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及路径
时间:2022-03-19 11:31:06
导语:法学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及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法律、教育、政治这三者自国家形成以来就紧密联系在一起,追溯至夏商周时代,法律已经是为政治,为国家服务的工具。在我国法学高等教育刚起步之时,对于法学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讲授法,因为当时社会经济关系不复杂,法律纠纷案件相对简单,教师之于学生是“传道授业”的关系,只需将各类法律概念,法律关系等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舆论媒体监督无处不在,各类经济纠纷、行政冲突、刑事案件错综复杂,看似简单的案件也有可能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学研究生若是仅仅满足于学习字面上的法律知识,将无法在多元化的社会胜任法律实务工作。反观当前我国法学研究生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以讲授式为主,辅以案例式等,学生往往重学术,轻实践,将法律知识与法律实务脱离开来。法学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法学人才培养环节,让研究生从纯粹的理论研究过渡到实际的司法案件,使法律成为一门真正的“有用”的学科。
一、法学研究生现有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我国法律渊源主要来自成文法,乃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产生历史悠久,理论基础深厚,法律规范体系编制严谨,这在客观上要求采讲授法,以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法学基础理论。”[1]大陆法系倾向于培养法学理论人才,重视研究法律抽象理论。我国当下的法学教育客观存在着法学研究生数量多,而法学实习基地稀缺以及“双师型”教师缺乏等问题。在此综合背景下,我国法律研究生教育主要采取课堂单向式、理论式的教学方法,即讲授式。这一模式可以高效率的让学生掌握法律基础以及重点理论知识,但是其导致的学生思维僵化,学习态度被动,创新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也颇为严峻。针对这一问题,法律界教育学者将源自于英美国家的案例教学法本土化,逐渐在国内推广这种启发式、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方式。目前我国法学研究生的教学模式种类较多,但是并未进行体系化规范,基本以讲授式为主,辅以案例式、诊所式、研讨式、辩论式、文献调研式教学法等。各类教学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各有优劣(参见表1)。
二、法学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
(一)法学研究生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法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应用能力,准确适用法学规则和法律条文,追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统一。[2]目前国内高校的法学实践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校内模拟进行的实践课程,例如模拟法庭、法律谈判、法律检索、法律案件分析等等,主要由教师主导开展;另一类是以校外实习进行的实践课程,例如法院、检察院、律所实习等等,让学生在实际的司法环境中学习运用法律知识。这两类实践教学属于法学研究生的必修内容,可以锻炼法学生的法律知识应用,法律推理,法律逻辑以及法言法语的运用,丰富司法实践经验,为法学研究生今后的法律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二)法学研究生实践教学的优点。目前我国法学研究生的教育由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既可以实现丰富的法律知识储备,又可以锻炼法律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可以在实战的司法环境中培养法学研究生的法律谈判,法律文书制作等法律职业技能。课堂理论教学主要采取PPT讲解,口头表达的方式开展。虽然讲授式教学近年来受到越发多的争议,但是它适应了我国法学教育的客观现实。首先,我国法学研究生人数众多,法学教授的人数相对较少,两者人数悬殊较大,不可能做到“一对一”的课堂教学。而讲授式“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满足研究生的课堂需求,也可以缓解师资力量不足,节省教学成本。其次,采取单向式课堂教学可以高效率的让研究生快速掌握法学抽象理论知识,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法律制度,同时可以培养研究生搜集文献,撰写学术文章的能力。最后,案例式、研讨式、辩论式等开放式教学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讲授式的缺陷,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法律问题,培养案件分析能力。(三)法学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缺点。1.理论教学贯穿法学研究生课堂教学始终,实践性不足法学研究生课堂教学的“重理论、轻实践”特点较为明显。目前我国法学研究生的教育从教学理念—教材/PPT—课堂授课内容都存在这一客观现象。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认知中,学法律只要背会法条就足以打官司。这种浅薄认知的背后,实质上是从法律理论到法律实务的跳跃,然而这种跳跃并非仅靠背会法条或是学好法律理论知识就能完成。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研究生法学教育理念上已经逐渐在向实践性改革,但是却难以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法学理论性教学理念仍占绝对优势地位。大陆法系重视概括法律概念,明确法律构成要件,讲究法律理论框架逻辑性的特点,对我国法学教材的编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书本教材还是授课PPT都以法学抽象理论的内容为主进行编排,教师采取从一般到特殊,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法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学生被动输入各类法学抽象概念。