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与引导
时间:2022-03-31 10:48:19
导语:青年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与引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网络信息时代对爱国主义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深入分析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机制,引导好青年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并实现更好的网络爱国主义效能。结合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基础、传播特点和传播发展趋势,以及网络爱国主义话语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引导策略:加强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网络爱国主义话语走向理性化;增强网络爱国主义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网络道德素质;增强网民法治意识,完善网络爱国主义的法制建设。
关键词:网络爱国主义;网络爱国主义话语;传播;引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网络爱国主义成为爱国主义新的存在样态,即信息时代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网络爱国主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想要引导好网络爱国主义,需要对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进行探析,更要对青年网络爱国主义话语进行引导。
一、网络爱国主义与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内涵
网络爱国主义是在网络信息时代,以青年群体为代表的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互动,并以视觉符号为桥梁来表达有关爱国的思想、情感、行为和主张。把网络爱国主义的主体限定为“青年”,这是由于青年群体在网络爱国主义中参与度最高,也最能体现网络爱国主义的时代性。同时,我们必须明确网络爱国主义是在互联网时代下爱国主义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样态,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上二者应当保持一致性,要共同发挥好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作用。话语的本意是指“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1]。网络话语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既包括了“话语”在传统文本意义上的语言和文字,还包括了图片、表情包、视频、影像等新的视觉符号。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即“在网络信息时代,以青年群体为代表的网民在互联网的社交互动中用以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行为和主张的视觉符号”。网络爱国主义话语既丰富了爱国主义的表达形式,又彰显了网络爱国主义中视觉文化的影响力。
二、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
(一)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基础。1.思想基础。指出:“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可见,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悠久,并且深深植根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灵魂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悠久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与生俱来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中国人民立足于网络信息时代的精神根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爱国主义思想作为支撑,才会有无数中华儿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网络爱国主义的大军,用网络爱国主义话语表达拳拳爱国之心,使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更具生命力。2.现实基础。中国在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方面,一贯立场坚定。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有关领土主权等核心利益问题,都是不可触碰的底线。基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现实需要,当核心利益被触犯时,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会促使中国人民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发声,网络爱国主义话语成为重要的发声方式。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网民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立场的坚定性影响。可见,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显然与民众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现实密不可分。3.技术基础。互联网技术为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媒体相比,手机、电脑等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媒体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拓宽了网络民众的话语权。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直接、快捷又方便的话语表达途径,很快就获得了容易接受新事物、有极高表达欲望的青年网民的青睐。不论是互联网技术普及的初期,还是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入的现在,微博、微信、知乎、贴吧等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平台,都成为网民们表达爱国主义话语的重要阵地,也成为网络爱国主义话语传播的中转站。(二)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特点。1.互动性。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互动性。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爱国主义话语单向传播的局限性,实现了网民与媒体、网民与网民之间的有效互动。爱国主义事件发生后,网民会在相关新闻报道下对该事件发表见解、观点或评论,而该媒体也能在第一时间对网民的评论进行回复。同时,在论坛、博客、微博等平台,网民可以在相关爱国主义话题下进行讨论,还能对他人观点进行评论、回复。这种互动性实现了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也使得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得到了有效传播。2.多元性。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多元性。网络信息时代,夹带着不同价值观、不同信仰的网民加入到网络爱国主义的大军。由于价值观的不同,网民会对同一爱国主义事件呈现出多元的观点与看法,导致话语也就具有了多元性。同时,网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包含多元文化的话语的冲击。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多元性对人们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的选择形成了更大的挑战,也容易造成民族价值观的迷茫。3.直接性。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直接性。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也就有了直接性。当某个爱国主义事件爆发时,网民们能够通过网上论坛、博客、微博、贴吧等渠道,在第一时间表达个人观点,并被其他网民接收,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显得毫无障碍。