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学职业化探究
时间:2022-09-16 05:00:15
导语:高校法学职业化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王春云单位:山东政法学院
自1998年大学扩招以来,截止2010年,山东省共有本科层次普通高校61所,①其中有29所普通高等院校有资格招收法学本科层次的学生。在校接受法学学历教育的本专科生、研究生总量大约为45000人左右,法学教师总量约为2020人左右。②法科毕业生数量较多,但就业情况并不理想,法学专业已连续三年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③法学院毕业生仅有百分之四五的人从事法律职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毕业生不能从事法律职业。而以法律为业之后,又有许多人被淘汰和转行。④山东高校法学教育正处于由传统到现代、由计划到市场、由封闭到开放、由垄断到竞争、由分化到整合的历史转型期,认清法学教育发展趋势,走职业化为主的法学教育模式已成山东高校法学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法学教育职业化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山东高校走法学教育职业化发展模式应当说是出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其一,法学教育职业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的有序化即法治化,法治化的社会首先需要尚法、懂法、用法的法律职业人。自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入宪时起,培养职业化的法律人就成为高校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其二,法学教育职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的发展运作均需要在法律的规范之下才能得以有序进行。随着社会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市场主体对法律职业人的潜在需求将日益凸显。如,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法律需求和服务还没有启动,现有企业5000万家,只有4万家聘请了法律顾问。⑤其三,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是学生选择从事法律职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高,法律服务业以其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使得大批青年学子趋之若鹜。
(二)法学教育职业化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普遍教育模式
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法学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不一定将来都会从事法律职业,但从事法律职业的无一不是要经过高校法学教育的培养,法学教育职业化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普遍教育模式。德国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精英教育,其法学教育由大学基础教育阶段和见习阶段两部分组成,其目的是培养符合法律工作需要的法律人才。美国的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律师,因而其教育性质是典型的职业教育而非通识教育,教育层次定位为本科后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即JD学位教育。因此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方面充满了浓厚的职业化色彩。英国的法学教育目标与美国相似,教育定位是职业教育,教育层次主要是本科教育。大陆法系国家多将法学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统一法律人”上,而英美法系国家多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职业律师上。⑥无论培养目标如何具体定位,高校在为培养未来的法律职业人打基础作准备方面可谓是异曲同工。
(三)司法资格考试培训、法律实务课程已成为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的重要标志
现行司法考试制度自2002年实施以来,对高校法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提高法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也为提升学校的法学教育整体形象及影响力,许多法学院系纷纷成立司法考试培训部门重点针对在校学生进行司法考试培训。如山东政法学院较早成立了司法考试教研中心,在2009年司法考试中,2006级法学专业本科学生总数675人,参加司法考试人数514人,参考率为76.14%,通过264人,通过率为51.36%,400分以上优秀考生104名。⑦此外,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也有意向司法考试倾斜。山东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倾向的又一例证是法律实务课程逐渐增加。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在校学到的主要是法学理论知识,而具体处理法律实务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学生毕业后很难在短期内适应法律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对此也颇有微辞。对此,几乎所有的省内高校法学院系均在法律实务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动作较大的改革与创新。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模拟法庭、法律援助、实习基地建设、旁听庭审、社区法律咨询等成了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山东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处在历史转型期的山东高校法学教育来说,跟上社会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并遵循法学教育职业化发展规律,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认真面对:
(一)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缺乏明确、合理定位
培养目标决定高校法学教育的内容,如何定位法学教育培养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几个问题:其一,何谓职业教育?法学教育是不是职业教育?其二,法学通识教育、法学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是什么?其三,法学职业教育要由哪个部门来承担?职业教育,就是通过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受教育者日后能够从事相关职业并以此谋生的教育。目前,大多数法科学生交纳学费、付出几年时光决不仅仅是为了接受普法教育和提升个人法律修养,而是希望将来从事法律职业,并为此目标作必要的前期准备。现代高校法学教育基本上都是规模化教育,而这种规模化教育要以系统的学科通识教育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与理论精英教育,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法学教育培养的是法学理论专家,这也是一种法律职业。因此,职业教育与精英教育是统一的,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高校现在不是、过去不是、将来也不会是法学教育的垄断者。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分工的相对性,反对将教育分工变为绝对分裂。高校只是法学职业教育过程当中的具体一环,法学职业教育不能排斥高校,同时高校也不可能垄断法学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高校要承担法学职业教育的哪个环节,这需要依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教育制度、不同的传统文化而定。目前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和法学高校对上述问题还远未达成理性的共识。
(二)传统法学教育模式不能适应职业化教育需求
首先,多数高校的法学专业课程设置大同小异,比较单一。即主要是教育部规定的14门法学教育主干课程,再加外语等公共必修课和以某几部单行法为内容的法学课程。而利于提升法学修养、历练人文精神以及拓宽法科学生知识广度的相关课程则很少设置,即使设置也多以自选课的形式出现,缺乏约束力。另外法律职业方法、职业技能、职业训练方面的课程多数高校同样较少设置,各自的办学特色、优势体现不明显。其次,教学方法继承传统有余,改革创新不足。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以灌输式的讲授为主,师生互动讨论较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即使一些高校引进了“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等西式教学方法,但囿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也被传统化,法学教育方法从根本上讲还未跳出填鸭式教学的窠臼。再次,法学教材整体质量鱼龙混杂,影响教学效果。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工具,对于学生系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一些高校出于提升科研能力、利于职称评审、向学生推销牟利等各种原因,纷纷组织编写法学教材,不但耗费了大量教学资源,还导致教材质量下降、观点不一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统一法律职业人的培养。最后,修业年限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难以充分展开落实。培养一个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是需要时间的。在美国,成为法学院毕业生至少需要7年的高等大学教育,美国现在已经没有本科及以下层次的法学教育。⑧在德国的法学教育中有两次考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在大学第8个学期(学习4年)结束前的第一次国家考试和为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经过两年见习服务、希望取得法官资格并准备从事法律职业的学生所设计的第二次国家考试。⑨接受法学高等教育的时间至少是6年。山东高校法学本科修业年限同全国一样,基本为4年,在4年之中完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修业年限显然不够。
(三)法律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实务教学严重短缺
法学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高等教育,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具备高深的法学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法律实务经验与职业技能。很多山东高校法学教师没有从事过法律实务,缺乏法律实务经验与职业技能,在法学教育职业化方面很难满足学生的职业教育需要,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较快适应法律实务工作。在引进教师方面,多数高校还是将学历高、职称高、科研能力强作为聘用的主要标准,对学历不高、职称不高、科研能力不强但具有丰富法律实务经验与较强法律职业技能的教学人才的引进问题重视不足。而要引进具备上述两种优势的高级人才,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吸引力显然还远远不够。虽然一些高校开始重视引进和培养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与司法资格的“双师型教师”,还有一些高校通过聘请优秀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组建兼职教师队伍。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不衔接,教学实效并不明显。
