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高校法治化建设探讨

时间:2022-07-11 03:27:55

导语:农业类高校法治化建设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类高校法治化建设探讨

法律素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农业高校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更应当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当前,我国农业类高校法治化建设程度较低,时常出现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出台的情形,严重损害了农业类高校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对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也存在较大的障碍。2014年10月份,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文简称《决定》)。《决定》指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农业类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和实力。因此,农业类高校应当注重法治化建设,以提升农业类高校的法治化水平和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1农业类高校法治化建设的内涵

1.1依法治校的理论依据

关于依法治校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种学说:一是特别权力说,另一种是法律保留说。特别权力说认为,公权力分为特别权力和一般权力。特别权力主要是农业类高校等自治组织和群体实行自治的管理权力,该权力不受司法机关的审查,一般由自治组织自行实施;一般权力主要是农业类高校等高度自治组织之外的其他机关,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等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诸如此类的权力要受司法机关的司法审查,由国家法律进行调整。目前,由于农业类高校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在管理上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如高校常年以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为由开除学生,就涉嫌违反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除非学生有违反《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情形,才可以开除学生学籍[1]。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五十四条之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七)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但是,近年来却屡屡爆出高校开除或取消大学生学籍的情形。例如,湖北籍学生小阳隐瞒糖尿病史报考山东中医药大学,入学后小阳被查出患糖尿病,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取消入学资格。因此,要求高校也接受法律调整的呼声日渐高涨,法律保留说就是其中的一种声音。法律保留说认为,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事项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诸如受教育权、学位的授予等方面的基本权利也应当接受国家法律的调整,并由司法机关予以审查,这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该学说近年来逐渐受到高校、教育界和司法界的重视。例如,每年出现了大量的农业类高校大学生诉高校开除学生学籍的案例[2]。司法机关通过审查学生与高校之间的纠纷,依据国家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参照教育部的规章,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司法机关的参与成为“法律保留说”最好的例证。

1.2农业类高校法治化建设的内涵

在我国高校法治化建设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依法治校的现实体现。关于高校法治化建设的概念,虽然在相关学者之间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是总体来讲,它应该具有以下几个要素:第一,高校法治化建设应当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基础,特别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有关的实施条例、教育部的规章等;第二,高校的法治化需要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有关的实施条例、教育部的规章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农业类高校规章制度体系;第三,高校法治化建设的目的或者说最终目标是限制和正确运用农业类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权力,从而真正实现管理行为的规范、有序和有效。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法治化建设具体是指高校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建立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并以此为依据限制和正确运用管理权力的过程。高校法治化建设可以有效的规范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行为,从而保持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迈入有法可依的法治轨道。具体来讲,高校法治化建设应当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2.1高校的法治化建设应当体现法的精神

高校的法治化建设首先是进行制度的法治化建设。在当今人类社会,只有建立起一种以崇尚文明为基础的制度,才能真正地促进人类幸福与自由。为什么说制度建设如此重要,或者说制度建设为什么比其他建设更为重要呢?欧美国家的法治化实践告诉人们,一种有效的制度具有和法的意志一样的特点,也遵循着一个规范的逻辑,强制、引导、教育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趋利避害,有章可循。农业类高校的法治化建设,要求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上要有一整套体现国家法律意志,特别是国家教育法律意志的章程和制度。高校法治化建设的最主要要求是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要以制度化的形式形成约束管理者、被管理者和高校管理行为的章程和制度,从而实现尊重高校大学生权利和规范、引导高校大学生行为的目的。高校法治化建设是最近几年高校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民主和法律机制应该贯穿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的全过程,实现高校管理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1.2.2高校法治化建设应当保障基本权利

高校法治化建设将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和有序,使高校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更加明确,也更加具体。因此,高校法治化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大学生在高校法治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高校不能漠视大学生作为学生的基本权利,不能以强制的手段和方法对待大学生。要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申诉机制、表达机制、参与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机制等,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采用正当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2.3高校法治化建设应当确保高校的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实现自治权的体现,是构成高校自治管理最为重要的核心权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权力天生也具有扩张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如果没有法律的制约和约束,权力必然走向高度的专横。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权力作为法律赋予的一种行政权,同权力的特点是一致的,但是该权力也不能缺乏约束,因此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权也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和调整。

2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在农业类高校法治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1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内涵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主要由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三个方面组成。其中,法律知识是高校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法律认识和经验的总称。具体来讲,大学生应当具有的法律知识包括一般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两种类型。一般法律知识主要是一些法律常识,包括法律基本理论和主要的部门法知识等,如宪法、刑法、简单的民事法律等基本法律。这也是大多数农业类高校毕业生所具有的法律知识;专业性的法律知识主要是那些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对于法治理论和法律制度的心理反应、观点、思想和评价的总称。法律意识从结构上来看由三个依次渐进的层次构成:法律情感、法律认知、法律信仰。法律能力,是大学生所具有的运用法律规范和指导个人行为,解决矛盾和冲突,维护合法权益,追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能力。