同时,这些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速度极快,由于网民们出现情感上的共鸣,也会出现即时传播的现象。(三)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发展趋势。1.传播主体扩大化。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存在着传播主体扩大化的发展趋势。在网络爱国主义诞生以前,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主体主要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政党、政府和社会团体或被迫、或自发地参与到网络爱国主义的浪潮。因为他们担负着教育大众、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职责,所以需要传播坚定的爱国主义话语来抢先占领网络爱国主义的阵地。此外,微博、B站、知乎、抖音等软件的应用,使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网民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爱国主义话语传播的主体。2.传播媒体多样化。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存在着传播媒体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普及的初期,网络爱国主义主要是靠电脑设备实现。然而,目前9.4亿的中国网民中,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就已达到了99.2%。可见,手机已经成为网络爱国主义话语传播的主要媒介。手机虽然占据了网络爱国主义话语传播媒体的大片江山,但是并非一枝独秀,还有网络电视、电脑与其共存。传播媒体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给网民们提供了更多发表自己爱国主义观点的媒介选择。
三、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爱国主义缺乏正确理解,网络爱国主义话语有非理性倾向。网络信息技术日趋智能化、普及化和便捷化的发展,为以青年群体为代表的网民投入网络爱国主义的浪潮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由于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具有互动性特征,网民们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各种网络社交媒体表达自我的爱国主义观点。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3]以青年群体为代表的网民们正是被这种情感所驱使,在爱国主义事件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但是由于他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缺乏深入的理解,导致他们无法有效辨别“真伪爱国主义”,而容易被“伪爱国主义”蒙骗。广大网民们以悠久又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思想基础,却容易在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过程中放松警惕,而极易出现情绪感染的现象。“不转不是中国人”“是中国人都进来看看”“宁愿华夏遍地坟,也要杀光日本人”等“伪爱国主义”在大肆传播过程中歪曲了真正的爱国主义,并利用网民特别是青年群体易冲动、易被刺激的心理特征,使网民们陷入“伪爱国主义”的泥潭。此外,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非理性趋势。这种非理性容易形成排外主义倾向,造成一种封闭主义思想。在爱国主义事件中,网民们由于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以及缺乏正确的国家、国情认知等因素,导致频频出现非常狭隘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片面化观点,并大肆对与己相异的观点展开猛烈的攻击,大有“排除异己”的倾向,这样特别容易形成一种民粹主义的狂潮。当然,这种非理性所导致的舆论显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观点,人心向背出现分离,自然就会存在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凝聚力的隐患。这是需要我们务必提高警惕的。(二)网络道德意识缺乏,网民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由于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传播主体扩大化的发展趋势,这也就意味着不同学历、不同素质、不同阶层,甚至价值观相异的网民类型会增多。加之网络爱国主义话语传播过程中存在话语的多元性特征,也会对网民们的价值观树立、道德选择形成新的挑战。导致在网络爱国主义事件中,一些网民误将通过网络发表、转发、点赞、分享等方式来散播贬低和侮辱他国的话语的行为,当作发泄自我情绪、表明自己的爱国主义立场和维护国家尊严的途径,而完全漠视了网络道德。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网络爱国主义话语传播的现实基础。一旦发生触及国家利益的事件,网民们便会自发参与其中,并急切地表达自我观点。由于网民们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非道德、不文明的话语也会杂糅其中。在网络爱国主义话语传播过程中,如果网民道德意识薄弱、道德约束能力不足,还会引发低素质话语相互传染的现象。比如,在中印边境冲突、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等事件中,网民们会给和我国产生矛盾的国家、地区取侮辱性的绰号,或者辱骂该国人员。这些不道德、低素质的话语在大肆传播过程中竟然还会在网民之间达成一种“共识”,甚至演变为“流行词汇”。这种不道德话语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但显示出我国网民道德水平的低下,而且不利于我国外交形象的树立,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网民们只顾享受无道德约束的快感,甚至会将怒火燃烧到自己的同胞身上。比如,他们自认为站在爱国主义的高地,将与自己观点相左的同胞称为“恨国狗”“卖国贼”和“走狗”,疯狂进行人身攻击,并在网络上展开骂战。这种行为如果继续像病毒般蔓延,不但会破坏网络文明和谐的环境,还会破坏同胞手足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错误的、低素质的和不道德的话语,会在传播过程中加剧网络环境污染,容易引发网络道德滑坡,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世界中树立。(三)网民法制意识不足,相关法制建设有待完善。基于互联网自身的虚拟性、网络监管机制不成熟、相关法律约束还不够严格等因素,当受到某个突发国主义事件的刺激,法治意识淡薄的网民缺乏自律性时,就容易发表不负责的、偏激性的、煽动性的言论。这些话语存在僭越法律底线的风险,在其传播过程中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在爱国主义事件中,一些网民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在网络上运用夸大、蓄意抹黑、造谣等手段来博取网民们的关注度、扩大该事件的影响、标榜自己的爱国主义行为。这些话语就异化成违法犯罪行为,破坏社会和谐、危害国家安全,其产生的危害不容小觑。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传播。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也要承担责任。网民们在发表这些触碰法律底线的话语时,不能忽略了自身承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由于网民、网络媒体和网络监管机构对于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不明晰,各部门对触犯法律界限的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打击力度不足、惩罚力度较轻等因素,造成了网民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当网民受到自身的冲动性驱使,在网络上发表煽动性言论、散播虚假信息时,网络监管机制由于不够完善,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精准拦截,等这些话语被发现、制止时,可能已经产生了不可逆的后果和影响。
四、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引导策略
