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无权的问题综述

时间:2022-04-29 10:49:00

导语:票据无权的问题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票据无权的问题综述

关键词:票据行为票据票据无权票据责任

内容提要:其实,这一貌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蕴涵着深厚的民法理论与商法技术问题。尤其是无权的不同情形中,法律的天平始终在被人与善意持票人之间摇摆。票据是文义性证券,在很大程度上,票面记载决定了票据权利和责任。但在票据问题上,票据的文义性受到了挑战,因为有权无权是不能从票面上体现出来的。因此,如何在票据的形式要件与实质要件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本文试图论证的问题。

由于票据附随于日益广泛且复杂的贸易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据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一个市、一个省乃至一国界。因此,票据当事人实施的票据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制度、时间、空间、精力和能力这几个要素的制约,从而使自己的票据活动能力及市场活动能力大大受损。而承认票据关系则可以补充和延伸委托人的票据活动效力。有鉴于此,各国票据行为法均允许票据关系之存在。

票据行为的简称为票据,指的是有权实施某种票据行为的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亲自实施该票据行为,而由他人代为实施的一种票据法律制度。票据为法律行为,是人为本人即被人的利益而为的意思表示。民法对采取表示主义,即须以本人名义为之。而票据法对票据进一步采取证券表示主义。未在票据上记载关系的,不发生票据的效力,仅发生人本身的票据行为的效力。

一、票据有权的要件

(一)形式要件

我国《票据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票据当事人可以委托其人在票据上签章并应当在票据上表明关系。”依此规定,票据有权的成立应具备以下形式要件:

1、应载明本人于票据。票据属法律行为,应符合法律行为中关于的一般规定,即人应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有关票据行为,因此,人只有将本人的姓名或名称明确载明于票据,才能使有关票据行为引起的权利义务直接归属于本人。如果人以口头或票据以外的书面形式表明其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有关票据行为,而没有将本人的姓名或名称记载于票据,就不能构成票据行为的。

2、应将授权的意思记载于票据。将为本人的意思记载于票据上,还有另一要求,即明确性。如果从票面上无法推知人是为本人在从事行为,则后果由人自负。关于该项记载的方式,各国票据法理论和实践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并不一定要求记载“人”字样,只要有依一般的票据交易习惯足以认定人是以本人名义实施有关票据行为的记载即可视为有效的记载。

3、人应签章于票据。票据行为以行为人签章于票据为其绝对的成立要件之一。票据行为属于票据法的特殊规定,但是关于票据行为的构成要件的规定同样适用于票据,故人应在票据上签章,欠缺签章的行为无效。仅由人记载本人姓名而盖本人印章,而未记载意旨与人名章的,称为“票据行为之代行”。

(二)实质要件

除上述形式要件外,有权还需具备实质要件――人具有权。判断票据为无权还是有权的标准即为人是否具有权。

依上述要件成立的票据行为将发生票据法上的效力,即发生票据法上的约束力或强制力,即行为的权利义务后果由被人承担。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第三人即可直接向被人主张票据法上的权利义务,被人不得予以抗辩。

二、票据无权存在之问题分析

相对于有权,无权的问题更为复杂。票据无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无权是指人在本人没有授予权或权终止后所实施的活动。广义无权除包括狭义无权外,还包括越权及表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权的范围更为广泛,本人为虚构之人、因权无真实来源,可以成立无权;人无行为能力,无法履行之责,也可以成立无权。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权应包括一切权不存在或不能证明其存在的情形。www.gwyOO.

(一)狭义无权。

相对于有权,狭义无权实质构成要件是人欠缺权,并且第三人没有正当理由相信人具有权,否则构成表见,不属狭义无权情形。狭义无权存在以下问题值得考量:

1、人有无权的举证责任承担

人有无权是应由人还是第三人负举证责任,这是狭义无权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国票据法对这个问题没有作出明文规定。理论界提出了两种举证责任归属的主张。一种是以民法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作为原则,确认由追究无权人法律责任的持票人负举证责任。另一种是将举证责任归结于人自己。如果人不能提出证据证明自己拥有相应的权,法律推定其为无权人。