2.2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在农业类高校法治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日益加快的工作节奏和快速更新的知识要求人们要具有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法律素质等综合素质。在这些综合素质之中,法律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和国家未来的建设人才更应当具备较强的法律素质。如果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未学习到基本的法律知识,也不具备基本的法律素质,那么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可能连最起码的遵纪守法都不能做到,甚至有可能利用学习到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危害社会和他人,破坏社会的基本秩序[3]。因此,农业类高校应当大力加强法治化建设,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农业类高校来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在高校法治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是高校法治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力量,高校的法治化也是围绕大学生进行的,因此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也成为高校法治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4]。其次,大学生法律素质是高校法治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一个学校的法治化水平高不高,最终还要落到大学生身上,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高校法治化建设的水平。最后,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也是农业类高校法治化建设的目标之一。高校开展法治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之一还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农业类高校法治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3.1农业类高校法治化的实现需要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

我国农业类高校要想实现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改革现有的高校管理体制,结合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行教育去行政化。目前来看,通过建立法人治理架构实现去行政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一是组建农业类高校理事会。组建农业类高校理事会,受政府委托,作为农业类高校的议事决策机构。理事会成员由政府部门代表、社会人士代表、管理层代表及职工代表等组成,理事会主任由理事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政府部门代表由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推荐,管理层代表和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推荐;社会人士代表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组织或举办主体认可的其他民间组织推荐,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农业类高校内部,作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制订《高等学校理事会章程》,对审议事项、议事程序等做出规定。二是聘任农业类高校管理层。由高校校长及其副职组成高校管理执行机构,校长负责高校日常工作,由举办主体会同理事会提名产生,也可由理事会通过公开招聘或高校内部选举产生,理事会聘任。校长对理事会负责,参与理事会决策,定期向理事会汇报高校运行管理状况,接受理事会监督。副校长由校长提名,由理事会考察聘任,副校长协助校长开展工作并对校长负责。由校长等高校管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在理事会的授权范围内负责高校的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在公立农业类高校推行全员聘任制,原有领导干部的行政级别和工资标准实行档案管理。积极发挥职工的民主参与,对凡是涉及全体教职员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均需按照高校的有关规定召开职工大会予以讨论,并由教职工代表大会决定有关重大事项。三是成立高校监事会。监事会作为高校的监督机构,行使对管理层的监督职能。监事会由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审计署等部门委派的代表、农业类高校职工代表以及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监事会的成员组成高校监事会,并选举产生监事会的主席。同时,聘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列席监事会会议。

3.2建立健全农业类高校法治化管理的机制

正如前面所述,农业类高校的法治化建设首要是进行制度的法治化建设。因此,推进农业类高校法治化建设应当建立健全高校法治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各种体现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的规章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近年来,虽然国家通过立法赋予农业类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但是高校内部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的部委规章为依据,将公平、民主、平等的法治精神贯穿其中。制订的这些规章制度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同时,要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大梳理,及时修改和废止不符合法治精神的规定和条款,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二是建立健全权利救济制度。农业类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只是规定学生的权利是不够的,还要建立健全学生权利受到侵犯后的权利救济制度。例如,教育法规定了申诉的制度,但是由于高校的内部规章制度缺乏这方面的具体规定,学生的权利受到侵犯后却不知道申述的具体程序,从而转向司法机关求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来在高校内部就能解决的问题,被推向了外部解决途径,浪费了司法资源。因此,农业类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并在高校内大力广泛的宣传,做到人人知晓。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和侵犯时,或者高校在作出有关的处罚时,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救济方法。通过建立内部的权利救济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和高校之间的矛盾社会化、外部化和复杂化。三是强化农业类高校的监督机制。人们通常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只有受到监督才能更好的行使。因此,为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高校正确行使对学生的管理权力,要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机制。在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纪检部门、审计部门的作用,同时吸收热心和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参加,监督高校正确行使对学生的管理权力。在建立外部监督机制方面,要及时将本校的学生管理信息予以公开,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如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等,充分调动农业类高校外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3.3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不但需要农业类高校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和完善内部体制机制,更需要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将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过程贯穿于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之中,从而让学生浸染在法治文化之中。一是丰富教学的内容。目前,农业类高校内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高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程而实现的。但是,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讲,法律基础课程内容庞杂、理论繁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掌握这么多的知识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丰富教学的内容。如农业类的学生可以多学习一些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包含农业、水利、渔业、林业等方面的内容,或者结合社会上与大学生生活有关的事例进行授课。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实现学生学有所用的教学目标。二是改进授课方式,一方面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利用一些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中获取有用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一些案例开展法律实践教学,比如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案件审理情况、参观监狱听取服刑感受等,强化学生对法律的认知,从而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三是在校园内部增强学法的环境。可以利用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或者在特殊的纪念日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宪法宣传日等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同时,农业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三下乡的有利时机,向广大农民宣传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政策,在帮助农民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农业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法治化进程也影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因此,农业类高校要实现法治化建设的目标,除了加强制度建设以外,还要重视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从显性的制度和隐性的文化两个方面推进高校法治化建设进程。

作者:韩学平 林瀛海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吉利,张荣兴.法制教育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影响和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100-101.

[2]胡沁熙.高校法治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影响:以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为视角[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95-97.

[3]尹丹,赵明媚.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在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中的地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145.

[4]张旭,李斌.高校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法制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27):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