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前提下经济法进步

时间:2022-07-10 02:39:37

导语:知识经济前提下经济法进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知识经济前提下经济法进步

时下,以知识、信息、技术等为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其形成和发展,引起了经济结构、资源配置和社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变化,造成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加以认真研究。与此同时,知识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引发法律的一系列深刻变革。本文所要探讨的即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发展。

一、知识经济与经济法发展的关系

“除非发生社会变革,否则任何一种经济形态下法律变革的频率和幅度都不可能与知识经济下法律变革相提并论。”[1]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它重视社会的整体利益,重视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知识经济推动了现代经济法的发展,以社会利益为根本,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要旨。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经济法立法一方面要重点制定激励高科技开发、利用的边缘性经济法;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用法律手段防范高科技发展的副影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空前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森林面积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十分突出,另外电脑病毒、网络的信息公害、网络贸易犯罪、驰名商标被抢注等问题日趋严重。经济立法工作者应该关注到这些问题,按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立足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放眼中国未来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的经济立法。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法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欠缺直接针对知识经济垄断的具体规则

1、因欠缺明确的界定标准所引发的难题知识经济概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各种与知识经济有关的法律规则难以对其发展做出更好的引导和必要的监管。与此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更多知识产权垄断的潜在可能性。根据国家对垄断所采取的态度,可以将垄断划分为合法垄断和非法垄断。合法垄断是指国家法律所允许的垄断。在反垄断法中,这种垄断通常是以适用除外条款加以确认的。虽然从现行的反垄断法来看,知识产权垄断属于合法垄断。然而,在知识经济垄断被不断扩张、强化的条件下,即使知识产权人的权利行使未超过自身权利的范围,同样也可能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应有的、过度的或实质性的损害,[2]此时,经济法应该给予有效的控制。然而知识经济多元化导致立法者难以就知识经济产权人凭借其权利限制竞争的可容忍度或者合法与违法作出正当的立法回应。此外,现行的反垄断法并没有对知识经济垄断作出具体的界定,因此不得不寻求知识产权法来作为认定知识经济产权垄断的判断标准。虽然权利要求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权利人的独占权范围,但这种重商主义形式的保护往往会加大限制竞争的力度,并减少社会增进的福利。这使得现行的经济法无法真正解决产生并发展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经济垄断问题,从而导致实践中经济法适用的严重困难,直接影响控制和规范知识经济产权垄断的效果。

2、因欠缺针对性的制裁措施所导致的发展困境现有反垄断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过于原则性和概括性。由于该法主要是为工业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垄断行为而制定的,尽管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制裁措施,但仍不能完全适应解决知识经济产权垄断的需要,更没有能体现知识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型垄断特点,进而降低了对知识经济的治理效果。为了避免因缺乏针对性的制裁措施导致实践中出现的利用知识经济来限制竞争或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良状态,作为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经济法应该制定一部更有针对性的下位法以解决实践中执法者和司法者适用法律时受到于法无据的困扰。对于英美等判例法国家来说,它们可以通过确立新判例的方法适用新的制裁措施,推动反垄断法的发展;而对于采用成文法的大陆法系国家来说,则必须依靠立法的完善、制度的补充来实现对新问题的解决。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法理念的冲击

1、对经济法价值理念提出更合理的要求知识经济以科技、知识、信息为本的取向,要求人们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优化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尤其是涉及经济法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本位、经济民主这三个重要价值理念。(1)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是检验经济法优劣的根本标准原则。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垄断呼之欲出,尤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市场恶性竞争、经济秩序紊乱等问题,这就强烈要求经济法为实现资源配给和流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供制度保障。(2)社会本位体现了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思想。社会公共利益的满足程度是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个体的行为以及市场的运行和社会分配行为紧密联系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经济法转变观念,转换视角,更加关注社会利益和社会公平,不能因追求经济自由而忽略了大众的最大化需要。(3)法律将民主作为自身的价值目标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经济法将其纳入价值体系却是经济法现代化的产物。[4]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经济民主要求国家更加充分地尊重企业的经营自由,让企业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民主机制,以确保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促进企业的民主化管理。

