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学实践教学论文
时间:2022-01-10 10:15:52
导语:国际法学实践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本校本科教学的定位。在这一框架下,国际公法作为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实践教学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同其他法学课程相比较,国际公法学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的抽象、体系的庞大以及内容的复杂上。因此,对于法学本科专业的教学而言,仅凭课堂理论教学,无法应对与理解国际公法的相关理论更无法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美国大法官霍姆斯称: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国际法的实践教学作为沟通国际法理论和现实的桥梁,对于国际法基本理论的学习及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应用型的教学模式要求下,法学专业一般都开设了实践性教学课程,总结起来有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讨论、模拟法庭、审判观摩和毕业实习等,这些课程对于加强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国际法学课程的特殊性,实践教学方面的困境日益明显。
一、国际公法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国际公法实践教学的困境
(一)国际法法理基础薄弱。在国际法学体系中,对国际法基本理论的研究历来不构成一个独立学科,即国际法学之“法理学”一直缺失①。在法学教育培养方案中,在具体部门法学习之前先进行基础理论学科的学习比如法学导论、法制史、宪法学等,这些基础学科的设置和学习为了以后的部门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国际法的教学并没有产生很大的作用。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法律体系的二元论说法已经被广泛接受,双方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同国内法相比,国际法律体系形成的比较晚,欠缺深厚的基础原理研究。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国际公法的理论基础,他们所熟悉的国内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法学思维在国际公法的学习中不能适用,这些不仅对国际法的基础理论教学和学习产生障碍,更进一步影响了国际法的实践教学。(二)国际法体系庞杂。作为法学本科的基础学科之一的国际法学,其学习内容依据调整的国际关系的法律性质归类于不同的法律部门,其内容比较庞杂。主要内容基本有国际法主体理论、国家领土、国际海洋法、国际航空法、外层空间法、国际环境法、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及武装冲突法等。这样复杂庞大的内容体系对国际法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如何对案例进行选取、案例如何呈现、如何设计思考问题、如何进行案例的总结评价,相比于国内法的实践教学要困难很多。(三)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变化对国际公法的影响。国际公法与国际关系之间关系非常紧密,而国际公法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相辅相成,这些特性决定了在两个学科中教学互动的必要性②在国际公法的教学中,运用国际关系有关的论据和方法来说明和解决国际公法的问题,比如二战的结果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其后果在国际公法领域引起的相关规则原则的变化。在比如通过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对我国边境问题解决的影响来说明国际公法上有关领土的相关规范及原则。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会面临着两个学科理论体系的冲突问题,这两个学科的基本理论存在的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国际法的同时还要掌握有关的国际关系的理论知识,这对他们来说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二、国际公法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困境
(一)学习理念上重国内法轻国际法。国际法是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现形式为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同国内法相比,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比较远。在国内法的学习方面,基本理论的学习及相关的法律规范的制定与执行方面学生不会有太多的疑问。而国际法中无论是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其成为国际法律规范还是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发挥作用的时候,都不会体现为有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这一法律特性,更为难于理解的是有时候事件的结果与现行的国际法律规范相关的规定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违背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国际法律规范对国际关系的调整效果会产生质疑。国际法的实施效果的确定性弱于国内法的实施效果,国际法没有国内法的实施方面的强制力保障。比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和武力相威胁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但是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明显违背的这两个原则,但是美国并没有承担相应的国际法律责任。所以学生对国际法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制度理解相对有一定的困难,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很多同学在基础理论学习中重视国内法轻忽国际法,导致了在实践教学中忽视国际法。(二)国际法规范效力来源的特殊决定着国际法实践的特殊性。国际法律规范是国际法主体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规则原则。国际法规范的效力来源于“各国的协调意志”。所以国际法规范的应用体现在国际法主体之间政治经济交往中的博弈。国际法规范的应用体现在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国际交往中,体现在国际关系的处理过程中,对这一过程学生没有参与感,大多时候感觉是一个旁观者,缺乏对国际关系和国际社会直接的感性认识,往往觉得国际法不是法,只是国际关系中的行为规则而已。同国内法实践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及亲身体验相比,国际法的实践具有一定的距离感,学生的感受以及带入感不强。(三)实践教学模式尚未体系化。国际法实践教学中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目前的法学本科教学中,应用型教学模式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除了少数的实践教学模式比如模拟法庭和毕业实习,其他方面并没有形成长效的机制并纳入到教学要求和计划中。各种实践教学模式之间衔接的不够合理,并未处理好国际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往往在大一的时候安排国际法的理论学习,但是到大三的下学期及大四的时候开始安排实践性教学,两种教学缺乏互补性。对于国际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困境如何来解决,研究成果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从法学教学总体上来论述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针对的大多是国内法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国际法来说,大多数都停留在某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应用的论述上,比如抗辩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法学课程中的应用,或者论述了国际法某一方面的理论的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国际海洋环境污染方面的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等。因此可以看出,国际法实践教学的困境仍然存在。
三、国际公法实践教学困境的解决思路
(一)教学主体的优化。法律自身的生命不仅取决于制度自身的完善与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制适用和宣示他的法律人的资质和素养③。教学中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高层次的教育者,高校教育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影响的这个专业的学生。国际公法教学本身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典型的或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分发给学生,并且对学生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国际公法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法律素养,而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水平,决定了其实践要与西方的法律职业人进行交流对话,学生对西方法律文化背景和国际公法方面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实践的效果。(二)实践教学模式的系统化。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学者陈致中教授早就强调国际法的教学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教科书、文献资料与案例三位一体的教学法,为此他还编写了教材和翻译了有关的资料④。针对我校的国际法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对于国际法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在案例教学的设计和运用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案例的选取需要体现案例的教学价值。国际公法体系繁杂,案例比较长和复杂,在有限的课时教学中典型案例的选取比较重要。第二,案例中问题的提出。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发现案例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应该应用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知识运用。第三,案例分析总结中角色带入。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法官、当事人等,这一过程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国际法院等国际争端的解决机构和专家学者们对案例分析的角度、分析方法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材料分析法的采用。互联网的发达使我们能够接触到国际上正在发生的有关事件及争端、争端解决机构的意见等原始资料,并且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相关的访谈节目、中国期刊网等都可以查询到。比如针对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我们可以从接待方式结合外交关系法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在双方达成的协议方面,我们可以介入国际公法中的条约法相关的内容,双方有关朝鲜核武器的会谈内容可以用国际争端的解决方面的内容加以讨论等,“活的国际法”不仅仅是体现在案例中而且还体现在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中。3.模拟法庭的采用。法律实用能力是一种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结合,这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艰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过程,同时也离不开法律与社会的互动实践过程。浓厚的法律传统、精深的法律原理与规则,准确的法律方法的应用都离不开反复的应用与实践。模拟法庭是通过典型案件的选取、学生角色的扮演、法律规则的适用以及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程序法与实体法,法律原则与法律规范在这一过程中都得以应用与融合,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效果。除此之外,国际公法的实践教学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学院的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包括讲座、假期实习、实地考察、参与研究项目等进行。国际公法的实践教学应突出灵活性、实用性特点,不仅对学生是一种有效的学术训练,而且更适宜于培养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具有“国际法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衣淑玲.国际法学研究生教学方法改革探析.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
作者:张海凤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 上一篇:浅析司法实践合同诈骗罪认定
- 下一篇:经济法实施问题及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