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探究

时间:2022-11-07 09:35:25

导语: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探究

摘要:文章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提升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法治素养、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培育大学生法律信仰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路径

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高校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律信仰会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培育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必须加强法治教育,要把握规律性、体现科学性、富于创造性,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点,从“知法”、“信法”、“用法”三个层面积极开展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一、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其普及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知法、懂法是培育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的前提。因此如何利用课程建设来培育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课程,因此,必须加大这门课程的改革力度,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课程实现从法律知识教育向法律信仰教育的转变。教学方法上要从“新”字上下功夫,如教学中的讨论环节设置要新在“讨论主题”和“讨论方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讨论主题必须涵盖新的现实问题,并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解答这些新问题。讨论方式上教师要用“互联网+”思维设定讨论方式。例如,讨论的方式可以“课下网络讨论总结+课上讨论结果展示、点评”的方式进行。课下网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在网络课平台上进行也可以在教师建立的课堂微信群中进行,组长负责总结讨论结果。课上讨论结果展示环节为各组组长利用PPT在课堂上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相应的点评。践教学中的教学方案设计要重在解决大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上,构建“认知•体验•践行”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例如,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知行不统一的现象,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设计教学方案时要针对这种现象设计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方案的必须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进行设计。以促进学生“知行统一”为指导思想,构建“认知•体验•践行”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要义,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设置上除了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门必修课外,还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相关的法治教育通识选修课程,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合理设置,把法律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知法还要在读书上多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可开展“专题参与式读书”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法律相关书籍,每学期选一个读书主题,为同学推荐书目,学生撰写体会,并在班级微信群、QQ群分享,从而提升广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提升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法治素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引领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面对日趋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各类规章制度进行,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运用能力。各高校要定期组织辅导员学习法律、法规,引导辅导员在处理学生纠纷、学生违纪的问题上要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处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同时还要积极引导辅导员把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学生各种奖励评选中公共、公开、透明,体现规章制度的公正性,通过潜移默化来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贯穿于整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法治思维运用能力。各高校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校内外学术交流,准确把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还要有效激励教师深入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司法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不断抵制各种消极、错误的法治认知,将法治精神内化与学生的心灵,逐步培养法治思维,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决定》指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各高校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除了制定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规章制度以外,还要积极建设相应的校园法治文化。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对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正确行使自身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权利,自觉地用实际行动落实依法治校。因此,各高校要做好法治宣传工作,有效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校园贴吧、学校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向学生有效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查、就业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国情、认识社会,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整个校园呈现出人人学法、人人尊法、人人用法的法治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01.

[2]王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高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7.

[3]张小帅.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根本遵循[J].人民政坛,2017.12.•97•

作者:王 敏 陈志娟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