随着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如何对网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好网络爱国主义话语走向理性化、道德化和法制化,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解决。(一)加强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网络爱国主义话语走向理性化。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在传播中存在对爱国主义缺乏正确理解,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呈非理性状态的问题。这使我们不得不关注网络时代下,如何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年参与到网络爱国主义之前或者正在参与网络爱国主义之时,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好青年对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表达,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网络爱国主义氛围。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很多中小学甚至高校往往会陷入“喊口号”和“空洞化”的误区,爱国主义教育往往脱离实际。首先,在爱国主义教材和相关资料上,应当与我国青少年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符合。其次,还应当更新教育观念,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完善教育方法,与时展的步伐相吻合。再次,还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与时俱进,结合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化。最后,可以利用网络的特性对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进行宣传与推广,学会构筑能满足青年需求的丰富多样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这样能强化以青年群体为代表的网民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学会区分“真伪爱国主义”,使网络爱国主义话语更为理性化。以目前网民们对国内外热点事件的高度关注为例,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即时性与快捷性的特点,筛选那些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热点事件来加以宣传。可以把该热点事件和话题以网络链接的形式置顶于贴吧和微博等关注度极高、传播力极强、影响力极广的网络媒体上,来获取青年的关注,并在正确的规范下引导青年群体正确表达爱国情感与思想,从而规范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实现网络爱国主义话语走向理性化。同时,还要实时监测网民们的情绪起伏变化和传播趋势变化,并据此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实现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和为网民们提供正确的表达方式两不误,形成一种良性的隐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二)增强网络爱国主义道德教育,提高网民道德素质。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宽了网民的话语权,而一些网民在享受这个权利的同时却忽略了对自我道德规范的约束,导致低素质、不道德的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在网络空间蔓延,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如何加强网民的网络爱国主义道德教育。想要增强网络爱国主义道德教育,就不得不抓住青年这个最具代表性的主体。目前我国大中小学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如果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则可以从源头上给予融入网络爱国主义大军的网民们以正确的道德引导。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良好网络道德的有利武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网民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让正在接受教育的青年群体将正确的道德理论内化为自我的行为准则,实现网络爱国主义话语更加文明。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过程中,网民们辱骂、贬低他人的不道德的低素质行为,充分暴露了网民们在网络世界缺乏自制力。在这个声音嘈杂的网络世界,网民应该学会自我思考,增强价值判断能力,提高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增强自制力,才不至于在网络爱国主义的声势下迷失自我。辱骂、贬低他人的行为虽不构成犯罪,但网民们应该始终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对自己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即使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也应当保持高度的自制能力,维持自身的道德践行。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我的网络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网络爱国主义道德修养,形成和谐文明的网络爱国主义环境。(三)增强网民法治意识,完善网络爱国主义的法制建设。法律规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网络爱国主义日趋盛行的当下,我们必须明确,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表达与传播需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这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网民们的法律教育,培育网民们的法律意识,塑造网民们的法治思维。法律的尊严是不能践踏的,即使是出于网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不行。我们应该让网民意识到,一旦这些网络爱国主义话语或者行为,触犯了法律的威严,那依然要对其追究法律责任。对此,我们必须培育网民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奠定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表达基础。同时,还要增强他们的法律规范意识,让网民内心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明晰自己行为的边界。此外,我们还要对网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法治意识内化为网民的日常行为守则。此外,网络爱国主义的盛行还要求我们必须完善网络爱国主义的法治建设。网络爱国主义话语在法律范围内的规范运行,需要加快网络领域的立法来明晰网民、网络媒体、网络监管机构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快网络领域立法的同时,还要实现网络执法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如果一个法律法规被制定好之后,并未有效实施执行,那这个法律只能说是一个空壳。只有有关网络的法律规范真正落实到执行上,才能对网络爱国主义起约束作用,才能对网络爱国主义话语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因此,应当强化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发挥出法律法规的威慑作用,让网民们形成敬畏之心。与此同时,还应当完善网络监管机制,从技术上实现网络监管技术灵敏化,从制度上实现网络监管制度常态化。只有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才能实时把握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动向,对于触碰法律边界的话语进行精准拦截,避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9.
[2].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
[3]列宁.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87.
作者:陈利平 吴仁明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西周法律思想的内涵及现实启示
- 下一篇:欧美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立法与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