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团体经济法主体定位

时间:2022-04-22 09:56:00

导语:消费者团体经济法主体定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消费者团体经济法主体定位

消费者作为经济法主体是法学理论界一致认同的,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宗旨的消费者团体的地位却存在着争议。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消协)是我国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社会组织,在社会经济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消协是否是经济法主体之一呢?如果是,那么它又是哪一类呢?如何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呢?本文对此作出探讨,以求给消协一个准确的法律定位

一、经济法主体理论的研究概况

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法学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期间经济法学界对于经济法主体的研究也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发展。在经济法主体研究的早期阶段,对经济法主体主要有这样几种认识。有人将经济法主体分为决策主体、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又有分为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三类的。还有一种两分法,即将经济法主体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后来,有学者根据经济法主体所处的地位和行使的权能的不同,将经济法主体分为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

管理主体按其行使的管理权能的不同,分为决策主体、组织执行主体和监督主体;也有学者将经济法主体抽象为管理主体和管理受体。管理受体被进一步细分为他主体与自主体。从这些经济法主体的划分中可以看出,此时期经济法学界很强调国家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作用,国家始终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且享有重要的经济权力,对经济法价值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分强调国家的经济法主体地位,这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体制的完善,对经济法主体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这个时期学界普遍认同把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作为经济法的两大领域,因此经济法主体也可分为市场规则法主体和宏观调控法主体。

宏观调控法的主体可分为两类:代表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体和市场经济活动中承受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主体。前者可简称为调控主体,后者可简称为承控主体或受控主体。市场规则法的主体也分为两类:代表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管理或规制的主体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接受国家的市场规则的主体。可分被称为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还有学者认为经济法主体主要就是计划者和反垄断者。此外,还有学者强调经济法调整对象具有社会公共性,并认为经济法主体具有社会公共性特征。近年来,法学界对经济法主体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作出了新的探讨。

有的学者提出了“政府—社会中间层—市场”三层主体框架理论,并据此将经济法主体划分为三类,它们是:(1)政府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或机构;(2)社会中间层主体,包括社团类主体、交易中介类主体、经济鉴证类主体和经济调节类主体;(3)市场主体,包括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和消费者[2]。又如,有学者从经济权利、社会自治力和经济权力的角度,归纳出三大经济法主体群,即市场、社会和国家。其中社会类主体即社会自治机构。从经济法学界最近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出,区别于政府和市场主体的新一类经济法主体正受到特别关注,这类主体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与二者不同却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学界对这类主体叫法不一,且以社会中间层称之,那么这类社会中间层主体有些什么特征呢?他们发挥着什么作用?又有哪些类型呢?

二、社会中间层

社会中间层是指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为政府干预市场、市场影响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起中介作用的主体。传统理论一般认为社会中间层主体的特征有三性:一是中介性,社会中间层是以“政府———市场主体”这对范畴的对立及间接联系为基础的,是政府、市场主体的发展、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协调者、传递者。二是民间性,具体体现为组织机构自我构建;经费来源的自筹性;内部人员自主安排等。在我国的体制转型阶段,某些从事社会中间层职能的组织或是某些形式意义上的社会中间层主体不能完全具备这一特征。它们要么是具有半官方性,要么是由政府职能部门改组形成,与政府在资金、人事关系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是公共性,通说认为社会中间层主体是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宗旨的非政府公共机构或组织。社会中间层主体所关注的公共利益扩及一定地域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所共同福利,并在为追求个体受益而创设环境条件的过程中关注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的影响。此外“公共性”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社会中间层主体行为的公信力。具体表现为社会中间层主体行为的公正性能够得到市场主体的公认和政府的确认。

社会中间层主体作为市场和政府的中间调节机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协调、平衡市场和政府关系的不可或缺的功能,其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功能。社会中间层主体作为政府与市场的中介,其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为政府干预经济服务;(2)为市场交易与竞争服务。

2·协调功能。社会中间层主体的协调职能就是协调市场主体与政府主体之间、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以有效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提高市场运作效率。主要包括协调政府和市场主体以及协调市场主体之间两个方面。

3·干预功能。社会中间层主体作为具有一定权力属性的中间力量,依据政府的授权或依据其自律规范,对市场主体的正常运作起着必要的干预作用。主要表现在(1)市场规则。社会中间层主体在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许多环节对其进行规制,如市场准入方面、市场主体的正当竞争方面、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等,都体现了其对经济活动的规制和管理。(2)宏观调控。社会中间层主体凭借其中介地位,在政府与市场主体之构建一道必要的权力中枢,许多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措施要通过社会中间层主体得以实现,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如对区域之间的关系,产业之间的关系、行业之间的关系甚至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都需要由社会中间层主体加以落实,从而实现国家权力对经济生活的有效干预。从社会中间层的特征、功能可以看出,他符合经济法协调国家经济运行,实现经济法主体利益协调发展的理念,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类组织,特别是在如今提倡服务型政府,要求限制政府权力过分扩张的环境下,社会中间层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也是当之无愧的经济法主体。

