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法学教育途径探究
时间:2022-09-16 05:18:19
导语:应用型法学教育途径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刘雪梅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法学教育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是学术型教育还是应用型教育?前些年,很多法学教育工作者在这些问题上争论不休,如今这些问题越来越明朗了。毋庸置疑的是,法学是一种应用型极强的学科,法律工作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职业。法学教学的结果要服务于社会,当然,培养学术型、理论型的人才也是必须,但是更多的法科毕业生从事了一线的法律工作,因此可以说,实现法学教育的应用型是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共同的理想,这个共同的理想使这些争论暂时停息,很多高校的法学院已经明确地将自己的法学教育定位于应用型。但是,应用型法学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应用型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路径又是什么?是需要法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是需要法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事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法学教育得到了蓬勃飞速的发展。“截止目前,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院校有630所,在校生30余万人。其中具有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和科研机构333所,具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有115所,具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29所。”①法学教育如此之规模,反映了依法治国进程中法学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规模扩张而给法学教育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一、应用型法学教育的主要问题
应用型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笔者认为其中有三个最为严重的问题:首先,缺乏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应用型法学教育独有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法学教育共有的问题。法学作为意识形态中的一个社会科学学科,和政治学紧密相关,法学教育具有很强烈的政治属性。试想,如果一个不敢担当、没有正义感、不热爱祖国的人在从事法律工作的话,社会的公平正义、稳定和谐从何谈起?其次,缺乏对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相比一般职业来讲,法律职业则需要更高水平的职业道德。法律人要信仰法律、尊敬法律,而不仅仅将法律作为谋生的手段。法律知识一旦被缺乏法律职业道德的人掌管运用,无异于送给其对抗社会的利器。司法腐败可以说是社会中最可怕的腐败,掌握公平正义的人都无法做到公平正义,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是极度危险的。最后,缺乏以法律职业需求为引导的应用型教育内容。法学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这种应用性表现在法科毕业生能在司法实践部门一线工作,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但是,目前来看,普遍地讲,法学教育的内容和法律职业的需求是脱节的。口头上喊的是应用型教育,但是实际上做的是学术型教学,众多高校依然无法摆脱重理论教学轻实务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在本科四年学了若干部门法之后,毕业生依然不能适应实际工作,或者需要很长的适应期。如此现象之产生,和法学教育的培养模式有关、和对教学评估导向有关、和教师的业务发展方向有关、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关。要想真正地实现应用型法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就要先解决这些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二、应用型本科法学教育实现的路径
笔者所在的北京城市学院法学专业集体,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进行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其间,教研室全体成员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观点,试点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以为这些思考和做法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是对应用型本科法学教育实现路径的有益探索。
(一)明确专业办学思想和指导方针
开始做一项事情之前,需要首先明确的就是“思想”,作为法学教育工作者,其次想到的应该是“教育思想”,最后是“法学教育思想”。真正的教育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要实事求是,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扎扎实实地研究每一堂课,充满爱心地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能进行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法律职业工作者。基于此,北京城市学院法学专业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要以能力素质为核心凝练特色、专业理论课程要以司法考试为重点系统精讲、专业实务课程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深化训练、专业选修课程要以不同需求为出发因材施教、课外专业活动要以素质拓展为根本全员参与”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方针。
(二)确立更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的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多空洞宽泛。比如,有的还停留在多年前的传统提法上,虽然没有错误,但是对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的提法虽然新颖,但是感觉更像是响亮的口号,或者类似某些官员的形象工程;有的提法比较宽泛,不甚具体,使老师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惑。为了能使法学专业全体师生思想一致,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简洁明了,具体明确。应用型本科法学专业的目标更要体现职业性、应用型的特点,人才岗位要明确。北京城市学院的法学专业,遵循城市发展的规律和满足城市服务的需要,主要面向律师岗位,强调“一专三强”(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较强的法律分析能力,法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三)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维度