2、对政府干预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5]需要国家干预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知识经济也为需要国家干预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避免工业化可能带来的弊端和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仍有必要通过“有形之手”来弥补“无形之手”的缺陷,限制妨碍知识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经济法制需要为政府干预确立适当的位置。[6]知识经济引发产业结构重组,高新科技产业将在知识经济领域中独领风骚。因此,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与以往相比,在干预的范围、方式和重点皆有所不同,必须在高科技领域作出战略性调整,以实现产业的优化结构。在当代社会,政府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知识经济恰好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着政府权力行使的范围和方式,促使政府进行角色和职能的创新。[7]

(三)对经济法的法律类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知识化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新型化的高端经济形式,其要求法律类型进行变革,需要经济法兼具独立的部门法和完整的法律类型的双重身份,这就使得在知识经济的特定背景下,经济法的法律类型进行变革成为必然。而法律以社会为基础,是社会的产物,总要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这是法对社会的回应——回应型法。回应型法作为一种便利工具的法律,能够积极地回应社会各种需要和愿望,体现法律的能动性。在法律调整过程中,回应型法更加关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这恰恰与经济法法律性质和价值追求相契合。为此,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经济法变革的方向理应朝着回应型法方向发展,“它既是一种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又是一种法律变革的政策模式。”[8]经济法以回应型法作为自己的法律类型,无论在理论中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推动我国经济法发展的对策

(一)在经济法中确立新制度规则以规范知识经济垄断的发展

1、扩展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以改善对知识经济的调整手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经济活动将逐步“推动原有的经济关系和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种种社会关系的重新整合,因而对法的内容、调整范围、调整方法以及整个法制运作机制也将产生深远影响。”[9]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交往的方式日渐虚拟化。知识经济产权垄断体现了知识经济的特征,是新型的垄断。现有的经济法的微观体制中,尤其在调整范围和调整手段上,并没有直接针对规范知识经济垄断的具体规则,因此,难以取得有效的治理。因此。经济法应该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展其调整范围,把调整规范知识经济垄断的行为纳入其中,并通过完善或创新其微观法律体系来监管知识经济产权垄断行为。与传统的工业知识产权相比,知识经济产权更新速度快,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因此要求经济立法技术成熟,法律调整手段极具灵活性。

2、完善反垄断法以应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高新技术垄断问题知识经济条件下,现行反垄断法对高新技术领域的适用依然发挥其作用。在知识不断被创新与超越的年代,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虽不如以往那么稳定,但高新技术领域创造的知识产权,仍受反垄断法的保护。不过,完全以工业时代的反垄断法来监管而无视知识经济的新特点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在充分遵循现有的反垄断法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反垄断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和具体制度,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创制新的经济子部门法以合理引导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与服务。知识经济深化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力度,也为作为需要由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法的调整和创新提供了契机。经济发展需要知识创新,知识的更新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各经济子部门法已经难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法理应创制新的经济子部门法以合理引导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建立知识经济法,其基本内容包括知识经济的定义、基本原则、保护方法和制裁措施等等,从而鼓励和引导知识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建构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法理念模式

1、完善知识经济条件下政府创新的经济法实现机制法律的滞后性要求政府不断创新经济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角色。知识化际遇下,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知识既能成为影响政府创新目标定位的重要因素,也能成为指导经济法机制运行,促进政府创新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10]从经济法实现机制运行模式来看,作为一个有限的服务政府,其应该从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经济司法这三个方面入手和完善,从而让政府干预经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调整知识经济时代对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的要求如前所述,知识经济冲击了经济法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本位、经济民主这三个重要价值理念,对其价值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由此,一部好的经济法,应该是全方位地兼顾了经济、科技、知识、资源、社会等协调和共同发展的法。

3、强化经济法在知识经济浪潮下的经济安全原则知识的可重复使用性、无形性等特点使得经济法在保护经济秩序和经济安全的功能更加明显。所谓经济安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及基本经济秩序以及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利益或行为的保障程序及其遭受损害的可能性。[11]与民法所关注的个体交易安全不同,经济法关注的是社会整体经济安全。由于知识经济时代高新科技的不断更新,新的经济运行手段也不断涌现,若未能从大局上把握经济安全,社会的长治久安就无法谈起。因此,更加关注经济安全是经济法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时下,以知识、信息、技术等为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其形成和发展,引起了经济结构、资源配置和社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变化,造成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加以认真研究。与此同时,知识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引发法律的一系列深刻变革。本文所要探讨的即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发展。