从目前理论界对社会中间层的研究现状来看,我认为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比较合适:

1·社团性中间层主体。这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具有社会中间层主体的地位和职能的社会团体。具体包括工商业者团体(如商会、企业家协会、同业公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个体工商户协会、证券业协会等)、劳动者团体等。

2·经济鉴证性中间层主体。这是指依法成立并由专业人员组成的,经特许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受托人提供经济鉴证,实行有偿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其具体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公证机构等。

3·经济调节性中间层主体。这是指依法成立的运用其货币经营、资本经营等业务,配合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特殊企业。其具体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资产投资机构等。

4·市场中介性中间层主体。这是指依法为交易当事人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具体包括经纪人、经纪机构、职业介绍所、产权交易所、拍卖行、招标机构等。以上对社会中间层主体的分类是学界普遍认同的,具有其合理性,可以为研究所参考。

三、我国消协在经济法中的主体地位分析

消协是一类特殊的社会团体,我国的消协的半官方性质决定了其自身的特殊性,我国消协章程中规定,消协的宗旨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与经济法追求的价值目标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可见消协是国家干预经济过程中必要的一环,以下试分析消协的法律主体地位。

(一)消协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体现

经济法主体资格是经济法主体得以参与经济法律关系的资格,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一般有三种方式:

1·法定取得,指当事人的经济法主体资格是基于宪法、法律与法规的明确规定而取得。这是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基本方式。只要依据宪法、法律与法规的规定,在经济干预活动过程中,享有一定权利或权力,承担一定义务或责任的组织或个人,都能依法成为经济法主体。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协的七项职能,职能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由于消协的半官方性质和其权利的独有性,其权利也是权力的体现。如职能之四为:“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职能七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消协的这些职能也是其特有的经济权力,是法律赋予经济法主体的特有权力。

2·授权取得,指特定的组织经享有国家干预经济职权的组织依法授权而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

3·因参与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而取得,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市场主体可以因参与属于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而成为经济法主体。消协的经济权力不但可以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体现出来,在各种地方性法规中也有相关规定。如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第三条规定:“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成立消协。县级以下行政区域、基层单位可以根据需要成立消协分会。”这条法律同时规定了消协的职能,赋予了其经济权利义务。从相关立法可以看出,我国的消协是法律明确赋予其经济法主体资格的。

(二)消协与其他经济法主体的相互关系

消协与政府这里的政府泛指所有具有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也可称为经济管理主体。作为经济管理主体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享有的经济职权主要有宏观调控权,包括宏观决策执行权和经济调节权;市场管理权;经济监督权和经济法律规范的制定权。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在行使以下经济职权时,消协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首先是市场管理权,它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行使管理国民经济职能时,对某些经济关系、主体资格及经济行为行使的命令、批准、确认、认可、禁止和撤销的权力。由于市场经济下市场失灵的不可避免性,必须用“有形的手”来干预经济发展,以免使市场自身的缺陷扩大。国家通过对市场进行管理,维护经济秩序,协调各经济主体间利益,以保证经济稳定前进。消协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组织,在行使其职能的同时又辅助政府行使了市场管理权。

比如,消协一项重要职能是受理消费者投诉,由于市场经济下经营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消协受理消费者投诉,进行调查和调解,使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得以否定,阻止经营者获得非法利益,这是国家对市场行使管理权的一种体现。如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中就规定:“省、市(地)、县(市、区)消费者委员会依法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下列职责。

(三)接受消费者的投诉,并就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其次是经济监督权,是指有关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监察的权力。

国家作为与市场主体相对的一方,要通过其行政机构对市场进行经济监督,其中对经营者的监督是重要方面。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国家要保证市场主体间追逐利益的同时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就要实施经济监督。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济监督的过程中,消协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消协行使经济监督职能的重要体现在于其可以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此外,通过对相关产品进行鉴定,也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消费者组织的经济监督权在地方性法规中也有体现,如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宣传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批评、揭露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和违法经营者”赋予消协以曝光权,这种对经营者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披露是一种事后监督;那么其第三条中规定的“参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安全、卫生、计量等进行的监督和检查”,这项职能则可以看作是事前监督。法律赋予消费者组织以经济监督的权力是其自身经济监督权的下放,完善的机制要求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要有一定限度,防止政府缺陷的发生,将政府享有的经济权力让度一部给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主体的社会中间阶层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