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功能分析

时间:2022-03-06 02:38:48

导语:经济法的功能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法的功能分析

一、经济法特有功能的对比分析

经济法的特有功能,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协调、利益资源分配、维护市场秩序以及宏观管理规范的集成功能。与经济学追求效率优先、社会学追求行为公平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法的适用特点不同,具有比较优势。

(一)经济法学与经济学关于资源合理配置的比较分析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讲求效率优先,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提高经济基础为根本任务,更强调“物质”[2]。物质的稀缺性使得我们在创造最大价值时必须考虑稀缺资源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因此,经济学在考虑和定位资源配置时第一关注的永远是如何在物质稀缺的情况下,怎样作出最佳选择,进而获得最优效益的经济属性。经济法则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法律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属性,通过国家干预来实施制度和规范的强制保证,提供相对公平有序的秩序保证,实现社会利益的统筹协调和分配。

(二)经济法与社会学关于公共属性的比较分析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以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加强和改善社会文化建设为研究目标,更多的关注精神文化领域满足的公共属性问题,较少考虑怎样实现合理的物质供给与分配问题[3]。经济法则可通过法律范畴内的强制约束和国家干预,合理的配置经济资源与物质供给,实现社会利益的协调。

(三)经济法与相关部门法关于协调性的比较分析

民商法在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同时,更多地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主张自愿、有偿、诚信。调整手段是基于“私权”的调整,对于协调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则体现出无法兼顾利益主体间社会资源的分配正义和公平[4]。行政法的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对行政权行使尺度具有较强的监督性和强制性。当行政指令不能有效保证经济效率提高时,不可避免的将产生政府失灵问题,且单一的行政控制和规范无法消除政府失灵带来的影响。可见,民商法和行政法在协调解决涉及民生与发展问题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义之一,就是要强调国家调控权的“适度干预”和“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国民经济转型期内,协调好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动态平衡,为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深入展开,提供有效地法律保障。而经济法由于其本身的属性和特有功能,必然在解决上述若干问题和改善民生、追求发展问题上凸显比较优势。•26•

二、基于改善民生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法功能分析

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经典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6]。可见,改善民生需要多维度的共同作用和持续推进,需要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大前提下,促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同时保证社会资源分配的正义和相对公平,进而使政府“公权”与民众“私权”之间达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经济法范畴内民生问题集中在标志物质基础丰富的社会主体收入的增长,以及代表资源优化合理分配的利益协调来寻求权利保障与权力有限的政府与民众、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相对平衡。当市场存在秩序上的混乱和失灵时,经济法则无可替代的体现出功能上的优势,通过维护和矫正市场秩序,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和法律框架下的正义,促进物质基础增加与资源合理分配。

(一)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功能

经济法的经济社会属性与公私融合属性决定了经济法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平衡协调功能。经济法调整经济生活既以平衡协调为目标,也以平衡协调为手段,促使社会与私人、私人与私人之间达成某种共识和妥协,以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福利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体说来,“平衡协调”功能主要包括“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平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平衡”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7]。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必然面临经济社会转型的问题,也必然触及经济体制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型,而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功能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即在不完全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情况下,调整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8]。

1.社会公共资源的差别均等分配

社会公共资源的差别均等化的内涵体现在享有基础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利益的机会均等化,是一种基于社会个体自主选择差别的相对均等。例如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教育资源、公共医疗资源及社会保障资源等,需要在经济法框架下解决社会资源的平衡协调,稳定和保障基本公共资源的供给能够满足社会个体共同但有差别享有的权利,进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相对均等。

2.社会发展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

社会发展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具体指能够在满足社会个体基本需求后,资源的配置更多地体现效率和增加经济收入。经济法的本位思想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强调社会发展资源的出发点是正义、公平、合理,而不是偏重于国家的公权和个人的私权[9]。因而,在解决社会发展资源配置的问题上,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国家干预和协调,透过经济现象分析和解读经济规律的作用与反作用,进一步总结和梳理合理和优化的关系,上升到制度层面进行调控和解决,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

(二)经济法的稳定风险功能

当经济社会转型期同时面临全球化带来的外部经济冲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内部市场结构调整问题时,稳定经济风险尤为重要。只有在经济法框架下,充分发挥其稳定经济风险的特有功能,才能营造法治规范的市场环境,解决内部供需关系平衡问题、消费群体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发达国家转嫁经济风险问题和有效抵制贸易保护等问题,从而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和较快增长,为改善民生和积累社会财富保驾护航。

(三)经济法的提升效率功能

经济效率的提升取决于市场主体经营自主的私权利和国家介入干预的公权力之间在制度上的高效合理与运行上的规范系统。在经济转型期,市场主体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对于经营自主权和自由度的追求会不自觉的放大,很容易产生市场秩序混乱、竞争失效、甚至市场失灵[10];同样,国家如果过多地介入和干预经济生活,来保护经济发展和预防经济风险,必然导致部分公权游离于法律框架之外,凌驾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上,导致企业效率低下。由此,需要通过经济法来设定国家介入和干预的范围与内容,确保在遵从客观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行使引导、调控、监督和服务的公权,向服务•27•型政府转变,同时构建和完善适合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公司法律制度,从企业内部建立高效合理的运行机制和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率,进而实现社会各利益主体效率的协调,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效率的增量提高。可见,经济法不仅重视经济量的积累增长,也重视经济质的整体平衡[11],对于改善民生、调整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和实现经济福利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论与展望

经济法致力于协调和平衡社会各主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发挥其特有功能来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期实现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2]。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部法律都有其尚未解决的领域需要研究,经济法也如此,怎样制定出最适宜、最合理、最科学的法律规范和怎样运用最高效、最可行、最可持续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弥补市场和政府的功能性缺陷,为改善民生、惠及民众提供最佳的法律保障任重而道远。

作者:徐丽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