2.教师“自由”选择课堂教学方式,以致实际教学方式单一目前我国法学研究生课堂教学方式较多,如讲授式、案例式、辩论式、研讨式等等,除却大陆法系重视法律理论的传统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影响,具体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的方式则由课程老师根据自身偏好决定。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法学教育中,讲授式是绝大多数教授的首选,其次就是案例式、研讨式等等。有学者认为“我国讲授教学法的选择并不取决于教师的个人喜爱或者其是否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而是受制于大陆法系及在该体系下学习的学生。”[3]同时,由于法学研究生课时较为有限,人数众多,教师采取讲授式教学是最具有效率的,因而形成了讲授式“一家独大”的现状。案例教学法相比于讲授式更具有实践性,可以增强学生法言法语的表达能力以及法律思维的判断能力,但是消耗课时长,课程推进较慢。因而,案例教学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教师挑选少数经典案例或是近期热门案例与学生进行简单探讨。至于其他的辩论式、研讨式、诊所式教学等方法,是近年来国内法学教育领域的新型教学方法,缺乏深入的学理研究,同时受限于实习基地,师资力量,重视度不够等因素,未能在法学研究生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综上所述,法学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单一化,各类教学法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法学教授在选择教学方式上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缺乏客观约束。3.实践教学课程地位相对较低,易形式化我国不同法律院校的法学研究生教学培养方案虽然各有差异,但是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偏低是一个共同点,实践教学虽然属于必修,但是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只被当作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法学研究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学年的上学期,一般开设4到5门课程,例如法律文书制作,模拟法庭,法律判断,法律检索等。这些课程的初衷是让研究生正确运用法律工具,模拟真实的法律实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容易流于形式,失去真实性。例如模拟法庭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扮演不同的法庭角色,对选取的案件进行案情分析,法律文书制作,预演,正式开庭来模拟真实案件的审判过程。但现实中,各法学院的模拟法庭训练事前演练的痕迹太重,缺乏法庭辩论的紧张气氛以及真实性。[4]从选取的案例来看,大都选择法律关系简单,法律事实明确的民刑案件,与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法律案件相差甚远,不能真正的提高法学生的法律应变能力以及法律分析能力。法学研究生在校外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到第三学年。这期间法学研究生基本结束校内课堂学习,但面临即将硕士毕业,绝大部分学生会开始准备考博,考公务员以及撰写硕士毕业论文等事宜,留给专业实习的精力会相对有限。在法检部门实习的过程中,法学研究生可以接触到专业的法律机构办案流程,但主要是做一些司法辅助性工作或是处理比较简单的民事纠纷,难以真正介入复杂案件的处理当中。形式化的参与司法实践,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降低,影响司法实践技能的学习。4.法学研究生教学考核方式停滞不前,缺乏创新法学研究生的校内校外教学考核方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考核方式基本沿袭传统,没有建立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难以测评出法学研究生真实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法学研究生的教学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考核。一个良好完备的教学考核方式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在课堂教学考核方面,我国法学院大都是以撰写论文或是开卷考的方式进行,再以出勤率和回答问题的数量计算平时分。这种考核模式下的试卷题型固定化,便于研究生期末临时突击备考法律理论知识,而难以检测研究生真正的法律理论水平以及案件分析能力。在实践教学考核方面,校内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往往受教师个人偏好影响,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至于校外的实践教学一般由实践单位对学生进行书面评价,只要中规中矩完成实习,未出现严重错误,评价就以泛泛的赞美之词为主,学校无法从考核评语中获取有价值的鉴定结果。[5]
三、法学研究生教学实践的改进路径
(一)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自我国兴办法学高等教育伊始,课堂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传道”与“炼术”的争论就从未停歇过。而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并存的学科,在研究生高等教育阶段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开展融合型教学[6]。因此,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过分重视某一方的教学观念,明确法学研究生的教学培养目标。其次,理论教学应当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不应当将两者完全割裂为前后两个阶段学习。在课堂理论教学之余,应当将学习的法律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例如开展法学专题案例分析,或者跟随导师处理真实案件,参与搜集证据与制作法律文书等等。