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教学案例素材选择
时间:2022-04-22 09:57:00
导语:经济法教学案例素材选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法是法学体系里的一个分支,也是法学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学科,与别的部门法相比,经济法更具有灵活性和实践性,属应用性学科。经济法教学既要求学生对相关法律理论知识有较扎实的掌握,也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法是适应经济法的这种特点而产生与发展,并且在经济法教学中逐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经济法案例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注重案例素材的选择。
经济法案例教学又叫做实例教学或个案教学,是指教师将实际案例引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灵活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求师生形成互动模式,生动的案例素材使课堂增添活力与生机,启发性和自主性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内驱力,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经济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实践性强经济法案例素材的来源通常有司法系统的实际案件、电视媒体宣传的经济法类案例、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经典案例以及其他渠道搜集的相关案例,将这些案例进行简单改编,隐匿其中的真实人名、地名,就可以成为教学案例的一线素材。纯粹的经济法理论知识太过枯燥,掌握起来有些机械易遗忘,通过对具有相对真实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且深刻地掌握,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类似的法律问题,学会自己灵活学习法律、灵活运用法律。理论知识本来源自于实践,最终目的也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更好地指导实践。学生面对真实案例时,犹如身临其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分析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针对性强案例教学具有针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案例素材要跟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通过有针对性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二是所选案例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生活中能够实际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领悟能力。俗语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目的就是传授学生如何在课堂内外自我学习。案例教学具有这种较强的针对性。
3.新颖性新颖性是经济法案例教学比较典型的特点之一。经济法案例教学所选的案例通常是一些活跃在当前法律实践中的案例,而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经济活动纷繁多姿,与之相关的经济纠纷自然也是各式各样,具有超强时代性。具备这种特征的案例素材往往能够给学生一些新鲜的印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主动性。新颖性是经济活动本身特点的一种体现。
另外,教材内容连贯性、任务性也不明显。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人员编写适合的教材。在教材编写上,应充分征求任课教师、计算机专业课教师、企业人员和高年级学生的意见,编写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材。在教材内容编写上,应采取以任务或案例形式组织。可以针对当前数据库系统应用的特点,联系企业实际,构建案例或任务。这样,教材既没有脱离理论基础,又联系了企业实际;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系统整体意识。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教材能够做到随时更新,保持知识前沿性。
课程设置与职业相链接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院校的任务就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要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培养目标与就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进行VFP课程讲授时要注意完成该课程的两方面功能。一是针对课程本身,完成课程任务(课程目标),培养专业技能。二是超越课程,完成人才培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等),引导学生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技能。例如,VFP上机练习在完成某一项目时,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工,在提高个体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又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 上一篇:消费者团体经济法主体定位
- 下一篇:金融危机下经济法价值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