一、知识经济与经济法发展的关系

“除非发生社会变革,否则任何一种经济形态下法律变革的频率和幅度都不可能与知识经济下法律变革相提并论。”[1]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它重视社会的整体利益,重视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知识经济推动了现代经济法的发展,以社会利益为根本,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要旨。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经济法立法一方面要重点制定激励高科技开发、利用的边缘性经济法;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用法律手段防范高科技发展的副影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空前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森林面积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十分突出,另外电脑病毒、网络的信息公害、网络贸易犯罪、驰名商标被抢注等问题日趋严重。经济立法工作者应该关注到这些问题,按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立足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放眼中国未来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的经济立法。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法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欠缺直接针对知识经济垄断的具体规则

1、因欠缺明确的界定标准所引发的难题知识经济概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各种与知识经济有关的法律规则难以对其发展做出更好的引导和必要的监管。与此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更多知识产权垄断的潜在可能性。根据国家对垄断所采取的态度,可以将垄断划分为合法垄断和非法垄断。合法垄断是指国家法律所允许的垄断。在反垄断法中,这种垄断通常是以适用除外条款加以确认的。虽然从现行的反垄断法来看,知识产权垄断属于合法垄断。然而,在知识经济垄断被不断扩张、强化的条件下,即使知识产权人的权利行使未超过自身权利的范围,同样也可能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应有的、过度的或实质性的损害,[2]此时,经济法应该给予有效的控制。然而知识经济多元化导致立法者难以就知识经济产权人凭借其权利限制竞争的可容忍度或者合法与违法作出正当的立法回应。此外,现行的反垄断法并没有对知识经济垄断作出具体的界定,因此不得不寻求知识产权法来作为认定知识经济产权垄断的判断标准。虽然权利要求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权利人的独占权范围,但这种重商主义形式的保护往往会加大限制竞争的力度,并减少社会增进的福利。这使得现行的经济法无法真正解决产生并发展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经济垄断问题,从而导致实践中经济法适用的严重困难,直接影响控制和规范知识经济产权垄断的效果。

2、因欠缺针对性的制裁措施所导致的发展困境现有反垄断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过于原则性和概括性。由于该法主要是为工业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垄断行为而制定的,尽管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制裁措施,但仍不能完全适应解决知识经济产权垄断的需要,更没有能体现知识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型垄断特点,进而降低了对知识经济的治理效果。为了避免因缺乏针对性的制裁措施导致实践中出现的利用知识经济来限制竞争或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良状态,作为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经济法应该制定一部更有针对性的下位法以解决实践中执法者和司法者适用法律时受到于法无据的困扰。对于英美等判例法国家来说,它们可以通过确立新判例的方法适用新的制裁措施,推动反垄断法的发展;而对于采用成文法的大陆法系国家来说,则必须依靠立法的完善、制度的补充来实现对新问题的解决。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法理念的冲击

1、对经济法价值理念提出更合理的要求知识经济以科技、知识、信息为本的取向,要求人们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优化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尤其是涉及经济法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本位、经济民主这三个重要价值理念。(1)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是检验经济法优劣的根本标准原则。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垄断呼之欲出,尤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市场恶性竞争、经济秩序紊乱等问题,这就强烈要求经济法为实现资源配给和流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供制度保障。(2)社会本位体现了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思想。社会公共利益的满足程度是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个体的行为以及市场的运行和社会分配行为紧密联系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经济法转变观念,转换视角,更加关注社会利益和社会公平,不能因追求经济自由而忽略了大众的最大化需要。(3)法律将民主作为自身的价值目标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经济法将其纳入价值体系却是经济法现代化的产物。[4]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经济民主要求国家更加充分地尊重企业的经营自由,让企业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民主机制,以确保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促进企业的民主化管理。