2、追认制度的选择

所谓追认,是指本人对无权行为在事后予以承认的一种单方意思表示。一旦作出承认,在性质上视为补授权,从而使无权具有与有权一样的法律效果。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和我国票据法都没有规定被人的追认权。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规定,无权行为只有经过本人追认才能使本人承担民事责任。依此规定,民事一般中的无权,在被人未予表示是否追认之前,行为的有效无效处于不确定状态,由何人负责也处于不确定状态。如果将此种追认制度适用于票据,有可能使行为的效力处于待定的状态,对票据的流通安全不利。而且,该方法本身也存在问题。票据法律关系不同于民事法律关系。

(二)越权

越权是指人超越权而为的活动。就其形态而言,有增加票据金额、提早到期日、记载不方便的付款地等足以使本人票据债务增加的行为。一般认为,提早到期日、记载不方便的付款地,本人仍应负责,本人只能行使对人的抗辩,而不能行使对物的抗辩。本人只能向有实质原因关系的交易相对人主张此类越权抗辩,减轻自己的票据责任。而对于善意受让人而言,只能依票据所载文义履行票据债务。我国票据法没有对以上情形分别做出规定。下文即对此作一分析:

1、关于对记载票据金额的越权。

票据上记载票据金额的越权,通常是指增加票据金额。票据金额是票据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不记载票据金额的票据无效。人增加票据金额是指在票据的初次记载上将应记载的金额数额变大。

实际上,人超越本人授权范围实施了票据行为,直接第三人往往具有过失(如上文所述),也就是说,该第三人应该能够判断出人的哪些行为超越了权限,哪些没有,而却没有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去判断,因此,存在过失。在此情形下,应由人承担全部票据责任,免除被人的票据责任,直接第三人不能向被人主张票据权利,因为直接第三人存在过失。在承担了票据责任之后,再由被人承担人有权范围的民事责任。被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而非票据责任。

另一方面,票据不是静止的书面凭证,流通性是其重要特点。对于流通中的第三人来说(即间接第三人),很难从票据文义上判断出人的哪些行为没有超越权,哪些行为超越权。因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人的行为是一次完成的,行为本身不易分割,将分割的风险交于间接第三人,太不公平。因此,部分责任说并不合理。在此情形下,应由人承担票据责任,被人在授权范围内的金额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对于票据流通中的善意第三人来说,“金额责任说”更合理。

2、法定人的越权。

当被人是自然人时,人超越权,其责任当然由人承担,但代表法人实施票据行为的法定代表人的越权的责任应该怎样承担呢?

笔者认为,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所实施的票据行为,严格来说,不是票据的行为而是票据的代表行为。从民法一般理论来讲,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实施法律行为时,其自身的法律人格已被法人的人格所吸收,即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即为法人的行为,法定代表人超过公司章程规定的范围而实施的票据行为,即法人的越权行为,应由法人承担票据责任,越权的法定代表人应按民法上有关滥用权力的规定向法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票据表见

在我国民法界,多数学者认为,“因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令人相信某人具有权的外观,民法上的表见是本人须对之负授权责任的。”我国票据法对表见未作明文规定,各国票据法都没有对此作出规定,笔者认为,表见应适用于票据法。

表见的成立需具备以下要件:1、人无权。表见属无权的一种。在无权情形,人无权可表现为人没有权,权终止或超越权。2、客观上存在着使第三人相信人有权的事实理由。表见的实质是无权,但之所以发生有权的法律后果的原因是第三人相信人具有权,即第三人在审查人提供的证据时,主观上没有过失,已尽到合理审查之义务。为了保护第三人的交易安全,法律天平在此偏向于善意第三人,由被人承担责任。

具备以上构成要件的,成立表见,后果直接归属于本人,本人承担票据责任后,再向无权人主张民事责任。在表见中,也应由人承担举证责任,由第三人对其提供的证据予以审查。无论是直接第三人还是间接第三人,只要能够证明人提供的证据足以令其相信人具有权,均成立表见。因此,在表见中,没有必要区分直接人与间接人。

笔者认为,表见成立后,第三人也可直接要求人承担责任。在票据无权中,第三人可直接要求人承担票据责任。票据表见属于票据无权的一种,适用于以上规定不成问题,即第三人也可以直接要求无权人承担票据责任,无权人不得以成立表见而主张抗辩。表见制度的核心是为了保护善意持票人的权利,而不在于保护无权人的权利。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票据无权的几种情形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不同情形的中,平衡当事人各方利益,以求法律之公平与公正的方法。无论在狭义无权、越权还是在表见,具体的制度设计是不同的,但都源于统一的法律原则,即在兼顾票据的形式要件与实质要件的同时,更有利地促进票据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