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教学挑战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05-21 09:26:24
导语:刑法教学挑战与应对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微时代的特点
二十几年来,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从门户网站、BBS到QQ再到微博、微信,这些技术全方位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人们不再需要面对面交流,网络给人更多的活动空间;对知识的获取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各种教育APP提供着大量的学习资源。今天,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和WIFI信号就能获取所需要的一切。什么是微时代呢?百度百科给出解释是“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1]微时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1信息传播的移动性。传统传播通过纸质媒介进行,纸质媒介的重要弊端是携带不方便,这就限制了传播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将纸质媒介转变为电子媒介,但电脑也存在相同的问题。3G技术最终解决了移动的难题,它将网络及相应技术融入到智能手机中,手机的小巧和便捷使得移动传播成为可能。传播不再受到物理空间因素的影响,无论身在何方,只要你打开手机,连上网络,你就知道外界发生的一切。1.2信息传播的瞬时性。所谓瞬时是指信息的传播将更快,更高效。微时代下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成爆炸式增长,微博、微信内容更新迅速,对于接受者而言,接受信息、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人们的注意力被无数信息分散,传统模式下的深度报道和长篇累牍无法吸引受众的阅读兴趣,信息的生产者必须提供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内容才能快速吸引眼球。1.3传播内容的精炼性。信息传播的瞬时性决定了传播内容的精炼性。内容越少的小信息其传播速度越快,传播途径越多。新浪微博只允许140个字符的信息,但其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和IM软件等多种途径。传统的电影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微电影在半个小时之内,目前流行的抖音视频,无论是舞蹈、音乐、小知识,所有的作品都浓缩在15秒内,其日均播放量过亿。微时代下,传播的移动性使得人们可以利用更多的琐碎时间,琐碎的时间决定了人们不愿接受大幅度的电影、电视剧或小说,短小精悍的“快餐式”文化消费更符合现代人的接受心态,随之而来的“微产品”更易获得青睐。
互联网的发展很早就进入到教育领域。早在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个研究“扩大人类智力之概念纲领”,并在其中强调使用电脑辅助学习的可能性。在此计划书里,恩格尔巴特提倡电脑个人化、并解释使用个人电脑搭配电脑间的网络为何将造成巨大、扩及世界规模的交换资讯潮。[2]随后,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网络教学、MOOC、微课等多种新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公安院校的刑法教学不仅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具有鲜明的公安特色。刑法教学在公安院校受到高度重视,在笔者所工作的警官院校,除了信息技术系外,所有专业都将《刑法学》作为必修课开设。作为应用型的大学,公安院校一直以培养实战型警务人才为己任,努力为公安实战服务。因此,公安院校刑法教学不仅区别于一般法学院校,在微时代下,还面临着新的挑战:2.1教学形式缺乏吸引力。法学教育发展迅速,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到案例教学再到诊所教学,教学方式从线下到线上再到线下线上相结合,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法学人才。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受制于院校特点很难全面适用法学教育的创新,案例教学由于课时较少而无法贯彻,诊所教学因缺乏平台而难以开展。事实上,公安院校的刑法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但传授知识的功能不可忽视。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彻底了这一切,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知识,课堂教学显得可有可无,学生对此也失去兴趣。2.2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刑法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笔者所在的警官院校使用的是高铭宣、马克昌二位教授共同主编的《刑法学》(第七版),此外,学院没有指定其他教学辅导用书。实践中,教师会根据专业选择辅助材料,比如案例,延伸阅读等。今天,大学校园即将迎来00后,这一代人对纸质载体的情感大大降低,一本厚厚的《刑法学》教材已经很难获得他(她)们的认同感。2.3教学环境缺乏丰富性。当前,公安院校刑法教学主要以课堂为主,教学环境主要限于教室。公安院校虽然开展了各种实习和外事活动,但专业老师很少随着学生到实习单位或参与外事活动。笔者所在的院校正在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其目标是提供一个支持师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环境,拓展单一的课堂环境,但仍有不足,例如:如何保证教学效果,如何确保双向交流等。
3微时代下公安院校刑法教学的应对
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色与当前公安院校刑法教学存在一定冲突。当然,正如梁启超所言“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教育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育人;后者逐利。但是,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必须引起传统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受教育者更习惯互联网环境,有着较高互联网运用技能,较强的知识搜索能力,刑法教学应适时做出改变,才能与被教育者产生共鸣,实现教育目的。为了应对微时代的挑战,公安院校在继续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必要在刑法教学中做出如下转变:3.1创新各式教学形式。学校教育从未放弃过教学形式的创新。就法学而言,案例教学、诊所教学都相继在各大高校法学院实施过。囿于公安院校的特色和局限,上述教学形式难以在公安院校取得好的效果。互联网技术使得公安院校刑法教学在形式创新上大有可为。目前,笔者所在高校正尝试利用媒体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创新教学形式。首先,公安院校需要提供支持师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环境;其次,承担刑法教学任务的教师需要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多媒体形式,内容包括教材、课程大纲、讲义、课讲、视频、作业、考题、参考资料、延伸的网络资源等;最后,将课堂授课转化为课下网络自学与课上答疑讨论相结合,实践翻转课堂。通过这种教学形式的改革,学生们在熟悉的互联网上学习基础知识,在传统课堂上与教师沟通讨论,多种形式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3.2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网络教学只是形式上的改变,线下到线上,优势是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无论何时,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让老师为其授课。相比之下,授课内容并没太大变化,黑板手书变为PPT;课堂笔记变为电子讲义。根据笔者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公安专业刑法教学课时最多64个,最少只有48个,正常情况下无法系统讲授,授课教师会根据公安实战工作对内容进行删减,其结果是强调应用性而缺乏理论性。微时代下,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形式可以弥补公安院校刑法教学课时不足的严重缺陷,授课教师可以将课上难以深入的理论知识制作成短视频,将一些复杂的案例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推送给学生,建立微信群、QQ群扩展谈论内容。更多的专业知识,背景知识,经典案例通过移动互联网给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接触到的教学内容更具多样性。3.3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环境。移动互联网打破了物理空间格局,教师和学生随时可以沟通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性。但是,要真正利用好互联网环境还必须做出许多努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点。网络教学的兴起并不能否认传统课堂教学的作用,其面对面答疑解惑的功能仍不可小觑,二者相互补充,如何协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其次,作为学院和授课教师必须提供丰富的互联网产品,只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否则,建再多的QQ群、微信群、公众号都是徒劳;最后,网络教学成果要纳入到教师年终考核。要想真正丰富教学环境使移动教学名副其实,授课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管理维护教学平台,如果没有一定的奖励机制,最终可能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战德臣,王立松,王杨,等.MOOC+SPOCs+翻转课堂: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王伟.浅谈刑法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
作者:陈彦羽 单位:湖北警官学院
- 上一篇:创业培训法律知识教学研究
- 下一篇:公民法制教育体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