同时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法律抽象知识与实务操作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过分偏颇某一方,要建立两者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才能培养高素质的法治人才。(二)教学模式选择要“因目标置宜”。目前我国法学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受教师主观偏好影响较大,没有一个统一系统的教学模式应用标准。因此首先要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系统化的,规范化的法学教学模式标准,便于院校和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各个院校还要明确各自的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来匹配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一般而言,讲授式和案例式适合培养法律学术人才,案例式和诊所式适合培养法律职业人才,讲授式+特色专业适合培养法律特色人才。[7]将学校特色优势与学生专业背景结合起来,再辅以适当的教学方式能达到“1+1〉2”的教学效果。(三)增强实践教学的真实性。法学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师口述、教材和PPT、实践教学,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丰富学习内容。一是教师在备课中要关注学科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学术争论的热门观点,以及真实法律案件,紧跟法律实务动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二是研究生没有统一指定教材,通常由教师推荐教材或者打印PPT。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应用性和理论性知识编排较为平衡的教材。PPT的内容要不断补充学术界最新理论观点,更新法律案例素材,优化教学方式。三是法学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要重视真实性,选取的法律案件要真实、详细,不可为紧扣理论知识而过分删减事实细节。在模拟法庭训练中,尽量减少提前演练的次数,以避免表演的成分过重。通过以上的措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法律逻辑,心理素质以及法律反应能力。(四)完善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考核机制。针对课堂教学考核模式创新,我们可以向西方国家借鉴一定的经验。美国和英国在法学教学过程中重视职业教育,在考核评定中以法律案例分析为主;德国重视法律理论教学,但在期末考核除了理论知识外,仍重视案例分析与司法文书制作。[8]我国法学考核可以在试卷中增加法律实务知识比例,将考试题型多样化,要求对真实法律案件分析解答,撰写专业法律文书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实践知识的学习热情。针对实践教学考核,要尽量避免形式主义评价,学校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统计学生实习数据,对于指导老师,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指导、考核计划,平衡好教师的个人科研教学时间与指导考核时间。只有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考核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司法机构培养更多的法学人才。(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创新法学教育体验。身处大数据时代,各种“云共享”“数据库”“在线课堂”等科技手段可以使得教育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共享,扩大法学院校的服务范围。[9]国内法学院校图书馆除了购买综合性的数据库,如万方、知网、维普之外,还应当投入资金购买法学专业性数据库,便于学生查找国内外法律案例、法律条文、法律著作等等。课堂中除了常规的PPT多媒体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辅助课堂教学的APP,例如蓝墨云APP,教师提前将要讨论的案例上传于平台,学生提前预习讨论,并通过软件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再根据软件数据统计学生平时分,可以大量节省上课课时以及教师精力。远程教育的发展,学生可以在线学习自己感兴趣而学校未开设的法学课程,还可以在线参与法律庭审,了解最真实的法律案件审判流程。在考核方面也可以进行网上考试,例如设置视频案例题目,进行实时法律辩论等等,可以检测学生法律实践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蕾.浅谈法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中国建设教育,2006(07).
[2]孙记,董凯.论互联网时代法学实践教学开展中的悖论[J].黑龙江教育,2018(09).
[3]施建辉.研究生法学教学方法之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
[4]窦衍瑞.论我国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法制博览,2018(17).
[5]赵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06).
[6]朱江.现代远程教育下法学教育实践探索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5).
[7]肖宝兴.中美法学研究生教育比较——以密歇根大学为例[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01).
[8]杨武松,潘弘.法学硕士研究生课堂实践教学的进阶路径[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8).
[9]刘霏雪.现代电子科技背景下的法学教育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作者:汪雪倩 徐信贵 单位:重庆大学法学院
-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的运用
- 下一篇:工匠精神在机械制造实训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