(四)法学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缺乏制度化支撑多流于形式
清华大学法学院的舒国莹教授曾经将高校法学教育比作体育教练教学员学习游泳,仅仅在岸上教授游泳的理论知识,讲得再好,学得再精,学员还是不可能真正的学会游泳。要想真正的学会游泳,学员必须下到水中去训练。即使是在水中学会了游泳,如果仅仅是在游泳池,从未挑战过大江、大河、大海,也只能算是初步掌握游泳方法、技能的新手,要想成为真正的游泳高手,还需要到自然环境中去磨练。高校法学院系已注意到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重要性,纷纷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以求法科学生在毕业前能够掌握一定的法律职业技能。但由于受到学生人数多、实践基地相对少;实习经费不足;时间较长的专业实习影响学生的考研、就业;实习给实践单位带来诸多工作上的不便;实习指导教师敬业精神缺乏;法学教育实习制度与司法机关办案制度的冲突等因素的消极影响,多数教学实践基地成了高校应付有关部门检查、评估的一个抽象文字资料。
(五)法学教育与司法资格考试之间缺乏制度
衔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明确规定了我国法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专业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自2008年6月6日司法部关于司法考试报名条件的第75号公告规定时起至今,普通高等学校大学三年级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可报名参加当年的国家司法考试。对于许多高校法学院系的师生而言,与司法考试有关的课程就重点讲、重点学,无关的课程则不受重视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教育部规定的法学教学培养目标与司法部规定的有关司法考试学历资格之间的冲突无疑已对现行高校法学教学体制及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六)法学专业盲目扩招严重影响教育质量与学生就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省有权招收法学专业本科层次学生的普通高校法学院系大约为29所,在校接受法学学历教育的学生总量大约为45000人左右,这一数字尚不包括各高校招收的不易统计的非学历教育的法学各层次学生。而当前山东省高校法学专业教师总数大约为2020人左右。以此为基准,总体生师比为23∶1,这一比例远高于2005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所规定的18:1的合理生师比。事实上,山东高校法学院系很少有少于30人的教学班,一个自然教学班学生总数超过100人的非常普遍。以山东大学法学院为例,目前在校生规模2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法学和法律硕士研究生1350余人,本科生780余人,以及部分留学生。专职教师60人。⑩生师比近36∶1。这种情况在山东法学高校中绝不仅仅是个案。总体来说,山东高校法学专业的扩招不仅导致生师比例失调,远高于国际通行的14∶1。而且还造成教师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师生之间缺乏合理的交流互动,到点上课,下课走人,任课教师不认识所教学生的现象十分普遍,致使教学质量的整体下降。此外,法学专业的盲目扩招导致的另外一个引发社会重大反响的后果就是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在各专业毕业生中排名倒数第一。
三、山东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路径初探
回应法治社会、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走职业化发展之路应当成为山东高校法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则是通往法学教育职业化之路的第一步。
(一)合理定位高校法学教育的阶段性培养目标
高校法学教育不是法学兴趣班,不是普法教育班,而是职业训练营。山东高校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应当是培养职业法律人才。职业法律人才包括三类,即:一是应用类法律人才,主要指律师、法官和检察官;二是学术类法律人才,主要指法律教师和法学研究人员;三是指法律辅助类技术应用人才,主要职责是辅助律师、法官和检察官工作。此外,还包括立法人员、仲裁员、公证员等。瑏瑡一个适合社会需要的称职的职业法律人,必须接受通识性的基础科学教育、人文科学教育、法学专业知识教育、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育、执业技能训练教育、执业后的继续教育。因此,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不是高校法学院系所能独立完成的任务,高校法学教育仅仅是法律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西方发达国家均根据各国的具体国情对高校法学教育的职能作出了明确的阶段性定位。如美国高校的法学院一般只负责法学专业知识教育和执业技能训练教育两部分。日本高校的法学教育主要负责基础科学教育、人文科学教育、法学专业知识教育三部分。山东高校法学教育如果继续保持本科法学教育4年制,可以参考日本的高校法学教育职能定位;如果延长修业年限至6~7年,则可以涵盖通识性的基础科学教育、人文科学教育、法学专业知识教育、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育、以及部分职业技能训练教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类法律人才以及法律辅助类技术应用人才的职业技能训练教育必须要由高校以外的法律实务部门来完成,高校法学院系只能起到辅助配合作用,这是由高校的性质所决定的,高校不应该也不可能越俎代庖。
