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2-08-04 09:42:36
导语:经济法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法课程的开展是对高校当中人才培养的一种公选课程,也是对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类课程,是对于培养懂经济、懂管理的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影响,经济法的考核形式与之相差无几,最终使得经济法的考核与检验标准不能发挥其自身良好的作用,所以我们根据此考核问题和标准做出几点分析,同时研究出解决其分析的方式。
一、目前我国经济法课程中存在的考核问题探究
(一)经法法课程考核内容中存在性质认知偏差和重视程度不足问题
由于当前学生所学的专业要去和学习的课程特点安排限制,经济法的课程在教学体系当中只能对其安排成为公选课程或者是选修课程,而课程的性质也就被定位成了对学生的考察课程,所以在此课程当中学生和教师对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存在着不少的偏差,认为这种属于考查课是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这种认知下,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进行学习都存在着敷衍了事的心理。从而进一步的影响到了经济法课程的自身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1]。
(二)考核方法单一缺失规范性
对于传统的考核模式,经济法考核也不例外,无外乎开卷、闭卷和综合结业论文的形式,虽然这种考试制度也有一定的弊端,具体体现是一场考试卷决定了学生的成绩,以及学生自身的能力。无论是闭卷还是开卷考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体的效果,开卷考试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应付考试,而闭卷考试通常是学生胡乱的进行抄写,没有体会到其中考试真正的含义,这对整体的经济法教学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2]。
(三)考核内容理论性偏重技巧缺失
在经济法的考试当中,考试的内容基本上就与经济法教学相一致,大致的都是从简单的概念以及理论出发,对于其考核题型来说更是简单,很少会有真正的实践技能考核,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对于经济法的知识以及理论掌握的到位,但是却对于实际运用当中一窍不通,这样的考核标准以及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导致了学生对于实际学习问题缺少主观意识。进而导致了学生掌握程度不足。
(四)教育和考核内容缺失划分成绩规范困难
在教育教学当中,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两个比较关键的部分,对于学生的考试是对教学成绩检验和评价的唯一标准。但是,虽然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当中都实行教考不分离的教育模式,所以就导致了学生自身的成绩缺少真正的公平客观性,由于考题是教师所出,成绩也是教师所进行判定的,所以在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很不公平的事情,而同时对学校来说这也是影响教育水平的一大客观事件,因为在教育当中学生整体的成绩都是由教师定夺的,这都导致了教学考核的科学合理性。
(五)考核制度管理缺失人情化过重
由于经济法的课程属于考查课,这也就导致了教学与学生都不重视此课程,特别是许多学校当中只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毕业工作走向问题,甚至是将学生的毕业率与教师相互关联,这就导致了学生为了得到更好地荣誉而在考试过程当中顶风作案。虽然各高校对于学生作弊现象处理手段都比较严肃,但为了考出好的成绩学生在考试过程当中时有发生作弊现象,同时在教师给分过程当中也过于放松,不正当的教学模式和考试风气导致了学生不良风气的成长[3]。
(六)忽视考核评价内容反馈工作不足
在现阶段的考试当中,教师和学生都过分的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整体教学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了成绩本身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足,在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关注度较少,使得学生在对于教师评价过程当中不敢真实的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同时教师也由于多种原因在教育过程当中不敢过分的管理学生,这都在一定的基础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经济法课程考核完善对策
(一)重视课程考核内容提升认识程度
学校当中设置的课程考核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检查,也是对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考核能够及时的了解教师在授课当中和学生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起着和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经济法的考核和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只有重视课程标准,严格要求考核制度才能够准确的了解其真实的教育水平[4]。
(二)推行教育和考核分立制度规范考核管理程序
考核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质的工程,在前期的出题。中间的考试监督、后期的考卷审批都是其工程的一部分,也是其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读整体的教育考核规章制度节能型转变,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实行教考分离的标准,就连组后的考试试卷的审查也应当进行分开处理,这样才能够更加直观也是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学成果的依据。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实施教育改革。
(三)完善考核方式构建健全的体系
现阶段为了全面检验经济法教学课程成果,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考核模式,通过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而作为考核标准,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程度来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成绩不能从单一的试卷成绩进行定论,可以分为多种课堂表现了综合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新的教学优点。
(四)优化考核内容突出细节内容
对于经济法教学课程所包含的范围广,同时教学课程过少,我们可以根据其自身的考试要求和教学特点进行统一的整改,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育模式,对经济法的教学成果纪要满足当前社会所需,又要达到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经济法当中所存在的法律常识以及不重要的内容可以变成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学。对于经济法核心的内容和理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特别是学生对于经济法的实际运用能力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身整体的综合素质与应对社会的能力[5]。
(五)规范考核流程严肃处理考核制度
为了保证经济法课程考核整体的公平公正性,在考核过程当中必须规范其考核流程和考场纪律,对于考试题目以及考试过后的卷面审查方面都要加强管理,防止漏题事件的发生,在考试过程当中要以监考人员为基准,对考试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避免再其考试过程当中发生抄袭现象,对于作弊的学生一定要严肃处理。从根本上杜绝作弊现象,维护考场尊严和考试真实性。
三、结论
对于经济法的课程考核是整体经济法教学当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所以只有将经济课程的管理专业以及教师相结合起来,研究其最适用也最实用的课程教学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考试制度,通过在考核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的教学效果,也是对实现经济法教学统一管理的战略性目的。
作者:齐望均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之琳.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经管类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黄山学院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2,06:111-114.
[2]梁静.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再思考[J].知识经济,2014,22:119-120.
[3]刘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J].时代金融,2015,30:219+221.
[4]孙峤.基于“能力测试”导向的建筑物理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9:261-263.
[5]高文铭.基于双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课程考核模式的实践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7:128.
- 上一篇:经济法根本价值取向及其实现
- 下一篇: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