体以及事件,在二者之间展开的法律行为等元素都是法律的构成,这些法律元素都是需要考虑在范围内的,只有将这些元素进行逻辑展开,才能够将权利、义务划分清楚。将法律关系进行清晰的树立,才能让《知识产权法》能够有明确的规定,让其适用范围以及公平性更强。而且,从另一层面来看,《知识产权法》也属于权力法的分支结构,因此,在进行法律关系树立,进行知识产权法的协调和调整时,需要将相关的权力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形成一个符合逻辑的法律关系。立法的完善,需要进行标准的确定,只有将相关的标准完善了,才能将权责进行清楚的划分,一旦出现知识产权纠纷就能够及时地进行追责和处理。尤其是一旦出现侵权行为,解决过程繁琐,解决周期较长,如果没有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就不会对恶意侵权的企业产生震慑作用。也只有完善立法,清晰权责,才能保障相关群体的利益,保障权益的协调均衡。

三、结语

随着我国立法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以此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法制经济局势,应对知识产权各方利益失衡以及冲突问题。在新环境下我们必须要根据冲突的内外机理来切实地进行知识产权的平衡和协调来调整现有的知识产权立法,以此保障各方的权益,减少各方的冲突和摩擦,保障知识产权的平衡性与协调性,保障法制精神的贯彻与实施。为了保证法律的公正完整,立法人员应该综合分析影响因素,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合理的法律继承和创新,保证法律的顺利推行,推进我国法制社会的形成。在进行冲突的协调时,必须要深入地了解知识产权各方存在的矛盾,以及权益冲突的内在机理,从而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策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来保障知识产权的协调与公平,保护国家的利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余祥 单位:北京集典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