(二)整合高校法学教育资源山东高校法学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育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没有培养出足够的适合社会需要的法律职业人才。如果按照现有的教育模式走下去,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倒数第一的局面很难改变。山东高校法学教育伴随法学专业招生数量的日益减少以及法学教师的流失必将逐渐萎缩,山东法律实务市场也终将被省外高校的毕业生所占领。美国虽然只有200多所经过律师协会的法学教育和职业准入委员会(CounciloftheSectionofLegalEduca-tionandAdmissionstotheBar)认证的法学院,瑏瑢但却能够维持超过100万的世界上最大的律师规模。由此看来,法学院系不在多而在于精。因此,整合山东高校法学教育资源,对没有办学特色、缺乏办学实力、发展后劲不足的部分高校法学院系进行必要的关、停、并、转,同时加大对法学教育实力雄厚、办学特色明显、发展前途看好的高校法学院系的支持力度,使整合后的高校法学院系均能在发挥各自办学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搞好法律职业人在高校法学教育阶段的培养工作。
(三)改革法学教育修业年限,试行以职业化教育为导向的六年制教学新模式
在我国只要接受过4年本科教育,再通过司法资格考试,就有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但在西方德、日、美等发达国家,正式从事法律职业之前除了接受正规高校法学专业知识教育之外,还要接受通识性的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法律职业技能、司法考试培训等一项或多项相关教育,总计修业时间至少为6~7年。这说明,培养一个称职的法律职业人才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大量的法学职业教育内容就无法安排落实,自然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法律职业人才。出于相关考虑,目前山东大学法学院等一些高校正在试点6年制的法学教育模式,统一实行6年制法学教育模式应成为山东高校法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6年制法学教育模式采取2+2+2+X的培养方案比较合适,即2年的通识性科学知识、法治人文知识教育,2年的法学核心专业知识以及各高校特色法学专业知识教育,这4年的学生培养教育工作由高校负责。最后2年是法律职业技能教育,其中包括半年的职业技能理论教育和一年半的职业实践教育,这部分教学由现行体制下的法官学院、检察官学院以及将来需要设立的律师学院分别组织实施。X是指高校法学院系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开设的大量自选课以及各高校向本校学生开设的所有选修课程,法学院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修相关课程。
(四)建议改革司法考试制度,构建符合国情的法律职业联合教育培养机制
司法考试制度对高校法学教育的影响有目共睹,它是一种法律职业准入制度,依据该制度,没有司法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就没有权利从事相关法律职业。国家出台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目的无非是希望依靠合格的法律职业人员去推动和实现中国社会的法治化。可以说,司法考试制度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行司法考试制度要求的参考资格条件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了。因此,将来修改司法考试制度时,必须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以高校法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为考试范围,同时提高考试门槛,理想的最低学历标准应当是接受过6年制普通高校法学院系教育并获得法学毕业证书的人员。如前文所述,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不是高校法学院系一个部门所能够独立完成的。建议由国家教育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法制教育的机构牵头,联合成立一个中国法律职业教育协调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草拟一个《关于改革中国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办法(试行)》的规范性文件,报国务院批准后以国务院的名义下发并在山东等地试点实施。文件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高校与司法部门合作办学的6年制职业法学教育机制。一方面对高校的法学教育职能作出明确规定,即前4年主要由高校法学院系对法科学生进行通识性科学知识、法治人文知识和法学核心专业知识以及各高校特色法学专业知识教育,同时由高校开设大量特色选修课并要求学生必须修完一定的最低学分。囿于高校理论型教师有余而实务型教师缺乏的现状,同时基于高等学校肩负的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律职业人才和相对独立于社会并用先进的理念改造社会的双重社会责任,高校法学教育应当坚持以法学理论教育为主以法律职业技能教育为辅的原则。另一方面,文件还应对法官学院、检察官学院和律师学院负责的大学后2年的法律职业技能教育作出明确规定,即半年的职业技能理论教育和一年半的职业实践教育。由法官学院、检察官学院以及律师学院指派的优秀法官、检察官、律师作为指导教师,分别完成相应的职业技能理论教学,教学时间各为2个月。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安排下分别在法院、检察院与律师事务所进行符合教学计划的为期各为6个月的职业实践训练。最后由指导教师按教学计划对所指导的学生的各科成绩给出评定。还有一点就是文件必须对高校与法官学院、检察官学院以及律师学院之间以及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与其原本职工作之间的利益关系作出合理平衡,并制定出符合各方面利益需要的相应制度化激励机制。
- 上一篇:探究中国法学方法与法治
- 下一篇:当代法学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