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下一步就要考虑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工作,这些工作必须是立体的多元的,不是平面的单一的,因此必须要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维度(参见附图),全方位地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行支撑。接下来,还需要在各个维度的内涵上下功夫。对照着附图来看,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到北京城市学院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我校一学年有三个学期,分别是暑假后的秋季学期、寒假后的春季学期,还有暑假开始前持续4至6周的夏季学期。因为时间长短的关系,我们俗称春秋季学期为大学期,夏季学期为小学期。法学专业理论课程主要是围绕14门核心课程开展,围绕司法考试,使学生掌握必须的系统的法学基本理论知识。此外,专业还独立开设了若干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实务课程,其中主要有民事法律实务、刑事法律实务、模拟法庭训练、业务指导课。以不同需求为出发,设置了若干门专业选修课程。四年制本科在校生共有三个夏季学期,其中的课程设置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主要用于开展社会调研、批判性思维为主的公共能力培养和专业岗位实习。与独立设置的专业实务课程相比,小学期的课程特点是更进一步地贴近社会、贴近职业实际。在毕业综合训练环节,学生可以选择采用“案例分析式论文”“专业社会调研”“模拟法庭训练”之中任何一种形式进行。关于第二课堂,我们认为是任何专业人才培养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要求要以素质拓展为根本全员参与课外专业活动。通过专业社团活动、研究中心的产学研结合,学生可以进行知识运用、能力深化、社会服务。
(四)推进无限接近实务的教学方法
构建了人才培养的立体维度,明确了各个维度的内涵,只是厘清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路,如何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还要落实到具体的每一门课程中、每一堂课上,还得依靠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我们主张,在不同的维度上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进无限接近实务的教学方法。
1、举例教学法这种方法是传统法学教育最常用的授课方式。课堂上,教师自编或者引用一些案例来巩固或者阐释所讲授的法学理论知识。举例教学法通常是教师讲授的一种形式,没有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缺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本质上是课堂理论知识讲授的一种手段、一种方式。这种方法,我们依旧提倡,主要应用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法学理论知识还是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的。这样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们比较迅速的对理论体系、知识框架、基本概念等等有比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2、案例教学法如果说举例教学法是一种举例说明理论的演绎学习法,那么案例教学法就是以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即以典型案例为出发点,来学习理论知识的归纳学习法。案例教学法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教学法,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19世纪70年代哈佛法学院的兰代尔教授首先将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之中,开启了案例教学法的先河。案例教学法主要运用于独立设置的两门实务课程(民事法律实务、刑事法律实务)。教师选取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有些案例就是教师曾经或者正在的案件。以典型案例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讨论,检验法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加深对法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法学理论知识的运用。3、模拟法庭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对诉讼的中心环节(庭审)进行模拟训练,通过案例选取、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庭审准备、角色扮演、实际演练、阶段总结等各个环节的组织,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入模拟审判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案件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法律业务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独立设置的模拟法庭训练这门实务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也主要运用于模拟法庭毕业综合训练环节之中。授课教师选取经典案例,或者选择正在的尚未结案的案例,指导学生们分组分角色模拟训练。案件本身的真实性和不确定性、庭审准备阶段三方参与者背对背的准备、所有学生与教师签订案件保密协议、学生亲自到相关部门进行咨询或者提取证据……,这一切都使得模拟法庭的训练不再是预先彩排好的表演,而变得趋近真实起来。在实际的操练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能获得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训练。4、诊所式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来源于美国,它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模式,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在法律诊所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以准律师的身份参与真实案件的咨询、,进行法律援助,亲身经历案件处理的各个环节、所有细节和全过程。如果说,前三种教学方法我们在运用在尝试的话,那么,对于这一种教学模式来说,我们则是在思考。因为,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诊所教学,所要完成的前提条件是更加苛刻的。目前,我们通过第二课堂的平台、通过夏季学期的岗位实习,也正在通过其他国家兄弟院校的帮助,积极探索诊所教学法在专业上的应用。
(五)探索多元化的考试评价方法
教学改革的成败,最终的决定因素是在评价体系。思路再好,方法再好,如果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标准不变,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在此,我们不多谈如何对教师进行评价,仅就如何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考试评价进行一下粗浅的讨论。法学教育的考试评价应该提倡多元化:首先,要保留传统的记忆性的考核,这对于学生迅速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要积极引入司法考试的考核形式,作为法律职业资格的门槛,司法考试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法学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法学的人才培养。“如果法学院系的定位就是以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为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么在新生一入学就以通过司法考试为教育目标并围绕法律应用型人才进行教学设计也就顺理成章了。”②笔者所在院校已经完成司法考试试题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正在试点运用在学生考试评价之中。第三,要积极探索案例分析报告、专业调研报告等形式的考核方式。第四,要大力提倡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处理案件,探索团队成绩评定办法。至此,本文的探讨即将结束,有效解决应用型本科法学教育实现的路径,不仅关乎法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关乎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结合、也关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最终关乎法学教育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有效的训练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如徐显明教授所言:“一个人的伦理水平不是通过知识来获得的,而是遵循某种训练路径。人的有德与高尚是在消除对己义务的冲突中被驯化出来的,没有这一过程,便没有高尚。”
- 上一篇:本科院校法学论文问题与战略
- 下一篇:环保局效能监察阶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