2、对政府干预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5]需要国家干预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知识经济也为需要国家干预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避免工业化可能带来的弊端和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仍有必要通过“有形之手”来弥补“无形之手”的缺陷,限制妨碍知识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经济法制需要为政府干预确立适当的位置。[6]知识经济引发产业结构重组,高新科技产业将在知识经济领域中独领风骚。因此,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与以往相比,在干预的范围、方式和重点皆有所不同,必须在高科技领域作出战略性调整,以实现产业的优化结构。在当代社会,政府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知识经济恰好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着政府权力行使的范围和方式,促使政府进行角色和职能的创新。[7]

(三)对经济法的法律类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知识化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新型化的高端经济形式,其要求法律类型进行变革,需要经济法兼具独立的部门法和完整的法律类型的双重身份,这就使得在知识经济的特定背景下,经济法的法律类型进行变革成为必然。而法律以社会为基础,是社会的产物,总要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这是法对社会的回应——回应型法。回应型法作为一种便利工具的法律,能够积极地回应社会各种需要和愿望,体现法律的能动性。在法律调整过程中,回应型法更加关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这恰恰与经济法法律性质和价值追求相契合。为此,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经济法变革的方向理应朝着回应型法方向发展,“它既是一种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又是一种法律变革的政策模式。”[8]经济法以回应型法作为自己的法律类型,无论在理论中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推动我国经济法发展的对策

(一)在经济法中确立新制度规则以规范知识经济垄断的发展

1、扩展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以改善对知识经济的调整手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经济活动将逐步“推动原有的经济关系和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种种社会关系的重新整合,因而对法的内容、调整范围、调整方法以及整个法制运作机制也将产生深远影响。”[9]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交往的方式日渐虚拟化。知识经济产权垄断体现了知识经济的特征,是新型的垄断。现有的经济法的微观体制中,尤其在调整范围和调整手段上,并没有直接针对规范知识经济垄断的具体规则,因此,难以取得有效的治理。因此。经济法应该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展其调整范围,把调整规范知识经济垄断的行为纳入其中,并通过完善或创新其微观法律体系来监管知识经济产权垄断行为。与传统的工业知识产权相比,知识经济产权更新速度快,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因此要求经济立法技术成熟,法律调整手段极具灵活性。

2、完善反垄断法以应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高新技术垄断问题知识经济条件下,现行反垄断法对高新技术领域的适用依然发挥其作用。在知识不断被创新与超越的年代,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虽不如以往那么稳定,但高新技术领域创造的知识产权,仍受反垄断法的保护。不过,完全以工业时代的反垄断法来监管而无视知识经济的新特点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在充分遵循现有的反垄断法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反垄断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和具体制度,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创制新的经济子部门法以合理引导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与服务。知识经济深化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力度,也为作为需要由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法的调整和创新提供了契机。经济发展需要知识创新,知识的更新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各经济子部门法已经难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法理应创制新的经济子部门法以合理引导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建立知识经济法,其基本内容包括知识经济的定义、基本原则、保护方法和制裁措施等等,从而鼓励和引导知识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建构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法理念模式

1、完善知识经济条件下政府创新的经济法实现机制法律的滞后性要求政府不断创新经济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角色。知识化际遇下,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知识既能成为影响政府创新目标定位的重要因素,也能成为指导经济法机制运行,促进政府创新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10]从经济法实现机制运行模式来看,作为一个有限的服务政府,其应该从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经济司法这三个方面入手和完善,从而让政府干预经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调整知识经济时代对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的要求如前所述,知识经济冲击了经济法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本位、经济民主这三个重要价值理念,对其价值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由此,一部好的经济法,应该是全方位地兼顾了经济、科技、知识、资源、社会等协调和共同发展的法。

3、强化经济法在知识经济浪潮下的经济安全原则知识的可重复使用性、无形性等特点使得经济法在保护经济秩序和经济安全的功能更加明显。所谓经济安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及基本经济秩序以及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利益或行为的保障程序及其遭受损害的可能性。[11]与民法所关注的个体交易安全不同,经济法关注的是社会整体经济安全。由于知识经济时代高新科技的不断更新,新的经济运行手段也不断涌现,若未能从大局上把握经济安全,社会的长治久安就无法谈起。因此,更加关注经济安全是经济法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