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犯罪的成因思索
时间:2022-12-16 03:22:00
导语:贿赂犯罪的成因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刑法学上所揭示的贿赂犯罪是指各种形式的受贿罪、行贿罪和介绍贿赂罪的总称。而犯罪学上的贿赂犯罪不仅包括各种犯罪行为,还包括违法乱纪行为。即将贿赂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而他们为什么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去实施一系列犯罪行为或违法乱纪行为呢?究其原因有两个大的方面:
一、社会原因
(一)权利的失制,体制改革不配套
在新旧体制全面交替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够配套,政治体制改革、司法改革及廉政建设相对滞后,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空隙和漏洞,从而给贿赂犯罪的蔓延以可乘之机。尽管我国设置了许多权利监督机构,但是由于体制没有理顺,致使监督机制不畅,监督效能不高,某些地方的监督机构形同虚设。这些监督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贿赂犯罪的目的,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商业,随之而来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明显。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家公务人员每月的工资是一千到三千不等,地区不同,工资有所差异,但地区间的工资高低幅度没有太大差别。而一个商人,如果瞅准商机,一次可赚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像房地产商,他们在投入资金搞建设的同时也抓住了现在房价在逐年增高的商机,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投入可能换回的是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回报。这些收入差距刺激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在外搞副业,他们利用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对周围人的影响力不断为自己的副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谋求更高的利润。近年来的即将离职或退休人员贿赂犯罪案件逐年增加,这些人在这种高额利润诱惑下,往往会产生错误的心理,凭什么我为国家、为人民辛苦一辈子,就要过这种紧衣缩食的日子,而那些人凭什么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阔绰的生活,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特别是有的公职人员利用自己在职期间的社会关系为自己的副业拓宽门路,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发财致富,这更刺激国家公职人员的心理天平。
二、国家公职人员自身原因
(一)价值观念的偏差
行为主体一旦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就会表现相应的行为选择。国家公职人员价值观念上的偏差是产生贿赂犯罪的主观因素。受中国封建传统官僚主义的影响,有些国家公职人员过度追求公共权力,把国家赋予的权力转化成为自己谋取利益,发家致富的手段。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截止2009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检诉的职务犯罪案件32439件,其中贿赂犯罪案件12897件,涉及41531名政府官员,并且有2760名为处级以上干部,而2003年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共39562件,其中贿赂犯罪案件10553件,增幅为13.19%。从调查数据显示可以看出,这些公职人员过度追求生活质量,在享乐主义思想的支配下,怎么过的舒服怎么来,无视国家法律,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讲奉献只求索取,大肆索贿受贿。有些国家公职人员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低价折股,低价出售国有资产。他们手中的权力成了谋求个人福祉的手段。甚至有些退休的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自己任职期间的社会关系,通过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也就是通常说的“一时当官终生受用”,不断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些人只讲权力不承担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必然走向贿赂。
(二)心理防卫的失当
国家公职人员是公共权力的实施者,受权力至上传统观点的影响,这些人往往认为自己的经济收入相当于其他行业,特别是个体经营者等相对偏低。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有的国家公职人员为了人民谋取利益不惜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但因为没有获得经济上的补偿或者职位上的晋升而产生错误的心理。理所当然的认为,与其这样,还不如答应他人之请求来弥补自己脑力和体力劳动的付出。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越来越注重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这也是体现他们社会地位的一个方面。国家公职人员的合法收入显然不能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提高,有些国家公职人员就将索取收受他人贿赂作为补偿自己劳动价值的一种手段。中国是礼仪之邦,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有亲朋好友送礼这一传统风俗。这也给了行贿人以可成之机,他们利用这种风俗习惯,给予国家公职人员好处,让他们给予职务上的便利。有些国家公职人员很难抵挡住这种“人之常情”,忘记自身的责任,放松了自己的管理,从而走上贿赂的道路。同时,有些国家公职人员认为违法乱纪的行为又不是我一个人实施,别人实施的贿赂犯罪行为比自己严重的多都没有被查出,自己未必会那么倒霉收受一点贿赂就会查出,何况自己为国家曾作出过那么多贡献,“功可以抵过”的错误思想,必然会走上贿赂的道路
- 上一篇:食品监管部门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 下一篇:在古诗教育中增强文化传统教育